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

[美]约翰·厄普代克

那间他们曾经住过的阁楼,如今正打算卖掉。

当福斯特帮前妻清理时,发现了很多坏掉的或已被遗忘的玩具,有双骰、大富翁、乐透,有用陀螺、骰子、棋盘太空人和塑料舰船玩的玩具,有在洋溢着圣诞狂欢气氛的商店购买的五分或一角的玩具,还有在生日的午后和之后几天用来消磨时光,后来被摔成几瓣儿、放进柜橱,最终被扔到阁楼上去的玩具。这些玩具放在亮闪闪的,被压扁的包装盒里,散落在装着旧衣服和无用工昊的箱子间,看上去却颇具价值:一旦有机会,它们微型发射装置的弹簧仍然有反应,说明书的逻辑仍然令人云里雾里。“这些玩具怎么处理?”当他们沿着阁楼的台阶上上下下时,福斯特带着一丝愠怒朝他破裂的家庭喊道。

“当垃圾扔掉。”他的小儿子汤米建议。他是个壮实的19岁少年。

“善心组织会不会要它们?”他的前妻还没有摆脱家庭主妇的习惯,对福斯特有问必答,“过去你总能把这样的玩意儿送给孤儿院。但现在不叫孤儿院了,是吧?”

“现在叫正常的美国家庭。”福斯特说。

他的大儿子,22岁,留着黄棕色的络腮胡,说:“总之,它们都丢了点部件,不能玩了。所以才被扔进了阁楼。”

两个儿子的目光越过福斯特的肩膀,望着那些可怜巴巴的、被遗弃的玩具,默默地和福斯特一起温故和这个方块或者那个箭头联系在一起的快乐日子。他们的生活曾经触及这些玩具,欢乐曾经沿着这些风格化的景致飘动,只不过如今,那些日子已经过去,甚至连回忆都已经淡漠了。

“扔下来!他的小儿子粗声粗气地喊。因为这些天要清理阁楼,他向朋友借了辆卡车,车停在阁楼窗外的草坪上。那些不要的小玩意儿就可以顺着窗户直接扔到车上,大件儿则顺着楼梯搬下来,再从前门厅抬出去。福斯特在俯视下面时发现了自己忧郁的原因:他还没玩够这些玩臭,但现在已经没人愿意和他玩了。

在他身后,他的家人已经把阁楼清理完毕。屋顶倾斜的房间空空荡荡,挂着垂下来的防热材料。“你怎么能忍受住?”他是指那种空荡的感觉。

“哦,很有趣,”她说“把旧的扔出去,把新的搬进来。那些新住户看上去不错。不过他们没有小孩。”

和空荡荡的房间和大厅相比,厨房却格外邪乎地显得充满热量和活力。“爸,要啤酒吗?”他留着胡子的儿子问。

“算了,我还是走吧。”

可是大子不让他走。

大儿子把那罐被他父亲漠视的啤酒递给他母亲。他母亲接过啤酒,拉开拉环,啤酒罐发出挑衅的“扑哧”声。她从来没有喜欢过啤酒,可她还是把它凑到了嘴边。

“给我喝一口,”福斯特乞求,把啤酒从她手里拿过来,喝了一大口。他把啤酒罐递给他的前妻。

“谢谢你来帮忙。”她说

“和汤米说句话,”她毫无征兆地低声加了一句,再次阻挡了福斯特离去的脚步,“他心里可比看上去的样子难受多了。”

“他晃荡一整天了,”汤米的哥哥抱怨道,一直在摆弄那些老玩意儿,现在倒好,没时间去废品收购站了。”

在室外,汤米正在捡那些掉在卡车外面的零七八碎。福斯特抓起一把给汤米看,“你还记得这些东西原来都是干什么用的吗?”

“连环漫画乐透,”男孩毫不犹豫地说,他盯着父亲手掌里的那些零碎,眼睛里闪着旧日的光芒。尽管福斯特个头更高,但是男孩的肩膀更宽,且身体还处在发育期。“想和我一起开车去废品收购站吗?”汤米问。

“我很想陪你去,但我得走了。”福斯特也一样,还有崭新的生活在前面等着。不过站在这些彻底被遗弃的家当上,福斯特感到自己走错了一步棋,陷于被动,如果还不是走投无路的话。他想起他曾经是怎么开始教这孩子下棋的,但在看着儿子输掉的伤感中——那低下的毛茸茸的脑袋,眉头紧皱地盯着被圈困的国王——授课便结束了。

福斯特把几个游戏筹码扔到卡车上,它们蹦跶了几下,安静下来。“感到沮丧吗?”他问儿子。

“没,”孩子答道,又改口说,“有一点。”

看着父亲挥手告别,汤米又补充道,“只要花20分钟就回来了。”尽管肩膀很宽,汤米的下巴还没长胡子,在浓密的眉毛间,还隐约可见一丝婴儿般困惑茫然的痕迹和那种快哭了的皱纹。

“好吧,”福斯特说,“你赢了。我跟你一起去,我会保护你的。”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主要情节是清理阁楼——喝酒话别一一小儿依恋——答应儿子,福斯特的形象在情节发展中逐渐立体丰满。
B.小儿子汤米面对破碎的家庭,内心很难过,留恋过去温馨的家庭生活,这从他对待旧玩具的态度中可以看出来。
C.小说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D.前妻“再次阻挡了福斯特离去的脚步”,一方面是想让福斯特安慰小儿子,更重要的是她对福斯特还有感情。
【小题2】福斯特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的结尾独具匠心,请结合文本探究结尾的妙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08:06: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
爱的牺牲
美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A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家庭只要幸福,房间小又何妨。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钢琴。
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
“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克蕾门蒂娜,住在第七十一街。她只有十八岁。我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
“德丽雅,”乔说,“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决不能够!我想我以卖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挣一两决钱回来。”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
“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我永远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脱离马杰斯脱先生。”
“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这样牺牲真了不起,真叫人佩服。”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
“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乔说,“可能卖掉一张。”
“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周末,愉快自豪、可是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扬扬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那,“有时候,”她有些厌倦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接着,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那幅方尖碑的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黄那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
“你坚持下去,真使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
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
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了。
“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那是涂了油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可不是吗?”乔说,“只消问问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痛手的,德丽雅?”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的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到品克奈将军,乔,他……”
“先坐一会儿吧,德丽雅,”乔说,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
“这两个星期来,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雅?”他问道。
她带着充满了爱情和固执的眼色熬了一两分钟,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
“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眼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起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坊的炉子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说下去啦,”她说,“只需要说‘当你爱的时候’。”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讲叙了一对热爱艺术的年轻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因生活拮据,为追求艺术而撒谎去做工,偶然的烫伤手腕的事故使真相大白,夫妻爱得更深的故事。
B.夫妻两人明明是艰辛挣钱,却都做出颇有成就的样子,德丽雅“得意扬扬”,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这表现出他们在苦涩的生活中怀有一种虚荣心。
C.小说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爱的牺牲”,乔佩服德丽雅为家庭的付出,一直没有让德丽雅发觉他在骗她,这说明他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好男儿。
D.作者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沉甸甸的故事,主要运用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风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达到“含泪的微笑”的效果。
【小题2】小说在刻画德丽雅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结尾采用了“欧•亨利笔法”,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神的审判
海明威
迪克·海伍德扣上厚呢短衣领子的纽扣,领子竖起到了耳朵边上。小木屋里,壁炉上方的鹿角挂着来福枪。迪克取下枪,戴上他厚重的毛草连指手套。“皮埃尔,今天我要去看看朝着卢恩河的那条布阱线路,”他说道,“天杀的,这天可真够冷。”他扫了一眼温度计,说:“零下四十二度。好了,再见,皮埃尔。”皮埃尔只是咕哝一声作为回应。
迪克穿上雪靴,在地面上,以一种旅行家在荒地上穿着雪靴迈步的姿势,大摇大摆地出发了。
皮埃尔站在木屋的门口,看着迪克大摇大摆地往前走。他露出一个恶毒的笑容:“当他只能用一只脚在雪地上走,像只兔子一样蹦蹦跳跳,这个小贼一定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寒冷。他偷了我的钱,肯定是他。”皮埃尔重重地甩上门,把几根柴扔到壁炉里,又爬回了自己的床上。
迪克一边大步走着,一边自言自语,像是在对“寂静地方”的旅行者说话一样。“我很好奇,只不过是丢了些钱,皮埃尔为什么要如此光火?我敢说,他肯定是放错了什么地方。可现在,他只会像只乖戾的猪一样发脾气。有时,我还能感觉到他在背后用恶毒的眼光盯着我。如果他以为是我偷了他的钱,为什么不说出来,跟我对质!怎么会这样!他以前很快乐,总是乐呵呵的。在密塞那坝,当我们一致同意要成为伙伴,来翁加瓦这里布陷阱捕猎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会是个让人愉快的同伴。可是现在,他已经一个星期没跟我说过话了,除了偶尔咕哝一声,或者用克里语咒骂。”
天气很冷,却是一种干燥、让人精神爽利的、属于北地的寒冷。显然,迪克很享受这种干冷的空气。很快,他就沿着布阱线路走了五英里的路。可是,一路上他总感觉到有什么东西跟着他。他几次停下来,四处张望,却什么也没发现。他喃喃自语道:“我想那应该是库兹乌兹作怪吧。”在北地这里,只要有人们无法解释某些事情,他们就会认为是那个“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在作怪。然而,当他进入到一片云衫树林时,突然整个人被猛地抽起,拉向空中。当他的脑袋从与冰冷的地面碰撞中恢复清醒后,他发现自己被系在一棵云衫树上的绳子吊在半空中。这棵云衫树被折弯了,以充当这个陷阱所需要的弹力,一个像是捕猎兔子的陷阱。迪克的手指根本无法碰到地面。随着他不断的挣扎,腿上的绳子越来越紧。这时,他见到了一直跟随他的东西。一群瘦削的、饥饿的白毛大灰狼从这片树林里慢慢出现了。它们慢跑着过来,围着迪克,蹲坐下来。
而在小屋里,正躺在床上的皮埃尔被头顶上传来的啃咬声吵醒了。他懒懒地抬头望向屋梁,一只红色的小松鼠正急急地啃着他丢失的钱包的皮革。他想到了自己给迪克设计的陷阱,整个人从床上弹起来,抓起他的来福枪,来不及披上大衣或戴上手套,就冲了出去,沿着陷阱线狂奔起来。当他跑到那片云衫林时,他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快要喘不过气来。两只乌鸦飞走了,离开它们之前一直啄着的食物。眼前这个不成样的东西,曾经是名叫迪克·海伍德的人。两只乌鸦拍着翅膀,懒洋洋地飞到旁边的云衫树上。在这片布满血丝的雪地上,印满了属于大灰狼的脚印。
当皮埃尔往前走一步时,他听到捕熊用的钢夹子合起来的叮当声。这个陷阱一向是迪克负责照看的。现在,这个钢夹子在他脚上合上了。他往前倒了下去。当他倒在雪地上时,他说道:“这是大神的审判。我会为这些大灰狼省一点麻烦。”
于是他把手伸向了那支来福枪。
(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集》)
(注)①克里语:北美印第安人克里族的语言。②库兹乌兹:克里族的一个神灵,即“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迪克和皮埃尔两条线索共同推动情节发展,两人由亲密到生分,又走向相同的结局,整个情节富有戏剧性。
B.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只来复枪”有多种可能,使得小说悬念迭生。
C.天气寒冷,白雪覆盖大地,这既是客观环境描写,也为下文二人先后落入自己人设计的陷阱、身死雪地作了铺垫。
D.海明威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本文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上,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小题2】皮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大神的审判”为题,有怎样的好处?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②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③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进。我们不能倒退。现在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
④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决不会满足。
⑤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所,我们就决不会满足。
⑥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决不会满足。
⑦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决不会满足。
⑧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选自《我有一个梦想》)
【小题1】第①段和第②段中,作者从反对和主张两个方面对这场斗争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指导,请简要概括这些斗争的方式方法。
【小题2】文中提到心急如焚的人们指谁?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错误的做法指什么?
【小题3】演讲者为黑人开列了一连串儿得到满足的条件,借此阐明黑人需要争取的权利。请你概括出这些权利,并说明演讲者是怎样排列它们的。
【小题4】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说说这种手法对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忧你了,我们继续镇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地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的感情波澜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茼拔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
B.“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话中有话,既表达了“我”对女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又为两人进一步交往作了铺垫。
C.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
D.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又精巧。
E.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
【小题2】小说以“电话”为线索对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安排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奶奶
(美)雷·布莱德伯里
她手里拿着扫帚、畚箕、抹布,或是汤题。她的两只手忙忙碌碌,做个不休,这里整一整,那里弄一弄。把垒球和鲜艳的棒球棍放回原位,给黑色的土地撒上种子,给馅饼包皮,给红烧肉浇汁,给酣睡的孩子盖被,无数次地拉下百叶窗,吹熄蜡烛,关上电灯——于是,她老了。
她不再忙碌了。她绕着屋子不断转来转去,观看每一样东西。最后,她到了楼梯口,谁也没有告诉一声便爬上了三道楼梯,到了她的屋子,拉直了身子躺下,准备死去,像一个化石的模印打在越来越冷的雪一样的被窝里。
一家人围在她的床边。
“让我躺躺吧。”她轻声地说。
她的孩子们和孩子们的孩子们仿佛觉得她如此简单的动作——世界上最轻微的动作,不可能引起这样严重的恐慌。
“祖奶奶,听我说,你现在不过是在闯过难关。这屋子没有你是会塌的呀!你至少得让我们有一年的准备时间。”
九十岁的祖奶奶睁开了一只眼睛,静静地望着她的医生。
“汤姆呢?”
汤姆被送到她那悄声低语的床边。
“汤姆,”她说,声音微弱而辽远,“在南海的岛屿上每个人都有这么一天。那天到了,他自己也明白,于是他和亲友们握手告别,坐上帆船离开了。他走了,那是很自然的——他的时候到了。今天也是这样。我有时非常像你。你星期六要看日场演出,到晚上九点才回来,还得打发你爸爸去接你。汤姆,当你看到同样的西部英雄在同样的高山顶上跟同样的印第安人打仗的时候,那就是离开座位往剧院大门走的时候了,你必须毫不留恋,不要回头。因此,我也该在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离开剧院了。”
第二个被叫到身边来的是道格拉斯。
“奶奶,明年春天叫谁去给房顶换木瓦呢?”
“道格拉斯,”她细声细气地说,“不觉得盖屋顶挺有趣的人就别让他去盖。”
“是,奶奶。”
“到了四月,你向四面看看再问:‘谁愿意盖屋顶去?’谁脸上放出光彩你就叫谁去,道格拉斯。在房项上你可以看到全城的人往乡下走,乡下的人往天边走,往波光粼粼的小河上走;还看得到清晨的湖泊,脚下树梢上的小鸟。最舒畅的风在你周围呼呼地吹。这些东西哪怕只是为了一样,也值得我一个春天的黎明往屋顶那儿爬一趟。那是很动人的时刻,只要你有机会去试试……”
她的声音低弱了,像在轻轻地颤动。
道格拉斯哭了。
她鼓起劲来:“唉呀,你哭什么?”
“因为,”他说,“你明天就不在了。”
她把一面小镜子转向孩子。在镜子里他看了看她的脸,看了看自己的脸,又看了看她的脸。她说:“道格拉斯,道格拉斯,你真丢脸!你剪手指甲吧?”
“剪的,奶奶。”
“你的身子每七年左右就全体更新一次,指头上的老细胞,心上的老细胞都得死去,新的细胞长出来。你不会为这个哭吧?不会为这个难过吧?”
“不会的,奶奶。”
“那么,你想想看,孩子。那把剪下的手指甲收藏起来的人不是个傻瓜么?今天躺在这里的我也就跟手指甲差不多,一口气就能把我吹得片片飞落。重要的不是躺在这儿的我,而是那个坐在床前回头望我的我,在楼下做晚饭的我,躺在车库汽车底下的我,在藏书室里读书的我。起作用的是这许许多多的新我。我今天并不会真正死去。人只要有了家就不会死了,我还要活许久许久。一千年后会有多得像一座城市的子孙,坐在橡胶树荫里啃酸苹果。谁拿这种大问题来问我,我就这么回答他!好了,快把别的人也都叫进来吧!”
全家人来齐了,站在屋子里等着,像是在火车站给旅客送行。
“好了,”祖奶奶说,“我在这儿。很荣耀。看见你们围在我床边,满心欢喜。下一周该让孩子们给园子松土和打扫厕所,也该买衣服了。既然你们为了方便起见称之为祖奶奶的那一部分我不会在这儿督促你们了,那么我的另外的部分,你们称作贝特大伯、利奥、汤姆、道格拉斯等等的部分,就要接过我这项工作。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工作。”
“是的,奶奶。”
“不要为我难过。现在,你们都走吧,我要去寻找我的梦了……”
门在某个地方静静地关上了。
(孙法理译,有删改)
【小题1】文章开头叙写了奶奶劳作的场景,这对人物刻画和情节发展各有什么作用?
【小题2】文中画线句表达了奶奶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小题3】请理解文中加点的“新我”的含义。
【小题4】本文写了奶奶离世前的故事,却少有哀伤的笔调,请探究作者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