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芋老人传

(清)周 容

①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入坐,知从郡城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②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③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剌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唯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

⑤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

(选自《古代散文联璧百篇》)

[注] ①箸:筷子。②讲钧礼:行平等之礼,意即免除了尊贵上下之礼。钧,通“均”。③不饬:不守规矩。④倾盖不意:意外地发生了交往。⑤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老人入坐(_______)  (2)知从郡城童子试归(________)
(3)箸叹曰(________)   (4)于是芋老人之名大(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独妪居渡口    蹇叔之子师,哭而送之
B.生之饱 谁为大王此计者
C.今烦尔妪一煮芋也 是芋视妇也
D.使人访其夫妇,载来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2)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
【小题4】第③段芋老人列举了“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为官而□□”等四个“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
【小题5】本文在写作手法上类似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请简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10:37: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北山独游记

①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望其北,一峰崒然高,尝心欲至焉,无与偕,弗果。遂一日奋然独往,攀藤葛而上,意锐甚;及山之半,足力倦止。复进,益上,则涧水纵横草间,微径如烟缕,诘屈交错出,惑不可辨识。又益前,闻虚响振动,顾视来者无一人,益荒凉惨栗,余心动,欲止者屡□。然终不释,鼓勇益前,遂陟其巅。至则空旷寥廓,目穷无际,自近及远,洼者隆者,布者抟者,迤者峙者,环者倚者,怪者妍者,去相背者,来相御者,吾身之所未历,左右望而万有皆贡其状,毕效于吾前。

②吾于是慨乎其有念也。天下辽远殊绝之境,非先蔽志而独决于一往,不以倦而惑且惧而止者,有能诣其极者乎!是游也,余既得其意而快然以自愉,于是叹余向之倦而惑且惧者之几失之,而幸余之不以是而止也,乃泚笔而记之。

(注释)①抟:聚集。②蔽:断、定。③泚:以笔蘸墨。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A.也
B.哉
C.矣
D.乎
【小题2】第①段划线句的作用是
【小题3】下列与第②段划线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小题4】下列对本文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虚响振动”,巧妙借助心理活动表现山路险峻崎岖。
B.登山过程一波三折,作者身心感受可概括为“倦”“惑”“惧”。
C.作者以亲身经历证明独游更能体会到登临绝顶的得意快然之情。
D.本文以游踪为线索,用简练的语言写景,写出了境界的变化,引人入胜。
【小题5】本文和《游褒禅山记》都是前半部分记游,后半部分议论,但是两文作者从游览中得到的启发略有不同。请比较两文主旨的不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少有干略,尝从西人习布算术。既长,入水师学堂,精测量、驾驶。光绪初,管海东云舰,徼循海口。李鸿章治海军,高其能,调北洋。从丁汝昌赴英购铁舰,益详练海战术。二十年夏,日侵朝,绝海道。鸿章令济远、广乙两船赴牙山,遇日舰,先击,广乙受殊伤;轰济远,都司沈寿昌,守备杨建章、黄承勋中炮死。济远逃,日舰追之,管带方柏谦竖白帜,追益亟,有水手发炮击之,折日舰了楼。柏谦虚张胜状,退塞威海东西两口。世昌愤欲进兵,汝昌尼其行,不果。已而日舰集大连湾,窥金州,我国海军乃大发,泊鸭绿江大东沟,以铁舰十当敌舰十有二。汝昌乘定远居中,列诸船左右张两翼。日舰鱼贯进,据上风,汝昌令轰击,距远不能中。日舰小,运棹灵,倏分倏合,弹雨坌集,定远被震,大纛仆。世昌见帅旗没,虑军心摇,亟取致远纛竖之。战良久,定远击沉其西京丸,我之超勇毁焉。世昌乘致远,最猛鸷,与日舰吉野、浪速相当。吉野,日舰之中坚也。战既酣,致远弹将罄,世昌誓死敌。将士知大势败,阵稍乱,世昌大呼曰:“今日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众乃定。世昌遂鼓轮怒驶,欲猛触吉野与同尽,中其鱼雷,锅船裂沉。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其副游击陈金揆同殉全船二百五十人无逃者事闻,世昌谥壮节,余皆优恤。世昌临战以忠义相激励,死状尤烈,世与左宝贵并称双忠云。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四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其副游击陈金揆同殉/全船二百五十人无逃者/
B.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其副游击陈金揆同殉/全船二百五十人无逃者/
C.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其副游击陈金揆同殉/全船二百五十人无逃者/
D.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其副游击陈金揆同殉/全船二百五十人无逃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管”即管带,是清代军事职官名称,北洋水师等新式舰队中,海军一舰之长称管带。
C.纛,原指古代用羽毛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装饰物,也指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这里指帅旗。
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意在褒扬表彰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邓世昌非常好学。他曾经在水师学堂学习测量、驾驶,后来又利用赴英国购买铁舰的机会,更加全面地学习外国海战的军事技术。
B.邓世昌很机敏。在与日军交战过程中,主舰定远舰受到攻击,帅旗倒下,他立即取出致远舰的大旗竖起来,借以稳住军心。
C.邓世昌作战非常勇猛。他在致远舰弹药将要打光时,下定决心要和敌人拼死一搏,最后在撞沉吉野舰后,不幸中了敌舰的鱼雷。
D.邓世昌视死如归。虽然有机会获救,但为了兑现“有死而已”的诺言以激励将士,他毅然放弃了这一机会,最终在海中壮烈牺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昌愤欲进兵,汝昌尼其行,不果。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同类题4

(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的《劝学》)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节选自刘开的《问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丰富的知识
B.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就有办法
C.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 差不多
D.孟子论“求放心”:     放纵散漫的心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B.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彼与彼年相若也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D.问焉以求一得 学即继以问也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有相同之处的一项是
例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小题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荀子运用设喻的方式,形象生动地阐明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持之以恒,要专心致志。
B.刘开一开篇便提出好学尤其应当勤问的观点,接着便着重论述好问的意义:可以丰富知识,有利于修养品德。
C.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荀子与刘开都运用排比、对比、比喻手法,说理透彻明白,气势恢弘。
D.“说”是一种文体,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说明、议论,刘开的《问说》属议论,与荀子的《劝学》体裁相同。
【小题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