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片段,完成各题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海峡那边唱歌

在海峡这边唱歌

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

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

在每个中国人所到之处

处处唱歌

比最单调的乐曲更单调

比最和谐的音响更谐和

凝成水

是露珠

燃成光

是萤火

变成鸟

是鹧鸪

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

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窗外唱歌

在我的窗外唱歌

你的倾听

你的想念

我在倾听

我在吟哦

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

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小题1】诗中写两位诗人听到同一蟋蟀的叫声,其用意是
【小题2】写蟋蟀唱歌的排比句的作用是
【小题3】“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的深刻含义是(不超过4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首诗每段均以“就是那一只蟋蟀”发端,这样反复吟咏的作用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01 06:55: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细胞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要在细胞上钻孔,真可谓是现代科技的创举。
1980年,德国一批生物学家发明了细胞钻孔术,并且首先应用到抗癌领域中去。
细胞钻孔所用的“钻”是电子。先将需要钻孔的细胞放在特制的溶液中,冷却至摄氏零度以下,然后对溶液实施高压瞬时放电,这样细胞膜就被“电子钻”钻成直径大小不一的微孔,孔穴大小可通过控制电压来控制。
钻孔后,科学家必须把孔封起来,所用的方法十分巧妙,只要把细胞温度回升到30摄氏度以上,细胞膜就会膨胀,自动地把孔封闭起来。
细胞钻孔术发明不久,德国生物化学家吉莫尔就将它应用到医学上,生产出第一批“药物导弹”。在肝癌患者身上,抽出红血球细胞,对它进行瞬间放电,待孔钻好后,就把抗癌药放到溶液中,靠温差效应,药物随孔渗入到红血球细胞内部,再升高温度到32摄氏度,红血球细胞封了口,就成为抗癌的“药物导弹”, 然后,再将它注入肝癌病人身上。这种“药物导弹”可随血液流动,直到红血球细胞老死后送到肝内分解,此刻便发挥抗癌药的威力,从而制伏肝癌。一般药物虽有杀死癌细胞的功能,但是,当它通过人体各个器官,到达癌组织时,已成强弩之末,效力极微,而“药物导弹”可以够一举命中。
细胞钻孔术还可以用来治疗遗传疾病。这种疾病是由于父母留给后代细胞中的DNA出了毛病所引起的。治疗方法是,将有毛病的细胞取出来,钻好孔,再把缺少的DNA片断补上,或者把多余的DNA片断“剪去”,封好,再放回细胞内。
现代的生物学和化学技术揭示,危害人类生命的癌症是由于正常细胞的遗传密码出了差错,致使它猖狂生长而造成的。因此,有朝一日,科学家能纠正癌细胞的遗传密码,抗癌斗争就彻底胜利了。所以,细胞钻孔术的前景将无可限量。
【小题1】下面对“药物导弹”制作过程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肝癌患者身上抽出红血球细胞“钻孔”后将抗癌药物渗入红血球细胞内部,再将“孔”封住就成了“药物导弹”。
B.德国生物学家吉莫尔在肝癌患者身上抽出红血球细胞,再对它进行瞬时放电。
C.把抗癌药物放到特制的溶液中,在对溶液进行瞬时放电。
D.将抗癌药物渗入红血球细胞内部后,再将温度升到32摄氏度,将红血球细胞封口,“药物导弹”就制成了。
【小题2】对“药物导弹”制服肝癌的过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药物导弹”随血液流动到肝癌的核心部位爆炸,炸死癌细胞。
B.具有抗癌药物的红血球细胞老死后送到肝内分解,从而发挥出制服肝癌的效力。
C.将“药物导弹”注入肝癌病人身上后随血液流动杀死血液中的癌细胞。
D.“药物导弹”通过人体各个器官达到癌组织时一举而命中癌细胞。
【小题3】下面对末两段相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细胞钻孔术治疗遗传疾病的方法是,取出有毛病的细胞钻孔,把缺少的DNA片断补上,或者把多余的片断“剪去”,封好后再放回细胞内。
B.人体内的正常细胞的遗传密码出了差错之后,使癌猖狂生长而而发生癌症。
C.科学家若能纠正癌细胞的遗传密码,抗癌斗争才能彻底胜利。
D.细胞钻孔术还可以纠正癌细胞的遗传密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内燃机之父”史绍熙:科教兴国梦 拳拳赤子心
靳莹 冯国梧
史绍熙原名史绍华,1916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义庄村的普通农家。1939年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北洋大学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5年史绍熙考取公费留英,1949到1951年他受聘为英国威尔士大学斯王西学院研究员,从事内燃机的研究,并在英国《工程》杂志上发表了《稳定流及脉动流的临界雷诺数》论文,引起了国际上的注目。
1951年史绍熙决然放弃了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工作条件,谢绝各种挽留与劝阻,返回祖国并接受母校的邀请,到天津大学任教授。那时,新中国刚成立,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高校中也没有内燃机专业。然而内燃机却是国民经济与国防部门广泛应用的动力机械。史绍熙回国后第二年便在天津大学建立了内燃机专业,亲任内燃机教研室主任并讲授热工学、气体动力学、燃烧学、内燃机设计、高速柴油机原理与设计等课程;同时组织翻译了我国高等学校通用的第一套苏联内燃机教材及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建立了内燃机实验室,成为中国内燃机及燃烧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1987年,他主持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亲任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内燃机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科学研究中,史绍熙总是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国当时工业和经济正处于一个极其困难的时期,史绍熙于 1959 年创造性地提出了既适合中国国情又兼具传统燃烧方式长处的新型燃烧系统——复合式燃烧过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独创性的燃烧系统,荣获了1982年国家发明二等奖,被列为新中国成立50年共和国科技丰碑与重大发明之一。接着,他组织开发了当时国家急需的105系列柴油机、85系列柴油机等,并研究开发成功我国第一台转速为3000转/分以上的高速柴油机和第一台两级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压气机。
1978年,史绍熙与王补宣院士一起推动了工程热物理这一新兴学科的确立,积极支持创建了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史绍熙在忙于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致力于专著、论著和大型工具书的编纂工作。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70多篇论文。1983年他创办了《内燃机学报》,1984年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出版了他主编的380多万字的《柴油机设计手册》。1980年,史绍熙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在成为‚全国内燃机行业公认的一代宗师‛的同时,还一步步引领中国的内燃机行业走向世界。
史绍熙始终走在国际学术的前沿,连续多届在国际内燃机会议上主持会议、宣读论文。他的成就引起国内外的注目,他相继担任国际内燃机学会领导小组成员、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内燃机会议是世界公认的内燃机科学技术领域中最高的学术会议,在史绍熙的大力争取下,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在天津成功地举办了第18届国际内燃机会议。他不断推荐、带领青年学者到国外顶级实验室深造,到国际顶级会议上作报告,史绍熙手携手地把一批批年轻的学者带上了国际内燃机的学术舞台。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史绍熙主张要培养‚专业素质做经线,道德素质做纬线‛的综合型人才,他自己更是做到率先垂范。2000年4月份,84岁的史绍熙动了大手术,可他当时还带着7名博士生,其中两位要在6月份要进行毕业论文答辩。为此,史绍熙坚持5月中旬就出院回家,由于伤口尚未长好,他一只手按住疼痛的伤口,一只手修改研究生论文;还与学生们详细地讨论问题,鼓励他们充分做好答辩准备。两位博士生顺利地通过答辩,史绍熙很高兴,却精疲力尽地连说话都困难了。
香港理工大学于2000年9月18日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由于重病在身,史绍熙的论文尚未完成。开会在即,理工大学来函敦请赴会。他已自知不可能赴会,但仍要坚守信义,必须把论文寄去。那时,他已是再次入院抢救了。清晨,史绍熙悄悄起身,伏案写论文。医生查房时发现他的输液管内充满红色,原来由于他起身写作,引起了血液倒流,医生们见状,感动得眼圈都红了。论文终于在8月末寄出了。此时离辞世只有15天,他还对国外来的E-mail进行了回复。史绍熙辞世时,家中的书桌上还放着一批未能回复的E-mail和信件。
(摘自2016年9月29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史绍熙虽出身于普通的农民家庭,但他品学兼优,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公费留学,在大学里从事内燃机专业的学习,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引发世界瞩目。
B.史绍熙总是以国家需要为先,在建国之初,他认识到内燃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改进或研制了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许多内燃机,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C.史绍熙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谢绝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内燃机专业,亲自授课,亲自翻译专著,他是中国内燃机及燃烧学学科的奠基人。
D.史绍熙注重德育,在德行方面成为公认的楷模,他做了大手术后忍痛修改学生论文,还耐心地给学生讲课;重病时仍不忘学术会议,坚持写完论文并寄去。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我国第一个具有独创性的燃烧系统是史绍熙于1959年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它适应了当时我国的制造工艺水平与使用条件,荣获了1982年国家发明二等奖。
B.我国高等学校通用的第一套内燃机教材及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史绍熙参照苏联教材并结合我国当时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编写的。
C.搞科研工作不能故步自封,需要“走出去”,史绍熙不断推荐、带领青年学者到国外顶级实验室深造,终于使自己成为“全国内燃机行业公认的一代宗师”。
D.史绍熙与王补宣院士一起推动了工程热物理这一新兴学科的确立。他还致力于专著、论著和大型工具书的编纂工作,一步步引领中国的内燃机行业走向世界。
E. 在介绍史绍熙对我国内燃机产业的发展时主要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大量的侧面描写,同时用了很多数据来增强传记的真实性。
【小题3】史绍熙对我国内燃机产业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代民主政治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的“禅让制”。所谓“禅让”,就是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如尧让位于舜,舜让位于禹。禹之后,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诸侯分封、王位世袭。即便是被分封到各地的诸侯,也是世袭的。天子只管分封到各地的诸侯,并不直接管诸侯内部的事务,诸侯内部的事务直接由被分封的诸侯管理。这种情形构成了中国分封制度下的“家天下”。

“家天下”意义上的“天下主义”,首先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并非政治意义上的。这种“家天下”虽然是种古代政治设计,但并非一种政治权力分配制度,而是一种布德于民的政治运作方式。根据《史记》的记载,尧能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是因为尧贤能,即便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以后,尧也总是和大家一样住茅草屋,吃糙米饭,煮野莱作汤。尧也成为中国贤能文化的代表。舜因孝而名扬于当时的上流社会,而被尧看重并禅位于舜。自古以来,舜也就成为中国孝文化的代表。禹也是首先因为在治水方面显示出非凡的能力而最终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禹可以说是中国贤能文化的代表。所以说,那个时代的“天下主义”是文化对政治的塑造,或者说它就是一种文化的政治。

其次,“家天下”的“天下主义”最初是以血脉为纽带形成的。例如,禹开始实行世袭制,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即便在禹之前的尧舜时期,禅让制虽说是选贤任能,但部落联盟首领仍然在黄帝血脉之中传递。这并不奇怪,因为,古代更确切地说是古代族群——没有具体的物质效忠对象,只有一个精神上的效忠对象。如果一个古代民族对某一物体顶礼膜拜,如古代羌族把河中的白色石头作为圣物供奉于堂上,他们并不是效忠于一块河石,而是赋予了这块石头以特殊的精神内涵,也就是说,他们效忠的是一种精神。而血脉在远古时期最能够体现族群的精神。后来,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道德、习俗、伦理等逐渐演化成为一种秩序,所谓周人“承受天命,创建秩序”,并用道德观念来解释周政权的合法性,由此形成了一整套的礼乐体系。不过,血脉仍被得到重视,所有分封的诸王,都是周天子的亲戚子弟。周天子既是家长,又是君王。

其三,“家天下”的“天下主义”是一种“分”的文化,而不是一种“聚”的文化。通过分封,周的权力是分散了,但其文化得以传播于“天下”;虽然权力分散,但周“天下”中的一切诸侯必须要经过周天子才能“上通天命”“上达天听”。由此可见,周是文化上的统一,周“天下”是一种文化秩序,而不是一种权力秩序。正如许倬云先生所说:“周代的封建制度,基本上是以贵族间的婚姻和合作,借着祖先崇拜和‘天命’的观念,编织出一个统治阶层的庞大网络。这个过程继续进行了数百年,终于形成了周代这个上层的文化同构性。所谓‘天下’,并不是真正的普天之下’,只是不同封国内城邑的居民,却还真是认同于同一个文化大系统。”

(摘编自胡键(“天下”秩序:一种文化意象》)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天下”的含义与古代民主政治有关禅让制和世袭制构成了中国分封制度下的“家天下”。
B.“家天下”的“天下主义”在早期以血脉为纽带形成,是因为血脉能够体现族群的精神。
C.周人重新创建了完整的道德、习俗、伦理等秩序,并用它解释政权合法性,形成了整套礼乐体系。
D.周代的文化系统是借助祖先崇拜和“天命”观念通过贵族间的合作和婚姻形成并传承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体部分是按照并列结构展开的,从三个角度阐述了“家天下”的“天下主义”的含义。
B.文章列举尧、舜、禹因贤能做首领的事例,是为了证明“家天下”的“天下主义”是文化的政治。
C.文章运用因果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家天下”的“天下主义”最初是以血脉为纽带形成的。
D.文章引用许倬云先生的话证明周“天下”的“天下主义”是权力的分散,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实现古代民主政治,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天子分封诸侯,诸侯管理内部事务。
B.统治者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布德于民,才可能实现“家天下”这一古代政治设计。
C.从诸侯必须要经过周天子才能“上通天命”中可以看出,周“天下”是一种文化秩序。
D.周是文化上的统一,周“天下”虽然是“分”的文化,但封国内居民认同同一个文化系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海关统计:2017年前7个月我国对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1.15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2.9%,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14.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865.8亿元,增长28.7%,进口5618.8亿元,增长37.7%;贸易顺差247亿元,收窄48.5%。
据介绍,前7个月,我国对俄罗斯进出口3218.8亿元,同比增长32.5%,贸易逆差2.2亿元;对印度进出口3266.6亿元,增长28.3%,贸易顺差1983亿元;对南非进出口1562.3亿元,增长33.7%,贸易逆差450.1亿元;对巴西进出口3436.9亿元,增长37.7%,贸易逆差1283.5亿元。
(摘编自2017年8月31日《人民日报》,记者杜海涛)
材料二:
金砖五国间的生意可以说是一个聚宝盆,2016年这盆里装的就接近3000亿美元,超过了全球80%的国家的GDP。在这中间,中国贡献的份额最多。
中国不仅贡献多,在与其它金砖国家的生意往来上,还得到了不少“小红花”:连续7年获得俄罗斯最佳生意拍档;连续8年坐稳南非贸易头把交椅;连续4年是印度最大生意合作伙伴;2009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巴西最大客户。而中国也确实是金砖国家的大客户,今年上半年就在金砖国家购买了超过700亿美元的商品,同比多了3成。
中国最喜欢买什么?巴西的果仁、俄罗斯的矿物燃料、南非和印度的珍珠、宝石、贵金属。像2016年,光巴西的果实果仁类产品,中国的进口额就高达155亿美元,相当于每个中国人花了75元人民币。
其他金砖国家又最爱哪些Made in china?电机、录音机,电气设备和机电产品排在了他们购物清单的榜首。不过要说哪些中国商品最让他们心心念念?无论是绿茶还是白茶,中国茶成为了金砖国家网民的热门关键词,而旗袍和剪纸也排在了热门搜索的前三位。
未来5年,金砖国家还要继续买买买,像中国,就将进口超过8万亿美元的商品,世界各国都将迎来巨大商机!
(摘编自2017年8月28日《扬子晚报》)
材料三:
2015-2016年金砖五国进出口统计表

(摘编自2017年9月4日中洁网)
材料四:
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成功举行。
十年树木,如今木已挺拔。10年前,金砖合作兴于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变革之际,引起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历经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调整的考验,金砖国家探索出了一条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新路子。10年来,金砖合作从无到有,由浅入深,五国经济总量增长179%,贸易总额增长94%,城镇化人口增长28%,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全球秩序变革、维护国际和平稳定的关键力量。
此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国邀墨西哥、埃及、泰国、几内亚、塔吉克斯坦等五国领导人参与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被外界视为金砖朋友圈是否进一步扩大的重要指标。探索“金砖+”的拓展模式,正是此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一大亮点。
(摘编自2017年9月7日《中国经济时报》)
【注】①顺差:对外贸易上输出超过输入的贸易差额。②收窄:均线收敛。③贸易逆差:亦称“入超”,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商品总值超过出口商品总值。
【小题1】下列关于金砖五国贸易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前7个月,我国对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增幅较大,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
B.在金砖五国2016年的生意中,中国所占的份额最多,接近3000亿美元,超过了全球80%的国家的GDP。
C.从2015、2016两年中金砖国家出口额情况看,中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其他金砖四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D.10年来,金砖五国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额迅速,金砖合作组织已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今年前7个月,我国对金砖四国的进出口排行榜为巴西第一,印度第二,俄罗斯第三,南非第四。其中,前两名进出口额差距不大。
B.在贸易往来中,中国一直是其他金砖四国的最大客户,仅2017年上半年,中国就从其他金砖国家购买了超过700亿美元的商品。
C.中国最喜欢从其他金砖国家进口的产品,主要有俄罗斯的矿物燃料,南非和印度的珍珠、宝石、贵金属,巴西的果实果仁类产品。
D.中国出产的电视、录音机、电气设备和机电产品在其他金砖四国中是抢手货,茶叶、旗袍、剪纸等商品是他们四处寻找的产品。
E. 从材料三看,在2015年和2016年金砖五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印度虽然都是名列第二,但与雄居第一名的中国相比,差距很大。
【小题3】“金砖机制”有哪些发展趋势?请结合材料四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分享经济的发展与问题

材料一:

工业时代晚期的资源紧缺是分享经济出现的大背景,而我国交通、路面资源和住房资源紧张,催生了分享经济在这些领域首先兴起。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指出,我国私人汽车的使用时长大概每天只有1~2个小时,而接入网约车平台的私家车使用时长大幅增加。

从美国的经验看,2008年短租和民宿领域的代表Airbnb成立;2009年,分享出行领域的代表Uber和跑腿网站 TaskRabbit5 Grubwithus成立。2010—2013年,每年全球分享经济初创企业的数量以近50%的增速发展。

在我国,自2011年起,途家、蚂蚁短租等在线短租平台,春雨医生等医疗知识分享网站,以及后来的网约车平台、租车网站、共享单车都陆续发展起来。近期,具有共享基因的各类众创平台大量涌现,经过政府部门认定的众创空间超过4000个。

在我国“互联网十”迅速发展的当下,发展分享经济具有了重要的平台基础,分享经济模式迎来高速成长的浪潮,该模式未来将向更多领域延伸。

(摘编自鲁元珍《分享经济,新模式呼唤新思路》)

材料二:
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域市场规模
领域
交易额(亿元)
2015年
2016年
增长率
知识技能
200
610
205%
房屋住宿
105
243
131%
交通出行
1000
2038
104%
生活服务
3603
7233
101%
生产能力
2000
3380
69%
医疗分享
70
155
121%
资金
10000
20863
109%
总计
16978
34522
103%
 
材料三:

共享雨伞的出现,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尤其是其商业盈利模式受到了很大质疑,近期还曾出现城管以扰乱市容为由收走雨伞或者雨伞损毁、丢失的情况,这也从侧面印证共享雨伞商业模式的漏洞。

同时,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带来的困扰也一直存在。由于投放过量,经常看到无人使用或者废弃损坏的单车堆满街头,占道拦路,甚至影响交通。

有专家指出,能够将闲置资源与需求对接是分享经济的核心理念,而脱离了这一理念则有“走偏”的隐患。以共享单车来说,很长时间以来自行车是“生产过剩”产品,市民购买一辆自行车后需要支付日常维护、保管、停放等诸多成本,而共享单车用租赁的方式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然而,当大量商家涌入,出现共享单车投放过量的问题,自行车又回到了过剩”的状态,这就违背了分享经济的初衷。

对于共享雨伞模式来说,雨伞属于个人消费品,容易损毁,使用频次低,而共享雨伞的智能锁、雨伞桩、GPS定位系统以及人力成本则相对较高,这导致企业盈利模式堪忧。专家认为,相比而言,一些耐用消费品或许更适合共享模式,然而目前,各行各业纷纷试水共享模式,却缺少必要的规划和分析研究,大量资金涌入后,其发展前景引人担忧。

也有用户指出,当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服务的质量难以保障。例如,专车司机常常不认路,民宿网站提供的住房常常设施不完善等。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指出,对于新技术和新业态,政府应在监管中引入适应性治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而不是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简单的“规制”。因此,具体促进措施将有效带动分享经济发展,如积极调查研究、推动公众参与、鼓励行业协会发展等。

(摘编自鲁元珍《分享经济,新模式呼唤新思路》)

【小题1】下列关于分享经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滴滴出行这种分享经济企业的出现与目前我国交通、路面资源紧张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B.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4000多个具有共享基因的各类众创平台,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
C.从表格中可以看出2016年我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城市场交易额,与上年比大幅增长。
D.对于分享经济这类新生事物,政府在监管时,要突破传统的方式,采用适合的治理方法。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先从工业时代晚期的资源紧缺这一特点说起,说明全球分享经济初创企业的增长发展有其时代原因。
B.材料一把美国的分享经济企业与中国的众创平台进行对比,突出了美国的分享经济企业比中国出现得早,但发展却慢的特点
C.材料二中的表格说明了我国分享经济重点领域市场规模的扩大情况:交易规模小的增长率高,反之亦然。
D.材料通过解剖共享雨伞和共享单车的模式,说明分享经济模式,成为各行各业的尝试点,但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反思。
E.材料交代薛澜的身份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是突出薛澜提出解决分享经济中的一些问题的权威性和正确性。
【小题3】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分享经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