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喷霜竹:谓吹笛。喷,吹奏。霜竹,秋天之竹,借以指笛。②安石:谢安,字安石,东晋著名政治家,后被罢相,隐居东山。③宝镜:喻知我者。
【小题1】按照词的字数分类,这首词属于_______。
【小题2】对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词的开篇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主题,吊古伤今,抒发内心的不得志,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B.上片画线句写景,夕阳西下,风吹乔木,鸟儿归巢,这温馨的画面引发诗人不得志而思归的情绪。
C.下片运用典故,借谢安的受谗被疏和淝水之战的往事,曲折隐晦地表达未见重用志不得伸的情怀。
D.辛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这首词登览怀古,借凭吊古迹,抒发内心“闲愁”,风格豪放。
【小题3】联系全词,分析下片画线句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1 07:51: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兴元,汉中。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