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下图“鲁尔区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示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大产业的就业人数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从1985年开始超过第二产业
C.2000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达80%
D.第二产业减少的人数几乎都补充到第三产业中
【小题2】下列经济活动能促进鲁尔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的是( )
A.将废弃矿点改建成工业博物馆、休闲公园
B.将炼钢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C.兴建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厂
D.扩大市郊养殖场规模,满足城市要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5-12 08:49: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分析20世纪50年代与20世纪末鲁尔区工业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发展煤炭、钢铁工业能够得到发展的区位因素有___ 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较近;
(2)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廉价___ 的竞争,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___工业和___工业迅速衰退。
(3)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
A.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
B.钢铁生产总量过剩
C.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D.生产结构较为单一
(4)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北重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借鉴鲁尔区产业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措施?
同类题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前半叶,图示甲地区制造业曾兴旺发达,一度成为美国经济的产业中心,涌现了底特律、匹兹堡、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大批工业城市。20世纪中后期,该地区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遗弃的工厂设备锈迹斑斑。人们形象地把该地区称为“冰雪带”、“锈蚀带”。 8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历了艰苦的产业转型后,“锈带复兴”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
(1)读上图,甲是
工业区,乙是
工业区。甲地区曾经是美国的制造业中心,其区位优势是水资源及
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城市众多、市场广大。
(2)20世纪中后期,甲地区工厂大量向西南部迁移。该次产业转移对甲地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3)甲、乙两地的“复兴”采取了哪些共同的措施?
同类题3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结合鲁尔区(阴影部分)位置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鲁尔区的煤炭工业趋于衰落,原因之一是()
A.世界煤炭市场竞争激烈,原煤价格大幅下降
B.世界运输方式迅速改变,海运代替铁路运输
C.石油逐渐代替煤炭,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能源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新兴能源产业迅速崛起
【小题2】鲁尔区产业布局调整措施之一是将炼铁厂集中到西部,甚至建到荷兰海边,这样可以()
A.减轻大气污染
B.降低运输成本
C.节约土地成本
D.充分利用海水
【小题3】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该区域所采取的措施是()
A.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合理利用水资源
D.关闭所有煤炭和钢铁企业
同类题4
德国北部是冰川沉积的平原,人口密集,城市众多。读德国简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根据德国北部的自然条件,推测其最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B.乳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小题2】鲁尔区兴起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①水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捷
③煤炭丰富 ④市场广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同类题5
读“鲁尔区早期工业结构示意图”,把代表下列备选答案的字母填入空格中,以使图中工业联系成立。
A.煤炭工业
B.机械工业
C.钢铁工业
D.电力工业
E.化学工业
a_______ 、 b_______ 、 c_______ 、 d _______ 、 e_______ 。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