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陈)登,字元龙,忠亮高爽,沉深有大略,少有扶世济民之志。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

②年二十五,举孝廉,除东阳长,养耆育孤,视民如伤。是时,世荒民饥,州牧陶谦表登为典农校尉,乃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粳稻丰积。

③奉使到许,太祖以登为广陵太守,令阴合众以吕布。登在广陵,明审赏罚,威信宣布。海贼薛州之群万有余户,束手归命。未及期年,功化以就,百姓畏而爱之。登曰:“此可用矣。”太祖到下邳,登率郡兵为军先驱。时登诸弟在下邳城中,布乃质执登三弟,欲求和同。登执意不挠,进围日急。

④孙策遣军攻登于匡琦城。贼初到,旌甲覆水,群下咸以今贼众十倍於郡兵,恐不能抗,可引军避之,与其空城。水人居陆,不能久处,必引去。登厉声曰:“吾受国命,来镇此土。吾其出命以报国,仗义以整乱,天道与顺,克之必矣。”乃闭门自守,示弱不与战,将士衔声,寂若无人。登乘城望形势,知其可击。乃申令将士,宿整兵器,昧爽,开南门,引军诣贼营,步骑钞其后。贼周章,方结陈,不得还船。登手执军鼓,纵兵之,贼遂大破,皆弃船迸走。登乘胜追奔,斩虏以万数。贼忿丧军,寻复大兴兵向登。登以兵不敌,使功曹陈矫求救於太祖。登密去城十里治军营处所,令多取柴薪,两束一聚,相去十步,纵横成行,令夜俱起火,火然其聚。城上称庆,若大军到。贼望火惊溃,登勒兵追奔,斩首万级。

⑤迁登为东城太守。广陵吏民佩其恩德,共拔郡随登,老弱襁负而追之。登晓语令还,曰:“太守在卿郡,频致吴寇,幸而克济。诸卿何患无令君乎?”文帝追美登功,拜登息肃为郎中。

(选自《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令阴合众以吕布(__________)  (2)明审赏罚,威信宣布(__________)
(3)不能久处,必引去(__________) (4)登手执军鼓,纵兵之(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出命以报国/尔勿忘乃父之志
B.群下咸今贼众十倍于郡兵/各各竦立
C.闭门自守,示弱不与战/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可引军避之,其空城/夫人之相,俯仰一世
【小题3】把下列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未及期年,功化以就,百姓畏而爱之。
(2)太守在卿郡,频致吴寇,幸而克济。诸卿何患无令君乎?
【小题4】用第①段中    四个字可以概括第②段中陈登的行为。
【小题5】宋代词人张元千评说:“元龙湖海豪气”,结合文意,简析陈登的“豪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1:49: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温,吴郡吴人也。温少修节操,客貌奇伟。权闻之,以问公卿曰:“温当今与谁为比?”大司农刘基曰:“可与全琮为辈。”太常顾雍曰:“基未详其为人也。温当今无辈。”征到延见,文辞占对,观者倾竦,权改容加礼。罢出,张昭执其手曰:“老夫托意,君宜明之。”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甚见信重。时年三十二,以辅义中郎将使蜀。权谓温曰:“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若山越都除,便欲大构于丕。行人之义,受命不受辞也。”温对曰:“臣入无腹心之规,出无专对之用,惧无张老延誉之功,又无子产陈事之效。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申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温至蜀,诣阙拜章,蜀甚贵其才。还,顷之,使入豫章部伍出兵,事业未究。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会暨艳事起,遂因此发举。艳亦吴郡人也,温引致之,以为选曹郎,至尚书。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权幽之有司,下令曰:“昔令召张温,虚己待之,既至显授,有过旧臣,何图凶丑,专挟异心!呜呼温也,免罪为幸!”将军骆统表理温,乞恕之,权终不纳。后六年,温病卒。二弟祗、白,亦有才名,与温俱废。(节选自《三国志•张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B.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C.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D.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进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温宿与艳彪同/意数交/书疏闻问往还/即罪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拜,古代官职任用语,指授予官职,“授”“除”“摄”“封”也表此意。
B. 行人,对使者的称呼,奉命前往四方出使他国,也掌管接待诸侯使者之礼。
C. 部伍,既是军队的编制单位,也泛指军队,文中使用的是第二个意思。
D.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级官吏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温少修节操,声名远扬。朝中公卿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纷纷表示愿与他结交,孙权也对他礼遇有加,非常信任。
B. 张温受命出使,娴于辞令。他用既谦虚又透彻的分析劝慰消解孙权对蜀国的担忧,出使时又赢得了蜀国对他的尊重。
C. 张温才高名显,招致嫌忌。张温使蜀遭孙权猜忌,孙权借张温与改革弊政却遭祸的暨艳等人有往来的由头,治了他的罪。
D. 张温始兴终废,为才所累。他以才名被孙权发掘重用,又因才高被猜忌冶罪,侧面折射了统治者对待贤才上的得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以故屈卿行。
(2)权既阴衔温称美蜀政,又嫌其声名大盛,众庶炫惑,恐终不为己用,思有以中伤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圣王,所以潜处重闱之内而知万里之情,垂拱衽席之上,明照八极之际者,任贤之功也。陛下以至德淑姿,统承皇业,宜率身履道,恭奉神器,旌贤表善,以康庶政。自顷年以来,朝列纷错,真伪相贸,上下空任,文武旷位,外无山岳之镇,内无拾遗之臣,佞谀之徒拊翼天飞,干弄朝威,盗窃荣利,而忠良排坠,信臣被害。是以正士摧方,而庸臣苟媚,先意承旨,各希时趣,人执反理之评,士吐诡道之论,遂使清流变浊,忠臣结舌。陛下处九天之上,隐百重之室,言出风靡,令行景从,亲洽宠媚之臣,日闻顺意之辞,将谓此辈实贤,而天下已平也。臣心所不安,敢不以闻。
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至于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臣,眩耀毁誉之实,沈沦近习之言。昔高宗思佐,梦寐得贤,而陛下求之如忘,忽之如遗。故常侍王蕃忠恪在公,才任辅弼,以醉酒之间加之大戮。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自是之后,海内悼心,朝臣失图,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诚非所以保光洪绪,熙隆道化也。
——《三国志·吴书二十》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处重闱之内 潜:秘密的,偷偷地
B.言出风靡,令行从     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C.昔高宗思,梦寐得贤   佐:辅佐,辅佐之才
D.非所以保光洪绪,熙隆道化也   诚:确实、实在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体现君主圣明的一组是
①垂拱衽席之上,明照八极之际者 ②恭奉神器,旌贤表善,以康庶政
③外无山岳之镇,内无拾遗之臣 ④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
⑤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臣    ⑥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
A.②③⑥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②④
【小题3】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
B.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
C.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
D.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臣子的身份向皇上进言,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为论据,劝谏皇上明辨忠奸,发扬大业、兴隆道德教化。
B.本文言辞犀利,直接批评陛下加重刑罚以杜绝直言率语,废黜善人以拒绝谏诤的贤臣,不明毁谤赞誉的实质,沉沦迷恋宠臣的花言巧语。
C.文章举例说从前殷高宗原常侍王蕃忠诚恭敬,奉国为公,才能优异,却在他酒醉之时施以极刑,借以说明不辨忠臣对国家的危害。
D.作者担心皇上身处最高位置,居于深宫,亲近那些献媚取宠的小臣,每天听到的是阿谀之词,恐怕还会认为这帮人真的贤明,而天下也已经太平了。所以冒死进谏,表现了一位忠臣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佞谀之徒拊翼天飞,干弄朝威,盗窃荣利。
(2)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

同类题3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策字伯符,与周瑜相友,江、淮间人咸向之。策舅吴景,时为丹杨太守。就景,因缘召募得数百人。兴平元年,从袁术,术甚之,常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策骑士有罪,逃入术营。策指使人就斩之,讫,诣术谢。术曰:“兵人好叛,当共疾之,何为谢也?”由是军中益畏惮之。

术初许策为九江太守,而更用陈纪。后术欲攻徐州,从庐江太守陆康求米三万斛。康不与,术大怒,遣策攻康,谓曰:“前错用陈纪,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庐江真卿有也。”策攻康,拔之,术复用其故吏为太守,策益失望。先是,刘繇为扬州刺史,州旧治寿春。寿春,术据之。时吴景尚在丹杨,繇至,迫逐之。景退舍历阳。策说术,乞助景等平定江东。术表策为折冲校尉,兵财千余,骑数十匹,宾客愿从者数百人。至历阳,众五六千。策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策性阔达,善用人,士民莫不尽心,乐致死。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吴人严白虎等各万余人,处处屯聚。吴景欲先击破虎等,策曰:“虎等群盗,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据会稽,屠东冶,破虎等。尽更置长吏,策自领会稽太守,复以吴景为丹杨太守。

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时袁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礼辟策弟权。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未发,会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请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以吴越之众,足以观成败。公等善吾弟!”呼权佩印绶,谓曰:“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保江东,我不如卿。”至夜卒,年二十六。

(取材于《三国志·吴书一》)

(注)①斛,古代量具名,当时十斗为一斛。②僭号,冒用帝王的称号。此处指建安二年二月,袁术在寿春称帝。③辟,征召,任用。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术甚之   奇:引以为奇,器重。
B.至历阳,众五六千  比:及,等到。
C.策单骑出,与客遇  卒:最终。
D.公等善吾弟 相:辅佐,帮助。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更用陈纪    寿春,术据之
B.策说术 破虎等
C.士民莫不尽心,乐致死   会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
D.呼权佩印绶     举贤任能,保江东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假如我袁术有像孙策这样的儿子,就算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
B.景退舍历阳
吴景败退下来,驻扎在历阳这个地方。
C.刘繇弃军遁逃,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
刘繇抛弃军队悄悄逃跑,各郡太守都争相把城邑捐献给孙策。
D.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
许贡的小儿子和门客逃到江边躲藏起来。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孙策派人到袁术的军营中杀死了逃匿的骑兵,但是袁术并没有公开责怪他。
B.袁术先后两次食言,孙策大失所望,便借出兵历阳的机会与袁术公开决裂。
C.攻破严白虎后,孙策趁势重新安排地方事务,借此取得了主政江东的优势。
D.孙策被任命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也有利于曹操实现对各派势力的牵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其众。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间水上,攻围峻,且一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在宣三年年四十卒还成都先主甚忡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土有功于国欲行酻遂亲率群主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子弋,字绍先,先主末年为太子舍人。后主践阼,谒者。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请为记室,使与子乔共周旋游处。亮卒,为黄门侍郎。后主立太子璿,以弋为中庶子,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时水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逐斩其豪帅,破坏邑落,郡界宁静。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景耀六年,进号安南将军。是岁,蜀并于魏。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一方,举以内附,咸因仍前任,宠待有加。《汉晋春秋》曰: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成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及成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诸将威劝宜遼降,弋曰:“今道路隔寨,未详主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也。若主上与魏和,见遇以礼,则保境而降,不晚也。若万一危辱,吾将以死拒之,何论迟速邪!”得后主东迁之问,始率六郡将守上表曰;“臣闻人生于三,事之如一,惟难所在,则致其命。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晋文王善之,又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后遣将兵救援吕兴,平交阯、日南、九真三郡,功封列侯,进号崇赏焉。

(选自《三国志·蜀书·霍峻等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荆州牧刘表令峻其众 摄:统领
B. 其怠隙 伺:观察
C. 后主践阼,谒者  除:任命
D. 大故去就,不可也 苟:苟同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B. 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C. 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D. 在官三年/年四十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霍峻顺应时势,投靠明主。他一开始跟随刘表,接管哥哥的队伍后,他率众投奔了刘备,并对其非常忠心。
B. 霍峻能力突出,以弱胜强。面对刘璋万人部队为期将近一年的围攻,霍峻抓住其懈怠的时机,一举攻破对方。
C. 霍弋忠于职守,处事得体。面对后主刘禅无节制的爱好,霍弋列举许多古代的例子,言辞激烈,效果很好。
D. 霍弋忠心耿耿,追随后主。成都失守后,在不知后主安危的情况下,他不急于投降,听到后主投降,才上表请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与母居。好郑氏学。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以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于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夜亡保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会马谡败于街亭,亮拔将西县千余家及维等还,故维遂与母相失。亮辟维为仓曹掾,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

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延熙元年,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六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十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是岁,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胡王治无戴等举部落降,维将还安处之。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而还。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选自《三国志·姜维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与母居 孤:失去父亲
B.至城门,城门已闭,不    纳:使……进入
C.既有胆义,解兵意 深:非常
D.复出西平,不而还 克:能够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姜维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②维等乃俱诣诸葛亮③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④姜伯约甚敏于军事⑤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⑥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
A.①②③B.④⑤⑥水岭C.①②④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姜维幼年时父亲去世,和母亲相依为命。因为他父亲姜冏曾经在战场上亲身护卫郡将并牺牲,他被赐予中郎的官职,参与郡里的军事。
B.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兵祁山,当时天水太守带领姜维等人外出巡视。太守听说蜀军将要来到,就怀疑姜维等人想反叛,于是连夜逃亡到上邽城中。
C.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去世,姜维回到成都,被封为平襄侯,跟随大将军蒋琬在汉中驻扎。蒋琬升任大司马后,任命姜维为司马,姜维屡次率军西征。
D.姜维自认为熟悉西方的风俗,并且对自己的才能武艺非常自负,每次想大举出兵,费祎常常压制他不支持他,给他的士兵不超过一万人。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马谡败于街亭,亮拔将西县千余家及维等还,故维遂与母相失。
(2)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