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来。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自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出沿线***、众议长德拉格内亚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经济恢复活力具有深刻的影响。中国是欧洲的理想合作伙伴,而中东欧作为中国进入欧洲的门户,可以在“16+1合作”框架下发挥应有作用。

匈牙利执政党青民盟代表霍利克认为,世界经济政治重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已成事实。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为成功的经济体之一,也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者。通过推进“一带一路”这个宏伟计划,加强务实合作,“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为我们做出贡献”。

(节选自记者李忠发、陈进《新华社布加勒斯特2017年7月15日电》)

材料三:

(摘自2017年3月中商情报网《“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

材料四:

《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综合了经济基础、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中国因素、能源因素和环境风险等六大维度37个子指标,全面量化评估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64个沿线国家的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程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旭在发布会上表示,与2016年的评估相比,2017年,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国家均有增多,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国家则有所减少。从区域来看,较高风险的投资地区仍在南亚、西亚和北非,投资风险较明显提升的区域是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但是,从整体看,中东欧的投资风险仍然较低。根据《报告》,这些变化主要归因至三个方面:一是欧元的大幅贬值对中东欧等国的汇率变化产生较大影响,二是欧美对俄罗斯采取的经济制裁产生各种后果,三是国际油价下跌打击了资源国家的经济。

(摘自《人民大学评估报告:“一带一路”首重能源合作》,中国证券网2017年1月15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平发展、共同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理念,中国也因此与很多个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
B.中国机遇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前提,中国的“成功故事”和发展理念深受与会各国的钦佩与赞赏。
C.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1.7%,份额相比2015年降低了0.4个百分点。
D.《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对2016年和2017年投资风险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变化原因。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几则材料不一,时间不同,但都聚焦“一带一路”战略,说明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视。
B.材料一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以及列图表等方法对“一带一路”进行了详细报道,为我们展现了国家战略。
C.中国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具有深刻的影响,德拉格内亚及霍利克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都是非常支持的。
D.四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一带一路”战略,而且都认为该战略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国应该加大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力度。
E.《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出自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团队,可见其是最权威的。
【小题3】请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8 02:09: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暑期将至,一些家长开始为孩子安排暑假游学项目。所谓游学,是一种将学习和旅行相结合的学习交流方式。不少家长会为孩子选择国内或国际游学项目,丰富孩子的暑假。近年,游学日趋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学龄前儿童纷纷加入游学队伍。

据统计,2017年中国海外游学人数约80万人次,市场规模达到130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游学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而且,通过海外游学接触海外教育的人群已由原先出国留学为主的高中毕业生或是本科毕业生,快速扩展至中小学低年龄段学生群体。

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让孩子报名去游学无可厚非,但游学越来越低龄化,小学生甚至学龄前儿童也去游学,年龄尚小的孩童,是否适合于海外游学,这值得商榷。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1967名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学生的家长的调查,53.4%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过早出国游学会因自理能力差,不能照顾好自己;52.0%的受访家长担心孩子小,去游学容易出现安全问题;29.1%受访家长认为孩子过早出国游学,会导致孩子之间相互攀比。

海外游学项目,绝大部分消费并非孩子目前所需,也非学校要求,却是有关机构的热炒。海外游学现在似乎变为了“刚需”,甚至有家长认为不让孩子去游学,对不起孩子,也丢面子。

其实,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并非“海外游学”一条路。家长应理性消费,量力而行,仅抱有“别人去了,我们也得去”的想法,很容易变成“到此一游”。 

(选自潘铎印《“海外游学”要量力而行》)

材料二:

国际游学用户游学目的

用户参加国际游学的收获

(选自《2018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以及70后、80后家长针对子女教育观念的变化,游学市场增速明显。但游学机构资质参差不齐,一些旅游平台与教育机构推出的游学产品有“游”无“学”,价格畸高,内容注水,加之家长之间盲目攀比,游学市场一片热闹的背后,质量令人担忧。

目前,海外游学市场行业门槛低、缺乏标准,大量机构涌入使整个行业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业内人士张亮告诉记者,普通海外旅游产品毛利率一般在5%至10%左右,而海外游学产品则可以超过30%,高额利润空间对从业者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据了解,在一些国家,游学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行业规范和体系。在美国,正规夏令营任教的老师需要先参加相关培训和考试再持证上岗。在日本,游学是公共教育的一部分,全国修学旅行研究协会等机构会提供大量专业游学方案和服务。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国际游学发展历史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我国游学机构、从业师资的资质审查和游学内容等则基本处于监管盲区。我国可借鉴一些国家的专门条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机构资质、服务规范、师资监管等明确规定,重要的是要明确教育、工商和旅游部门的职能范围,同时建立游学评价指标体系并定期考核,让游学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

(选自《贴“游学”标签旅游产品就能涨价,游学市场质量堪忧》)

材料四:近日,启德教育在北京发布《启德游学年度调研报告》,报告以客户服务数据为基础,结合行业及合作机构数据,对小学、初中、高中及本科阶段的学生分别进行调研,勾勒出学生和家长眼中的最受欢迎的国际游学的模样。

数据显示,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国际游学目的地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在国际游学时间和价格区间的偏好上,学生和家长最多选择的是2周左右的游学,而4-6万为家长最能接受的价格区间,占比达到40.85%,这说明家长更看重国际游学的性价比。

随着游学市场的蓬勃发展,各种游学产品令人眼花缭乱。但目前市场上的国际游学产品不外乎游学类、营地教育类、插班类、背景提升类四大类型。调研结果显示,背景提升类的项目最受欢迎,而营地教育类的国际游学深受北、上、广、深等城市的青睐。

在选择游学时,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与高中、本科阶段的学生优先考虑的因素各不相同。游学对于留学申请的帮助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最先考虑的因素,其次为学习和游玩的搭配比例,对于高中和本科学生而言,他们更关注学习部分的课程安排。这体现出身处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对游学有着不同的需求与期待。

此外,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国际游学时看重的服务也不尽相同。高中和本科学生的家长,更看重与留学申请相关的服务,而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家长,则更关注游学过程中对孩子的陪护照顾。 

(摘自郝孟佳、兰美娜《最受欢迎的国际游学什么模样——大数据来“解码”》)

【小题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前不少家长会选择国内或国际游学项目来丰富孩子的暑假,我国游学行业的市场将迎来飞速发展的机遇。
B.海外游学项目并非孩子目前所需,因为有关机构的热炒,海外游学现在似乎变为了“刚需”,家长应理性对待。
C.材料二显示:认为参加国际游学的收获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占其中六成以上,与大多数人选择游学的初衷相吻合。
D.材料二显示:国际游学用户游学目的呈多元状态,一半的人出国以进行国际学习文化交流为目的,极少数的人是攀比所致。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外游学低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受访家长对国外游学低龄化的现象表现出担心的心理。
B.《启德游学年度调研报告》显示:美国是我国学生游学的首选目的地,背景提升类的项目是当前国际游学的宠儿。
C.家长选择国际游学项目时更看重性价比,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选择国际游学时看重的服务也有所不同。
D.《启德游学年度调研报告》是针对国际游学市场做的一份调查报告,立足于规范游学机构的行为,提升我国游学市场的质量。
【小题3】材料三揭示了我国游学市场存在的哪些问题?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使之健康发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西方的光,东方的影
来到爱荷华城后,每天都震撼于此处日落的美。在国内,日落也是美的,你会看到一枚威鸭蛋般的夕阳缓缓落下,天边飘荡着绛紫色的襟带。爱荷华的日落很晚,夕阳要到晚上八点才开始依依不舍地退场。并且,日落最初昭示她的存在并非以溏心蛋那样的形状,她早已落到地平线以下,你看到的是整片天空的万道光芒,所有的云朵都是大块大块的金色,奔腾、立体、连绵不绝、充满力量,叫人联想起文艺复兴时期教堂的镀金浮雕。
我总觉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夕阳美景在东西方文化中激起的回响也完全不同。在东方文化中,日落总使人遗憾,如李商隐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然而,在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中,日落的内涵却完全不一样。小时候读《飘》,就一直有个困惑:斯嘉丽在失去女儿邦尼,丈夫瑞徳也离开自己之后,究竟是哪来的勇气,独自站上荒原面对夕阳,说出那句著名的“明天,又是一天”?
偶然的一趟路程让我似乎寻到了问题的答案。那天,我在克林顿街等校车等了近半个小时,眼见着晕染整片天空的耀人金色渐渐被殷红取代。然而,当我坐校车再耗费半小时光景回到位于西校区的宿舍时,刚下车的我竟然发现:即使黑夜已降临,那地平线仍是一道炫目的金光,我甚至起了个天真的念头,只要一路向西,或许我能永远看到一道金色的地平线。此刻,我深切地体会到日落释放的信号,是湿暖,是希望,是永恒的光芒。
光这个意象,在西方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其英译就是“点亮”。光与黑暗的分界也就是文明与愚昧的划分,甚至可以说,光早已决定了西方人眼中的美学标准。
西方人理想的家是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玻璃窗要擦得通透,让阳光能够完完全全照进来。我常感慨中国人为世界文明贡献了诸多发明,而玻璃却不是我们发明的,甚至在我们悠久历史上没产生多少影响。可以说,玻璃这东西应该是被我们的美学排斥的——太通透,让所有东西一览无余,还有什么意思呢?如果说西方人爱的是光,那我们东方人确实更爱阴翳。
文艺作品中流露出的对女性美的感知,西方和东方也迥然相异。
西方人眼中女性的美很大程度上由光展现,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德加画中的芭蕾女孩,画家都用心将光引到画上,照亮女性。
同样是女性的美,在东方的文艺作品中则更多借助被遮掩的部分来显现,有点欲盖弥彰的意味。中国古典戏剧舞台上女性角色手中的扇子,偶尔甩起的长长的水袖,常常会遮去容貌的一部分。这被遮掩的一部分便脱离了现实的桎梏,任凭各人天马行空的揣想。川端康成的《雪国》中,岛村初次见到叶子的描写就洋溢着一种东方的情致:“(姑娘)只有身影映在窗玻璃上的部分,遮住了窗外的暮景,然而,景色却在姑娘的轮廓周围不断地移动,使人觉得姑娘的脸也像是透明的,是不是真的透明呢?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从姑娘面影后面
不停地掠过的暮景,仿佛是从她的脸的前面流过,定睛一看,却又扑朔迷离,车厢里也不太明亮,窗玻璃上的映像不像真的镜子那样清晰了。反光没有了,这使岛村看入了神,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妤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川端呈现的是阴翳中似幻似真的少女叶子的面庞,正因为樸糊不清,才成为想象的对象,成为情感的对象。
我固然能感到西方的光芒对人的感召和鼓舞,但更喜欢东方人和阴翳玩的游戏,东方强于感官,而西方胜于逻辑,各有所长,但我们似乎不认为“强于感官”是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而今的我们还剩下多少阴翳可言呢?甚至我们也都熟练掌握了西方的礼仪,说话时要和对方保持眼神的交流以示尊重—连对方的脸上有几颗雀斑也能清晰数出的时侯,留给美的空间,是否还存在呢?
(节选自钱佳楠的同名散文)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的中国经验无法适用于爱荷华落日的主要原因是此处太阳落山太晚。
B.作者认为在美国的文化中,日落和“温暖、希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C.作者对玻璃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且在中国历史上没有重大影响深表遗憾。
D.作者对人与人交流时应目视对方保持眼神交流的西方礼仪持有否定态度。
【小题2】作者写小时候读《飘》的体验,用意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3】文中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体现着一种“东方的情致”,请结合其内涵对曹雪芹笔下林黛玉的描写作简要分析。
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

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0%和26.2%。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达4 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

——(新华网数据新闻)

材料二 

如今,很多乡村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让更多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乡村旅游俨然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乡村旅游既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已成为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经,进而逐渐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显示,2015年,乡村旅游带来的农民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39.4%,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达264万人,占全国脱贫总人数的18.3%。

此外,乡村旅游也带来了相应的社会效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近90%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为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高于农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平。

但是,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乡村旅游也有待于在创新中开拓新思路,发掘新价值。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众创”也在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创业项目,民宿客栈、艺术村落、精致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新形式层出不穷。

(摘编自《发展乡村旅游 让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材料三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指出,2017年集中采取一批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具体来看,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行动方案强调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在优化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和长效机制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促进1 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与旅游电商、现代物流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本地从业人员参加乡村旅游食宿服务、管理运营等技能培训,重点培养1 000名以上乡村旅游带头人;在推动乡村旅游区域差异化发展方面,将鼓励和引导中小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等。

(光明网·旅游频道)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2~2016年间,我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均呈现出递增趋势,前景非常乐观。
B.2012~2016年间,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呈M状,两项内容增长率最高年份在2014~2015年。
C.图表显示,接待人次的多少决定着营业收入的高低,而接待人次的增长率制约着营业收入的增长率。
D.图表显示,在2012~2016五年间,接待人次增长率和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均有三年超出了年均增长率。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叫“农家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出现了高端的“民宿”,成效十分显著。
B.乡村旅游是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省市区的大部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C.我国乡村旅游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因此乡村旅游有待于开拓新思路。
D.国家将拿出专项资金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如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乡村旅游都有哪些好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领域快速发展,多元化的新兴支付工具方便了百姓生活,也进一步推动了实体经济发展。

《移动支付安全与实践》一书披露了一组数据---2017年,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延续高增长态势,全年国内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375.52亿笔,金额为202.9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06%和28.80%;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2392.62亿笔,金额为105.1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6.53%和 106.06%。此外,市场主体积极打造移动支付生态圈,推动业务量加速向移动端迁移;NFC、HCE、生物识别等新技术与移动支付应用融合,继续提升了移动支付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便捷性。

《2017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98.1%的用户表示最常在生活类场景使用移动支付;其次为票务类,如购买电影票、演出票等,占比为80.6%;酒店、机票等商旅方面的支出排名第三,占比为68.9%;公共事业类缴费排名第四,占比为61.5%;通过移边支付在娱乐业务下载场景和投资理财场景进行支付的用户,分别占比为55.2%和40.2%,以上应用场景下的移动支付使用多数较2016年有显著提升。

---(摘自《移动支付:在安全和效率之间找到更好平衡》,《金融时报》2018年6月7日)

材料二

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

(注:2017E指到2017年年底,其余同)

材料三:从业务流程上来讲,我国的移动支付在实现过程中要包含至少四个当事方:用户、商家、发行方及收款方。相比于传统的付款方式而言,整个的交易过程完全是基于移动的网络来进行的。因此对于移动支付来说,网络的提供商成为了主要的当事方,贯穿于整个的移动支付的过程中。发行方则是通过银行的账户为用户提供支付的能力,金融机构通常为主要的发行方;收款方则是依据具体的支付的平台不同而不同,可以是商家、第三方的移动支付的服务商等。

由于移动支付结合了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金融行业相关技术等,具有明显的跨行业的技术特点,因此目前行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稳定的市场竞争环境。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拥有自有电商平台的在线支付企业在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下,逐步将在线支付的优势、产品形态以及用户平移至移动端,由于技术成熟且不需要改造终端,因此短期内即可产生联动效应,获取先发优势。但长期来看,移动互联网支付排他性较弱,支付企业还需更好结合线上与线下市场,不断创新商业模式。

(节选自《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材料四:对于用户来说,移动支付的安全性的因素尤为重要,不安全的移动支付难以吸引用户加入。移动支付的安全水平与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必须足够的匹配,移动支付必须采用交易级的安全的加密机制 交易级的安全加密必须是有效的和高标准的。也就是说,消费者只有感觉到足够的安全才会去使用移动支付,消费者需要清晰地看到支付结果从而避免变成欺诈的牺牲品。

安全性的问题一直是用户非常关心的问题,用户是否使用移动支付,安全因素的考虑占到很大的比重。安全性问题现在不仅是实际操作中密码管理、通信安全的实际性安全,更是心理上的安全性顾虑。曾有调查显示,低于15%的人完全地相信移动支付,而65%的人对移动网络发送自己的银行信息十分的反感。可见移动支付要想成功,除了要解决实际的安全性问题,还要打消用户心理安全性顾虑的问题。

(节选自《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小题1】下列关于“移动支付”及其发展现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调查显示:2017年,98.1%的用户表示最常在生活类场景使用移动支付,比如网络下载付费音乐、影片等。
B.我国移动支付领域快速发展。与2016年相比,2017年国内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的移动支付金额增长106.06%。
C.移动支付是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
D.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通讯网络的发展,NFC,HCE、生物识别等新技术的研发等,都是助力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移动支付的多元化,既体现为移动支付工具的多元化,也体现为移动支付应用场景的多元化。
B.新技术的应用将带来新的风险,如移动支付会带来可能的数据泄露的隐忧。
C.从业务流程上讲,网络的提供商成为了主要的当事方,金融机构通常为主要的发行方,收款方则是依据具体的支付的平台不同而不同。
D.从“2014-2020年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统计和预测”一表来看,未来几年内移动支付用户逐年减少。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

“美的力量丝毫不亚于思想的力量”

——对话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

①记者:从莫言到您的获奖,人们陡然发现,世界已在注视中国。通过写作,您把自己童年的经历存留下来。而这个过程,也成就了您。

曹文轩: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改变了我们对中国文学一直所持有的态度。中国儿童文学也是对世界儿童文学的一份特殊的贡献。我们的国家,曾经历过苦难、灾难。当造物主把这样的命运赋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时候,他当时是说了一句话:若干年以后,所有的这一切都将会转化为你们的财富。

现在,已经到了我们将所有预期转化为财富的良好时刻,我们正在做这个事情。英国《独立报》曾经有这样一段话:“英国的孩子将会看到英国以外的小孩不曾看到的故事。这就是中国儿童文学特有的意义,这个意义是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换来的。”

我们差不多已经失去了欣赏同胞作品的目光。其实,中国最优秀的儿童文学就是世界水准的儿童文学。这次获奖,我没有太多的激动,只是欣慰,它帮助我佐证了我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看法。而最近十年、二十年,中国儿童文学批评界对中国儿童文学的认可一直非常吝啬。

对一个中国作家而言,他知道他的双足是站在那块生他、养他的土地上的。他忽视、忘却甚至拒绝这块土地是愚蠢的:这块土地一天24小时都在生长着故事。我知道那个故事会给我带来世界欣赏的目光。

但是,只知道立足于这块土地的人远远算不上最聪明的人。最聪明的人是双足坚定地立于这块土地,双眼穿过滚滚烽烟,眺望国内外大事,眺望国家界碑之外的事情。题材是中国的,主题却是人类的:要从一个个中国故事中,看到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要从一个个中国人的喜怒哀乐中,看到千古不变的基本人性,而他又永远希望用他的文字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我一直努力想成为这样聪明的人。

我们也需要从西方的儿童文学里面鉴别各种各样的经验,用虚心的态度向全世界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学习,这是每一个中国作家必须有的态度。

②记者:远离搞笑、娱乐,荡漾着悲悯的情怀,又葆有淳朴的美感,让您的作品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中显得不同。

曹文轩:一个孩子没有悲伤,难道就算是健康的生命吗?我们不能为追求快乐而快乐,这个经验我们是不可以忘却的,也是不可以丢失的。

当下,简单而轻松的快乐取代了一切具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不需要怀疑,应该有一种叫“儿童文学”的文学,但这种叫“儿童文学”的文学应该是一种培养他们高雅趣味、高贵品质的文学。对孩子们而言,那是打精神底子的书。中国的知识分子要敏感,要有前瞻意识,至少要向这个阅读社会发出提醒。儿童文学不仅仅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文学,也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这里的快感包括喜剧快感和悲剧快感。让孩子们感动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存的。

小说是为了人们可以超越生活,在丰厚的人文关怀中,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小说的真正深刻,并不是来自对生活的摹写,而是来自对生活的对抗。这种对抗可以是剑拔弩张的,也可以是另一种策略:用神圣、典雅、高尚、悲悯、宽容等加以净化、改造和呼唤。我让我的作品在更多的时候选择了后者,因为我更相信后者的力量。我还是相信,美的力量丝毫不亚于思想的力量,有时甚至比思想的力量更加强大。

③记者:常常走在学生中间,大约是您与其他作家的不同。大学教授的身份,让许多学生感到亲切。

曹文轩:文章既是一个人的面子,也是里子。一代一代人,相继去世了,但因有文章在,他们的精神、灵魂就在那永生。

世界上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是不可传授的,文章也不例外。现在有许多人说写文章是不可教的,既然是不可教的,又谈什么文章之道和文章技法呢?其实,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一直在琢磨文章之道,并且总结出了许多道理,教给后来人。有些道,后来还成了法。我们这么说,并不是在否定天分的作用。

写作会对这个世界的堕落、恶变产生一点儿抑制作用吗?我们无法判断。但写作,至少可以舒解人心中的郁闷,厘清如同乱麻一样的思绪。这个时代需要写作。

天下万物,其实没什么是不朽的,我对写作还是痴心不改。8月我将去新西兰领奖,当我站在领奖台上时,最重要的礼物就是我将携带一部新完成的长篇小说。一定要完成,哪怕有枪林弹雨我都要完成它。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曹文轩认为中国的文学家要感谢莫言,因为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改变了我们自己对中国文学一直所持有的悲观主义态度。
B.曹文轩认为我们国家曾经历过的苦难、灾难,是造物主有意赋予的,莫言认为这一切都将会转化为我们的财富。
C.曹文轩认为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正将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向全世界的儿童传达,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应该得到认可。
D.曹文轩认为这个时代需要写作,因为写作会给孩子带来快感,并会对这个世界的堕落、恶变产生一点儿抑制作用。
【小题2】关于“美的力量”的表现,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A.用神圣、典雅、高尚、悲悯、宽容等对孩子的心灵加以净化、改造和呼唤。
B.能让孩子没有悲伤,永远乐观向上。
C.不仅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也能给孩子带来喜剧快感和悲剧快感。
D.能培养孩子们的高雅趣味、高贵品质,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E.让孩子在认识到生活的残酷后以悲悯、宽容的态度向生活妥协。
【小题3】曹文轩认为每一个中国作家必须有什么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