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鲁 云 谷 传

张 岱(明)

(1)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肆后精舍半间,虚窗晶沁,绿树浓阴,时花稠杂。窗下短墙,列盆池小景,木石点缀,笔笔皆云林、大痴墙外草木奇葩,绣错如锦。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①,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2)性极好洁,米颠②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涧箫和人度曲。向与李玉成竹肉③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

(3)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以今年庾戌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夜则与范成之剪烛谈心,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④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植立,惝恍久之。谓生死大事,迅速若此,真如梦幻,痛悼不已。归坐山斋,忆其生平,遂为作传。

(4)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⑤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⑥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

(注) ①岐黄:指医学。②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③竹肉:指伴奏和歌唱。④遗蜕:死去。⑤苍头:仆人。⑥:室人:妻子。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不足以入其胸次(______)
(2)而大为室人所(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米颠之癖
A.依仗,依靠B.违背C.具有D.辜负
【小题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谈谑笑
A.畅快B.猛烈C.迅速D.戏耍
【小题4】第(3)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今年庾戌/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
B.以今年庾戌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
C.以今年庾戌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
D.以今年庾戌/三月之晦/与癯庵饮谢纬止家/及散犹畚土/移花
【小题5】把第(1)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人终疑其游戏岐黄,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
【小题6】分析第(1)段画曲线句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题7】第(4)段画曲线的情节对于塑造鲁云谷的形象是否多余?请简述理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12:59: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先生作县令,意轻五斗,儿视督邮,偃蹇宦途,三仕三黜。通籍五十年内,强半林居,放浪山水,且暇日闭户读书。自庚戌游天台、雁宕,另出手眼,乃作《游唤》。见者谓其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文誉鹊起。
盖先生聪明绝世,出言灵巧,与人谐谑,矢口放言,略无忌惮。人有先生谑者。其客陆德先叹曰:“公毋咎先生谑。先生之莅官行政,伏发奸,以及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昔在当涂,以一言而解两郡之厄者,不可谓不得谑之力也。中书程守训奏请开矿,与大珰邢隆同出京,意欲开采,从当涂起,难先生。守训逗留瓜洲,而珰先至,勒地方官行属吏礼。一邑骚动,先生曰‘无’。驰至池黄,以绯袍投刺称眷生。珰怒诃,谓县官不素服。先生曰:‘非也,俗礼吊则服素,公此来庆也,故不服素而服绯。’珰意少解,复诃曰:‘令刺称眷何也?”先生曰:‘我固安阳状元婿也,与公有瓜葛。’珰大笑,亦起更绯,揖先生坐上座,设饮极欢。因言及横山,先生曰:‘横山为高皇帝鼎湖龙首,樵苏不敢,敢问开采乎?必须题请下部议方可。’珰曰:‘如此利害,我竟入徽矣。’先生耳语曰:‘公无轻言,入徽也,徽人大无状,思甘心于公左右者甚众。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珰大惊曰:‘吾原不肯来,皆守训赚我’。先生曰:‘徽人恨守训切骨,思磔其肉,而以骨饲狗。渠以观望瓜洲,而赚公先入虎穴也。’珰曰:‘公言,我即回京,以公言复命矣。’当涂徽州,得以安堵如故,皆先生一谑之力。”
先生于癸丑、己未,两计两黜。一受创于李三才,再受创于彭瑞吾。人方眈眈虎视,将下石先生,先生对之,调笑狎侮,谑浪如常,不肯少自贬损也。晚乃改号谑庵,刻《悔庵》以志己过,逢人仍肆口诙谐,谑毒益甚。
(取材于张岱《王谑庵先生传》,有删改)
注释:①通籍:做官。②珰:太监。③刺:名帖。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有先生谑者    咎:责备
B.先生之莅官行政,伏发奸   擿:揭发
C.守训逗留瓜洲,而珰先至   赚:盈利
D.一邑骚动,先生曰“无”     患:担忧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放浪山水,且暇日闭户读书 / 我为公多备劲卒,护公行
B.勒地方官行属吏礼 / 樵苏不敢,敢问开采乎
C.渠以观望瓜洲 / 曰:“公言
D.将下石先生,先生对之 / 刻《悔庵》以志己过,逢人仍肆口诙谐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思任先生为官五十年,多半居于山林,或纵情山水,或闭门读书,生活自由洒脱。
B.王思任能文善谑,《游唤》显示出他笔锋犀利、笔意放纵等特点,是其成名之作。
C.作者借陆德先之口,叙述王思任先生解除当涂采矿危机的往事,以赞扬他为官清正。
D.王思任一生虽累遭排挤打压,屡经宦海沉浮,但其谑浪之性不移,狂傲之气不损。
【小题4】在当涂采矿事件中,王思任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用三个成语加以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弟培,字伯凝,乳名曰狮。五岁,从大父芝亭公为南直休宁县令。休宁多糖,伯凝性嗜饴,昼夜啖之,以疳疾坏双目。大母王夫人钟爱,求天下名医医之,费数千金不得疗。识者以狮者师也,或为先兆云。
伯凝虽瞽,性好读书,倩人读之,入耳辄能记忆。频听之不厌,读者舌敝,易数人不给。所读书,自经史子集,以至稗官野史,无不博。尤喜谈医书,架上医书不下数百余种,一一倩人读之,过耳亦辄能记忆。遂究心脉理,尽取名医所辑诸书,日夕研究,遂得其精髓。凡诊切诸病,触手即知。伯凝有力,多储药材,复精于炮制,药无不精,服无不效。凡有病者至其斋头,未尝一钱而取药去者,积数十人不厌,舍数百剂不吝,费数十金不惜也。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吾家十世祖为越郡名医,所开药肆,甲于两浙,后以阴功,子孙昌大。昔人云:“公侯之家,必复其祖。”伯凝殆即其后身矣。
伯凝尊人六符叔去世早,不得于我婶娘,屡遭家难。伯凝号泣旻天,卒得“赋隧”。族中凡修葺宗祠,解释狱讼,评论是非,分析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骇可愕之事,皆于伯凝取直。故伯凝之户履常满,伯凝皆一一分头应之,无不满志以去。
伯凝有一隙之暇,则喜玩古董,葺园亭,种花木,知无不为,兴无不尽。其内弟督兵江干,伯凝为之措粮饷,校枪棒,立营伍,讲阵法,真有三头六臂所不能尽为者,而伯凝以一瞽目之人,无不立办。则其双眼真可矐,而五官真不必备矣。
云间有唐士雅者,五岁失明,耳受诗书,不下万卷。其所著《唐诗解》诸书,引笺注,虽至隐僻之书,无不搜到;作诗文,则出口如注,缮写者手不及追。然余观其人,貌甚朴陋,闭户枯坐,无异木偶,其欲如吾伯凝之多才多艺,机巧挥霍,盖万不及一者矣。故吾谓伯凝似左丘明,似晋师旷,似高渐离。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
(选自张岱《琅嬛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不博 淹:广博
B.未尝一钱而取药去者     赍:带着
C.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 嗣:后代
D.引笺注 援:引用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凝在医术上的成就是因为家庭熏陶,他家祖传的医书有一百多种,储备的药材也很多。
B.伯凝五岁眼睛就失明了,父亲早逝,与母亲相处不好,但他自小就得到祖父祖母的喜爱。
C.伯凝失明或跟大量吃糖有关,而有见识的人认为他乳名为“狮”或许就是预示他失明的征兆。
D.作者写唐士雅著书、创作诗文及外貌等情况目的是为了衬托伯凝的多才多艺,机巧敏捷。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频听之不厌,读者舌敝,易数人不给。
(2)作诗文,则出口如注,缮写者手不及追。
【小题4】文中作者说“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试结合全文概括伯凝“兼有”的具体内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湖七月半
张 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萧鼓,峨冠盛筵,灯火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面贵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选自《陶庵梦忆》,有删改)
(注)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②张岱(1597—1689), 明末清初文学家。
下列对本文中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峨冠:本意是高高的帽子,一般和“博带”连用,指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B.巳、酉: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巳时,指上午9点至11点。酉时,指下午2点至4点。
C.二鼓:即二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晚上9点至11点。古代夜晚用鼓打更,因此二更天也称二鼓。
D.皂隶:旧时衙门里的差役,因为经常身穿黑色衣服,故称之为皂隶。皂,玄色,黑色。

同类题4

《陶庵梦忆》自序(节选)

张 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如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因《石图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装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此果报。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平生,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柔、车旋蚁穴,当作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及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选自《陶庵梦忆》)

(简注)

①骇骇:使人惊异。2《石匮书》:记洪武至天启年间事,张岱著。③首阳二老,直头饿死:商亡.商遗民伯夷、叔齐隐居于首阳山,坚决不食周粟,靠采薇度日,最后竟是饿死。直头,苏州方言,竟是、简直是。④王、谢,晋代两大豪门贵族。后世以此指代豪贵门第。⑤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见唐人小说《枕中记》、《南柯太守传》。⑥《志林》:即《东城志林》。南宋人编集的苏东城故事。

(阅读指要)

作者出身士大夫家庭,经过四十余年繁华生活,到七十岁时,国亡家破,满目凄凉,弄到披发入山,甚至于想自杀。因感悟到已往的享受是一种罪恶,忏悔其生平种种。这不单是自己的忏悔,实也是替乱离后的大众忏悔。

文章叙事酣畅淋漓,从中又透出浓浓的沉痛悔恨,读来凄丽壮美。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愕窒不敢与接( ) (2)作自挽诗,每欲引( )
(3)今日此果报( ) (4)遥思往事,忆即之( )
【小题2】下列句中“尚”与“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句中“尚”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宣德间,宫中促织之戏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之情
C.视其缶,而吾蛇D.臣以为布衣之交不相欺,况大国乎
【小题3】唐代诗人刘禹锡有绝句《乌衣巷》一首:“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联系文中第二、三两段内容,两者在主旨上有何相似之处?
【小题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2)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
【小题5】运用典故委婉曲折地表达作者自己丰富的思想,是本文的特色。试就下面两个典故结合本文加以分析。
(1)首阳二老,直头饿死。
(2)黍熟黄梁,车旅蚁穴。

同类题5

   西湖七月半

张 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器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器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争犒门军酒钱,轿夫燎,列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怀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选自《陶庵梦忆》)

(阅读指要)
本文以富有个性化的笔触,记述了七月十五日游览西湖的情景,惟妙惟肖地勾勒了各种游人的神情意态。文章语言简练,描写生动,讽刺辛辣;文末写作者及其韵友,更是绘声绘色,文情并茂。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冠盛筵(________)   (2)茶铛煮(________)
(3)轿夫燎(________)    (4)列岸上(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五类看之     ②穷予生之光阴疗梅也哉
B.①看月而人不见看月之态 ②日月忽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C.①一一簇拥去   ②佣者笑应曰
D.①笑啼杂 ②小大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娃闺秀”、“童娈”、“名妓闲僧”、“好友佳人”、“韵友”皆是作者眼中的“七月半之人”。
B.五种人,涵盖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同类别,游湖的繁华,其实也是社会的繁华,更是作者醉心于繁华的现实生活的写照
C.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处,俗人眼中似无可看,而在雅人的眼中,则处处是诗。作者的审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脱俗的,但也不免传统文人孤高自赏的毛病。
D.本文是一篇绝妙的游记散文。文字简洁,描写生动,构思新奇。最后一段从前面的第三人称的叙述转为第一人称的叙述。开头奇警峭拔,结尾韵味悠长,艺术技巧委实高明。
【小题4】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
此 时 月 如 镜 新 磨 山 复 整 汝 湖 复 颒 面 向 之 浅 斟 低 唱 者 出 匿 影树 下 者 亦 出 吾 辈 往 通 声 气 拉 与 同 坐。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2)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