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文祥,字天瑞,麻城人。祖正芳,山西布政使。父㵾,陕西参政。文祥自幼俊异。弱冠举于乡,成化末登进士。万安当国,重其才。以孙弘璧与同榜,款于家,文祥意弗慊也。未几,孝宗嗣位,即上封事,略曰:

祖宗设内阁、六部,赞万几,理庶务,职至重也。顷者,在位多匪人,权移内侍。赏罚任其喜怒,祸福听其转移。仇视言官,公行贿赂。阿之则交引骤迁,忤之则巧谗远窜。朝野寒心。望陛下密察渠魁,明彰国宪,择谨厚者供使令。更博选大臣,谘诹治理,推心委任,不复嫌疑,然后体统正而近习不得肆也。

臣见登极诏书,不许风闻言事。古圣王悬鼓设木,自求诽谤。言之纵非其情,听者亦足为戒,何害于国,遽欲罪之?昔李林甫持此以祸唐,王安石持此以祸宋。远近骤闻,莫不惊骇。愿陛下再颁明诏,广求直言,庶不堕奸谋,足彰圣德。大率君子之言决非小人之利,谘问倘及,必肆中伤。如有所疑,请试面对。

疏奏,宦官及执政万安、刘吉、尹直等咸恶之,数日不下。忽诏诣左顺门,以疏内有“中兴再造”语,传旨诘责。文祥从容辨析而出。谪授陕西咸宁丞。南京主事夏崇文论救,不纳。工部主事莆田林沂复请召文祥及汤鼐,纳崇文言,且召陈献章、谢枭等。时安已去,吉、直激帝怒,严旨切责之。廷臣多荐文祥,率为吉、直所沮。

弘治二年以王恕荐召为兵部主事,监司以下馈赆皆不纳。到官未逾月,复以吉人事下狱,贬贵州兴隆卫经历。都御史邓廷瓒征苗,咨以兵事,大奇之,欲荐为监司。文祥曰:“昔以言事出,今以军功进,不可。”固辞不得乃请赍表入都固乞告归疏再上不许还经商城渡冰陷死焉年仅三十。

(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谓之“上封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固乞告归/疏再上不许/还经商城/渡冰陷/死焉/年仅三十
B.固乞告归/疏再上/不许/还经商城/渡冰陷/死焉/年仅三十
C.固乞告归/疏再上不许/还经商城渡冰/陷死焉/年仅三十
D.固乞告归疏再/上不许/还经商城渡冰/陷死焉/年仅三十
【小题2】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奏”中,“疏”指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比如《谏太宗十思疏》“疏”与“奏”的所指内容是一样的。
B.“成化末登进士”中的“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古代科举殿试及第的人。
C.“弱冠举于乡”的“弱冠”,古代中国男子二十岁算成年,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D.“弘治二年”中,“弘治”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也可以用来表示年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文祥从小英俊非凡。很年轻就乡试中举,颇有才气,受到当权者的重视。
B.李文祥重视人才的选用。在给皇帝的奏疏里,他建议选用谦虚忠厚的人,还要广泛选择良臣,放心重用。
C.李文祥遇事从容不迫。在遭到执政者厌恶、责问、贬滴后,他因为从容辩驳而被解救
D.李文祥正直无私。不接受赠送的财物,被贬后因军事才能而被举荐,可他坚决请辞。
【小题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阿之则交引骤迁,忤之则巧谗远窜。朝野寒心。
(2)言之纵非其情,听者亦足为戒,何害于国,遽欲罪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2 09:49: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胜,定远人。及长,雄勇多智略,与兄国用俱喜读书,通兵法,元末结寨自保。太祖略地至妙山,国用偕胜来归,甚见亲信。命国用典亲兵,委以心腹。于军,年三十六。太祖哭之恸。国用之卒,子诚幼,胜先已积功为元帅,遂命袭兄职,典亲军。洪武元年兼太子右詹事。

坐小法贬一官,为都督同知。引兵溯河,取汴、洛,下陕州,趋潼关。守将宵遁,遂夺关,取华州。还汴,谒帝行在。授征虏右副将军,留守汴梁。寻从大将军征山西。久之,元太尉纳哈出拥众数十万屯金山,数为辽东边害。二十年命胜为征虏大将军,以步骑二十万征之。帝复遣故所获纳哈出部将乃刺吾者奉玺书往谕降。胜出松亭关,分筑大宁、宽河、会州、富峪四城。

驻大宁逾两月,留兵五万守之,而以全师压金山。纳哈出见乃剌吾惊曰:“尔尚存乎!”乃剌吾述帝恩德。纳哈出喜,遣其左丞、探马赤等献马,且觇胜军。胜已深入,逾金山,至女直苦屯,降纳哈出之将全国公观童。大军奄至,纳哈出度不敌,因乃剌吾请降。胜使蓝玉轻骑受之。玉饮纳哈出酒,欢甚,解衣衣之。纳哈出不肯服,顾左右咄咄语,谋遁去。胜之婿常茂在坐,遽起砍其臂。都督耿忠拥以见胜。纳哈出将士妻子十余万屯松花河,闻纳哈出伤,惊溃。胜遣观童谕之乃降,得所部二十余万人,牛羊马驼辎重互百余里。而都督濮英殿后,为敌所杀。师还以捷闻并奏常茂激变状尽将降众二十万人入关帝大悦使使者迎劳胜等械系茂会有言胜多匿良马,使阍者行酒于纳哈出之妻求大珠异宝,失降附心,又失濮英三千骑,而茂亦讦胜过。帝怒,收胜大将军印,命就第凤阳,奉朝请,诸将士亦无赏。胜自是不复将大兵矣。时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蓝玉诛之月,召还京。逾二年,赐死,诸子皆不得嗣。

(选自《明吏》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还以捷闻/并奏常茂激变状尽/将降众二十万人入关,帝大悦使/使吏者迎劳胜等/械系茂/
B.师还似捷闻/并奏常茂激变状/尽将降众二十万人入关,帝大悦/使使者迎劳胜等/械系茂/
C.师还/以捷闻/并奏常茂激变状尽/将降众二十万人入关/帝大悦使/使者迎劳胜等/械系茂/
D.师还以捷闻/并奏常茂激变状/尽将降众二十万人人关/帝大悦/使使者迎劳胜等械系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是古代对死的称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日“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
B.“洪武”属于年号。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
C.“行在”,也称“行在所”,既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又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指后者。
D.“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占称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朝见为“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胜智勇双全,多有战功。在哥哥英年早逝后承袭了他的职务,掌管亲军并多次率军征战。
B.冯胜征讨辽东,指挥有方。元太尉纳哈出本已以献马为名刺探军情,见情势不利,也只好请求投降。
C.冯胜遇事冷静,很有主见。在常茂激变后能及时收降纳哈出部众,获胜归来如实上报军情。
D.冯胜仕途坎坷,几经浮沉。最终因藏匿良马索求珍宝而被太祖免去大将军之职,不再统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大军奄至,纳哈出度不敌,因乃剌吾请降。胜使蓝玉轻骑受之。
(2)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违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貲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诚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注)①两造:诉论的双方。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B.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C.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D.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加殿试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B.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设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各种事宜。
C.在古代,“就车”和“下车”都是指官吏新到一个地方赴任的意思,如《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
D.礼部,管典礼、学校、科考等。礼部长官叫礼部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下设司,司长称郎中,副职称员外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淳善于断案。百姓都说张淳断案就像当年的包拯一样迅速,他们只带了一包饭,就能结束诉讼。
B.张淳聪明机智。他故意放出大盗卢十八逃跑造好久没法抓的风声。令他放松警惕,然而再用计,将卢十八缉拿归案。
C.张淳体恤百姓。永地人贫穷,生下女儿就不抚养,张淳耐心规劝,又拿出自己的俸禄给百姓,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D.张淳料事如神,离开永康县之前,他告诉下属,有个逃跑的盗贼就在附近,现在可以去抓捕他,手下人按照他的话,果然抓到了盗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
(2)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邝埜,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帝遣埜廉视。众谓将起大狱,埜执一二市豪归。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营造北京,执役者巨万,命埜稽省,病者多不死。宣德四年,振关中饥。在陕久,刑政清简。父忧服除,擢应天府尹。蠲苛急政,市征田税皆酌其平。正统十年进尚书。旧例诸卫自百户以下当代者,必就试京师,道远无资者,终身不得代。埜请就令各都司试之,人以为便。瓦剌也先势盛,埜请为备,又与廷臣议上方略,请增大同兵,择智谋大臣巡视西北边务。寻又请罢京营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备缓急。时不能用。也先入寇,王振主亲征,不与外廷议可否。诏下,埜上疏言:“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不听。既扈驾出关,力请回銮。振怒,令与户部尚书王佐皆随大营。埜堕马几殆,或劝留怀来城就医。埜曰:“至尊在行,敢托疾自便乎?”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不报。又诣行在申请。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埜曰:“我为社稷生灵言,何惧?”振叱左右扶出。埜与佐对泣帐中。明日,师覆,埜死,年六十五。埜为人勤廉端谨,性至孝。父子辅为句容教官,教埜甚严。埜在陕久,思一见父,乃谋聘父为乡试考官。父怒曰:“子居宪司,而父为考官,何以防闲?”驰书责之。埜又尝寄父褐,复贻书责曰:“汝掌刑名,当洗冤释滞,以无忝任使,何从得此褐,乃以污我。”封还之。埜奉书跪诵,泣受教。成化初,谥忠肃。

(节选自《明史•邝埜传》,有删改)

(注)①邝埜:kuàngyĕ②钞法:中国古代关于纸币发行、流通、兑换的法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B.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C.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D.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有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父丧的婉辞。古代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必须按规定辞官为父母守制。
B.户部,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
C.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可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D.乡试,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因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邝埜处事宽和,能为百姓着想。监造北京城时,服劳役的人中那些生病的大多保住了性命;任应天府尹时,减免了当地百姓的苛捐杂税。
B.邝埜晓畅军事,很有战略眼光。瓦刺也先势力强大,邝埜请示朝廷做好防备,免除驻守京城士兵劳役以备及时调用,可惜朝廷没能采用。
C.邝埜忠心耿耿,心系社稷安危。邝埜以死相谏力阻皇帝亲征,触怒宦官王振,被迫随皇帝大营出行,最后被处死,时年六十五岁。
D.邝埜廉洁正直,深受父亲影响。父亲教子甚严,邝埜在陕西做官时因思念父亲,想请父亲任乡试的考官,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帝遣埜廉视。
(2)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不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上皇既归,瓦剌复请朝贡。先是,贡使不过百人,正统十三年至三千余,赏赉不餍,遂入寇。及是又遣使三千来朝,谦请列兵居庸关备不虞。京师盛陈兵,宴之。因言和议难恃,条上安边三策。降人安置近畿者甚众,也先入寇,多为内应,谦谋散遣之。因西南用兵,每有征行,辄选其精骑,厚资以往,已更遣其妻子,内患以息。谦以上皇虽还,国耻未雪,会也先与脱脱不花构,请乘间大发兵,身往讨之,以复前仇,除边患。帝不许。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固辞,不允。性故刚,遏事有不如意,辄拊膺叹曰:“此腔热血,意洒何地!”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愤者益众。景泰八年正月壬午,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坐以谋逆,处极刑。及籍没,家无余资,独正室鐍钥甚固,启视,则上赐蟒衣、剑器也。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释:①选耎:怯懦不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B.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C.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D.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科举中通过殿试的人,依成绩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内外艰,古代一般称遭母丧为内艰,遭父丧为外艰,文中指同时遭父母去世。
C.正统,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改年号。
D.壬午,是用天干地支组合记录日序,天干地支还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时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为官正直,不事逢迎谄媚。他每次进京议事,都空着口袋去,那些权贵们不能不心生怨恨;又蔑视有功勋的旧臣和皇亲,招致了怨愤。
B.于谦深谋远虑,积极绸缪国事。瓦剌派三千使者来朝,他鉴于以往教训向朝廷请求列兵关塞防备不测;看出难凭和议长久安定,呈上三条安边政策。
C.于谦生性刚烈,勇于为国献身。遇到不如意,就摸着胸口叹息无法为国家奉献牺牲;积极请求亲自带兵讨伐敌人。
D.于谦俭朴清廉,不贪荣华富贵。皇帝赐他豪宅,他坚决推辞,没有接受;死后被抄家,没有多余的财产,视为珍宝的只有皇帝赐的蟒衣、剑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
(2)降人安置近畿者甚众,也先入寇,多为内应,谦谋散遣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德瑛,宇汝白,浙江仁和人。乾隆元年进士,延对初置第六,高宗亲擢第一,授修撰。是岁举博学鸿词科,德瑛以荐征,既入翰林,不更试。旋命南书房行走,充江南乡试考官。德瑛以原籍休宁辞,不许。再迁右庶子。督江西学政。任满,上特谕“德瑛甚有操守,取士公明”,命留任。复四还太常寺脚,命祭告山西诸行省帝王陵寝,疏言:“女娲氏陵寝殿塑女像,旁侍嫔御,民间奉为求嗣之神,实为黩褒。请毁像立主。”下部议行。督山东学政,十九年,岁饥,上发帑治顺,而邹、滕诸县灾尤重,有司格于例限,不敢以请。德瑛任满,还京师,入时,具言状,上特命展赈,迁内阁学士。二十一年,迁礼郜侍郎。充江西乡试考官,使还,经徐州,时河决孙家集,微山潮暴涨,入运河,江南、山东连壤诸州县被水。德瑛谘访形势,入陈于上前,上嘉德瑛诚实不欺。旋命尚书刘统勋董治疏筑。德瑛端平简直,无有偏党,为上所知。方为少詹事入对上曰汝元年状元尚作四品官耶数日擢太常寺卿。及病,上每见延臣问状,且曰:“德瑛辛巳生。长朕十岁。”及病革,上方出巡幸,将启跸,犹曰:“德瑛久不入值,病必重。”德瑛即以其日卒。三十一年,德瑛子洁成进士,引见,上曰:“汝金德瑛子耶?”德瑛卒已将十年,上犹惓惓如是,德瑛论诗宗黄庭坚,谓当辞必己出,不主故常。(钱)载初与订交,晚登第,乃为门下门生;诗亦黄庭坚,险入横出,崭然成一家。同县王又曾、万光泰辈相与唱酬,号秀水派。

(选自《清史稿·列传九十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为少詹事/入对/上曰/汝元年状元/尚作四品官耶/数日擢太常寺卿
B.方为少詹事/入对上/曰/汝元年状元/尚作四品官耶/数日擢太常寺卿
C.方为少詹事/入对/上曰/汝元年/状元尚作四品官耶/数日擢太常寺卿
D.方为少詹事/入对上/曰/汝元年/状元尚作四品官耶/数日擢太常寺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是清朝高宗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级官吏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由各县知县主持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考后正榜所取的叫举人。
D.辛巳指年份。干支纪年是中国历法上使用的纪年方法,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德瑛为官清廉,很有操守。皇帝令他去做江南乡试考官,他认为有瓜田李下之嫌,推辞不往。
B.金德瑛心怀百姓,敢于直言。他具实汇报山东灾情和黄河水患,接受皇上的命令到江南、山东一带治水。
C.金德瑛端正公平,简朴质直。他为人为官没有偏向,去世将近十年,皇上还对他念念不忘。
D.金德瑛作诗打破常规,自出机杼。他评述诗歌以黄庭坚为宗,认为作诗一定出于自己,不拘守旧套常规。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德瑛谘访形势,入陈于上前,上嘉德瑛诚实不欺。
(2)及病革,上方出巡幸,将启跸,犹曰:“德瑛久不入值,病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