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贾平凹

①七月十七日,是你十八岁生日,辞旧迎新,咱们家又有一个大人了。贾家在乡里是大户,父辈那代兄弟四人,传到咱们这代,兄弟十个,姊妹七个;我是男儿老八,你是女儿最小。分家后,众兄众姐都英英武武有用于社会,只是可怜了咱俩。我那时体单力孱,面又丑陋,十三岁看去老气犹如二十,村人笑为痴傻,你又三岁不能言语,哇哇只会啼哭,父母年纪已老,恨无人接力,常怨咱这一门人丁不达。从那时起,我就羞于在人前走动,背着你在角落玩耍;有话无人可说,言于你你又不能回答,就喜欢起书来。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每每读到欢心处,我就在地上翻着跟斗,你就乐得直叫,读到伤心处,我便哭了,你见我哭了,也便爬在我身上哭。但是,更多的是在沙地上,我筑好一个沙城让你玩,自个躺在一边读书,结果总是让你尿湿在裤子上,你又是哭,我不知如何哄你,就给你念书听,你竟不哭了,我感激得抱住你,说:“我小妹也是爱书人啊!”东村的二旦家,其父是老先生,家有好多藏书,我背着你去借,人家不肯,说要帮着推磨子。我便将你放在磨盘顶上,教你拨着磨眼,我就抱着磨棍推起磨盘转,一个上午,给人家磨了三升包谷,借了三本书,我乐得去亲你,把你的脸蛋都咬出了一个红牙印儿。你还记得那本《红楼梦》吗?那是你到了四岁,刚刚学会说话,咱们到县城姨家去,我发现柜里有一本书,就蹲在那里看起来,虽然并不全懂,但觉得很有味道。天快黑了,书只看了五分之一,要回去,我就偷偷将书藏在怀里。三天后,姨家人来找,说我是贼,我不服,两厢骂起来,被娘打一个耳光,我哭了,你也哭了,娘也抱住咱们哭,你那时说:”哥哥,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书!”小妹,你那一句话,给了兄多大安慰,如今我一坐在书房,看着满架书籍,我就记想起那时的可怜了。

②咱们不是书香门第,家里一直不曾富绰,即使现在,父母和你还在乡下,地分了,粮是不短缺了,钱却有出没入,兄虽每月寄点,也只能顾住油盐酱醋,比不得会做生意的人家。但是,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这个社会,天下在振兴,民族在发奋,咱们不企图作官,以仕图之路作功于国家,但作为凡人百姓,咱们却只有读书习文才能有益于社会啊。你也立志写作,兄很高兴,你就要把书看重,什么都不要眼红眼红读书,什么朋友都可抛弃,但书之友不能一日不交。贫困倒是当作家的准备条件,书是忌富,人富则思惰,你目下处境正好逼你静心地读书,深知书中的精义。这道理人往往以为不信,走过来方才醒悟,小妹可将我的话记住,免得以后“悔之不及"。

③兄在外已经十年,自不敢忘了读书,所作一二篇文章,尽肤浅习作,愈使读书不已。过了二月二十一日,已到了而立之年,才更知立身难,立德难,立文难。夜读《西游记》,悟出“取经唯诚,伏怪以力”,不觉怀多感激,临风而叹息。兄在你这般年纪,读书目过能记,每每是借来之书,读得也十分注重,而今桌上,几上,案上,床上,满是书籍,却常常读过十不能记下四五,这全是年龄所致也,我至今只有以抄写辅助强记,但你一定要珍惜现在年纪,多多读书啊。

④既有条件,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世上好书,浩如烟海,一生不可能读完,且又有的书虽好,但不能全为之喜爱,如我一生不喜食肉,但肉却确实是世上好东西。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你真真正正爱上这本书了,就在一个时期多找些这位作家的书来读,读他的长篇,读他的中篇,读他的短篇,或者散文,或者诗歌,或者理论,再读外人对他的评论,所写的传记,也可再读读和他同期作家的一些作品。这样,你知道他的文了,更知道他的人了,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如何的文坛,他的经历,性格,人品,爱好等等是怎样促使他的风格的形成。大凡世上,一个作家都有自己一套写法,都是有迹而可觅导,当然有的天分太高了,便不是一时一阵便可理得清。兄读中国的庄子,太白,东坡诗文,读外国的泰戈尔,川端康成,海明威之文,便至今于起灭转接之间不可测识。说来,还是兄读书太少,悟觉浅薄啊!如此这番读过,你就不要理他了,将他丢开,重新进攻另一个大家。文学是在突破中前进,你要时时注意,前人走到了什么地方,同辈人走到了什么地方。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读他的作品时,就将他拉到你的脚下来读。这不是狂妄,这正是知其长,知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啊。虚无主义可笑,但全然跪倒来读,他可以使你得益,也可能使你受损,永远在他的屁股后了。这你要好好记住。

⑤在家时,逢小妹生日,兄总为你梳那一双细辫,亲手要为你剥娘煮熟的鸡蛋。一走十年,竟总是忘了你生日的具体时间,这你是该骂我了。今年一入夏,我便时时提醒自己,要到时一定祝贺你成人。邻居妇人要我送你一笔大钱,说我写书,稿费易如就地俯拾,我反驳,又说我“肥猪也哼哼”,咳,邻人只知是钱!人活着不能没钱,但只要有一碗饭吃,钱又算个什么呢?如今稿费低贱,家岂是以稿费发得?!读书要读精品,写书要立之于身,功于天下,哪里是邻居妇人之见啊!这么多年,兄并不敢侈奢,只是简朴,唯恐忘了往者困顿,也是不忘了往昔,方将所得数钱尽买了书籍。所以,小妹生日,兄什么也不送,仅买一套名著十册给你寄来,乞妹快活。

1983年7月初写于静虚村

【小题1】贾平凹,当代作家。其长篇小说有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一段,作者回忆说“就喜欢起书来”,原因是:________(用自已的话概括)。
【小题3】第一段中,作者回忆了自己少年读书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是:(每项限15字以内)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二段中,“什么都不要眼红①,眼红②读书”一句,两个“眼红”的意思分别应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依据二、三两段文意,可知作者主要是从读书的____和_______两方面劝勉妹妹的。
【小题6】文章主要回忆往昔的读书生活,讲了不少要好好读书的道理。文章第④段中说:“这你要好好记住。”请将作者要求小妹记住的道理概述出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3 09:35: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梅花一进院,见人都穿着孝衣,就直奔了灵堂,跪在夏天礼的灵床前哭得呼天抢地,谁都拉不起来。麻巧在院子里说:“活着多给端一碗热饭,也抵得死了这么哭!”四婶赶忙捂她的嘴,说:“你三叔没个女儿,有媳妇这么哭也就够了。”就又对旁边人说:“不要拉,让她哭吧,难得今日这般伤心。”大家就不再劝梅花。

梅花的哭声拉得特别长,哭得人人都掉眼泪。哭着哭着,人们听梅花的哭声中的话有些不对,她哭的是:“爹呀,你咋这么早就走啦,你死的不是时候呀,你儿刚刚出了事你就走啦?!啊,啊啊,这个家完了,全完了,害你儿的人你咋不死啊,爹啊!”

上善就对夏天义说:“二叔,梅花咋哭得不对啦?”夏天义说:“哭话有啥正经的,派出所那边有啥消息?”上善说:“现场他们去过了,也找了些人作了了解,别的情况我还不知道。梅花刚才哭说谁害雷庆,谁害雷庆了?”夏天义就说:“我也觉怪怪的,她是跟雷庆出车的,她回来了,雷庆咋没回来?”

上善就到灵堂后去拉梅花,说:“甭哭啦,梅花,老人已经死了,再哭也哭不活的,你是惟一的儿媳,啥事还要你管的,你起来,我有话要问你的。”梅花就不哭了。四婶忙将孝衣帮她穿了,跟上善到了卧屋,夏天义和夏天智在里边坐着。梅花说:“二伯四叔,我爹咋就死了?”夏天智说了事情经过,梅花说:“我爹贩银元,一个糖也不见给孩子们买一颗,谁知道竟要了他的命!你们报案了没,他不能这么白白就死了?”夏天智说:“案是报了,可要想把凶手寻到,我看是难哩!到底是先等派出所破案呢,还是让阴阳先生看个日子下葬,我们等你和雷庆的,雷庆咋没回来?”梅花就又哭起来。

夏天义说:“还哭呀,总不是雷庆那里出车祸吧,你是跟了车的,你不是好好的吗?”梅花才说:“不是车祸,是早上拉了客去省城,公司路风检查队把车拦了检查;我知道公司有了检查队,可跑了几趟车却没遇到过,我只说今日总不该就碰上吧,偏偏绳从细处断,就碰上了。查出六人没有车票,问那些人为什么不买票,他们说买了没给票,检查队就说雷庆顶风违纪,当时就扣了车,让别人把那辆车开往省城,我和雷庆被带回了公司。”

夏天智夏天义和上善都吃了一惊,一时哑口无声。梅花说:“这个家是完了,这个家是完了。”夏天义粗声喘气,猛地在茶几上捶了一拳,茶几上的一只搪瓷缸子就掉下来,在地上弹了三下,滚到了梅花脚前。梅花把搪瓷缸子拾了起来。夏天智忙拉了拉夏天义的衣襟,夏天义强忍了愤怒,说:“你在车上卖票啦?你凭啥在车上卖票?车是国家的,你收了钱不给人家撕票?!家有贤妻,丈夫在外不遭横事,像你这样,雷庆不出事才怪哩!”梅花呜呜地又哭。

夏天智说:“这阵训她有什么用,屎越搅越臭的……那雷庆就不得回来啦?”夏天义说:“这都是些啥事么!天礼我不知说过多少回,他不听,落到了这一步,雷庆又是这样,这咋给人说呀!以我看,案子破不破,也不指望人家破了,即便破了,人是不能生还,事情抖出来还不嫌丢人?雷庆我估计一时也回不来,他回来不回来也罢,咱们几个拿了主意,选个日子把人埋了,葬事也不必太大,从快从简。”梅花说:“那雷庆就没人管了?”夏天义说:“我真想扇你耳光哩,啥时候了还顾及上管他,让他好好给人家检讨着,等着处分吧!”说毕,扑扑腾腾吸黑卷烟。

一根黑卷烟吸完了,夏天义说:“天智你说呢?”夏天智说:“你说得对,派出所能破了案那当然好,但我看,以他们的人力和财力不可能出远路去调查的,那咱也就不要再去追究,也不要太声张,尽快安葬,入土为安。雷庆的事除了咱这几个人和赵家富,不得再给外透口。梅花你记住了么?”梅花说:“记住了。”夏天智说:“咱现在上上下下把事情做妥,牙掉了往肚里咽,有了苦不要对人说!上善你在这儿主管着事,我去找赵家富,给赵家富说个软话,请他连夜去公司,能给雷庆说上情就说,说不上也可以了解公司处理的意见。就是要开除他、法办他,也得争取能回来埋葬他爹吧。赵家富去公司要是没顺车,就让夏雨把君亭的摩托骑上送赵家富。梅花你先拿出五千元交给上善,让上善统一安排。”梅花说:“五千元呀?!”夏天义又火了,说:“五千元你拿不出来啊?不说雷庆的工资高,光你收那些黑车票钱又有多少?到啥时候了你还是钱,钱,你没见钱把你这一家害成哈样了?!”

(节选自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

【小题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
【小题2】第三段画线的句子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文中多次写“哭”,联系上下文,谈谈加点的两处“哭”各体现了“梅花”怎样的心理。
①跪在夏天礼的灵床前哭得呼天抢地。
②梅花呜呜地又哭。
【小题4】有评论认为,贾平凹的小说《秦腔》采用了典型的“红楼笔法”,刻画人物打破了非“好人”即“坏人”的“一元模式”,你是否同意?试从选文中找一例加以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小题2】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真 品
贾平凹
郗蓝衫就拍打了几下床铺,将一个报纸卷儿展开,里边是一个塑料卷儿,又展开,是一个布卷儿。布卷儿虽旧,却是湘绣,一下一下再展开了,露出画轴。
这确实让我们大开眼界。在展开的过程中我们似乎能感觉到祥云缭绕,有一股神气扑面而来,再仔细看去,婉丽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劲健处如奔马走虺,骤雨旋风。我周身颤抖,且有热流迅速从丹田涌起,通向脑顶和四肢。回头看我的老板,他只是呲着眼,呆若木鸡。我说:“好啊!宝气逼人!”
郗蓝衫缓缓地将《圣母帖》卷起来,一层一层包裹,矮子帮着往盒子里装,一失手,掉在地上,他“哎哟”叫道,忙捡起来,轻轻地拍着,说:“摔疼你了,摔病你了。”然后说他得和矮子连夜将《圣母帖》送回银行保险柜去,如果愿意购买,改日再选个时间面议。
我的老板极尽和蔼,一定要请郗蓝衫和矮子去夜市上吃饭。郗蓝衫却表现得很不情愿,我的老板就说在吃饭时可以先议一议价钱,至于安全么,四个人一块走,会万无一失的。郗蓝衫沉吟了一下,就从桌上取了一把菜刀让矮子揣在怀里,自个又将一个小瓶装在口袋。我说:“不用带酒,夜市上都能买到。”郗蓝衫说:“这是硫酸,谁要敢抢《圣母帖》,我就喷他的眼睛!”他又将裹着真品的纸卷儿装进一个帆布口袋,口袋里又放着了六七根竹笛,然后斜挂在肩上,四人方下得楼来。
“郗先生是个卖笛子的人了,”为了缓和气氛,我笑着说,“你这口袋,扔在街上也没人捡的。狐狸有好皮毛才遭猎杀哩。”
郗蓝衫也笑了,却对矮子说:“你急什么呀,让客人先下楼么。”
我们四人下得楼来,他让矮子断后,防备的还是我们,我们就知趣地先下楼。
到了夜市,拣墙角的一张桌子。我的老板一边让端饭的往上摆八宝稀饭,一边让郗蓝衫报个《圣母帖》的价格。郗蓝衫就一脸严肃了,只咬定一个底价,不再松口,几乎将八宝稀饭吃完,又吃了几十串烤羊肉串,讨价还价总算有了个结果。
路边柳树下的两男一女指指点点了一番,竟落座在我们旁边的桌上。郗蓝衫突然地不笑了,紧了紧身上的口袋,悄声说:“这些人是冲我来的!”
我抬头看看来人,说:“哪里会,就算他们不怀好意,咱这么多人的……”
郗蓝衫镇静下来了,却说:“谁来我都不怕的,公安局里有我的熟人。”
但是,郗蓝衫却并没有再坐下去,匆匆离开了夜市,而且他让矮子跟着,拒不让我们送他。
在此后的三天里,我和我的老板带着郗蓝衫给我们的那些报纸,专门去找了西安字画界鉴定的权威,权威也已知道《圣母帖》真迹问世的事,并应允在购买时可当场鉴定,以免发生掉包。就这样,我们筹齐了款额便给矮子拨电话,但矮子的电话却怎么也拨不通,便再一次去了那条有着公共厕所的小巷找。
我们穿过了纬十街,才到了城墙外丁字路口,听见有很大的吵骂声,扭头看时,路斜对面的一家饭馆里,三四个穿着保安服的人在殴打一个人,被殴打者还在强辩,被提了胳膊腿一下子扔了出来,骂道:“没有钱你吃什么饭?你吃了饭不给钱?!”
头被保安再一次踩下去,踩下去头又往起撅。我突然看清这是郗蓝衫啊,忙呼啸着跑过去,将保安推开。扶郗蓝衫时,他要我打电话:“我明白他们为什么打我了,他们要谋财害命……”
我说:“你是欠人家一碗面钱吗?”
他说:“他们是冲着《圣母帖》的!”
我说:“他们认识你?”
他说:“不认识,可包准儿是他们认识我了,我知道谋算我的人多,贼可以防,防不住的是贼惦记呀!”
他的口鼻血沫模糊,额角也有个口子,用手捂了,血水从指缝往外流。我问他家住在哪儿,可以送他回去,或者直接去医院。郗蓝衫已经站起来了,梗着脖子骂已退去的保安:“你瞧着吧,我会收购你们店的,收购了还让你们当保安,你们给我当狗!”骂着骂着,却突然甩开了我,盯着我不言。
我说:“你是被打晕了吗,认不得我们了吗?”
郗蓝衫极快地往后一跳,指着我说:“你们和这些保安在演双簧!你们是来救我吗?不,不是的,是要寻着我家,或者要把我绑架到别的地方!”
我瞧见郗蓝衫往前走了几步就摔倒在地上,便又去扶他去医院,他趴在地上,怎么也不肯起来了。“我朋友不在场,我是不跟你们走的。”
我和我的老板只好离开。当天晚上,我们一直给矮子拨电话,仍是拨不通,第四天终于拨通了,让他赶快找到郗蓝衫,矮子却开口便说:“生意做不成了,他死了!”
矮子说是被一家饭店的保安打伤后,因失血过多昏了过去,往医院送,还未到医院就断气了。
“那,《圣母帖》呢?”
“谁知道藏在哪儿。”
“真可怜,他把《圣母帖》丢了。”
“是《圣母帖》把他丢了,先生。”
(有删改)
赏析“是《圣母帖》把他丢了,先生”这句话的妙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祭父
贾平凹
①父亲贾彦春,一生于乡间教书,退休在丹凤县棣花;年初胃癌复发,七个月后便卧床不起,饥饿疼痛,疼痛饥饿,受罪至第二十六天的傍晚,突然一个微笑而去世了。其时中秋将近,天降大雨,我还远在四百里之外,正预备着翌日赶回。我并没有想到父亲的最后离去竟这么快。一下班车,看见戴着孝帽接我的堂兄,才知道我回来得太晚了,太晚了。父亲安睡在灵床上,双目紧闭,口里衔着一枚铜钱。他再也没有像以往那样听见我的脚步便从内屋走出来喜欢地对母亲喊:“你平回来了!”也没有我递给他一支烟时,他总是摆摆手而拿起水烟锅的样子,父亲永远不与儿子亲热了。
②守坐在灵堂的草铺里,陪父亲度过最后一个长夜。满院的泥泞里人来往作乱,响器班在吹吹打打,透过灯光我呆呆地望着那一棵梨树,还是父亲亲手栽的,往年果实累累,今年竟独独一个梨子在树顶。
③父亲的病是两年前做的手术,我一直对他瞒着病情,每次从云南买药寄他,总是撕去药包上癌的字样。术后恢复得极好,他每顿已能吃两碗饭,凌晨要喝一壶茶水,坐不住,喜欢快步走路。常常到一些亲戚朋友家去,撩了衣服说:瞧刀口多平整,不要操心,我现在什么病也没有了。看着父亲的豁达样,我暗自为没告诉他病情而宽慰,但偶尔发现他独坐的时候,神色甚是悲苦,父亲多半是知道了他得的什么病,他只是也不说出来罢了。
④在贾家族里,父亲是文化人,德望很高,以至大家分为小家,小家再分为小家,甚至村里别姓人家,大到红白喜丧之事,小到婆媳兄妹纠纷,都要找父亲去解决。父亲乐意去主持公道,却脾气急躁,往往自己也要生许多闷气。时间长了,他有了一定的权威,多少也有了以“势”来压的味道,他可以说别人不敢说的话,竟还动手打过一个不孝其父的逆子的耳光,这少不得就得罪了一些人。为这事我曾埋怨他,为别人的事何必那么认真,父亲却火了,说道:“我半个眼窝也见不得那些龌龊事!”当他活着的时候,这个家庭和这个村子的百多户人家已经习惯了父亲的好处,似乎并不觉得什么,而听到他去世的消息,猛然间都感到了他存在的重要。我守坐在灵堂里,看着多少人来放声大哭,听着他们哭诉“你走了,有什么事我给谁说呀”的话,我欣慰着我的父亲低微却崇高,平凡而伟大。
⑤父亲只活了六十六岁,他把年老体弱的母亲留给我们,他把两个尚未成家的小妹留给我们,他把家庭的重担留给了从未担过重的长子的我。对于父亲的离去,我们悲痛欲绝;对于离开我们,父亲更是不忍。当检查得知癌细胞已广泛转移毫无医治可能时,我为了稳住父亲的情绪,还总是接二连三地请一些医生来给他治疗。我知道他们所开的药全都是无济于事的,但父亲要服只得让他服,当然是症状不减,且一日不济一日,他说:“平呀,现在咋办呀?”后来他预感到了自己不行了,却还是让扶起来将那苦涩的药面一大勺一大勺地吞在口里,强行咽下,但他躺下时已泪流满面,一边用手擦着一边说:“你妈一辈子太苦,为了养活你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到现在还是这样。我只说她要比我先走了,我会把她照看得好好的……往后就靠你们了。还有你两个妹妹……”
⑥按照乡间风俗,在父亲下葬之后,我们兄妹接连数天的黄昏去坟上烧纸和燃火,名曰“打怕怕”,为的是不让父亲一人在山坡上孤单害怕。冥纸和麦草燃起,灰屑如黑色的蝴蝶满天飞舞,我们给父亲说着话,让他安息,说在这面黄土坡上有我的爷爷奶奶,有我的大伯,有我村更多的长辈,父亲是不会孤单的,也不必感到孤单,这面黄土坡离他修建的那一院房子不远,他还是极容易来家中看看;而我们更是永远忘不了他,会时常来探望他的。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中秋将近,天降大雨”看似闲笔,却通过“中秋”“大雨”等特定的时间和环境的交代,于冷静的笔触之下隐含着作者波澜壮阔的心事。
B.第一段中父亲对母亲的喊话(你平回来了)以及“我”递烟时他“摆摆手”等都是细节描写,极真实地描写了“我”与父亲比较生疏的情况。
C.作者父亲的去世对村里人来说是很大的损失,所以同乡人都到灵堂来悼念老人,以表达他们对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的去世的无限悲痛。
D.作者的情感抒发虽然十分隐忍、节制,但也用了大量直接抒情的语句,再加上对父亲生活细节的描述,使得文章情景交融,情感抒发自然。
E. 最后一段通过“我们兄妹”给父亲上坟烧纸的描写,真实、真挚地表现了作者及其家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父亲的魂灵交流、让父亲不再寂寞的情感。
【小题2】请简要概括作者的父亲的形象特征。
【小题3】文章第②段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写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相思
贾平凹
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
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
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
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⑦你或许冷了不知道添衣,热了不知道减衣,但你却明明白白提醒自己:黄蛉的生存是要有一定的温度的。这黄蛉盒子你不装在贴身的衣兜里,担心热坏它,你又不肯装在大衣的外兜,害怕冻坏它,你花费了三个钟头,拙手拙脚地在大衣内侧缝了一个小口袋。夜里,一盏孤灯伴着你,画图纸,鉴定矿石,常常忘了吃饭,但你忘不了给黄蛉喂食,它只吃苹果,这苹果却同你的仪器、书籍一样重要,你是专意让人从内地带买来的。
⑧现在,北斗星已经斜了,银河里风平浪静,你要睡下了,你便要将黄蛉盒子轻轻放在枕边,放在你的脖子下。你,听见了黄蛉的"蛐蛐"声,那是世界上最微弱的声音,也是最清脆的音乐,是金石之响,是心律之韵。你于是就入了梦里。
⑨啊,你是梦见了你的妻子吗?梦见了你的儿子吗?在这深夜里,月光静泻,风儿没有起,狗儿没有咬,你的妻子打着灯笼正站在竹园边上,你的儿子,蹑手蹑脚进了竹园,竹叶上的露珠滑下来,落在他的头上,他穿着一身雪白的衣服,往竹丛里走。立即,无数的黑点溅满了他的全身,他快活地大叫,你的妻子跑来,用一只玻璃杯子,对着那白衣上的黑点一罩,黑点便弹进去,一只黄蛉就捉在土瓷罐里了。
⑩他们捉了好多好多的黄蛉,母子围着土瓷罐,就听着那"蛐蛐"的生命之歌。
⑾妻子说:"这歌子是唱给你爸爸的,这歌子在召唤着你的爸爸。"
⑿于是,在你的脖子下,在你的耳膜下,窸窸窣窣的声音叫得更响了,更清了,你听见了这爱情的召唤,这家庭的召唤。
⒀第二天早上,你爬起来,背起帆布做成的偌大的地质包,你又去找金子了。你依稀还记得夜里的梦,说:"是的,我是要回去的,要回去就得加紧我的工作!"
(有删改)
【小题1】把帐篷比喻成“小舟”形象生动,而从第4段画线句整体来看,“小舟”这一喻体的选择另有巧妙之处,请加以赏析。
【小题2】文中“黄蛉”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
【小题3】本文运用第二人称来指称主人公,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小题4】评析文本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