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
杨海燕
林馨突然有种冲动,她要学画。
林馨喜欢水墨画的韵味,她嫌牡丹太复杂,荷叶不够清爽,兰花又太单薄,当她看到郑板桥的竹子时,目光顿时定住了,清秀俊逸、风姿绰约,正是她喜欢的风格。竿直叶清,看着不复杂,林馨决定先从画竹入手。
看着容易,下笔却难。林馨挥笔一画,画的不是竹竿,而是粗陋的树枝了,再画叶子,不是糊成了一团墨,就是轻飘飘的,没有竹叶的生气。
林馨不气馁,每天晚上坚持画两小时。慢慢地,树枝里有竹竿的影子了,叶子也有风动的感觉了。
再后来,什竿挺而韧了,竹叶也婀娜多姿了。
林馨每天挑选一张最好的墨竹作品发到朋友圈里,让亲友们见证她的绘画历程。
朋友圈里点赞的人越来越多,留言也由最初的鼓励变成夸奖。
一日,朋友圈有人留言:馨,我要一幅挂在我新家的书房里,肯定清雅得很。
林馨顿时热泪盈眶,在自己平淡的人生中,没有比画作得到别人的认可还让人高兴的事了。
林馨一天天画下去,要画的朋友也一天天多起来。
一天,闺密云霞带着一个陌生人来林馨家。陌生人有些拘束地把一提篮大闸蟹放到茶几上,有些不好意思地搓搓手:“林老师好!我在云霞姐家看见您的画,我很喜欢,就央她来求您的画了。”云霞快言快语接道:“他是我表弟,非要买你的画,我说你是我的老闺密了,不要钱的,这不,他就买了大闸蟹来。”
“你是我们心中的画家了。”云霞浅笑盈盈。
画家?这是林馨从没想过的一个身份。
能成为画家吗?为什么不能成为画家呢?
再提笔时,林馨对自己的要求就高了。
她努力想画得更好一些,最好能画出郑板桥的神韵。
可是,提笔的手却有些抖,画出的墨竹暗涩、俗不可耐,不要说是进步了,就连原来的水平也达不到了。
林馨连揉了几张宣纸,最终没能画出一幅画来。
这是怎么了?林馨烦躁不安,她掷笔自问,画没进步,反倒连绘画的乐趣也丢得一干二净了。
一连数日,林馨不再绘画,恹恹地,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来。
这天,云霞打来电话:“馨,是不是病了?咋几天不发朋友圈了,朋友们都想欣赏你的竹子呢。”
“我不画了 ,我的画没有价值,我也找不到我的价值。”林馨沮丧地回答。
“馨,你想太多啦!能画出名堂来固然好,画不出名堂来,只要每天画得开心就好,再说,你的画给朋友们带来快乐,不也是挺好的嘛!”电话那头,闺密的声音像黄鹂一样清脆,顿时驱散了林馨心头的雾霾,人立时也跟着鲜活起来了。
我咋迷失了画画的初衷呢?放下电话的林馨暗暗责怪自己。她又习惯性地来到离家不远的竹林里,一缕清辉洒在身上,温和得似母亲的手轻抚着她,一股暖流悄然荡漾在她心间。
(选自《昆山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馨喜欢水墨画的韵味,她学画选择从画竹入手,是因为她喜欢竹具有的清秀俊逸的品格。 |
B.林馨学画的初衷就是喜欢,她将自己的作品发到朋友圈是想让亲友们见证她的绘画历程。 |
C.文中的次要人物“云霞”对于主要人物林馨的刻画以及小说所反映的主题都有着积极作用。 |
D.本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采用了多种技法,既有正面的细节描写,也有环境等的侧面衬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