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绮罗香·红叶

张炎①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②、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③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漫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注)①张炎,出身南宋名门世家,宋亡后不仕新朝。本词当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其年张炎应元政府的征召而被迫北行,栖止京城大都。②舣,停船靠岸。③长安,借指元朝京城大都。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林落木”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都营造了深秋时落叶飘零的肃杀景象。
B.“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中“春”“花”都可理解为元朝新贵的象征。
C.“似花绕”“断霞千缕”都用比喻展现红叶的艳丽明媚,衬托出词人愉悦的心情。
D.“记阴阴、绿遍江南”写红叶也曾经有过绿荫如盖的盛况,今昔对比,意味深长。
【小题2】张炎的这首词运用了借物寄托思想感情的手法。下列各项都是《红楼梦》中大观园儿女咏菊的诗句,其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怡红公子《种菊》)
B.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枕霞旧友《对菊》)
C.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潇湘妃子《咏菊》)
D.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蕉下客《簪菊》)
【小题3】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这首词中张炎借“红叶”寄托了哪些思想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19 10:51: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望江南
戴复古①
石屏老,长忆少年游。自谓虎头②须食肉,谁知猿臂③不封侯。身世一虚舟。
平生事,说着也堪羞。四海九州双脚底,千愁万恨两眉头。白发早归休。
【注】①戴复古:号石屏,南宋词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②虎头:《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燕颔虎须,飞而食肉”。③猿臂:《史记》记载,汉将军李广猿臂,善射。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篇一句“老”与“少年”构成了时间的对比,“长忆”表明诗人对自己现时的状态很不满意,总在留恋年少时意气风发的样子。
B.“虎头”“猿臂”两句以历史人物自况,是说自己空有强健的体魄和一身的武功,却没有机会抗金杀敌。用典非常巧妙。
C.“身世一虚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的一生比作一艘空荡荡的小船,随处漂泊。简明形象地写出自己浪迹天涯的平生遭际。
D.上阕自叙自己一生漂泊,功名无成的命运,下阕借景抒情,传递出时光流逝,青春不再,自己对票比生活的厌倦之情。
E. 本词语言率真坦荡,自然天成,不事雕琢。“白发早归休”表达了自己决心归隐的想法,也流露出内心的对统治者不满和失望的情绪。
【小题2】作者为什么而“羞”?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登多景楼
(南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春天,词人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期间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②王谢:此代东晋上层人士,喻指今之掌权者。③强对:此指强敌。
【小题1】对本作品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A.上阕中“今古”暗示此词是借古论今,“鬼设神施”三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自豪。
B.上阕“一水横陈”三句,指出京口地形非常险要,是争雄的好据点,对南宋有利,应该固守长江天险。
C.下阕“因笑”三句,承上阕结尾批判六朝统治者为保住少数人私利,无心北伐,顺势而下,使上下阕浑然一体。
D.下阕用“腥膻”代指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管不到”暗含对对国家衰微的哀叹。
E. 下阕“小儿破贼”二句,呼应开头“今古几人曾会”的“此意”,意即有利之形势已成,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
【小题2】本词内涵丰富,请概括分析下阕所蕴含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