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
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3 10:53: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南耕先生传
袁枚江宁程氏有二贤焉:其昆曰绵庄先生,余已铭其墓矣;其弟年亦七十有九,曰南耕先生。余悲绵庄之不及见余铭也,使绵庄见余铭,喜当何似?因思韩退之为太学生何蕃立生传,岂非欲其亲见之以为笑乐耶?余尝以此语戏南耕,南耕额首,曰:“幸甚。”遂摭大概而书之。
先生名嗣章,字元补,一字南耕。七岁能诗,既长,习举子业,连闵于有司,顼顼不得志。朱文端公与有旧,教之曰:“唐赵匡论选举以辟召为先,古贤多记室参军。士果有心经世,奚沾沾科第耶?”先生感焉,遂研究刑法、食货诸务,识其大者。为人作奏,纂词奋笔,得晁、董遗意。诸大府走金币延之,忧不得先。
当是时,桂林、祁阳两相公及晏一斋中丞,皆负清望,居五长十连之任,奉先生若仰衡石而操表缀也。先生参画密勿,弥口不宣,章疏稿出火入。一切体国经野事秘,外不能知。而三人所张施显显然,海内无訾言。先生翼扶之功从可知矣。先是州县灾例不蠲漕。先生谓晏公曰:“灾地无米,必倍价远购。灾民免地丁之一,而纳漕费之十,其何以堪!”晏公以其言入奏。上敕九卿议,嗣后被灾,漕米银或蠲或缓。临期奏请,永著为例。祁阳公之督闽也,苏禄国王进表使者报闽人某在吕宋嗾夷人劫贡物。先生曰:“是诈也,宜斥还其表,听候诇察,则事败矣。”公从之,果来使谰言,冀诬其仇。先生之能仁民能决大事皆此类也。
先生不问旨畜,虽享多仪,皆畀绵庄,己如不闻。绵庄静而峻,先生孔扬采色,和颜熙熙,傔从者皆惮伯之严就季之宽。然平生于大义所在勿狎,于不顺虽贲、育何摇焉。中年耳聩,绝意仕进。有欲荐于朝者,坚谢之。
论曰:《周官》称公国有孤,入王朝乘夏篆,称大客。今之督抚,昔之公也。然则今督抚之大客,或即当日之孤乎使先生以此致通显,出而有为,岂不更光于古?然士君子有名之见存,则所树立者非己莫为也。如忘乎名,而一以利物为怀,则古圣人皆因人成事,而己不尸其功者也。《老子》曰:“为而不有。”不难其为,而难其不有。如先生者,其近之矣!
(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摭大概而书之 摭:拾取
B.皆负清望 负:凭仗
C.嗣后被灾 被:遭受
D.有欲荐于朝者,坚谢之 谢:感谢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遗憾绵庄先生没有能亲眼看到自己给他写的铭文,受到韩愈给何蕃立生传的启发,就给南耕先生写了这篇传记。
B.南耕先生小时候就很聪慧,但多次科举未中,他听从朱文端的教诲,研究刑法、 食货等,奏章写得很好,众多官员争相邀请他。
C.南耕先生悉心辅佐桂林、祁阳等人,参与谋划治理国家的密事,严守机密,桂林、 祁阳等人在他的辅佐下政绩显赫。
D.南耕先生的哥哥绵庄先生沉稳而严厉,随从都害怕他,他对涉及大义的事从不轻 慢,身处逆境也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是诈也,宜斥还其表,听候诇察,则事败矣。
⑵使先生以此致通显,出而有为,岂不更光于古?
【小题4】请根据第四段文意简要概括南耕先生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篁村题壁记

袁枚

壬申,余游北,见良乡题壁诗,风格清美,末署“篁村”二字,心钦迟之,不知何许人,和韵墨其后。忽忽十余稔,两诗俱忘。

丙戌秋,扬州太守劳公来,诵壁间句琅琅然,曰:“宗发宰大兴时,供张良乡,见店家翁方塓馆,篁村原倡与子诗将次就圬。宗发爱之,苦禁之。店翁诡谢曰:‘公命勿圬是也。少顷制府过,见之,保无嗔否?’宗发窃意制府方公故诗人,盍抄呈之,探其意。制府果喜曰:‘好诗也,勿塓。’今宗发离北路又四年,两诗之存亡未可知。”予感劳公意,稽首祝延之。不意方公以尊官大府而爱才若是,亟录所诵存集中,夸于人,道失物复得。然卒不知篁村为何许人。

今乙丑岁矣。八月十一日,饮江宁梁方伯所。客有萧山陶君,苍发渊雅,倾衿谈甚乐,不知即篁村也。次日来,又次日诗来,署名“元藻”,终不知即篁村也。弟子陈古渔闯然入,睇其小印曰:“嚄!陶篁村在此耶!”余闻之,如结解,如迷释,如天上物堕,适适然起舞。盖古渔耳篁村名甚久,而不知余更先之也。

今夫天下大矣,方闻之士众矣。邂逅慕思,付诸茫昧,宁料有承抗手时耶!旅壁残墨,剥无万万数,而此五十八字偏蒙护持,又宁料知音之外,更有知音耶?相思垂二十年,卒不遇;即遇,复将交臂失,又宁料有旁人来,无心叫呼为指而明之耶?然方公、劳公俱已物故,而我与篁村幸留其身以相见,又安得不骇且贺,而终之以悲也?

忆平生过邗江寺壁,爱苕生诗,过金陵书肆,爱东亭诗。二人者均不著名氏,均访得之,一为蒋君士铨,一为董君潮。未几均登甲科,入翰林,与余同史馆。而苕生自西江移家来,得朝夕见甚狎。东亭则终不见,死矣,或未必知余之拳拳其相思也。友朋文字间,亦有遇与不遇,而况其他遭际哉!此佛家前缘之说,所以余不能不为之惑也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倾制府过 第:等到
B.稽首祝延之 稽首:行跪拜礼
C.宁料有承抗手时耶! 颜:脸色
D.然方公、劳公俱已物故 物故:死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客有萧山陶君    求人可使报秦
B.又安得不骇且贺  其负大翼也无力
C.忆平生过邗江寺壁 则思无喜以谬赏
D.死矣   贰于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的是与陶元藻相识的经过,以一首题壁诗作为主线贯穿始终,顺事件发展,历历述来,曲折委婉。
B.袁枚的散文善于将平淡的事写得出人意表。与篁村见面一段,先已写两事作铺垫,至已会面,却又几乎失之交臂,最后才写见面的欢愉,文章便畅达饱满,淋漓尽致。
C.文章写太守劳公、制府方公对题壁诗的珍爱,写袁枚看见邗江寺壁苕生的诗、金陵书店东亭的诗,继而寻访作者并终于同在史馆共事,都可见当时士大夫间的风气。
D.本文详写篁村事,以苕生、东亭事牵引比偶,抒发感叹,表达了袁枚求友如渴的执著及对人生遇合的感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发宰大兴时,供张良乡,见店家翁方塓馆,篁村原倡与子诗将次就圬。
(2)盖古渔耳篁村名甚久,而不知余更先之也。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今人谓后三日为外后日意其俗语耳偶读唐逸史裴老传乃有此语裴大历中人也则此语亦久矣

(陆游《外后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尹似村书

(清)袁枚

书来,怪仆悖宋儒解《论语》,仆颇不谓然。

孔子之道大博,当时不违如愚者,颜氏子而已。有若、宰我,智足以知圣人,终有得失。趋庭如子思,私淑如孟轲,博雅如马、郑,俱有得失。岂有千载后奉一宋儒,而谓孔子之道尽是哉?《易》曰:“仁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孟子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苟其得,虽童子,歌之而心通;苟其失,虽颜回,瞻之而在后宋儒虽贤,终在颜、曾之下;仆虽不肖,或较童子有余,安见宋儒尽是,而仆尽非也?

《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书》曰:“好问则,自用则小。”使宋儒而果贤也,有不审问者乎?有肯自用者乎?若一闻异己者即怒,乌乎贤?必欲抹杀一切,而惟宋儒是归,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古之人有往往始愿不及此,而后人报之已过者。关忠武忠于汉室,此其志也,岂料后之以帝称哉?宋儒阐宣周、孔,此其志也,岂料后之垂法令哉?且安知其著书时,不望后世贤人君子为之补过拾遗,去其非,存其是,以求合圣人道乎?

自时文兴,制科立,《大全》颁遵之者贵,悖之者贱,然后束缚天下之耳目聪明,使如僧诵经、伶度曲而后止。此非宋儒过,尊宋儒者过也。今天下有二病焉,庸庸者习常隶旧,犹且不暇,何能别有发明?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肯冒不韪以深造。凡此,皆非尊宋儒也,尊法令也。法令与宋儒,则亦有矣。

仆幼时墨守宋学,闻讲义略有异,辄掩耳而走。及长,读书渐多,入理渐深,方悔古人所囿。足下亦宜早自省,毋抱宋儒作狭见之迂士,并毋若仆闻道太晚,致索解人不得

  (取材于《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论语·子罕》中“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形容孔子学问高深。②《大全》即《性理大全》,内容为宋代理学著作与理学家言论。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谓孔子之道尽是哉 遽:断然
B.好问则,自用则小 裕:渊博
C.岂料后之以帝称哉 隆:盛大
D.则亦有矣 分:区分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之道大博/ 若一闻异己者即怒
B.仁见之谓之仁/凡此,皆非尊宋儒也
C.以求合圣人道乎/尊宋儒者过也
D.岂料后之垂法令哉/方悔古人所囿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儒虽贤,终在颜、曾之下
宋儒虽贤明,终究比不上颜回、曾参
B.是亦如市侩之把持者而已矣
这也就像把持市场的市侩之徒罢了
C.遵之者贵,悖之者贱
遵循宋儒学说的就能成为显贵,违背它的就只能处于卑贱的地位
D.致索解人不得
导致无法探索了解这样的人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使宋儒而果贤也,有不审问者乎?
②其长才秀民,又多苟且涉猎,而不肯冒不韪以深造。
【小题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引用孟子的话意在表明“道”并不是难以理解的。
B.文章第三段以关武帝之事说明后人不必将宋儒之说视为法令。
C.作者认为宋儒解释《论语》错误很多,自己的解释都是对的。
D.作者恳劝尹似村早些觉悟,不要作那种见识狭窄的迂腐之士。
【小题6】尹似村写信来责怪作者违背宋儒的认识解释《论语》,而作者却“颇不谓然”。请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作者“不谓然”的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随园四记

(清)袁枚

①人之欲,惟目无穷。耳耶,鼻耶,口耶,其欲皆易穷也。目仰而观,俯而窥,尽天地之藏,其足以穷之耶?然而古之圣人受之以观,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于止知其所止”,黄鸟且然,而况与人!

②园悦目者也,亦藏身者也。人寿百年,悦吾目不离乎四时者是,藏吾身不离乎行坐者是,今视吾园,奥如环如,一房毕复一房生,杂以镜光,晶莹澄澈,迷乎往复,若是者于行宜。其左琴,其上书,其中多尊罍玉石,书横陈数十重,对之时倜然以远,若是者于坐宜。高楼障西,清流洄洑,竹万竿如绿海,惟蕴隆宛暍之勿虞,若是者于夏宜。琉璃嵌窗,目有雪而坐无风,若是者与冬宜。梅百枝,桂十余丛,月来影明,风来香闻,若是者与春秋宜。长廊相续,雷电以风,不能止吾足,若是者与风雨宜。是数宜者,得其一差强人意,而况其兼者耶?

③余得园时,初意亦不及此。二十年来,庸次比耦,艾杀此地,弃者如彼,成者如此。既镇其甍矣,夫何加焉?年且就衰,以农易仕,弹琴其中,咏先王之风,是亦不可以已乎?后虽有作者,不过洒㳻之事,丹垩之饰,可必其无所更也!

④丙戌三月记。

注释:⑴甍:房屋、屋脊。

【小题1】根据文章第③段所述,此文是为     而作。
【小题2】对“年且就衰,以农易仕,弹琴其中,咏先王之风,是亦不可以已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作者安居于此,自得其乐地度过自己的晚年的想法。
B.表达作者安贫乐道,淡薄功名又知足常乐的思想感情。
C.表达作者追求自由、闲适,不愿屈从权贵的思想。
D.表达作者回归田园,向往、回归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题3】“而况其兼者耶?”其中的“兼”指     
【小题4】文章第②段采用颇为工整的句式,请对此予以赏析。
【小题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名句。请简评袁枚与杜甫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