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太傅。绍圣中,谥曰文。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小题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B.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C.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D.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唐宋时期所设官职,是当时最高政务长官之一。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北宋的范仲淹曾任此职。
B.领:指官员兼任某职,通常指兼任较低的官职。文末出现的“赠”则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C.出:调动官员的一种方式,即离开京城到地方上任职,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
D.台谏:台官和谏官的合称。台官负责检举弹刻官吏,谏官是负责规谏君主的官员。本段中出现的“御史中丞”一职即是谏官的一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年少聪明好学,他写文章动笔如飞,见者服其精妙。
B.王安石力主变法,先后在衣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方面采取了变法措施。
C.韩琦的规谏上疏给皇上后,皇上有所感而觉悟,于是让王安石辞职,把被贬的吕诲调回。
D.王安石的变法遇到了重重阻力,从朝中许多大臣到两宫太后,都反对变法,于是王安石被罢相,变法失败。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2 06:46: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然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意修营垒,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帝降御前金字牌,令此事日落住罢。弃疾受牌而藏之,仍躬监办者,期一月营栅成,违者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于居民家征取沟敢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西大凶,诏弃疾督振荒。始至,榜于通衢曰:“屯米者配,强籴者斩。”又令尽出官钱,量贷于吏民能者,令其于他处购运米粮,期终月至城下平粜,于是连樯而至,米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州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虞允文国——当:主持
B.一月飞虎营栅成——期:满,整
C.各举有干实者——干实:真实才干
D.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子钱:利息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弃疾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 ②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B.①议者聚敛闻 ②木欣欣向荣
C.①旦日祭之,文成声始息 ②衡乃诡对
D.①德佑初,枋得请于朝 ②不拘
【小题3】下列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B.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C.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D.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缗钱:元狩四年,汉武帝下诏“初算缗钱”,对商人的财产进行征税,自此,“缗钱”即作为计税单位登上历史舞台,后泛指税金。也可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
B.金字牌:全称金字牌急脚递,是宋朝一种通信的凭证。宋代驿传中以最快的速度发送的文件所悬的木牌,因其为朱漆黄金字﹐故名。
C.长短句:词的别名。还称作“诗余”“乐府”。《草堂诗余》《汉乐府集》《稼轩长短句》,都是词集。
D.赠: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于特别表扬有贡献的死者。《后汉书•公孙述传》中有记载,“初,常少、张隆劝述降,不从,并以忧死。帝下诏追赠少为太常,隆为光禄勋。”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衡很器重辛弃疾,入朝为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辛弃疾在修建军队营垒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他最终顶住压力,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
B.辛弃疾督办江西赈灾工作时,令官府出钱,发放贷款给有能力的人,广纳米粮平价出售,最终稳定了粮价,使百姓熬过了饥荒。他还慷慨地拿出米的十分之三帮助信州渡过难关。
C.文章的结尾,运用了传奇手法。堂上急促的声音好像是辛弃疾在鸣发心中的不平,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的同情。
D.辛弃疾早年就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于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但最终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不曾施展。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受牌而藏之,仍躬监办者,期一月营栅成,违者坐军制。
(2)榜于通衢曰:“屯米者配,强籴者斩。”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目。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太祖即位,端知浚仪县,同判定州。端为政清简,远人便之。十年,出知蔡州,以善政,吏民列奏借留。秦王廷美尹京,会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奏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

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先是,寇准为参知政事,端既为相,虑己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李继迁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邀谓准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遂用其策。其母后终老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太宗不豫,真宗为皇太子,端日与太子问起居。及疾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知制诰胡旦谋立故楚王元佐。太宗崩,李皇后命继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宫车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节选自《宋史·吕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B.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C.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D.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押班”指朝会领班,起于唐;宋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B.“纳款”指向敌人投降归顺;纳款请命,意为投降朝廷并请求归附。
C.“起居”指每五日群臣随宰相入见皇帝,其制始于后唐明宗,宋沿袭之。
D.“晏”指平;“宫车晏驾”,宫车平稳出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端为政清正简要,颇得民心。他在蔡州担任知州时,因为政绩良好,当地的官员和百姓希望吕端能留任。
B.吕端为相持重,颇识大体。他先当上宰相,担心寇准心中不满,奏请皇上同意寇准参与执掌宰相事务。
C.吕端察事以微,思虑深远。太宗本想杀死李继迁的母亲,吕端知晓后,劝谏太宗不杀她且善养她,后来因此成功招降了李继迁。
D.吕端行事果断,大事审慎。太宗驾崩,吕端感觉不对,当即关押继恩;真宗垂帘接见大臣,吕端确认是真宗本人,才率众跪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上栉风沐雨,吊民伐罪,王地处亲贤,当表奏扈从。
(2)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坚其叛心尔。
【小题5】太宗和寇准商议要杀李继迁的母亲,吕端是怎么说服太宗改变主意的?请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栋,字元极,眉州青城人,绍定二年进士第二,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未上,丁母忧,服除,迁荆南制置司。丁父忧,服除,召试授秘书省正字兼吴益王府教授。入对,言:“飞蝗蔽天,愿陛下始终一德,庶几感格天心,消弭灾咎。”又言:“迩来中外之臣,如主兵理财,听其言无非可用,迹其实类皆欺诬,上下相蒙,无一可信。”又言:“祖宗立国,不恃兵财法,惟恃民心固结而已。愿陛下常存忠厚之意,勿用峻急之人。”理宗悦,以臣僚言奉祠。
起知兴化军。孔子之裔有居亟头镇者,栋为建庙辟田,训其子弟。进对,帝曰:“止是正心修身之说乎? ”栋对曰:“臣所学三十年,止此一说。用之事亲取友,用之治凋郡、察冤狱,至为简易。”时有女冠出入宫禁,颇通请谒,外廷多有以为言者。栋上疏曰:“陛下何惜一女冠,天下所侧目而不亟去之乎? ”帝不谓然。栋曰:“此人密交小人,甚可虑也。”又言:“京、襄、两淮、四川残破郡县之吏,多是兵将权摄,科取无艺,其民可矜,非陛下哀之,谁实哀之。”帝从之。
迁太常少卿、起居郎,差知滁州,以殿中侍御史周坦论罢。出知太平州,以右补阙萧泰来论罢,度宗立为太子,帝亲擢栋太子詹事,权刑部尚书兼国子祭洒。
台州守王华甫建上蔡书院,言于朝,乞栋为山主,诏从之。因卜居于台。以旧职提举洞霄宫,复依旧职知庆元府、沿海制置使。以监察御史胡用虎言罢,仍奉祠。乃以资政殿大学士充万寿观使,卒,遗表上,帝辍朝,特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杨栋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弭灾咎  咎:过错
B.不恃兵财法 恃:依赖
C.差知滁州  差:派遣
D.帝亲擢栋太子詹事  擢:提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宗,指皇帝赵昀的庙号,皇帝死后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没有褒贬之意。
B.女冠,指女道士,唐代因俗女子本无冠,唯女道士皆戴黄冠,故名。
C.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
D.遗表,指古代大臣临终前所写的章表,于卒后上奏,出自《三国演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栋命运不幸,父母接连去世。他是绍定二年进士第二名,还没上任,遭母丧。服丧期满后,任职荆南制置司。后又遭父丧,期满被皇帝召回继续做官。
B.杨栋性格耿直,敢于直言进谏。蝗灾肆虐时,他入朝奏对,希望皇上坚持仁德,又提出主持军事管理财政的大臣,欺骗诬罔,互相蒙蔽,不值得信任。
C.杨栋尊崇儒学,注重正心修德。有一位孔子后裔居住在亟头镇,杨栋替他建庙开地,训导他的子弟。他所学三十年,一直奉行正心修德的学说。
D.虽然杨栋屡次被其他大臣弹劾,但是仍被皇上起用。他去世后,表文奏上,皇帝停止视朝听政,去吊唁他,特别追赠为少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之事亲取友,用之治凋郡、察冤狱,至为简易。
(2)多是兵将权摄,科取无艺,其民可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时字中立,南剑①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始豁然无疑。
杜门不仕者十年,久之,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民思之不忘。张舜民在谏垣,荐之,得荆州教授。时安于州县,未尝求闻达,而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召为秘书郎,迁著作郎。
李纲之罢,太学生伏阙②上书,乞留纲,军民集者数十万,朝廷欲防禁之。吴敏乞用时以靖太学,时得召对,言:“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钦宗曰:“无逾于卿。”遂以时兼国子祭酒。
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陛对言:“自古圣贤之君,未有不以典学为务。”除兼侍读。连章丐外,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已而告老,致仕,优游林泉,以著书讲学为事。卒年八十三,谥文靖。
时在东郡,则交皆天下士,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事时。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晚居谏省,仅九十日,凡所论列皆切于世道。凡绍兴初崇尚元祐学术,而朱熹、张栻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
①南剑:今属福建省。②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洛之士翕然之。师:老师
B.二程深服之。推:尊崇
C.门不仕者十年。杜:阻塞,关闭
D.先达陈瓘、邹浩皆以师礼时。事:侍奉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B.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C.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D.诸生伏阙纷纷/忠于朝廷/非有他/意但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则将自定
【小题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和陈寿的《三国志》也是国别体。
C.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徴、羽、变宫、变徴七音,变徴是徴音的变调,声调豪迈激昂。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时用心于经史,他弃官不做,到颍昌拜程颐为师,师生相处很是快乐。
B.杨时任浏阳、余杭、萧山等地的地方官,都有好的政绩,民众对他始终不忘。
C.杨时任州县官职从不寻求闻达显贵,各地士大夫都乐意和他交游,称他龟山先生。
D.杨时对李纲被免引发的太学生伏阙事件的处理方式,获得钦宗皇帝的赞赏。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②会有使高丽者,国主问龟山安在,使回以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穀,字秀实,邠州新平人。本姓唐,避晋祖讳改焉。十余岁,能属文,起家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
穀性急率,尝与兖帅安审信集会,杯酒相失,为审信所奏。时方姑息武臣,穀坐责授太常少卿。尝上言:“顷莅西台,每见台司详断刑狱,少有即时决者。至于闾阎夫妇小有争讼淹滞积时坊市死亡丧葬必俟台司判状吏因缘为奸而邀求不已经旬不获埋瘗望申条约以革其弊。”从之。俄拜中书舍人。尝请教习乐工,及禁民伐桑枣为薪,并从其请。
契丹北归,胁穀令从行。穀逃匿僧舍中,衣布褐,阳为行者状。军士意其诈,持刃陵胁者日数四。穀颇工历数,谓同辈曰:“西南五星连珠,汉地当有王者出。契丹主必不得归国。”及耶律德光死,有彗光芒指北,穀曰:“自此契丹自相鱼肉,永不乱华矣。”遂归汉,为给事中。
世宗尝谓宰相曰:“朕观历代君臣治平之道,诚为不易。又念唐、晋失德之后,乱臣黠将,僣窃者多。今中原甫定,吴、蜀、幽、并尚未平附,声教未能远被,宜令近臣各为论策,宣导经济之略。”乃命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余人,各撰论策以进。其策率以修文德、来远人为意,惟穀与窦仪、杨昭俭、王朴以封疆密迩江、淮,当用师取之。世宗自克高平,常训兵讲武,思混一天下。及览其策,忻然听纳,由是平南之意益坚矣。
初,太祖将受禅,未有禅文,榖在旁,出诸怀中而进之曰:“已成矣。”太祖甚薄之。尝自曰:“吾头骨法相非常,当戴貂蝉冠尔。”盖有意大用也,人多笑之。
(选自《宋史》,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间阎夫妇小有争讼/淹滞积时坊市/死亡丧葬/必俟台司判状/吏因缘为奸/而邀求不已/经旬不获埋瘗/望申条约以革其弊/
B.至于圆间夫妇小有争讼/淹滞积时/坊市死亡丧葬/必俟台司判状/吏因缘为奸/而邀求不已/经旬不获埋瘗/望申条约以革其弊/
C.至于间阎夫妇小有争讼/淹滞积时坊市/死亡丧葬必俟/台司判状/吏因缘为奸/而邀求不已/经旬不获埋瘗/望申条约以革其弊/
D.至于间阎夫妇小有争讼/淹滞积时/坊市死亡丧葬必俟/台司判状/吏因缘为奸/而邀求不已经旬/不获埋瘗/望申条约以革其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一般指由原来的平民身份初次担任官职。
B.布褐,褐色的粗布衣服,为贫贱庶人的服饰,礼制规定,布褐衣长不得过膝。
C.论策,又称策论,宋代科举考试项目之一。文中指陶穀等在科举考试中写文章。
D.受禅,原指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后来王朝更替,也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毂性情急躁。他曾在聚会中酒后失言,被安审信奏报皇帝。恰逢当时朝廷宽待武臣,陶穀因而仅被降级授官太常少卿。
B.陶穀长于进谏。他曾请求训练乐工,禁止百姓砍伐桑树、枣树做柴火,兴兵攻占江淮地区,皇上同意并施行了他的请奏。
C.陶毂精通天道,他根据西南五星连成一串的天象判断契丹国君不能归国,根据彗星光芒直指北面认为契丹将会自相残杀。
D.陶毂被人轻视。他很早就准备好太祖受禅的文章,太祖因此看不起他;他曾说自己应当被委以重任,遭到了时人的耻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莅西台,每见台司详断刑狱,少有即时决者。
(2)世宗自克高平,常训兵讲武,思混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