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静虚村记(有删节)

贾平凹

(1)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为难的了。

(2)前年初,租赁了农家民房借以栖身。

(3)村子南九里是城北门楼,西五里是火车西站,东七里是火车东站,北去二十里地,又是一片工厂,素称城外之郭。奇怪台风中心反倒平静一样,现代建筑之间,    就空出这块乡里农舍来。

(4)村子并不大,屋舍仄仄斜斜,也不规矩,像一个公园,又比公园来得自然,只是没花,被高高低低的绿树、庄稼包围。走进去,绿里    见村子,又    被一道土墙围了。

(5)拢共两条巷道,其实连在一起,是个“U”形。屋舍相对,门对着门,窗对着窗;一家鸡叫,家家鸡都叫,单声儿持续半个时辰;巷头家养一条狗,巷尾家养一条狗,贼便不能进来。几乎都是茅屋,并不是人家寒酸,茅屋是他们的讲究:冬天暖,夏天凉,又不怕被地震震了去。从东往西,从西往东,茅屋撑得最高的,人字形搭得最起的,要算是我的家了。

(6)村人十分厚诚,几乎近于傻味,过路行人,问起事来,有问必答,比比划划了一通,要领到村口指点一番。接人待客,吃饭总要吃得剩下,喝酒总要喝得昏醉,才觉得惬意。衣着朴素,都是农民打扮,眉眼却极清楚。当然改变了吃浆水酸菜,顿顿油锅煎炒,但没有坐在桌前用餐的习惯,一律集在巷中,就地而蹲。端了碗出来,却蹲不下,站着吃的,只有我一家,其实也只有我一人。

(7)我家里不栽花,村里也很少有花。曾经栽过多次,总是枯死,或是萎琐。一老汉笑着说:村里女儿们多啊,瞧你也带来两个!这话说得有理。是花嫉妒她们的颜色,还是她们羞得它们无容?但女儿们果然多,个个有桃花水色。巷道里,总见她们三五成群,一溜儿排开,横着往前走,一句什么没盐没醋的话,也会惹得她们笑上半天。我家来后,又都到我家来,这个帮妻剪个窗花,那个为小女染染指甲。什么花都不长,偏偏就长这种染指甲的花。

(8)啥树都有,最多的,要数槐树。从巷东到巷西,三搂粗的十七棵,盆口粗的家家都有。槐花开放,一片嫩白,家家都做槐花蒸饭。没有一棵树是属于我家的,但我要吃槐花,可以到每一棵树上去采。

(9)最妙的是巷中一眼井,水是甜的,生喝比熟喝味长。水抽上来,聚成一个池,一抖一抖地,随巷流向村外,凉气就沁了全村。村人最爱干净,见天有人洗衣。巷道的上空,即茅屋顶与顶间,拉起一道一道铁丝,挂满了花衣彩布。最艳的,最小的,要数我家:艳者是妻子衣,小者是女儿裙。吃水也是在那井里的,须天天去担。但宁可天天去担这水,不愿去拧那自来水。吃了半年,妻子小女头发愈是发黑,肤色愈是白皙,我也自觉心脾清爽,看书作文有了精神、灵性了。

(10)门前的那棵槐树下,有横躺竖蹲的十几个碌碡,早年碾场用的,如今有了脱粒机,便集在这里,让人骑了,坐了。每天这里人群不散,谈北京城里的政策,也谈家里婆娘的针线,谈笑风生,乐而忘归。直到夜里十二点,家家喊人回去。回去者,扳倒头便睡的,是村人,回来捻灯正坐,记下一段文字的,是我呢。

(11)来求我的人越来越多了,先是代写书信,我知道了每一家的状况,鸡多鸭少,连老小的小名也都清楚。后来,更多的是携儿来拜老师,一到高考前夕,人来得最多,提了点心,拿了水酒。我收了学生,退了礼品,孩子多起来,就组成一个组,在院子里辅导作文。村人见得喜欢,越发器重起我。每次辅导,门外必有家长坐听,若有孩子不安生了,进来张口就骂,举手便打。果然两年之间,村里就考中了大学生五名,中专生十名。

(12)天旱了,村人焦虑,我也焦虑,抬头看一朵黑云飘来了,又飘去了,就咒天骂地一通,什么粗话野话也骂了出来。下雨了,村人在雨地里跑,我也在雨地跑,疯了一般,有两次滑倒在地,磕掉了一颗门牙。收了庄稼,满巷竖了玉米架,柴火更是塞满了过道,我骑车回来,常是扭转不及,车子跌倒在柴堆里,吓一大跳,却并不疼。最香的是鲜玉米棒子,煮能吃,烤能吃,剥下颗粒熬稀饭,粒粒如栗,其汤有油汁。在城里只道粗粮难吃,但鲜玉米面做成的漏鱼儿,搅团儿,却入味开胃,再吃不厌。

(13)小女来时刚会翻身,如今行走如飞,咿哑学语,行动可爱,成了村人一大玩物,常在人掌上旋转,吃过百家饭菜。妻也最好人缘,一应大小应酬,人人称赞,以至村里红白喜事,必邀她去,成了人面前走动的人物。而我,是世上最呆的人,喜欢静静地坐着,静静地思想,静静地作文。村人知我脾性,有了新鲜事,跑来对我叙说,说毕了,就退出让我写,写出了,嚷着要我念。我念得忘我,村人听得忘归;看着村人忘归,我一时忘乎所以,邀听者到月下树影,盘脚而坐,取清茶淡酒,饮而醉之。一醉半天不醒,村人已沉睡入梦,风止月瞑,露珠闪闪,一片蛐蛐鸣叫。

(14)我称我们村是静虚村。

1982年

[注]:静虚村:即方新村,位于西安郊外,静虚村是作者对村子的命名。
【小题1】简析第(1)段运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小题2】根据文意,填入abcd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选项是(   )。
A.竟、已、全、还B.咋、才、尽、又
C.偏、才、尽、还D.偏、一、全、总
【小题3】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6)段说“站着吃的只有我一人”,强调了“我”与村人在文化上的隔膜。
B.第(7)段“这种染指甲的花”喻指村中女儿们,比喻贴切巧妙,新鲜独特。
C.第(8)段中槐树描述,表明静虚村的特点之一及“我”被村人接纳的喜悦。
D.第(11)段中划线句表明即使如世外桃源之地也难避纷繁现实的侵扰。
E.本文多次用“最”字,流露出作者对静虚村的喜爱之情及惬意之感。
F.本文写了很多村居生活,多用白描手法,朴实自然,体现出作者的审美情趣。
【小题4】纵观全文,概括村人所具有的特征。
【小题5】《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写于静虚村,结合本文与课文,分析给村子命名“静虚村”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8 06:57: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养鼠
贾平凹
买了十三楼的一个单元房做书房,以为街道的尘灰不得上来,蚊子不得上来,却没想到上来了老鼠。老鼠是怎么上来的,或许是从楼梯,一层一层跑上来,或许沿着楼外的那些管道,很危险地爬上来。可以肯定的这只是一个老鼠,因为我见过一次,是那天早上一开门,它正立在客厅,猛地门响,似乎吓了一跳,跌坐在地上,便立即翻起身钻到另一个房间去了。我的朋友来我处借书的时候也见过一次,它站在那个古董架上洗脸,一闪就不见了。它是一拃多长,皮毛淡黄,尖嘴长尾,眼睛漂亮。老鼠之所以叫老鼠,生下来就长胡子,但他仍是个幼年的老鼠。书房里突然有了老鼠,我得赶紧检查房子的漏洞,我是从来不开窗子的,进门也是顺手关门,我发现柜式空调的下水管那儿有个空隙,便把它堵严了。老鼠如同麻雀一样,离不开人,要在屋檐下筑窝,但又不亲近人,人一靠近就飞了。老鼠和我仅打过一次照面,至后再没有见过,而我不愿意它留在书房。要把老鼠捉住或撵走,到处堆满书籍报刊和收集来的古董玩物,清理起来十分困难,这就无法捉住和撵走。也买了鼠药放在墙角,它根本不吃又买了好几块粘鼠板摆在各处,它仍不靠近。反倒是我有一次不经意踩上了一脚,鞋子半天拔不下来。书房唯一出口就是大门,晚上开了门让它走吧。可在城市的公寓楼上,晚上怎敢大门不关呢?何况这还可能有另外的老鼠进来,那怎么办?既然无法捉它和撵它,它又无法自己出去,毕竟是一条生命,那就养吧。一养便养过了四年,我还在养着。
养老鼠其实不费劲,给它提供食物就是。我的书房离我居住的家较远,我是每天早上来到书房,晚上了再回到家去。第一次我在晚上离开书房时,将一块馒头放在一块干净的秦砖上,第二天早上再来时,那馒头就不见了。但当天晚上没有了馒头,把剩下的面条放在那儿放在那儿,早上再来时,面条竟然完好无缺。我以为它是从什么地方出去了,或者是死了,就又在离开时放上馒头,以测试我的猜想。可隔了一夜,却发现馒头又没了。我这才知道它是不吃面条的。以后的日子,我没有给它留剩一个小洞,吃了一点就是了。它还是喜欢吃馒头和锅盔,我就笑了,陕西人爱吃这些,它也真是陕西的老鼠。有时也冒出一个想法,这老鼠咋和我的饮食习惯差不多:不要求多豪华,但一定要讲究,太软的馒头和锅盔不吃,太硬的馒头和锅盔不吃,锅盔不吃边楞儿,馒头不吃皮儿。
我的书房里拥挤不堪,但还乱中有序,除了几十个书架,这儿一摞书籍,那儿一堆报刊;再就是那些偶像,佛教的,道教的,儒教的;更多的是秦汉唐的陶器、木刻、石雕,石雕又是什么动物的人物的都有,我每次进去,肯定要焚香的,让诸神的法力充满;要离开了,就拍着那只大石狮,它是人石狮身的瑞兽,给咱守护好呀!然后再高声对老鼠说:馒头节省着吃,渴了不要喝佛前的净水,给你喝的在盒子里。我到了外边,尤其是晚上,想着那么大的房间里,堆放了那么多东西;那些东西都是不动的,只有老鼠在其中穿行,如同巡夜一般,心里便充满乐意。
但我仍是给老鼠发过两次火。一次我翻捡那些汉唐石碑的拓片,发现有三四张被咬破了。我泼然大怒,常在冰箱里备有二三个馒头。数月后,到了秋天,楼下的馒头店搬走了,没有了馒头,我就放了花生,有生花生和油炸过的花生,但它好像仅吃个二三粒就不吃了。以为松鼠是吃松子的,松鼠和老鼠应该是同一类,我在超市里发现了有卖松子的,买了一包,回书房放了,还说:给你过个生日,可是它也不吃松子。我就有些生气了,什么嘴呀,这么挑食?!朋友请吃饭,剩下的鱼呀,排骨呀,油饼、锅盔和饺子拿回来,全给他放了,它只吃锅盔。馒头和锅盔放的干了硬了,它也不吃。有一次我给我买了晚饭,剩下一根火腿肠,晚上放给它了;那么长的一根火腿肠,它竟吃的一点渣屑都不剩。原来它可以吃肉的,不要带骨头的那种。我每次外出吃饭,便给它带些剩肉,它却又不吃了。丸子不吃,糯米团不吃,方便面不吃,核桃仁葡萄干不吃,豆腐吃过一次,再放就再不吃了。那它还吃什么呢?我想想有一首歌: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抓了一把米放在那里,结果它根本不吃。我看过漫画,老鼠是偷油的,也会抱着拿鸡蛋的,就在碟子里放菜油,它没有吃;放过一颗鸡蛋,他也没有动。而朋友送来的水果,比如梅子、苹果、梨、香蕉、猕猴桃,它只吃香蕉和猕猴桃,但也是在香蕉和猕猴桃上咂出怒,骂道:老鼠,你听着,你竟敢咬我拓片?我警告你,如果再敢咬书咬纸,我彻底清理房间也要把你打死。从此,再没有发现他咬碎过什么。另一次,我在擦拭客房中堂的案桌,案桌上供奉着唐时的一尊铜佛和文殊普贤两位菩萨的石像,竟然有了老鼠的屎粒和尿渍,我再一次火冒三丈,大声警告:你去死吧,老鼠!去死吧!明天我抱一只猫来!但当我去市场买猫的时候,主意又变了,何必要他的性命呢,返回来给佛上了香,又供了水果和鲜花,我听见在什么地方响了一下,我猜想那肯定是老鼠在暗处耍我。我没有回头,只说了一句:你记着!
朋友们知道我在书房里养着老鼠,都取笑我,作贱我。我说:这是一只听话的老鼠,他们说:听话?该不会说这是一只有文化的老鼠吧。我脸上发烧,说:它进来了,不得出去,我能不养吗?或许是一种缘吧。
和老鼠能有什么缘呢?我的小女儿是属老鼠的,我的一些朋友也是属老鼠的;小女儿的到来和朋友的交集,那都是上天的分配,或者说磁铁吸的就是螺丝帽儿和钉子啊。小女儿让我有操不尽的心,朋友中也有帮助过我的也有坑害过我的,但你能刀割水洗了小女儿和朋友吗?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老鼠,为什么偏就是这一只老鼠进了我的书房?它从地面到13楼,容易吗?它是冲着书籍来的,冲着古董玩物来的?那它真是有文化的老鼠了。如果它没有文化,那四年了,它白天里要看我读书写著,听着我和朋友们说文论艺,晚上又和书籍古玩在一起,它也该有些文化了吧。
所以我觉得我养了老鼠并不丢人,也不是无聊。四年里我没有加害它,也没有让它受饿;我没有奴役他,也没有从它那儿博取什么快活。它好像能知冷知热,我曾见它蜕下的毛,也似乎没生过病。它除了那两次犯错后来再没有咬噬过什么,也不再到有佛像的条案和架子上去。我们互不见面,我就是每天放食或隔空喊话;它在某一处偷偷耍我,偶尔到我梦中。但有一天,我突然担心起来,它是不是太孤单了。我并不知它是公是母,可无论公母它都是单身呀。它得有情欲呀,它得有后代呀。我多么希望它能出了这个房子,到楼下的花园里去寻找它的伙伴,但它就是没有出去。我终于决定了在一个夏夜把大门打开,我就坐在客厅里,拉灭了灯,连烟都不敢吸,让它出门;还在心里念了《大悲咒》,让它离开。到天明了,我只说它是出去了;当天我离开时又放了馒头,要证实它是真出去了。等我再一次回来,一开门就看秦砖上的馒头还在不在。我那时是又盼望馒头还在又盼望馒头不在;要是馒头还在,那它真的是走了,心里还有些不舍。可一看,馒头竟没有了。天呀,它还在。我就笑了,说:那好,那好,行走!我在瞬间里叫它是行走,因为我的书房名是上书房,而古时候上书房是皇帝读书的地方,能自由出入上书房的官就叫上书房行走,我也把我的老鼠叫做了行走。
2014年9月24日下午,我在书房里写小说,到了黄昏,写累了,摘下眼镜凝视对面的佛像。我的写字台安在大房间的南边,北边是两个木架,全摆放着铜的铁的石的木的佛像。我看着佛像祈祷,祈望神灵赐给我智慧的力量,才一低头却看见了老鼠就在那木架前的地板上。四年了,这是我第二次看到它。它还是那么一拃长,皮毛淡黄。它在那里背向着我,突然上半身立起来,两个前爪举着,然后俯下身去;再上半身立起举着前爪,又俯下身去。我一下子惊呆了,也感动不已。我没有弄出声响,就看着它做完三次动作,然后便去了另一个房间。等它走了,我吁了一口气,放下正写的小说,就写下了这篇小文。
(选自《游戏人间》)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描写了老鼠的动作和外貌,语言简洁,生动传神,文字背后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关怀,以及潜意识里对这只老鼠的怜悯与喜爱。
B.文中详细地交代了作者为老鼠提供的丰富的食物,一方面描述了喂养老鼠的过程,另一方面交代了老鼠的饮食习惯,语言幽默,富有生活气息。
C.最后一段描写老鼠“拜佛”的动作,富有传奇色彩,四年来老鼠在书房里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成为了一只真正有文化的老鼠。
D.文章介绍书房的陈设,书籍、报刊、佛像、陶器、木刻、石雕、拓片等杂乱拥挤,却自有条理,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气场,同时也交代了这只老鼠的生活环境。
【小题2】“我”对这只老鼠情感态度,前后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小题3】这篇散文是作者近期得意之作,可读性很强,请从选材的角度进行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贾平凹

①七月十七日,是你十八岁生日,辞旧迎新,咱们家又有一个大人了。贾家在乡里是大户,父辈那代兄弟四人,传到咱们这代,兄弟十个,姊妹七个;我是男儿老八,你是女儿最小。分家后,众兄众姐都英英武武有用于社会,只是可怜了咱俩。我那时体单力孱,面又丑陋,十三岁看去老气犹如二十,村人笑为痴傻,你又三岁不能言语,哇哇只会啼哭,父母年纪已老,恨无人接力,常怨咱这一门人丁不达。从那时起,我就羞于在人前走动,背着你在角落玩耍;有话无人可说,言于你你又不能回答,就喜欢起书来。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每每读到欢心处,我就在地上翻着跟斗,你就乐得直叫,读到伤心处,我便哭了,你见我哭了,也便爬在我身上哭。但是,更多的是在沙地上,我筑好一个沙城让你玩,自个躺在一边读书,结果总是让你尿湿在裤子上,你又是哭,我不知如何哄你,就给你念书听,你竟不哭了,我感激得抱住你,说:“我小妹也是爱书人啊!”东村的二旦家,其父是老先生,家有好多藏书,我背着你去借,人家不肯,说要帮着推磨子。我便将你放在磨盘顶上,教你拨着磨眼,我就抱着磨棍推起磨盘转,一个上午,给人家磨了三升包谷,借了三本书,我乐得去亲你,把你的脸蛋都咬出了一个红牙印儿。你还记得那本《红楼梦》吗?那是你到了四岁,刚刚学会说话,咱们到县城姨家去,我发现柜里有一本书,就蹲在那里看起来,虽然并不全懂,但觉得很有味道。天快黑了,书只看了五分之一,要回去,我就偷偷将书藏在怀里。三天后,姨家人来找,说我是贼,我不服,两厢骂起来,被娘打一个耳光,我哭了,你也哭了,娘也抱住咱们哭,你那时说:”哥哥,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书!”小妹,你那一句话,给了兄多大安慰,如今我一坐在书房,看着满架书籍,我就记想起那时的可怜了。

②咱们不是书香门第,家里一直不曾富绰,即使现在,父母和你还在乡下,地分了,粮是不短缺了,钱却有出没入,兄虽每月寄点,也只能顾住油盐酱醋,比不得会做生意的人家。但是,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这个社会,天下在振兴,民族在发奋,咱们不企图作官,以仕图之路作功于国家,但作为凡人百姓,咱们却只有读书习文才能有益于社会啊。你也立志写作,兄很高兴,你就要把书看重,什么都不要眼红眼红读书,什么朋友都可抛弃,但书之友不能一日不交。贫困倒是当作家的准备条件,书是忌富,人富则思惰,你目下处境正好逼你静心地读书,深知书中的精义。这道理人往往以为不信,走过来方才醒悟,小妹可将我的话记住,免得以后“悔之不及"。

③兄在外已经十年,自不敢忘了读书,所作一二篇文章,尽肤浅习作,愈使读书不已。过了二月二十一日,已到了而立之年,才更知立身难,立德难,立文难。夜读《西游记》,悟出“取经唯诚,伏怪以力”,不觉怀多感激,临风而叹息。兄在你这般年纪,读书目过能记,每每是借来之书,读得也十分注重,而今桌上,几上,案上,床上,满是书籍,却常常读过十不能记下四五,这全是年龄所致也,我至今只有以抄写辅助强记,但你一定要珍惜现在年纪,多多读书啊。

④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世上好书,浩如烟海,一生不可能读完,且又有的书虽好,但不能全为之喜爱,如我一生不喜食肉,但肉却确实是世上好东西。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你真真正正爱上这本书了,就在一个时期多找些这位作家的书来读,读他的长篇,读他的中篇,读他的短篇,或者散文,或者诗歌,或者理论,再读外人对他的评论,所写的传记,也可再读读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这样,你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如何的文坛,他的经历,性格,人品,爱好等等是怎样促使他的风格的形成。大凡世上,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一套写法,都是有迹而可觅导,当然有的天分太高了,便不是一时一阵便可理得清。兄读中国的庄子,太白,东坡诗文,读外国的泰戈尔,川端康成,海明威之文,便至今于起灭转接之间不可测识。说来,还是兄读书太少,悟觉浅薄啊!如此这番读过,你就不要理他了,将他丢开,重新进攻另一个大家。文学是在突破中前进,你要时时注意,前人走到了什么地方,同辈人走到了什么地方。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来读。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知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啊。虚无主义可笑,但全然跪倒来读,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能使你受损,永远在他的屁股后了。这你要好好记住。

⑤在家时,逢小妹生日,兄总为你梳那一双细辫,亲手要为你剥娘煮熟的鸡蛋。一走十年,竟总是忘了你生日的具体时间,这你是该骂我了。今年一入夏,我便时时提醒自己,要到时一定祝贺你成人。邻居妇人要我送你一笔大钱,说我写书,稿费易如就地俯拾,我反驳,又说我“肥猪也哼哼”,咳,邻人只知是钱!人活着不能没钱,但只要有一碗饭吃,钱又算个什么呢?如今稿费低贱,家岂是以稿费发得?!读书要读精品,写书要立之于身,功于天下,哪里是邻居妇人之见啊!这么多年,兄并不敢侈奢,只是简朴,唯恐忘了往者困顿,也是不忘了往昔,方将所得数钱尽买了书籍。所以,小妹生日,兄什么也不送,仅买一套名著十册给你寄来,乞妹快活。

1983年7月初写于静虚村

【小题1】贾平凹,当代作家。其长篇小说有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一段,作者回忆说“就喜欢起书来”,原因是:________(用自已的话概括)。
【小题3】第一段中,作者回忆了自己少年读书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是:(每项限15字以内)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二段中,“什么都不要眼红①,眼红②读书”一句,两个“眼红”的意思分别应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依据二、三两段文意,可知作者主要是从读书的____和_______两方面劝勉妹妹的。
【小题6】文章主要回忆往昔的读书生活,讲了不少要好好读书的道理。文章第④段中说:“这你要好好记住。”请将作者要求小妹记住的道理概述出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追究责任,让他赔偿报失。
C.“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表明王有福“撞玻璃事件”不是孤例,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D.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小题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小题3】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七年前,父亲做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老家的村子里,人都在夸我给母亲寄钱,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而母亲收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就喝着凉水!”去年回去,她真的要把积攒的钱给我。我气恼了,要她逢集赶会了去买了零嘴吃,她果然一次买回了许多红糖,装在一个瓷罐儿里,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了,就三个指头一捏,往孩子嘴里一塞,再一抹,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我不是个好儿子》

【小题1】“我”为什么会想起给母亲寄钱的?
【小题2】母亲是怎样对待儿子的“馈赠”的?
【小题3】“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从这句话能反映出什么?
【小题4】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不是个好儿子
贾平凹
⑴在我四十岁以后,在我几十年里雄心勃勃所从事的事业、爱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后,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母亲的伟大不仅因为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
⑵七年前,父亲作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我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
(3)老家的村子里,人人都在夸我给母亲寄钱,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而母亲收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喝着凉水!”去年回去,她真的把积攒的钱要给我,我气恼了,要她逢集赶会了去买个零嘴吃,她果然一次买回了许多红糖,装在一个瓷罐儿里,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了,就三个指头一捏,往孩子嘴一塞,再一抹。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4)小时候,我对母亲的印象是她只管家里人的吃和穿,那时少粮缺柴的,生活苦巴,我们做孩子的并不愁容满面,平日倒快活得要死,最烦恼的是帮母亲推磨子了。常常天一黑母亲就收拾磨子,在麦子里掺上白包谷或豆子磨一种杂面,偌大的石磨她一个人推不动,就要我和弟弟合推一个磨棍,月明星稀之下,走一圈又一圈,昏头晕脑的发迷怔。磨过一遍了,母亲在那里筛箩,我和弟弟就趴在磨盘上瞌睡。母亲喊我们醒来再推,我和弟弟总是说磨好了,母亲说再磨几遍,需要把麦麸磨得如蚊子翅膀一样薄才肯结束……
(5)我成不成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从未说过一句话。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不领她,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我娃这是什么命啊?!”
(6)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少年时期我上山砍柴,挑百十斤的柴担在山砭道上行走,肩膀再疼腿再酸也不能放下柴担的,从那时起我就练出了一股韧劲。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我回到病房,躺在床上开始打吊针,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些家庭生活琐事,这些琐事中,渗透了作者与母亲之间真挚深厚的母子情,读来感人肺腑,而无琐碎之感。
B.第三段末尾,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是因为想起了我们小时候的情境,而现在我们又时常不在她身边。
C.文章两次写到“钱”,第三段中母亲把钱塞在破棉鞋里,而第六段中却“紧紧地握在手里”,看似矛盾,实则表现出母亲心疼儿子,处处为儿子着想。
D.第四段写母亲喊醒熟睡的我和弟弟继续推磨,“要把麦麸磨得如蚊子翅膀一样薄”,主要为了表现我童年生活的艰苦。
【小题2】阅读全文,概括出作者母亲的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3】作者为什么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试结合全文分析原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或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