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童仲揆,南京人。举武会试,历都指挥,掌四川都司。万历末,擢副总兵,督川兵援辽,与同官陈策并充援剿总兵官。熹宗初立,经略袁应泰招蒙古诸部,处之辽、沈二城。仲揆力谏,不听。

‚明年,天启改元,应泰欲城清河、抚顺。议三路出师,用大将十人,各将兵万余,仲揆、策当其二。未行,而大清兵已逼沈阳。两人驰救,次浑河。游击周敦吉曰:“事急矣,请直抵沈阳,与城中兵夹击,可以成功。”已,闻沈阳陷,诸将皆愤曰:“我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敦吉固请与石砫都司秦邦屏先渡河,营桥北,仲揆、策及副将戚金、参将张名世统浙兵三千营桥南。邦屏结阵未就,大清兵来攻,却复前者三,诸军遂败。敦吉、邦屏及参将吴文杰、守备雷安民等皆死。他将走入浙兵营,被围数匝。副将朱万良、姜弼不救,及围急始前,一战即败走。大清兵尽锐攻浙营。营中用火器,多杀伤。火药尽,短兵接,遂大溃。策先战死,仲揆将奔,金止之,乃还兵斗。力尽矢竭,挥刀杀十七人。大清兵万矢齐发,仲揆与金、名世及都司袁见龙、邓起龙等并死焉。万良既遁,经略将斩之,乞勚罪自效‚。及辽阳被攻,果陷阵死。

ƒ自辽左用兵,将士率望风奔溃,独此以万余人当数万众。虽力绌而覆,时咸壮之。事闻,赠策少保、左都督,增世荫三级,赠仲揆都督同知,增世荫三级。名世先有罪系狱尚书薛三才荐其善火器命从征立功。文杰亦先褫职。及死,并得复官,赠三级。

(注)游击:武官名,游击将军的简称。‚勚(yì)罪自效:消除罪过,并为别人或集团贡献自己的力量或生命。勚,消除。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复前者三(_________)
(2)将士望风奔溃(_________)
(3)事,赠仲揆都督同知(_________)
(4)文杰亦先职(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①在此三年何 ②窃大王不取也。
B.①金止之,还兵斗   ②不知有汉
C.①经略将斩 ②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D.①独此万余人当数万众 ②久之能足音辨人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天启改元B.各将兵万余C.可以成功D.一战即败走
【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大清兵尽锐攻浙营。营中用火器,多杀伤。
(2)虽力绌而覆,时咸壮之。
【小题5】第ƒ段的画波浪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名 世 先 有 罪 系 狱 尚 书 薛 三 才 荐 其 善 火 器 命 从 征 立 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1:34: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体乾,字子元,东安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行人,改兵科给事中,司礼太监鲍忠卒,其党李庆为其侄鲍恩等八人乞迁。帝已许之,以体乾言,止录三人。
  帝以财用绌,诏廷臣集议。多请追宿逋,增赋额。体乾独上奏曰:“苏轼有言:‘丰财之道,惟在去其害财者。’今之害最大者有二,冗吏、冗费是也。多一官,则多一官之费。请严敕请曹,清革冗滥,减俸将不赀。宜著为令典,岁终使科道臣会计之,以清冗费。二冗既革,国计自裕。舍是而督逋、增赋,是扬汤止沸也。”于是部议请汰各监局人匠。从之。
  累官通政使,迁刑部左侍郎。改户部左侍郎,总督仓场。隆庆初,进南京户部尚书。南畿、湖广、江西银布绢米积逋二百六十余万,凤阳园陵九卫官军四万,而仓粟无一月储。体乾再疏请责成有司,又条上六事,皆报可。
  帝尝问九边军饷,太仓岁发及四方解纳之数。体乾奏:“祖宗朝止辽东、大同、宣府、延绥四镇,各镇刍饷有屯田。其后加民粮,加盐课,加京运,而横费滋多。”因列上隆庆以来岁发之数。又奏:“国家岁入不足供所出,而额外陈乞者多。请以内外一切经费应存革者,刊勒成书。”报可。
  诏市绵二万五千斤,体乾请俟湖州贡帝不从趣之急给事中李已言三月非用绵时不宜重扰商户体乾亦复争乃命止进万斤。逾年,诏趣进金花银,且购猫睛、祖母绿诸异宝。已上书力谏,体乾请从已言,不纳。体乾又乞承运库减税额二十万,为中官崔敏所格,不得请。是时内供已多,数下部取太仓银,又趣市珍珠黄绿玉诸物。体乾清劲有执,每疏争,积忤帝意,竟夺官。给事中光懋、御史凌琯等交章请留,不听。神宗即位,起南京兵部尚书,万历二年致仕,卒。赠太子少保。
(选自《明史•刘体乾传》,有刪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项是
A.体乾请俟湖州/贡帝不从趣之/急给事中李已言/三月非用绵时/不宜重扰商户/体乾亦复争/乃命止进万斤
B.体乾请俟湖州/贡帝不从/趣之急/给事中李已言/三月非用绵时不宜重扰/商户体乾亦复争/乃命止/进万斤
C.体乾请俟湖州/贡帝不从趣之/急给事中李已言/三月非用绵时/不宜重扰商户/体乾亦复争/乃命止进万斤/
D.体乾请俟湖州贡/帝不从趣之/急给事中李已/言三月非用/绵时不宜重扰/商户体乾亦复争乃命/止进万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进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合格者的称谓。乡试属于省一级考试,考取后可直接授官。
B.又称九镇、九边重镇,是明朝弘治年间在北部边境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
C.祖宗朝,是当今皇帝祖先的时代,指本朝代开国初期,这一朝代后面的皇帝都称这—时期为祖先的时代。
D.中官,在本文中是对宦官的一种称谓。 “宦官”俗称太监,是古代里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体乾不畏权势,刚正不阿。对于李庆替鲍忠侄子等八人求升官一事,嘉靖帝虽然已同意,但在刘体乾大胆直谏下,最终之录用其中的三人。
B.刘体乾留心国计,爱惜民力。朝廷财政短缺,皇帝召集大臣商议时,他独抒己见,引用苏轼的言论,指出冗费之弊亟需革除,此建议被采纳。
C.刘体乾为国分忧,尽职尽责。他在隆庆初年就入朝担任要职,在任户部左侍郎时,面对仓库存粮不够一个月开销的问题时及时上疏,力行解决。
D.刘体乾生性耿直,敢于直言。他总是与皇帝争辩,如皇帝下令购买丝棉,他与人先后劝谏。正由于他直言陈谏,终因积怨被皇帝革职。
【小题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园田居》)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周《逍遥游》)
(3)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周《逍遥游》)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一清,字应宁,其先云南安宁人。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年十四举乡试,登成化八年进士。父丧,葬丹徒,遂家焉。服除,授中书舍人。弘治十五年,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西番故饶马,而仰给中国茶饮以去疾。太祖著令以蜀茶易番马资军中用久而浸弛奸人多挟私茶阑出为利番马不时至。一清严为禁,尽笼茶利于官,以服致诸番,番马大集。

武宗初立,寇数万骑抵固原,总兵曹雄军隔绝不相闻。一清帅轻骑自平凉昼夜行,抵雄军为之节度,多张疑兵胁寇,寇移犯隆德。一清夜发火,响应山谷间。寇疑大兵至,遁出塞。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有警不相援,患无所统摄,请遣大臣兼领之。即命一清总制三镇军务。而刘瑾憾一清不附己,诬一清冒破边费,逮下锦衣狱。大学士李东阳、王鏊力救得解。仍致仕归。

安化王寘鐇反。诏起一清总制军务,中官张永监其军。未至,一清故部将仇钺已捕执之。一清驰至镇,宣布德意。永旋亦至,一清与结纳,相得甚欢。知永与瑾有隙,乘间扼腕言曰:赖公力定反侧。然此易除也,如国家内患何?永曰:何谓也?一清遂促席画掌作瑾字。永难之曰:是家晨夕上前,枝附根据,耳目广矣。一清慷慨曰:公亦上信臣,讨贼不付他人而付公,意可知。今功成奏捷,请间论军事,因发瑾奸,极陈海内愁怨,惧变起心腹,上英武,必听公诛瑾。瑾诛,公益柄用,悉矫前弊,收天下心。永曰:脱不济,奈何?一清曰:言出于公必济。万一不信,公顿首据地泣,请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为公动。苟得请,即行事,毋须臾缓。于是永勃然起曰:嗟乎,老奴何惜余年不以报主哉!竟如一清策诛瑾。

一清性阔大,貌寺人,无子。爱乐贤士大夫,与共功名。凡为瑾所构陷者,率见甄录。馈谢有所入,缘手即散之。后以疽发背死,赠太保,文襄。

(节选自《明史·杨一清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著令/以蜀茶易番马/资军中用/久而浸弛/奸人多挟私茶阑出为利/番马不时至
B.太祖著/令以蜀茶易番马/资军中用久而浸弛/奸人多挟/私茶阑出为利/番马不时至
C.太祖著令/以蜀茶易番马资/军中用久而浸弛/奸人多挟私/茶阑出为利番马/不时至
D.太祖著/令以蜀茶易番马/资军中用久而浸弛/奸人多挟/私茶阑出为利/番马不时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除: 亦称“除丧”、“脱服”,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俗称“脱孝”。
B.致仕: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正常退休,与自请退职的“乞骸骨”有区别。
C.顿首:亦即稽首,指磕头。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抬,不停留。
D.谥: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一清,少年时就能写文章,凭借奇童的身份被举荐为翰林秀才。十四岁参加乡试,考中成化八年进士,守父丧期满,被授给中书舍人的官职。
B.杨一清受皇帝之命统管三镇军务,但遭刘瑾嫉恨,加上冒领边防费用,后来被捕并关到锦衣卫监狱。
C.安化王朱寘鐇反叛,(皇帝)下诏起用杨一清统管军务,中官张永监督杨一清的部队。还没有到,杨一清以前的部将仇钺已经捕获了朱寘鐇。
D.杨一清与张永结交,相处非常愉快。杨一清知道张永与刘瑾有矛盾,运用激将法,最终让张永按照杨一清的计策杀了刘瑾。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为瑾所构陷者,率见甄录。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已,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趾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趾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选自《明史·黄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B.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C.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D.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太祖”是朱元璋的庙号;“永乐”是朱棣的年号,“成祖”是朱棣的庙号。
B.“工部”是我国古代的六部之一,掌管工程建造水利交通屯田等事务,最高长官为工部尚书。
C.“商贾”指做买卖的人,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住着出售货物的为“商”,行走贩卖货物的为“贾”。
D.“交趾”即“交阯”,原指盘腿而坐,后成为古代地理区域,范围在现今越南北方,与“安南”意思相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仕途顺达,颇受皇帝器重。他被太祖越级提拔,既得到建文帝倚重信任,也受到成祖重用;仁宗时,辅助太子;英宗时,他加赠少保,参赞机务。
B.黄福颇有丰仪,为官清廉节俭。他身材修长仪表整洁,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俸禄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皇帝评价他为人有原则操守。
C.黄福胸有谋略,治理安南有方。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编户籍,定赋税,办学校,向当地父老宣讲圣上的德治,告诫下属不要扰民,上下安然。
D.黄福多有建言,敢于抑制权贵。他提出的轻省赋税让广东海运粮食等多项建议,均被皇上认可;对恃宠欺压百姓的宦官马骐,他多次加以压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2)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①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②。先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③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
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日躔历指》《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日躔表》二卷、《割圆八线表》六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通率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徐光启传》
【注】①屯盐:屯田和盐务。②台官:钦天监属下的五官灵台郎,掌管推算日月食等事。③郭守敬,元代天文学家,主持编制《授时历》,为我国历法史上使用最久的立法。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B.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C.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D.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小题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儒家提倡孝悌的道德理念。孝,就是要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父母,悌,就是敬爱兄长。
B.合纵,是战国时期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等东方国家联合对付西方秦国的外交策略;连横,是战国时期的西方秦国分别离间东方国家合纵联盟的外交策略。
C.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的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会改变年号,称为改元。文中的“崇祯”既是年号,又是崇祯帝的庙号。
D.四书、五经,是古代儒家推崇的文化经典,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四部经典书籍。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光启爱好广泛,涉猎颇多,不仅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还全面研习了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各方面的书籍。
B.徐光启有用世之志,在朝廷危难之时,曾多次上疏请求操练军队,以身体力行报效国家,他也因此受到了神宗的赞许和破格提拔。
C.徐光启博学强识,他生前曾向朝廷呈现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科学著作,去世后,崇祯皇帝要他的家属把遗留的书稿送上,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因而得以刊行公布。
D.徐光启虽怀经邦济世之才,但仕途坎坷,曾先后受到兵部尚书崔景荣、御史丘兆麟等人的弹劾,等到后来逐步掌握大权时却年事已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
(2)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铉,字宗器,长洲人。生弥月而孤。及长,割股疗母疾。母卒,衣毁,以孝闻。永乐中,用善书征入翰林,举顺天乡试,授中书舍人。宣德时,预修成祖、仁宗《实录》,迁兵部主事,仍供事内廷。正统中,再修《宣宗实录》,进侍讲。以学士曹鼐等荐,与修撰王振教习庶吉士。

景帝立,进侍讲学士,直经筵。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遗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铉言:“养才,国家急务。今仓廪尚盈,奈何靳此?”遂得复给。又令甄别六馆生,年老貌寝,学艺疏浅者,斥为民。铉言:“诸生荷教泽久,岂无片长?况离亲戚,弃坟墓,艰苦备至,一旦被斥,非朝廷育才意。乞拣年貌衰而有学者,量授之官,”帝可其奏。寻以母丧归。服阙,赴都,陈询已为祭酒。帝重铉,命与询并任。天顺初,改少詹事,侍东宫讲读。明年十月卒。帝及太子皆赐祭,赙赠有加。宪宗立,赠礼部侍郎,谥文恭。

铉性介特,言行不苟。教庶吉士及课国子生,规条严整,读书至老弥笃。仲子瀚以进士使南方,诚行,阅其衣箧,比还,箧如故,乃喜曰:“无玷吾门矣。”瀚官终副使,能守父训。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遣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B.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遣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C.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遣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D.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谴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部,六部之一,主管武官的选用、考查以及有关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B.《宣宗实录》,是以明朝宣德皇帝谥号命名的一部编年史,专记其统治时期的大事。
C.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所穿丧服由重至轻,分为五服。
D.祭酒,为国子监最高负责人,中央官职之一。主要任务为掌管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铉以孝闻名。他曾割下大腿肉为母亲治病;母亲去世时,因为哀伤过度,健康受到损害。
B.刘铉爱惜人才。皇帝欲斥退部分六馆生为民,刘铉认为与朝廷育才本意不符,建议量才任官。
C.刘铉深受器重。他去世时,皇帝和太子都赐赠财物治丧,并追赠他礼部侍郎官衔,谥号文恭。
D.刘铉治学严谨。他喜好读书,至老弥笃;教导庶吉士和国子生时,制定了严整的规章制度。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乐中,用善书征入翰林,举顺天乡试,授中书舍人。
(2)濒行,阅其衣箧。比还,箧如故,乃喜曰:“无玷吾门矣。”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