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三游洞序

白居易

①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②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③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予序而纪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注释)①白居易在元和九年,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上疏请求捕杀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刺客,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江州司马任上改授忠州刺史。②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③祗(zhī)命:遵命。④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 ⑤梯危缒(zhuì)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⑥矧(shěn):况且。
(1)在第③节中找出与第②节( )中句子相呼应的句子。
(2)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节写三人相会的情形,交代了相会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内容。
B.第②节写发现并游览三游洞的经过。洞内景致特点可用险、惊、幻概括。
C.本文因事起意,因景伤情,景致与人的感情达到了契合无间的地步。
D.这是一篇游记,也是一篇诗序﹣﹣作者为三人游洞后所赋诗作的序。
(3)第②节画双线句表达效果是
(4)用“/”为第③节画线句断句。
诚 哉 是 言 矧 吾 人 难 相 逢 斯 境 不 易 得 今 两 偶 于 是 得 无 述 乎
(5)第③节中的“通夕不寐”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概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1:30: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早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注:①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写《琵琶行》的次年,此时白居易任江州司马。②“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四句写秋季未至而蝉已鸣叫,透露出诗人听到连绵的蝉鸣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B.再四句写诗人的感慨,六月之初,秋风未起,竟然听到蝉鸣,思乡之情自然涌上心头。
C.尾四句借助今昔听蝉的不同感受的对比,表达了谪居湓城后理想破灭的无限失意之情。
D.此诗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人间至情,正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平易但绝不平庸的特点。
【小题2】下列同为咏蝉诗,与本诗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B.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
C.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
D.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年。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雍裕之《早蝉》)
【小题3】“今朝无限思”表明作者内心有着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整首诗,简要分析这“无限思”中包含了哪些具体情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冷泉亭记

(唐)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②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③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籅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矧(shěn):况且。
【小题1】我们高中阶段学习的白居易代表作是__________。
【小题2】填入第②段方框内的虚词应是(   )
A.也B.哉C.乎D.焉
【小题3】用“/”为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坐 而 玩 之 者 可 濯 足 于 床 下 卧 而 狎 之 者 可 垂 钓 于 枕 上
【小题4】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画线句作者写冷泉亭的方位,层层写来,由表及里,使人对冷泉亭的位置了然于胸。
B.第②段中描写亭周景色,作者采取了详略结合的写法。他先详写春景和夏景,然后略写作者身处其间的惬意与感受。
C.作者将景物描写同心理感受紧密结合,不仅反映了冷泉亭的自然美景,而且作者沉浸山水之中、逍遥而自适的雅士形象也跃然纸上。。
D.纵观全篇,其落足处均在一“情”字上。通篇寄情于景,即景抒情,情寓于景,景助情生。
【小题5】余杭郡只有五亭,而没有人再建造亭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