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蛮夷,南蛮和东夷,也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古有“四夷”,即东夷、西狄、南蛮、北戎。
C.古代贵族宴饮在堂室,座次分尊卑。室内宴饮,以“东向”为尊;堂间宴饮,则以坐北向南为尊。
D.山东,战国时期指崤山以东的地区,即韩、赵、魏、齐、楚、燕六国占据的地区。与今天含义不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27 09:47: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国别史,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做“春秋三传”。
B.《论语》是孔子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在这部文集中,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礼治”。
C.白居易,字乐天,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位。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雨果,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雾都孤儿》、《悲惨世界》等。
同类题2
下列各项表述
有错误
的一项是( )
A.《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出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
B.《左传》,相传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又名《春秋左氏》,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
C.《苏武牧羊》选自《汉书》,《汉书》是一部断代体史书,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共100篇。
D.“二十四史”是指清代乾隆时规定的自《史记》至《明史》的历代24部纪传体史书。
同类题3
下列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喜剧《威尼斯商人》中人物性格复杂,体现了作者的困惑与局限,如贪婪残忍的商人夏洛克也有让人同情的一面,让人忍不住为他打抱不平。
B.莎士比亚笔下有许多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如浪漫喜剧《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中的罗瑟琳与薇奥拉等女主人公,她们热情聪颖,刚柔并济,敢于争取并善于捍卫幸福。
C.哈姆莱特在剧中有一句台词,既成了名言,又能体现其犹疑延宕的性格,它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D.《麦克白》中的主导意象是黑暗和血。黑暗是一切恶势力的化身,血则象征着麦克白夫妇所犯下的具体罪行。
同类题4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春秋三传”分别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
B.“徵、羽”属古代五音,用来表示音调高低的词。《周礼·春官·大师》:“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变徵,是徵音的变调,比徵音低半音,常作悲壮之声。羽声,常作激昂之调。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末期的刘向编著,按国家来分,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等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
D.“东道主”语出《左传》本来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后来借此泛称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中国古代还有“西宾”之说,宾主相对而坐,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故名。
同类题5
下面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B.《品质》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创作的短篇小说,其代表作是《福尔赛世家》;《一个人的遭遇》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他们都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C.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九月甲午”“元和四年”“德佑二年”中的“甲午”“元和”“德佑”都属于年号纪年。
D.《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曾称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