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宝山记游

管同

宝山县城临大海,潮汐万态,称为奇观。而予初至县时,顾未尝一出,独夜卧人静,风涛汹汹,直逼枕簟,鱼龙舞啸,其形声时入梦寐间,意洒然快也。

夏四月,荆溪周保绪自吴中来。保绪故好奇,与予。是月既望,遂相携观月于海塘。海涛山崩,月影银碎,寥阔清寒,相对疑非人世境,予大乐之。

不数日,又相携观日出。至则昏暗,咫尺不辨;第闻涛声,若风雷之骤至。须臾天明,日乃出,然不遽出也。一线之光,低昂隐见,久之而后升。《楚辞》曰:“长太息兮将上”。不至此,乌知其体物之工哉!及其大上,则斑驳激射,大抵与月同。而其光侵眸,可略观而不可注视焉.

后月五日,保绪复邀予置酒吴淞台上。午晴风休,远波若镜。南望大洋,若有落叶十数,浮泛波间者;不食顷,已皆抵台下,视之,皆莫大舟也。苏子瞻记登州之境,今信之,于是保绪为予言京都及海内事,相对慷慨悲歌,至日暮乃反。

宝山者,嘉定分县,其对岸县曰崇明。水之出乎两县间者,实大海之支流,非即大海也。然对岸东西八十里,其所见已极为奇观。由是而迤南,乡所见落叶浮泛处,乃为大海,而海与天连,不可复辨矣。

(注释)簟:竹席
【小题1】文中的“苏子瞻”即____________(人名)。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与予 (2)今信之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水之出乎两县间者,实大海之支流,非即大海也
【小题4】本文多出写景,多用即景抒情的写法,例如,有感于夜卧听到的涛声,“意洒然快也”。请结合文章,写出相关语句。
(1)有感于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予大乐之”。
(2)有感于日出的过程,感慨《楚辞》“长太息兮将上”的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7 08:47: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彭韶,字凤仪,莆田人。天顺元年进士。锦衣指挥周彧,太后弟也,奏乞武强、武邑民田不及赋额者,籍为间田。命韶偕御史季琮覆勘。韶等周视径归,上疏自劾曰:“真定田,自祖宗时许民垦种,即为恒产,除租赋以劝力农。功臣、戚里家与国咸休,岂当与民争尺寸地。臣诚不忍夺小民衣食,附益贵戚,请伏奉使无状罪。”疏入,诏以田归民,而责韶等邀名方命,复下诏狱。言官 争论救,得释。
孝宗即位,召为刑部右侍郎。嘉兴百户 陈辅缘盗贩为乱,陷府城大掠,遁入太湖。遣韶巡视。
韶至,贼已灭,乃命兼佥都御史,整理盐法。寻进左侍郎。韶以商人苦抑配,为定折价额,蠲宿负。悯灶户煎办、征赔、折阅之困,绘八图以献,条利病六事,悉允行。弘治二年秋,还朝。明年,改吏部。与尚书王恕甄人才,核功实,仕路为清。彗星见,上言宦官太盛,不可不亟裁损。因请午朝面议大政,毋只具文。已,又言滥授官太多,乞严杜幸门,痛为厘正。帝是其言,然竟不能用。
四年秋,代何乔新为刑部尚书。故安远侯柳景赃败至数千两,征仅十一,以其母诉免御史彭程以论皇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荆王见氵肃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内官王明、苗通、高永杀人,减死遣戍。昌国公张峦建坟逾制,役军至数万。畿内民冒充陵庙户及勇士旗校,辄免徭役,致见户不支,流亡日众。韶皆抗疏极论,但下所司而已。
韶莅部三年,昌言正色,秉节无私,与王恕及乔新称三大老,而为贵戚、近习所疾,大学士刘吉亦不之善。韶志不能尽行,连章乞休 ,乃命乘传归。月廪 、岁隶如制。明年,南京地震,御史宗彝等言韶、乔新、强珍、谢铎、陈献章、章懋、彭程俱宜召用,不报。又明年,卒,年六十六。谥惠安,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彭程以论皇坛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荆王见氵肃/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B.御史彭程以论皇坛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荆王/见氵肃潚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C.御史彭程以论皇坛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荆王见氵肃/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D.御史彭程以论皇坛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荆王见氵肃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言官,是古代封建官僚结构的一个较重要的构成部分,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
B.百户,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设百户为百夫之长,明代卫所兵制也设置了百户所。
C.乞休,指自请辞去官职。古代辞官退休有很多别称,如致仕、乞身、解印、超擢、挂冠、释冕等。
D.月廪,专指朝廷每月发给官员的禄米,其中“廪”本指米仓,亦可泛指粮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韶忠于职守,不畏权贵。他接受皇帝的命令,与季琮审查没收民田一案,陈述事实,反对权贵与百姓争夺尺寸之地。
B.彭韶临危受命,体贴民情。他在陈辅攻陷府城大肆抢掠时,接受朝廷巡视任务,一举歼灭盗贼,同情商人、盐工的苦楚。
C.彭韶极力上疏,直言劝谏。他也极力陈述光禄寺供品过度浪费、百姓冒充陵庙户及勇士旗校等事,皇帝却对此不理不睬。
D.彭韶不徇私情,郁郁寡欢。他在刑部任职,因秉持节操与王恕、何乔新并称三大老,被贵戚、大学士排挤,不能施行抱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彗星见,上言宦官太盛,不可不亟裁损。因请午朝面议大政,毋只具文。
(2)故安远侯柳景赃败至数千两,征仅十一,以其母诉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生讳包,字蒙吉,晚号用六居士,直隶祁州人。父克俊,乐道好施与,学者称贞惠先生。先生生而颖异,敦尚质行;年二十有五,举明天启丁卯乡试,以古文鸣于京辅。既再上春官,不第。遂弃举子业,力以斯文为己任。于城隅辟地为斋,曰潜室,亭曰肥遁,日闭户读书其中,无间寒暑。学者宗焉,执经之屦满户外。

甲申国变,设庄烈愍皇帝主于所居之顺积楼,服斩衰,朝夕哭临如礼。伪命敦趣,先生以死拒,几及于难,会贼败得解。入国朝,遂不仕。日取四子、五经及宋元以来诸儒书,反复寻究,积二十年不倦。尝谓君子守身之道三,曰言语不苟,曰取与不苟,曰出处不苟。尤笃好梁谿高忠宪之书,曰:“不读此,凡虚过一生。”遂置主奉之,如事贞惠礼。偶有过举,必展谒悔谢曰:“某不肖,甚愧吾父师。不可为子,不可为人。”其勇于自克如此。先是,贞惠卒,三日勺水不入口,母哭慰之,始勉进一溢米。须发尽白杖而后起丧祭一准礼经既葬庐于中庭檐下三年不饮酒食肉不入内室每朔望忌展悲号感行路。年六十有七,以居母忧,毁悴致不起。将卒时,肃衣冠起坐,命告辞贞惠及忠宪主。问家事不答,徐曰:“吾胸中无一事,行矣。”遂瞑。学者私谥文孝先生。

生平木讷,似不能言。及大义所在,则正色而谈,上下皆倾听。州有大事不能决者,必待先生一言为断。明季流贼犯州城,先生毁家倡众,誓固守,城不得破。贼既去,流民载道,设屋聚齐之,病者给医药,全活尤多。有山左难妇七十余人,择老成家人护以归。临行,八拜以重托,家人皆感泣,竭力卫送,历六府尽归其家。

(节选自《国朝先正事略·刁蒙吉先生事略》)

(注)①甲申国变: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②庄烈愍皇帝:清廷给崇祯帝追加的谥号。主:旧时为死人立的牌位。③伪命:僭伪政权的命令。这里指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的命令。④高忠宪:高攀龙。东林党领袖之一,受魏忠贤迫害投水而死。崇祯初年追谥为“忠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须发尽白/杖而后起/丧祭一准礼经/既葬/庐于中庭檐下三年/不饮酒食肉/不入内室/每朔望忌辰悲号感行路/
B.须发尽白/杖而后起丧祭/一准礼经/既葬/庐于中庭檐下/三年不饮酒食/肉不入内室/每朔望忌辰/悲号感行路/
C.须发尽白/杖而后起/丧祭一准礼经/既葬/庐于中庭檐下/三年不饮酒食肉/不入内室/每朔望忌辰/悲号感行路/
D.须发尽白/杖而后起丧祭/一准礼经/既葬/庐于中庭檐下三年/不饮酒食/肉不入内室/每朔望忌辰/悲号感行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官是吏部的统称,吏部掌管官员考核升降、国家典章制度、学校科举、祭祀等。
B.斩衰是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服制三年。明清时子为父母、妻为丈夫斩衰三年。
C.私谥指古人死后由亲属或门人给予的谥号,陶渊明先生溢号“靖节”即为私谥。
D.山左指山东省,因其在太行山之左,故称。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刁蒙吉好学有识,勇于自我克制。他放弃科举后,每天闭户研读四书五经和近代儒家著作,寒暑不间断,偶有过失,痛责自己。
B.刁蒙吉忠于故国,拒绝出仕新朝。明亡后,他在住所供奉崇祯皇帝神主,早晚哭祭;清朝建立,逼迫他任职,他以死抗争,不出来为官。
C.刁蒙吉为人至孝,居丧极为悲痛。父亲去世后,他不进饮食,母亲哭着劝慰,他才勉强吃点;母亲去世后,他因守孝过度,憔悴而亡。
D.刁蒙吉乐善好施,保全救活多人。他搭建房屋安置流民,供给生病者医药;又精选仆从护送逃难妇女还乡,仆从为其诚心感动,不负所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生而颖异,敦尚质行;年二十有五,举明天启丁卯乡试,以古文鸣于京辅。
(2)明季流贼犯州城,先生毁家倡众,誓固守,城不得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万柳堂记

(清)刘大櫆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威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在廷时无可亦无可称   訾:非议
B.而其堂曰“万柳之堂”   榜:题名
C.则之飞梁架于水上者   向:过去
D.又何必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朘:捐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则往往为别馆自娱   ②然而隐忍
B.①而无爱惜   ②为秦人积威之
C.①有终身不得至者   ②去今之墓而葬
D.①斩焉无一株存   ②臣闻求木长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公任职时虽没做什么大事,但他修建的“万柳堂”却为后人留下一处观赏美景,作者认为这是他的一大功绩。
B.作者曾经三游万柳堂,三次所见均不相同。从原来的稍有亭榭到最后的颓败不堪,万柳堂已名不副实。
C.作者认为作为一个真正的士大夫,应该更多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是过于在乎财富之类的身外之物。
D.本文由开篇的议论引出后文的游览万柳堂的经历,最后再以议论收尾,叙议结合,结构完整。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短 墙 之 外 骑 行 者 可 望 而 见 其 中 径 曲 而 深 因 其 洼 以 为 池 而 累 其 土 以 成 山 池旁 皆 蒹 葭 云 水 萧 疏 可 爱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2)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