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机器的神话

南 帆

①现在,机器已经如此密集地介入了生活,甚至参与每一天的开始与结束。人类与自然的搏斗,这个阶段占据了大部分的历史时光;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压倒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之后,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了。现在,如此之多的机器嵌入了我们的生活——又一个历史的拐点来了吗?

②我们进入了一个机器装配的世界。我们的行程是由汽车和飞机设计的,我们的休闲是由电视频道和节目表设计的,我们的午餐欲望由钟表批准,我们脸上的表情竭力取悦照相机。机器为我们提供了种种知识。可以上互联网查询一个典故,一个机构的地址,一个学科的前沿问题;甚至可以在身体不适的时候查找各种病症的解释。钱锺书由于博闻强记而成为神话般的学术人物, ,有了“百度”和google之后,这又算什么?导演模拟器诞生之后, ,作曲软件被装入计算机之后,那些艺术家还有多少事情可以干?现在,机器是我们的教师,保姆,工程师,工作同事,娱乐伙伴,机器设置我们的居住环境,出行步骤,聚会空间以及艺术享受的形式。换句话说,机器如同我们新的上帝。

③人与机器长期磨合之中,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占据了上风。充当主人的幻觉隐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事实,机器正在将我们调教成它的附属零件。我们说得出各个频道节目主持人的近期绯闻以及何时曾经整容,但是,我们对于一墙之隔的邻居一无所知。寄宿学校的孩子周末回家,扔下了书包直扑计算机。他认为三天不上网就会成为傻瓜,而拨出半小时陪伴父母聊天简直是活受罪。

④我们不清楚是否已经越过临界点。人类的许多传统坐标正在失效,例如“真实”。那一幢房子是真的吗?水里游动的热带鱼、一个人脸上惊恐的表情是真的吗?炮火、高高溅起的水柱与燃烧的炮舰真的是一场海战吗?通常,我们对于这一类问题的判断不会发生错误。然而,自从诸多机器介入之后,任何真实景象都被打上了问号。什么时候开始,机器已经变成了最大的神话制造者;无论是弄虚作假,造谣惑众还是设计各种天衣无缝的骗局,没有机器的协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我离开美国好莱坞电影厂房的时候,最为强烈的感觉是——一切都不可信。乳白色的厂房和山坡上的别墅可能是伪造的,165号公路可能是伪造的,路边的卡车和一棵棵高耸的树可能是伪造的,几个穿工装的黑人可能是伪造的,我坐在车上感觉到的座位震动仍然可能是伪造的。机器惊人的伪造本领终于让我感到了精神的晕眩。

⑤日常生活之中,现在的相片恐怕是最不可信的证据。照相的特技与计算机数码成像无情地摧毁了眼见为实的古训。一个人踮起脚跟,专注地用照相机俯拍沙滩上水流冲刷出来的种种小裂缝。他告诉我,特技可以将这些照片处理成航拍的、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真正叫我惊恐而又敬佩不已的是数码成像。《侏罗纪公园》里面肌肉颤动的恐龙或者《泰坦尼克号》之中巨大的沉船场面均是数码成像的杰作。数码成像已经不需要原型了,这是人类跨越的一条隐蔽的、然而是至关重要的界限。只要择出一匹奔马的若干个点,将这些点形成的运动曲线输入计算机,软件就会制作出一匹甚至一批奔马的图像。换言之,计算机已经在虚拟空间行使上帝的职责——创造世界。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会生活在虚拟空间之中,就像飞行员在模拟舱之中训练飞行技术。

⑥当然,如今已经没有一个人愿意考虑抛弃机器。机器的能量如此之大,已经成为我们无法摆脱的靠山。让我们向自己坦白好了——我们只有一个巨大的恐惧掩埋在深处:如果某一天机器拥有了自己的意志,人类的血肉之躯哪能是它们的对手呢?

【小题1】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②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 并且B.可是 或者
C.不过 何况D.所以 甚至
【小题2】第①段中划线词语“又一个历史的拐点”指的是人类历史已经从人与______的冲突转变为人与______ 的冲突。
【小题3】第③段中“附属零件”一词,暗示了机器时代人类的两个特点:_________和 ________。
【小题4】联系④⑤两段内容,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含义与作用。
【小题5】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机器正日益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
B.机器对人类社会弊大于利,因此必须限制使用机器。
C.人类已经无法摆脱机器的控制,必将成为机器的奴隶。
D.机器的不断进步,必然导致人类的最终灭绝。
【小题6】机器对人类也有许多帮助,试以某一种机器为例(不能列举本文中出现过的例子),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11:59: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搬家
李城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能去一趟他的家乡。电话里李城的声音还挺风和日丽的,不像一个肺癌晚期又严重肾衰的患者。挂了电话他又往我手机里发来地址以及坐车线路——其实,即使没有这些,我也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小官庄,李城无数次向我进行描述。那里的每一棵树、每一缕炊烟,以及头顶或缺或圆的月亮,都是我熟悉的。
认识李城时,我刚开始写小说,妻子去世不久,而我也刚刚退休,为了排遣悲伤和寂寞,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对于小说中的人物,我总是给他们一个最朴素的名字,比如,小说中的女性,大多叫王梅虹,她们内向而腼腆,追求像梅花一样的绚烂美好;至于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大多沉默木讷,隐忍顽强,无一例外都叫李城。
所以,当见到一个瘦精精的他时,我忍不住吃了一惊,而后又笑起来。我说,你确定你叫李城?李城也愣了一下,然后也像我那样笑起来,他说,确定,我确定就叫李城。他正在我的小屋里,和一个工人要将一摞书抬出去,清晨通透而明亮的阳光照在他的半边脸上,这个画面很多年后我都历历在目,好像是刚刚发生的一样。
他们是爱心搬家公司。
这之后,又让他帮我做过一些鸡零狗碎的事,比如移动柜子,换灯泡,拧螺丝。李城很乐意,有时晚上来,有时第二天清早。自行车的铃铛在楼下先摁出两声,便噌噌跑上来。每次我会塞给他一些酬劳,他拒绝,只有我说“不收下次就不找你了”,他才会无奈收下,并总以老家的粮食蔬菜作为感谢。有一个傍晚,我去厨房倒水,转身时突然发现角落里有个金黄色的点,打开灯,原来是一朵菜花。那是李城一个礼拜前送来的,我没有吃完,蔫了,一棵已经没有根的青菜居然开出了一串花。我蹲在墙角很长一段时间,这些生命的顽强绽放使我泪水潸然。
李城很喜欢在干完活后倚在门框上问我小说的事:你写过多少个李城?怎么给他取李城这个名字?可以不把他写死吗?
问题是不必回答的,很多时候他只是自言自语,之后总是告诉我小说里的李城跟他还是有那么一点相似之处的,或者说,这也许就是他的未来呢。
后来,搬家公司倒闭,他去了一个建筑工地。对这个工作,他很满意,住工棚,可以省下住铁皮屋的租金。
李城比以前更黑了,也更瘦。压根猜不出李城只有二十来岁。
李城说他的工友们,像蜘蛛侠似的攀援在高楼的四壁,吊着安全带,戴着安全帽,用混凝土一点点地将楼房喂大楼长高了,结实了,漂亮了,他们也离开了,城里的人蜂拥而至,他们不会想起这座楼是怎么长大的,他们只会站在窗前向远方眺望。
当我用“摇摇晃晃”这个词语描述李城时,也曾想过,李城某一天会不会像一片树叶那样摇搖晃晃飘落下来。后来,李城的确从一幢楼上摔下来了。李城形容自己就像小鸟那样飞了起来,他并没有感到害怕,只是十分想念老家年迈的父母,还有他的傻姐姐。
那些他曾经搬运过的脚手架,救了他一命。从外表看,他几乎完好无损,但体内像经历了一场地震。医生嘱咐他不能再干体力活了,只能休息。李城躺在工棚的钢丝床上,把我带给他的小说读了又读,甚至还给我打过几次电话,问我正在写的小说里的李城是什么样儿的呢。
两个月后,李城在一家化工厂做门卫,他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恐怕连这样的“门卫”都干不了了。没到年底,他回到了小官庄。
按照李城说的路线——一下车后沿着一条石子路向西,过一个小桥,再沿着大堤向前走一段路,便是小官庄了。那片他描述过很多次的梨园,应该就在大堤下,还有桃因,柿子园,还有落满松针的松树。然而,这些,我都没看到。不少树木被砍伐掉了,树桩还是新的,村庄裸露出来,显得胆怯而瘦弱。
我顿时明白李城向我描述的小官庄,应该是它曾经的样子,是李城记忆里的模样。
李城特别消瘦,如果用数字形容的话,就是又被削去了二分之一。我突然不知道说什么,一路上幻想了很多结果,全部破灭。
我无法将眼前这个人和那个骑自行车意气风发的小伙子联系在一起。我还记得那个人总是一脸笑容,他的声音清脆而干净,他喜欢帮我搬书,还和我争论小说里的人物,不能接受我将他们写成懦夫;还有,他的乐观让我从丧妻的悲痛中慢慢走出来……
我记不清自己后来是怎么离开这间屋子,离开小官庄的,我内心无比难受,却又无比轻松。李城说,他找我……是有一件重要的事,希望能帮帮他。我点头,李城说,他想……搬家……希望我能将他搬进小说里,和之前任何一个“李城”的命运都不一样,他希望,在小说里,他有一个……美好未来,当然,还要有他的父母和傻姐姐。
(取材于汤成难同名小说,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我”接受李城的邀请来到小官庄,眼前所见之景与他多次描述的画面形成巨大反差,不禁引人深思形成反差的原因。
B.小说三次写到李城的“瘦”,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人物不同阶段遭遇的不同境况,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物命运的情感态度。
C.小说结尾说“我内心无比难受,却又无比轻松”,“难受”是面对李城的坎坷命运,我无力相助;“轻松”是将帮助李城完成最后的心愿。
D.小说以“搬家”为线索,小说写了李城在城乡辗转迁徙的经历,试图以小说里的美好未来抵抗现实的残酷人生,表达对农民工人生归宿的思考。
【小题2】李城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既写现实又写回忆,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能够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农村城镇化进程提速,总体健康需求显著提高,人民群众保健意识普遍增强,对保健品的需求日益强烈。另一方面,我国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大量有消费能力的老年人群也必然拉动医疗保健市场的需求。

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有潜力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2018年,国务院及其他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医药的地位和未来要实现的发展目标。例如,2018年5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所颁布的《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指出要全面发展中医药服务,推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建设。

(摘自李明俊《2018年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互联网+中医药健康产业”成未来发展热点》)

材料二:

(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助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传统中医药行业努力创新,依托智能制造振兴中医药产业。

我国传统中药生产存在“三高、三低、不适宜”的问题,即能耗高、污染高、成本高;工艺水平低、生产效率低、药材利用率低;相当大比重的工艺与装备不适宜现代中药生产。此外,受质量均一性及标准化瓶颈制约,中药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也因此受阻,亟待通过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加强中医药系统性研究,夯实药效药理基础,提高中药制造水平。

中药成分复杂,受药材产地、加工、生产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其内在质量的均一、可控成为最大难点。应构建符合药物基本属性、基于药效成分的现代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提高中医药产业的数字化和标准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展中药智能制造,改造提升中药制造方法,创建现代中药智能制造模式,准确控制生产参数、监控功效成分,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中药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均一性。

搭建中药材电子交易、第三方检测、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三网合一”的公共交易平台,打造中国数字本草的价格指数、质量标准,使全国各地的道地药材都有畅通的交易渠道,保证中医书产品源头的可追溯性。还可以加大对药农的培训力度,引导一部分粮农有序特变为药农,让农民更多分享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成果。

改变原有生产过程依靠人工操作的模式,采用先进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中站管道化、模块化和数字化生产,提高生产数率。并采用生产教据信总管理技术加强对中医药产业的生产信息化和流程化管理,逐步实现实时放行检测,实现中药提取物的教字化生产。

(摘自邵习东《依托智能制造振兴中医药产业》)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自我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养生意识的提高,中医药消费不断升级,产业市场空间有望持续扩大。
B.材料二显示,中医诊疗人数逐年递增,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比重持续增加。
C.传统中医药行业努力创新,并运用科学技术振兴产业,能够推动中医药事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D.中医药因其复杂的成分,受药材产地、加工、生产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故而质量不能得到保障。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药产业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资源、有潜力的经济资源,借由国家政策助力,其发展动力在未来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B.由图表可知,中医类医疗诊疗人次的增长表明群众对中医类医疗机构认可度增加,其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C.创建现代中药智能制造模式,准确控制生产参数及监控功效成分,就能从根本上保证中药产品的安全性、特效性和均一性。
D.中医药生产过程以自动化控制技术替代依靠人工操作的模式,可实现中药管道化、模块化和数字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小题3】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当前我国中医药生产存在着哪些问题?对此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过去多地都曾发生过问题疫苗事件,我们认为监管部门可以举一反三,理应会处理好疫苗安全问题。但是,为什么长生生物的问题疫苗“生意”可以蒙混过关并长期存在?面对这家公司生产的问题疫苗,各级监管部门为什么会层层“失守”?
首先,种种迹象表明该企业可能得到了监管部门的庇护,所以才敢如此有恃无恐和肆无忌惮地屡屡违法。一些观察人士“起底”长生生物的国企改制和上市过程,发现其背后存在明显的权钱交易和利益输送。其次,目前对制药企业违法违规的惩罚力度太小,同其非法所得完全不成比例。比如在此次事件中,监管部门是以药品的违法所得和货值金额的三倍来罚款的,但是总计不超过245万元。与此同时,企业的经营者和具体涉事人员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作为企业投资者的大股东和董事却安然无恙。这使这些违法企业可以寻找新的“替罪羊”,并很快暗度陈仓地通过资本运作去恢复生产。
面对制药企业如此猖狂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必须一改过去“没有牙齿的老虎”形象,真正建立健全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使假药劣药无所遁形,并让患者和民众用得起药、用药放心。
(摘编自马亮《疫苗之殇,监管何以屡屡失守》)
材料二
回过头来看,在国产疫苗安全问题上,几乎是全链条失守,而这种失守还不是第一次,而是屡次。作为“建筑商”的疫苗生产企业,不遵守生产管理规范,不顾底线地追求更多利润,作为“监理方”的监管部门玩忽职守,甚至可能存在腐败行为,而本应成为“维保修”工作的事后处理措施又不痛不痒,不仅如此,相关处理措施,民众被蒙在鼓里,权益被侵害不自知。
如果说事后的处罚和反思能够将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解决,将极大可能避免下一次悲剧的发生,而民众所看的却是,签发山西疫苗乱象监督报道的包月阳被免职,记者王克勤被开除,山东疫苗事件负有监管之责的有关部门处理止于基层,未能让更高一级领导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
可悲的是,有些地方仍然保持着拒绝反思、回避问题的态度,据称一些地方接种已经不写生产厂家,问题还没有解决,民众的知情权倒是先给解决了,这就如同用胶带去修补房子的裂缝一般,自欺欺人地以为保持了牢固。学了这么多年的舆情应对、危机公关,有关部门在解决问题上一直保持着不给民众找麻烦的借口的理念,但却不反思问题发生的根源。没有了兴奋源不是不兴奋,而只是强制性地进入休眠期,其之后爆发的后果只会更严重。
(摘编自齐阳路《疫苗之殇,废墟上重建安全信心》)
材料三
一批百白破联合疫苗质量不合格,罚了344万,很痛吗?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7月18日一早,长生生物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对有效期内所有批次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全部实施召回,该项召回预计将减少公司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亿元,净利润约1.4亿元。”请注意,2亿元的营收,净利润就达到1.4亿元!
看看疫苗的利润就可知道,这样不痛不痒的惩罚,更像是一种默许和纵容。在外界看来,近乎一个笑话。
事实上,这也正是类似造假疫苗能够大行其道的深层根源。逐利是企业的本性,本身并无问题,若想在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之间搭建桥梁,实现良性互动,监管责无旁贷。此次生产记录造假归功于药品的飞行检查制度,但仅靠事后的检查很难体现预防作用。如何完善监管体系,从生产、销售等环节开始,实现全链条、全覆盖监管,并不轻松。
(摘编自黄羊滩《疫苗之殇,请给民众一个说法》)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多地曾发生过问题疫苗事件,这对于监管部门来讲应该引起重视,把相关的疫苗安全问题处理好,但事实却是相关问题屡见不鲜。
B.疫苗事件发生之后,企业的大股东和董事长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只是寻找一些“替罪羊”,然后再暗度陈仓地通过资本运作恢复生产。
C.在国产疫苗安全问题上,不论是疫苗生产企业,还是监管部门都没能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出现问题之后,相关的处理措施又不到位。
D.长生生物公司对所有批次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全部实施召回,从公司上半年的营业额和净利润减少的情况来看,疫苗生产是暴利。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往监管部门只是“没有牙齿的老虎”,没有实际权力,对制药企业没有威慑力,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一些制药公司肆无忌惮。
B.如果让更高一级的领导认识到制造假疫苗问题的严峻性,而不是有关部门只是在基层对非重要人物进行处罚和处理,可能会减少悲剧的发生。
C.企业逐利是天性无可厚非,但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相应的社会责任也需要担当,如果只追求利益而不顾社会责任,自然就会干出伤天害理之事。
D.在疫苗问题上,民众有知情权,如果接种不写生产厂家,实际上是剥夺了民众的知情权,这不但会给民众找麻烦,而且会使问题后果更严重。
【小题3】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疫苗问题?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资禀与修养

朱光潜

①从前有许多迷信和神秘色彩附丽在“天才”这个名词上面,一般人以为天才是神灵的凭借,与人力全无关系。我则以为与其说“天才”,不如说“资禀”。资禀是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只有程度上的等差,没有绝对的分别,有人多得一点,有人少得一点。所谓“天才”不过是在资禀方面得天独厚,并没有什么神奇。文学是用语言文字表现思想情感的艺术,一个人只要有思想情感,只要能运用语言文字,也就具有创作文学所必需的资禀。

②就资禀说,人人本都可以致力文学;不过资禀有高有低,每个人成为文学家的可能性和在文学上的成就也就有大有小。我们不能对于每件事都能登峰造极,有几分欣赏和创作文学的能力,总比完全没有好。要每个人都成为第一流文学家,这不但是不可能,而且也大可不必;要每个人都能欣赏文学,都能运用语言文字表现思想情感,这不但是很好的理想,而且是可以实现和应该实现的理想。

③天生的资禀只是潜能,要潜能成为事实,不能不借人力造作。好比花果的种子,天生就有一种资禀可以发芽成树、开花结实,但是种子有很多不发芽成树、开花结实的,因为缺乏人工的培养。种子能发芽成树、开花结实,有一大半要靠人力,尽管它天资如何优良。人的资禀能否实现于学问事功的成就,也是如此。一个人纵然生来就有文学的特优资禀,如果他不下功夫修养,他必定是苗而不秀,华而不实。天才愈卓越,修养愈深厚,成就也就愈伟大。比如说李白、杜甫对于诗不能说是无天才,可是读过他们诗集的人都知道这两位大诗人所下的功夫。李白在人生哲学方面有道家的底子,在文学方面从《诗经》、《楚辞》直到齐梁体诗,他没有不费苦心模拟过。杜诗无一字无来历为世所共知。他自述经验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孔子有一段论学问的话最为人所称道:“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这话确有至理,但亦看“知”的对象为何。如果所知的是文学,我相信“生而知之”者没有,“困而知之”者也没有,大部分文学家是有“生知”的资禀,再加上“困学”的功夫。

④天生的是资禀,造作的是修养;资禀是潜能,是种子;修养使潜能实现,使种子发芽成树,开花结实。资禀不是我们自己力量所能控制的,修养却全靠自家的努力。在文学方面,修养包含极广,举其大要,约有三端:

⑤第一是人品的修养。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思想情感为文艺的渊源,性情品格又为思想情感的型范,思想情感真纯则文艺华实相称,性情品格深厚则思想情感亦自真纯。从这个观点看,培养文品在基础上下功夫就必须培养人品。这是中国先儒的一致主张,“文以载道”说也就是从这个看法出来的。文品需要努力创造,各有独到,人品亦如此,一个文学家必须有真挚的性情和高远的胸襟,但是每个人的性情中可以特有一种天地,每个人的胸襟中可以特有一副丘壑,不必强同而且也决不能强同。

⑥其次是一般学识经验的修养。文艺不单是作者人格的表现,也是一般人生世相的返照。这可以分两层说。一是读书。读书的功用在储知蓄理,扩充眼界,改变气质。读的范围愈广,知识愈丰富,审辨愈精当,胸襟也愈恢阔。其次是实地观察体验。这对于文艺创作或比读书还更重要。从前中国文人喜游名山大川,一则增长阅历,一则吸纳自然界瑰奇壮丽之气与幽深玄渺之趣。其实这种“气”与“趣”不只在自然中可以见出,在一般人生世相中也可得到。许多著名的悲喜剧与近代小说所表现的精神气魄正不让于名山大川。观察体验的最大的功用还不仅在此,尤其在洞达人情物理。文学超现实而却不能离现实,它所创造的世界尽管有时是理想的,却不能不有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⑦第三是文学本身的修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学的器具是语言文字。我们须有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这事看来似很容易,因为一般人日常都在运用语言文字;但是实在极难,因为文学要用平常的语言文字产生不平常的效果。文学家对于语言文字的了解必须比一般人都较精确,然后可以运用自如。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一半根据对于语言文字的认识,一半也要靠虚心模仿前人的范作。文艺必止于创造,却必始于模仿,模仿就是学习。

⑧以上谈文学修养,仅就其大者略举几端,并非说这就尽了文学修养的能事。我们只要想一想这几点所需要的功夫,就知道文学并非易事,不是全靠天才所能成功的。

(有删改)

【小题1】第②段画线的词语“登峰造极”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第③段引用孔子论学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孔子论学问的话目的是为了论述:无论是“生而知之”、“学而知之”还是“困而知之”,他们对于知识的“知”是一致的。
B.作者引孔子论学问的话目的是为了论述成为文学家的几种情况:有人天生就具有成为文学家的潜能,有人通过学习能具有成为文学家的能力,而有人通过解决困惑能够具有成为文学家的能力。
C.作者引孔子论学问的话目的是为了论述通过修养能够使所有人成为文学家。
D.作者引孔子论学问的话目的是为了表达文学家必然具有“生而知之”的资禀,且加以努力修养的功夫才能在文学创作方面有所成就。
【小题3】下列选项中对文中所指的文学方面的“修养”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提高“修养”可通过培养人品。培养人品需培养真的性情和高远的胸襟,但每个人的性情和胸襟却不必完全相同。
B.提高“修养”可通过深入现实,洞达人情物理,体验再现现实生活中的全部。
C.提高“修养”可通过读书来丰富知识,提高对问题的思考辨析能力,开阔胸襟。
D.提高文学本身的修养即具有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可通过模仿前人的范作获得。
【小题4】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陪我过个除夕夜

程贤军

刘满旺因为给老婆治病,欠了一大屁股债。后来,老婆离开了人世,刘满旺便带着儿子到深圳打工。儿子今年十岁了,非常懂事,从来不向爸爸乱要一分钱。

刘满旺在一家箱包厂找到一份工作。他租了一间小屋,儿子去上学,他便拼命地在厂里干活。为了能多挣一分钱,他没日没夜地干着活。他早晨五点钟去上班,晚上加班加到十二点才回家。早晨去时,儿子在睡梦中,晚上回来时,儿子又在睡梦中。这样,从白天到夜晚,刘满旺很难与儿子说上一句话,更不用说跟儿子在一起吃顿热乎饭了。

这天刘满旺很晚才回到家,他推开门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儿子还在写作业。刘满旺忙说:“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睡呀?”儿子见爸爸回来了,忙站起来,兴奋地说:“爸爸你回来啦,反正明天是星期六,睡晚会儿不打紧的。”儿子上前去拉着刘满旺的手,说:“爸爸,我好想和你在一起啊。”

刘满旺心里酸酸的。是啊,想来也有好几个月没好好在家陪儿子了。他觉得欠儿子的真是太多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为了多挣钱,他不得不拼命地加班啊。

儿子高兴地爬上床,紧挨着爸爸睡起来。儿子将小脸凑到爸爸的耳根,悄悄地说:“爸爸,过几天就要过年了,除夕夜你不会去加班吧?”刘满旺笑着说:“傻儿子,爸爸正盼着过年加班哩。过年加班一个顶三个,还发肉和鱼,爸爸求之不得哩。”儿子侧过身去,便不再吭声。过了好久,儿子又转过脸来问:“爸爸,你晚上加班能挣多少钱呢?”刘满旺说:“平时晚上加班加到十二点,能多挣十块钱,大年三十加班就能多挣三十块啊。”

一天夜里,刘满旺依然很晚才回家。儿子早已睡着了。这时,他突然发现儿子的文具盒内有一张十元的钞票。刘满旺顿觉奇怪,心想,我并没有给儿子钱啊,他哪里来的钱呢?难道,他变坏了?想到这里,刘满旺心里不由得一紧。

他真想把儿子叫醒,好好问一下,可儿子睡得正香,他真不忍心叫醒儿子。他想,还是过两天找个机会再问吧,深更半夜的,把孩子叫醒,会吓着孩子的。

可是,令刘满旺吃惊不已的是,第二天晚上他发现儿子的文具盒里又多了一些零钱。

看着文具盒里的钞票,刘满旺越想就越生气。这还了得,这小子居然躲着我干起小偷小摸的事情来了。今晚不好好教育教育他,我还算他的老子?

刘满旺忙叫醒儿子。儿子一咕噜爬起来,揉着惺忪的眼睛问:“爸爸,叫醒我有什么事吗?”

刘满旺板着脸问:“你老实告诉我,那些钱是从哪里弄来的?”

儿子低头不语。

刘满旺生气地说:“说啊,从哪里弄来的?是不是偷来的?儿子忙说:不,不是偷的。那是谁给你的?不老实交待,老子揍死你!”

儿子看了刘满旺一眼,突然哭着说:“爸爸,那些钱是我这几天拾破烂儿换来的。爸爸,你知道吗,再过两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我好想除夕晚上你能在家陪陪我啊。可你只知道加班加班,你从来没想到过要陪我。我知道除夕晚上加班你能多挣三十块钱,所以我就想自己去挣三十块钱,我要把你除夕晚上买下来,我不让你到任何地方去,我要你在家好好陪陪我过一个除夕夜啊。”

刘满旺的眼睛湿润了。他一把搂住儿子,声音哽咽着说:“就算给我三百块钱我也不会去加班了,除夕晚上我要陪我的乖儿子啊。”

摘编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擅长在朴实叙述中表达情感,刘满旺震惊于儿子挣钱的真相,决定陪儿子过除夕夜,这一情节设计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B.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肖像、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如通过一些个性化的语言,凸显了刘满旺在审问孩子钱从哪里来时的愤怒
C.当听说父亲除夕夜还要去加班时,儿子侧过身去,便不再吭声,这表明儿子对父亲只知加班而不陪伴自己的不满和怨恨之情。
D.小说两次写到刘满旺看见儿子文具盒里的钱之后想到钱可能是偷来的,意在通过这些情节表明父亲根本不关心孩子,不给孩子零花钱。
【小题2】小说在刻画刘满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有人认为是刘满旺,也有人认为是刘满旺的儿子,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