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①
南北朝谢朓,
宛洛②佳遨游,春色满皇州③。
结轸④青郊路,回瞰苍江流。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桃李成蹊径,桑榆荫道周。
东都已俶载⑤,言归望绿畴。
注释:①昧旦:即黎明、拂晓。新渚:即新亭,东吴时建,在都城建康的郊外②宛洛:南阳和洛阳,这里指建康。③皇州:帝都,指建康。④结轸:停车。⑤俶载:指农事伊始
【小题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
A.《乐府诗选》
B.《古诗菁华》
C.《诗余选集》
D.《律诗集粹》
【小题2】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叙述与写景结合
B.寓情于景物之中
C.用典而不失自然
D.铺陈和比喻兼用
【小题3】你认为本作品
哪一组联句写景写得最好
?请
赏析其妙处
所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1 10:45: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蒲生行
(南北朝)谢朓
①蒲生广湖边,托身洪波侧。
②春露惠我泽,秋霜缛我色。
③根叶从风浪,常恐不永植。
④摄生各有命,岂云智与力。
⑤安得游云上,与尔同羽翼。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①写蒲的生长环境艰险,“托身”一语显露心中悲苦。
B.诗句②写蒲在春露降临分享恩惠,因严霜摧残而颜色憔悴。
C.诗句③前句写哀景,后句抒乐情,属于“以哀景写乐情”。
D.语言平实质朴,意境凄凉阴冷,能够给人以审美的感受。
【小题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江水曹
①
还远馆
谢朓
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注)①水曹:官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分别从高、远两个方面描写了送别的场景:荒郊野途,高馆孤峙,清流映带,长路迢递,荒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B.“清川带长陌”的“带”字使用尤为传神,潺湲的清流仿佛将眼前的道路带向了遥远的地方,在离人的心上更增添了一层渺远迷茫的情思。
C.三、四句用“望归”透露出江水曹的游宦生涯,此行所去,只是远馆,而非故乡,故而客中作客,无慰“怀旧望归”之情,反更增羁旅情怀。
D.五、六句展现出一片明丽的景色,池塘春草、花树相间,红白掩映,风光令人陶醉, 面对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诗人心情也因之而倍加愉悦。
【小题2】诗歌流露出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诗歌,完成诗后题目。
送江水曹①还远馆
谢朓
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注】①水曹:官名。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分别从高、远两个方面描写了送别的场景:荒郊野途,高馆孤峙,清流映带, 长路迢递,荒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B.“清川带长陌”的“带”字使用尤为传神,潺湲的清流仿佛将眼前的道路带向了遥远的地方,在离人的心上更增添了一层渺远迷茫的情思。
C.三、四句用“望归”透露出江水曹的游宦生涯,此行所去,只是远馆,而非故乡,故而客中作客,无慰“怀旧望归”之情,反更增羁旅情怀。
D.五、六句展现出一片明丽的景色,池塘春草、花树相间,红白掩映,风光令人陶醉, 面对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诗人心情也因之而倍加愉悦。
E. 这首诗叙述了好友江水曹在馆舍送别诗人的情景,末尾一句直抒胸臆,主客双方在“何由尽离席”的感慨之中分别,情感表达充分而强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
南朝·齐 谢朓
春城丽白日,阿阁跨层楼。
苍江忽渺渺,驱马复悠悠。
京洛多尘雾,淮济未安流。
岂不思抚剑? 惜哉无轻舟。
夫君良自勉,岁暮勿淹留。
(注)“江丞”,即江孝嗣,“丞”,官名,是正职官的辅佐。是谢朓的同僚。江孝嗣带兵驻守琅邪城(今山东胶南),因苦于驻地生活,思念故乡亲人,写了一首《北戍琅邪城》诗赠谢朓。江诗语意愁苦。谢朓写作此诗回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白日”显得春城有些苍凉。“跨”字让人似觉阿阁与层楼彼此互欲超越而在争胜斗奇,写出了动态之景。
B.三四两句写城外动景。面对滚滚东流的苍茫江水,诗人顿觉心潮起伏,忧思难收。引发读者联想:诗人的忧思自何而来?又何来之多?
C.第五举中的“尘雾”,并非实指空间的灰尘和雾气,而是暗指朝廷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对皇权的控制所进行的殊死搏斗。
D.全诗两句一个层次,由写景起,到以景抒情,到议论时政,到言志,最后劝勉。层层推进,由隐而显,劝勉为一篇主旨。
【小题2】面对朋友的愁苦,谢朓用哪些理由劝勉江丞?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南北朝
谢眺(464-499)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