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项羽本纪(节选)
司马迁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主办,阴以兵法部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有栎阳逮:有罪相连及,被栎阳县追捕。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籍大喜,知其意 略:大致。
B.阴以兵法部宾客及子弟 勒:统率。
C.须臾,梁籍曰 瞬:眨眼。
D.以所为起大事 谕:告诉。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封项,故姓项氏   ②良曰:“长臣。”
B.①项梁常主办 ②君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①此亦天亡秦时也   ②不如因善遇
D.①籍击杀数十百人   ②秋毫不敢有
【小题3】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有大志,有勇力”的一组是(   )
①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③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④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⑤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⑥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A.①②⑤B.②④⑤
C.①④⑥D.②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项籍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几十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丁壮,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3)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8 12:05: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住,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工。其后武王既,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夷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沭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限骄人。”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作此以戒成王。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史记·鲁周公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B.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C.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D.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古代爵位名称。周代有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春秋时,也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如晋文公。
B.崩,帝王或王后的死。“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
C.践阼,“践”,登;“阼”,东阶,是为主人之位。践阼,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后来就引申为帝王即位、登基。
D.国,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等于现在说的“全国”。此处“国”指武王被封赏之地,与“时国王骄奢”中的“国”含义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忠诚无私,心系周朝。周灭殷商后武王大封功臣,把辅政有功的弟弟旦封到曲阜,但是旦没有到封地去,而是留下辅佐武王。
B.周公尊重贤士,爱惜人才。在洗头时,三次捉起头发,吃饭时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匆忙地起来礼待贤士,怕失去了天下的贤人。
C.周公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虽然天下安定了,但周朝的官吏制度还未安排得当,于是他制定了官吏职责次序,天下的百姓很高兴。
D.成王尊重周王,知恩谦让。周公去世后,成王未按照他的遗嘱把他葬在成周,而是葬在毕邑伴随文王,表明白己不敢把周公当臣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2)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口:“嗟乎!吾闻之荀卿日‘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兵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韫辌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辄从韫辌车中可诸奏事。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B.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C.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D.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宫殿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尊称。
B.会稽: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因会稽山而得名,秦朝始置。
C.崩:古代指帝王或王后去世。诸侯和大夫去世称“薨”
D.太子:我国封建时代,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的称谓,有时也用“东宫”来指称太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借秦始皇让他处理淳于越谏言的机会,促使秦始皇没收并焚烧《诗经》《尚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文章。
B.李斯为秦初统治秩序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修明法制、制定律令、统一文字、平定四夷等,他都出了力。
C.李斯的大儿子李由请假回咸阳,在家中摆酒宴,百官都前去向李由敬酒献物,祝他长寿,李斯慨然长叹,不知道归宿在何方。
D.秦始皇死后,李斯认为皇帝在外面去世,又没有正式确立太子,所以要保密,于是跟宦官赵高等人一起隐瞒秦始皇病逝的消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
(2)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秦以郢为南郡,白起为武安君。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四十八年,秦复定上党郡。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马服子①乎?”曰:“然。”又曰:“即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矣,武安君为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注)①马服子:赵括。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使苏代厚说秦相应侯 币:礼物
B.禽赵括之军 北:向北
C.且士卒    休:停止
D.由是与应侯有 隙:隔阂、嫌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是调动官职,包括升官、贬官、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表示贬官、降职,右迁表示升官。
B.“昭王三十四年”,是我国古代的年号纪年法,此外还有王公年次纪年法和天干地支纪年法。
C.应侯的侯是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比如“晋侯、秦伯”。
D.《史记》是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通史,体例之一的列传是历代各阶层有影响力的人物传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军再次平定上党郡时,韩赵两国派苏代贿赂秦国丞相应侯,并借机成功离间白起与应侯的关系,秦国最后放弃以武力攻打赵、韩两国。
B.秦王多次派人去请武安君代替王陵统帅部队去攻打赵国邯郸,武安君都不肯赴任,之后秦王改派王龁率兵作战,结果秦军确实如白起所言。
C.武安君向秦王进言,认为邯郸委实不易攻下。而且诸侯营救的日子到了,他们对秦国的怨恨已经积聚很久了,再加上秦国兵力损失很大,秦兵必然被打败。
D.文中展现了白起对军事形式的透彻分析,刻画了其军事才能,同时嗜杀成性的性格缺陷也在文中有所体现,体现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小题4】将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
(2)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乙)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写出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沛公欲关中(_______) (2)不如善遇之(_________)
(3)沛公其计(_________) (4)见项羽(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令将军与臣有郤B.无内诸侯军
C.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D.不然,籍何以至此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家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节选自《史记·田单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
B.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
C.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
D.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掾,古代官府中属员的通称,多由长官自行辟举。掾史、掾佐、掾属、掾史等多指小官吏。
B.先人,一般是指祖先,又特指亡父。古代墓碑上常刻“先考”“先妣”来表示已故的父母。
C.溢,通“镒”。镒,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二十两(―说二十四两为一错)
D.衔枚:衔,用嘴含;枚,箭。文中“五千人因衔枚击之”是指田单部署五千精壮士兵乘机带着箭攻打敌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田单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D.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做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毅是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2)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遗使约降于燕。
【小题5】联系前面文章《淮阴侯列传》,韩信与田单都是攻城略地的武将,两篇列传节选部分叙事侧重点上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