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李士谦传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开府参军事。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齐吏部尚书辛术召著员外郎,赵郡王睿举德行,背称疾不。后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辞,得免。隋有天下,毕志不仕。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阅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童尝执盗乘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又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性宽厚,皆此类也。

其后出栗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桑,本图赈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千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之。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

(节选自《隋书·李士谦传》,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皆称疾不(______)  (2)赵郡农民之(______)
【小题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魏广平王赞开府参军事(______)
A征求  B征召  C召见  D同“避”,回避
(2)士谦知而辞(______)
A固执  B本来  C坚定  D固陋
【小题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事母孝闻   贷乡人
B.辄奔走赴   无为吏所拘
C.士谦知固辞,得免   士谦闻出财,补其少者
D.后擢国子祭酒 无更之所拘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
【小题5】李士谦的主要品质可从□□□□□□□□两个方面概括。
【小题6】请以现今的道德标准简要评析李士谦的为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3 08:45: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仲文,字次武。少聪敏,髫龀就学,耽阅不倦。九岁,尝于云阳宫见周太祖,太祖问曰:“闻儿好读书,书有何事?”仲文对曰:“资父事君,忠孝而已。”太祖甚嗟叹之。其后就博士李祥受《周易》《三礼》,略通大义。及长,倜傥有大志,当时号为名公子。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高祖为丞相,尉迟迥作乱,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迥又遣宇文胄、宇文成复攻仲文。贼势逾盛,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檀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檀让以余众屯城武,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飨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未几,其叔父太尉翼坐事下狱,仲文亦为吏所簿,于狱中上书。书曰:“当群凶问鼎之际,黎元乏主之辰,臣叔翼总驭燕、赵,南邻群寇,北捍旄头,内外安抚,得免罪戾。伏愿下降云雨之施,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不胜区区之至。”上览表,俱释之。

(节选自《隋书·于仲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B.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C.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D.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龀,儿童七八岁。髫,指小儿下垂的短发;龀,指小孩子换牙。
B.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成为专通一经、教授生徒的官职。
C.起家,文中指于仲文从家中被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初步踏上仕途。
D.黎元,文中指百姓。古代“黔首”“豪右”“黎庶”均指百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仲文少年聪慧,深得太祖赏识。他从小沉迷读书,认为读书能帮助父亲、侍奉君王,行忠尽孝,周太祖非常赞叹。
B.于仲文坚守大义,不与叛军为伍。他拒绝了尉迟迥的引诱,多次受到攻击,在敌人强大的攻势下死战得以脱身,到达京师。
C.于仲文精于谋略,多次获得胜利。他趁檀让懈怠,攻取城武;夺取金乡,斩杀徐善净;俘获檀让,平定黄河以南。
D.于仲文勇于自辩,获得皇帝宽宥。他主动向皇帝上书,力陈自己的叔父于翼在动乱的时局中立下了功劳,最终和叔父一起被释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2)未几,其叔父太尉翼坐事下狱,仲文亦为吏所簿,于狱中上书。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从句式角度看,下列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而耻学于师
B.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虽董之以严刑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也。父静,周沧州刺史。万岁少英武,善骑射,好读兵书。年十五,值周、齐战于芒山,万岁时从父入军,旗鼓正相望。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尉迥之乱也,万岁从梁士彦击之。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邺城之阵,官军稍却,万岁谓左右曰:“事急矣,吾当破之。”于是驰马奋击,杀数十人,众亦齐力,官军乃振。及迥平,以功拜上大将军。尔朱绩以谋反伏诛,万岁颇相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其戍主甚骁武,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辄大克获。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万岁患之,自言亦有武用。戍主试令驰射而工。万岁请弓马,复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归,名詟北夷。窦荣定之击突厥也,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突厥许诺,因遣一骑挑战。荣定遣万岁出应之,万岁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引军而去。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从杨素击之。万岁率众二千自东阳别道而进,逾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前后七百余战,转斗千余里,寂无声问者十旬,远近皆以万岁为没。万岁以水陆阻绝,信使不通,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汲者得之,以言于素。素大悦,上其事。高祖嗟叹,赐其家钱十万。开皇末,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万岁等出塞,至大斤山,与虏相遇。达头遣使问曰:“隋将为谁?”候骑报:“史万岁也”。突厥复问曰:“得非敦煌戍卒乎?”候骑曰:“是也。”达头闻之,惧而引去。
(节选自《隋书·史万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B.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C.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 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D.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兆所辖范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京兆尹为治理京畿的三辅之一。
B.除名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官吏犯罪的一种处罚方法,即开除官籍,如“除臣洗马”。
C.六畜和人类的关系比较密切,最初指马、牛、羊、鸡、犬、豕,后来也泛指家畜。
D.候骑即骑马的侦察兵, “候”即“守望、侦察”,古文中“探马”也有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岁善于骑射,赢得将士佩服。征讨尉迥时,军队驻扎在冯翊,看见有群雁飞来, 他指定要射杀雁行中的第三只大雁,雁应弦而落,将士心悦诚服。
B.万岁身先士卒,屡次建立战功。邺城之战,官军初战不利稍稍退却,情势变得危急,他率先奋勇杀敌,振奋了士气,众人齐心协力,最终取得胜利。
C.万岁不甘沉沦,主动请缨报国。他发配敦煌为戍卒时,被长官轻视,于是请求展示骑射之术,后随窦荣定攻打突厥,他请求出阵挑战,斩杀突厥壮士。
D.万岁勇猛善战,处事随机应变。平定江南,他转战千里前后作战700余次,后因水陆阻绝音讯中断,他把书信放入竹筒投入水中,成功传递消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
(2)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

同类题4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粲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粲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翊卫。大业初,世充出为江都赞治,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馀万。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盱眙,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战,蠃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王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贼懈,夜夷灶撤幕,毁垣,奋击,大破之,让以数十骑去。李密逼东都,诏世充为将军,以兵屯洛口。大小百馀战,无大胜负。召即拜右翊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赐金帛安之。会江都弑逆,群巨奉杨侗为帝,以世充为吏部尚书。侗听内史令元文都、卢楚等谋,以重官畀李密,趣兵北讨。 密战胜来告,众大悦,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且我军与贼战,多杀其父子兄弟,一旦为之下,吾属无类矣! ”文都等闻,大惧。后侗欲以文都为御史大夫,世充不许,曰:“尝与公等约,左右仆射、尚书令、御史大夫,留待勋旧。今各欲得,则流竞开矣, 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潜与楚谋,因世充入殿伏甲杀之。纳言段达驰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袭含嘉门,围宫城。右武卫大将军皇甫无逸等遣将费曜、田阁拒战太阳门.曜败,世充入之,无逸以单骑遁,收楚杀之。时紫微宫尚闭,世充扣门,绐侗曰:“元文都等欲执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诛反者耳。”段达执文都送世充,杀之。世充悉遣腹心代卫士,然后入谢曰:“文都、楚无状,规相屠戮,臣急为此,非敢它。”侗与之盟,进拜尚书左仆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B.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C.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D.世充数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嫡”指正妻及 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降职称“左迁”。
C.大业,年号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号纪年,明清时期一个皇帝一般用一个年号。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对全国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 调动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世充能笼络士卒。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他将功归部下。战利品一概赏给士兵,深受拥戴。
B.王世充有军事才能。盱眙之战,以弱胜强;洛口之战,前后百余次与敌对峙,屡占上风。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断。李密战胜而归,众人皆喜,而世充却认为李密可能带来巨大的威胁。
D.王世充果断而谨慎。他夜围宫城,消灭政敌,又能审时度势采取种种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诏即拜右卫将军,趣破贼,世充大败,越王杨侗以书慰勉。
②世充独谓其下曰:“文都等刀笔才,必为密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   根本:树根。
B.人君神器之重 当:充当。
C.永保无疆之休:美好。
D.能终者盖寡  克:能够。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流远者,必浚其泉源 夫晋,何厌
B.根不固求木之长 则噪相逐
C.而况明哲乎 予之及死者,不知其几矣
D.则思无怒而滥刑 不赂者赂者丧
【小题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B.阙秦以晋,惟君图之
C.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
【小题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开篇以常见之物设喻,阐明治国之道,对唐太宗奢靡生活进行了委婉讽谏。
B.魏徵认为要保守天下,须“竭诚以待下”,忌“纵情以傲物”,为写“十思”铺垫。
C.魏徵从生活到政治、从个人欲望到品德修养劝谏太宗“十思”,其核心为正己安人。
D.本文多用骈偶句,铿锵成韵,一气呵成,气势雄健而有力,辞工文畅,振聋发聩。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2)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