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各题。

芦  苇

那些草从黑色的泥地里长出来,它们和地下的根一样,也是一节一节的,它们有着竹子一样修长的叶子,但是我的祖先却叫它们芦苇。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父亲告诉我,芦苇到秋天的时候,就开一大团一大团的白花,冬天的时候死去,第二年春天再活过来;而竹子不开花,竹子一开花就永远地死去了,再活不过来。

我的故乡遍布这种叫芦苇的植物,它们成片成片地长在村庄的周围,跟着一条叫蒲苇河的河流曲折蜿蜒,长成一大片茂密的芦苇荡。

这些植物的年纪比我祖父还大,我的祖先还没有来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在这儿长了,一年死一次,一年活一次。它们把根深深地扎进黑色的泥土里,向四周肆意扩展,你拿一把铁锨随便找个地方挖下去,都会切着它们纤细的根。父亲犁地的时候就常常翻出来一两棵脆脆的白的苇根,那可是一块种了多少年的熟地啊。它们藏在地下,一有机会就冒出尖尖的头来,并且趁你不留神的工夫就迅速地长成一棵挺拔的芦苇。这些根在土里就像千万只鸟在空中一样任意飞翔,占领着空间和泥土,织成一张巨大的网。我们整个的蒲苇桥村庄就坐落在这张大网上。这里到处都长满了芦苇和蒲草,我们的村庄就是以它命名的。父亲说,实际上我们都是蒲苇桥一棵一棵活着的芦苇,我们的根像芦苇一样深深地扎在大地上,我们永远离不开这黑色的泥土。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懵懂的少年,但是我隐约地觉出父亲是一位乡村哲学家,除他之外,我还没听谁说过人是一棵芦苇。

地面是一个界点,芦苇在两个空间里活。根向底下使劲扩展,死死地抓住泥土;茎则直直向上,抢占着地上的位置。芦苇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它一节一节地长着,就像我们进行一次长途的旅行,总要走一走歇一歇一样。每歇一次,它就挑起一把叶子做绿伞。我觉得芦苇更像一个人,抑或是人在冥冥之中学了芦苇。但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一位哲人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会思想是人比芦苇高明。但会思想也使许多人长得歪了,不能像芦苇一样正直地长。人群中有歪心斜术之人,但谁见过一棵弯着长的芦苇?

芦苇一路直直地长下去,慢慢高过我们的头顶,我拨开苇丛走进去,后面的芦苇复又合拢,苇荡把我淹没了。这些细细的苇叶组织成了翠绿的空间。它们像一叶叶小舟,又像一队队纤柔的少女,这让我想起古老的歌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些长腿细腰的美人儿可就是我二十年中夜夜梦见的伊人?我顺手捋过一支细长的苇节,做成清脆的苇笛,这是芦苇的情歌,汩汩流淌,滋润着幸福的胸膛。

我看见母亲的羊群走进了苇荡,苇荡里马上就绽开了洁白的花朵。苇荡里偶尔会有一小片芦苇稀疏的地方,这儿长满了丰茂的野草,有水稗子草,芨芨草,开白花的野荞麦和许许多多不知名的野草,母亲的羊群就在这儿吃草,神秘而又浪漫。

这让我想起我的先人,他们一拨一拨地走进苇荡,最后睡在苇荡里滋养着芦苇,不知道我的身体能长出多少棵挺拔的芦苇?

【小题1】原文第三段中“这些根在土里就像千万只鸟在空中一样任意飞翔,占领着空间和泥土,织成一张巨大的网”有什么妙处?
【小题2】“我觉得芦苇更像一个人,抑或是人在冥冥之中学了芦苇。但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一句,前面说“芦苇更像一个人”,后面又说“人和芦苇是不一样的”,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小题3】作者在写芦苇时,写出了它哪些方面的特征?联系全文,分条表述。
【小题4】结合全文,探究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4 04:01: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丁西林:君子不器
丁西林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又是出色的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8部独幕剧、9部多幕剧,其独幕剧的创作堪称典范。他出现在中国现代喜剧的肇始期,初试戏剧之笔,就表现出了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显出“凤毛麟角一般的可贵”。
丁西林1910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1914年负笈英国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学位。由英国学成归国后,受聘入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物理学教授兼任理预科主任。后多次被选为物理系主任,极力延聘优秀人才,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称为一时之盛。他大力提倡实验工作,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编写讲义,并从事整理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十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人才。
1927年丁西林出任设于上海的物理研究所所长。当时研究所白手起家,经费很少,所需各种器材、设备和书刊均必须从国外购进。他毫无惧色,精心规划,刻苦经营,至抗战前,已建立一批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任所长期间,坚持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功绩斐然,深得中研院长蔡元培先生的器重和所内人员的尊敬。
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英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名著。归国后业余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作于1923年的处女作《一只马蜂》主旨在于批判守旧思想、宣扬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但和当时流行的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的“问题剧”不同的是,没有常见的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客的敌我,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主题,让人物在一连串的反话与谎话中表现自己,使剧情变得轻松活泼。丁西林对人物的态度也较温和,他用一种既嘲弄但又不乏爱护的态度描写每一个人,表现出一种温和轻松的幽默品格。
作为常年从事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都不可能不为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所渗透。而用这套思维去观察、思考、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也具有一种别样的色彩。
物理学对研究者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使丁西林在从事戏剧创作时形成了优越的“喜剧审美定势”。正是这种发现与挖掘能力,使丁西林像牛顿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从“找房子”“偷烟”“赔花瓶钱”这些生活中人们司空见惯的“近乎无事之事”中捕捉到喜剧的因子,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作为以严密逻辑推理为基本工作要素的科学家,他对逻辑关系的掌握是熟练的,而当作为一位戏剧作家,他便在作品中自如玩弄与破坏着生活中正常的承接与因果,从而使偶然性出现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被自然化解,产生独特的喜剧效果。
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喜剧的笑也不同于闹剧的哄堂、捧腹,而是“会心的微笑”。丁西林一般不采用通常意义上的夸张,更不求助于外加的笑料。他的独幕喜剧大都情节单纯,人物不多,也没有犬的矛盾,但能把握住剧中的喜剧性“种子”,形成核心情节。在剧情展开上,也是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他很重视喜剧的结尾艺术,每每在全剧矛盾冲突已经结束之后,又出人意料地添上一笔,进一步强化喜剧效果。他的语言,幽默俏皮,挥洒自如,毫无斧凿痕迹。
建国后,丁西林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多种职务。在繁忙工作的间隙,对于戏剧的创作与发展仍做出坚持不懈的探索,创作出多部话剧、舞剧、新编戏曲等。他的独幕喜剧久演不衰,北京人艺多次把他的《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搬上舞台。
1974年4月4日,丁西林因心脏病猝发,不幸去世。他在独幕剧创作上的突出成就为中国现代话剧史留下了宝贵的一页。
相关链接:
①丁西林在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大多是多幕剧而他却执著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②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学者,丁西林通常画对的是抽象宏观的物质世界、超越人类之上的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因而培养了客观冷静的处世态度,不仅可以微笑着面对生活,而且怀纳的悲悯远大于愤激。在黑暗中能看到光亮,在不可笑中发现可笑,让可笑变得更可笑。
(郑以然《行走在物理与戏剧之间》)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丁西林在北大坦任物理系主任期间,广纳人才、整订术语,树立起理论与实脸相结合的学风,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和一个图书馆,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B.丁西林在归国后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夙作家之一,他的《一只马蜂》《压迫》等独幕剧久演不衰。
C.丁西林认为喜剧的笑应该是“会心的微笑”,他的戏剧虽无大的矛盾,但能把握喜剧性的“种子”,形成核心情节,突出喜剧性。
D.“君子不器”,是说丁西林在多个领域有所建树,替于将不同科学触会贯通,将科学思维方法融入戏剧创作等。
【小题2】作为杰出的物理学家,丁西林的身上有璐些“君子”品格?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小题3】文中说,丁西林“用这套思维去观察、思考、表现出来的生活,自然也具有一种别样的色彩”。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丁西林的剧作是如何表现这种“别样的色彩的”。

同类题2

四、现代文阅读

狼图腾(节选)

姜戎

陈阵一骑上大青马,他的胯下立即感到了上等蒙古马的强劲马力,就有了快马急行的 冲动。

快到一个山谷口,一路上大青马活跃乱动、四处侦听的耳朵突然停住了,并且直直地朝向谷口的后方,开始抬头喷气,步伐错乱。陈阵这还是第一次在雪原上单骑走远道,根 本没意识到前面的危险。大青马急急地张大鼻孔,瞪大眼睛,自作主张地改变方向,想绕 道而走。但陈阵还是不解马意,他收紧嚼口,拨正马头继续朝前小跑。

大青马见一连串的提醒警告不起作用,便回头猛咬陈阵的毡靴。陈阵突然从大青马恐 怖的眼球里看到了隐约的危险。但为时已晚,大青马哆嗦着走进了阴森山谷喇叭形的开口 处。当陈阵猛地转头向山谷望去时,他几乎吓得栽下马背。距他不到四十米的雪坡上,在 晚霞的天光下,竟然出现了一大群金毛灿灿、杀气腾腾的蒙古狼。全部正面或侧头瞪着 他,一片锥子般的目光飕飕飞来,几乎把他射成了刺猬。此时,十几条蹲坐在雪地上的大 狼呼地一下全部站立起来,长尾统统平翘,像一把把即将出鞘的军刀,一副弓在弦上、居 高临下、准备扑杀的架势。整个狼群不下三四十头。

事到临头,千钧一发之际.大青马突然异常镇静。它装着没有看见狼群,或是一副无 意冲搅狼们聚会的样子,仍然踏着赶路过客的步伐缓缓前行。它挺着胆子,控着蹄子,既 不挣扎摆动,也不夺路狂奔,而是极力稳稳地驮正鞍子上的临时主人,像一个头上顶着高 耸的玻璃杯叠架盘的杂技高手,在陈阵身下灵敏地调整马步,小心翼翼地控制着陈阵脊椎 中轴的垂直,不让他重心倾斜失去平衡,一头栽进狼阵。

陈阵强撑着身架,端坐马鞍,不由自主地学着大青马,调动并集中剩余的胆气,也装 着没有看见狼群,只用眼角的余光紧张地感觉着近在侧旁的狼群。

他感到狼王正在伸长脖子向他身后的山坡望去,群狼都把尖碗形的长耳,像雷达一样 朝着狼王张望的方向。所有的杀手都在静候狼王下令。但是,这个无枪无杆的单人单马, 竟敢如此大胆招摇地路过狼群,却令狼王和所有的大狼生疑。

晚霞渐渐消失。人马离狼群更近了。这几十步可以说是陈阵一生中最凶险、最漫长的 路途之一。大青马又走了几步,陈阵突然感到有一条狼向他身后的雪坡跑去,他意识到那 一定是狼王派出的探子,想查看他身后有无伏兵。

陈阵忽然像草原牧民那样在危急关头心中呼唤起腾格里:长生天,腾格里,请你伸出 胳膊,帮我一把吧!他又轻轻呼叫毕利格阿爸。毕利格蒙语的意思是睿智,他希望老阿爸 能把蒙古人的草原智慧,快快送抵他的大脑。静静的额仑草原,没有任何回声。他绝望地 抬起头,想最后看一眼美丽冰蓝的腾格里。

突然,老阿爸的一句话从天而降,像疾雷一样地轰进他的鼓膜:狼最怕枪、套马杆和 铁器。枪和套马杆,他没有。铁器他有没有呢?他脚底一热,有!他脚下蹬着的就是一副 硕大的钢镫。他的脚狂喜地颤抖起来。

狼群正在等待探子,人马已走到狼群的正面。陈阵迅速将双脚退出钢镫,又弯身将镫

带拽上来,双手各抓住一只钢镫——生死存亡在此一举。陈阵憋足了劲,猛地转过身,朝 密集的狼群大吼一声,然后将沉重的钢镫举到胸前,狠狠地对砸起来。

“当、当……” 钢镫击出铜锤敲砸钢轨的声响,清脆高频,震耳欲聋,在肃杀静寂的草原上,像刺耳

刺胆的利剑剌向狼群。陈阵敲出第一声,就把整个狼群吓得集体一哆嗦。他再猛击几下, 狼群在狼王的率领下,全体大回转,倒背耳朵,缩起脖子像一阵黄风一样,呼地向山里奔 遮而去。连那条探狼也放弃任务,迅速折身归队。

狼群一眨眼的工夫就跑没影了,山谷里留下一大片雪雾雪砂。 天光已暗。陈阵还没有完全认好马镫,大青马就弹射了出去,朝它所认识的最近营盘

冲刺狂奔。寒风灌进领口袖口,陈阵浑身的冷汗几乎结成了冰。

【小题1】文中划线句“一路上大青马活跃乱动、四处侦听的耳朵突然停住了,并且直直地朝向 谷口的后方,开始抬头喷气,步伐错乱”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2】本文刻画大青马的形象特点,惟妙惟肖、呼之欲出。请简要概括其形象特点。
【小题3】陈阵与大青马偶遇狼群这个情节,写得惊险刺激,作者是如何营造这种紧张的氛围 的?
【小题4】陈阵战胜狼群成功脱险,对你有哪些人生启示?试结合文章进行探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国家公务员考试,又名“国考”,指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部、委、署、总局招考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一种方式。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条件相对比较苛刻、严格,一般均要求全日制本科应届、历届毕业生,部分职位要求硕士研究生和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考试时间相对比较 固定,一般集中在每年的10至11月份。
12月10日,2018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笔试拉开帷幕。本次国考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加,计划招录2.8万余人,最终有165.97万人 通过报名资格审查。
据调查,中国近十年国考报考职位、招录人数、参考人数等数据如下图:

(摘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 :
2018国考〔贵州省〉最终报名人数出来了!国考职位中工作地点在贵州的职位报名人数达到71440 人,通过审核总人数为62083人,共有2个职位无人报名,平均竞争比例为68:1.最大竞争比达到926:1。
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贵州地区本次计划招录913人,在贵州地区职位中,国税系统招考人数和职位数都比去年有所增长,招考人数为774人,占招考总人数的84.78%,国税系统招录职位数为276.占总招录职位数的71.86%,银监会系统招录人数较去年增加15人,仍然位居第二;今年贵州国考招录部门共13个招考部门,在去年的基础上少了贵州省邮政管理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贵州监管局、国家林业局(驻贵阳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中国民航空中警察总队系统〔三支队五十三中队贵阳〉,但多了贵州省地质局和贵州省通信管理局,这两个部门招录人数仅仅5人。
据悉,2018年国考贵州职位招考有以下特点:一、政治面貌要求非常低,不限制政治面貌的职位达到了365个,占全部职位的95.05%,不限制政治面貌的招考人数达到891人,占贵州总招录人数的97.59%;要求中共党员或者是共青团员仅仅17个职位,共招20人,另外,今年较去年有个小小的变化,那就是有2个职位明确要求只能中共党员才能报考。二、基层工作经验要求较去年变化不 大,只有58个职位要求有基层工作经验,要求工作经验的职位只占全省职位的15.10%,招录基层工作经验人数为145人,占全省招录人数的18.88%、在基层工作经验要求中,主要是以两年工作经验为主,其它不限制基层工作经验的有326个职位。三、有45个职位面向“大学生村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共招录129人,相较去年没有多大变化,占总招录人数的14.13%。四、对职位专业要求都比较集中,招录职位专业要求 和往年基本一样,以经济学类、汉语言学类、财务管理、会计学、税务、计算机学科为主。
(摘自《贵州公众教育网》〉
材料三:
公务员热持续升温,离不开大学扩招、毕业人数增加这个客观基础,也与人们心目中公务员的高 “含金量”紧密相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的择业观念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社会上“官本位”思想基础依然深厚,“学而优则仕”观念依然盛行,考进体制内、成为公务员无疑是跻身仕途最基本的起点。与此 同时,对体制外就业来说,高房价制造出的“蜗居”、“蚁族”,外企、民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随时可 能带来的“裁员”、“减薪”等行为,都是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而公务员外表光鲜、稳定性强,社会地 位高,福利待遇好,自然具有无法抵挡的巨大吸引力。
辛辛苦苦几十年,不如体制内分套房。近些年来,在经济多年持续高增长的背景下,老百姓生活 的安全感并未与收入同步增长。恰恰相反,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种种因素,担心收入下降、担 心丢掉工作、担心养老生病等焦虑心理,在人群当中十分普遍。越来越多大学生不仅热衷考公务员, 他们在选择其他职业时,也普遍更加注重工作的福利待遇,而对自己的专业、能力、爱好与工作的匹 配性,以及工作强度、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其他软要素,关注度都在不断下降。
毋庸讳言,随着各级政府与公共部门的功能完善、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客观上增加了用人需求, 增加了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优秀人才愿意当公务员,对于改善公务员队伍的人才结构,提升工作质 量,肯定有积极作用。但是,许多公务员岗位不一定能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如果社会人群特别是大学 生群体都想当公务员,如果社会普遍认为只有跻身机关才有最好的就业出路,这是必须要改变的。
大学生爱考公务员,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务员是“铁饭碗”。破除公务员“职业崇拜”,首先要打破 “铁饭碗”、破除“终身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通过推广聘任制等用人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务员退出机制,彻底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状况,
更重要的是,要在体现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等方面多下功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 体系,为体制内外、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特别是要加快改革步 伐,淡化体制界限,打通人才自由流动的通道,缩小收入差距。一句话,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只热 衷于进入公务员队伍,而更愿意,也有条件自己创业,或者在企业、非机关岗位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 明才智时,这个社会才会充满持久法力。
(摘自《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一中近十年高考相关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度报名资格审查通过人数较2017年増加了17.37万人。
B.近十年来招录人数有“涨”有“跌”,但招考职位数一直在增长。
C.国考存在“弃考”现象,每年审核通过的人数都远高于参考人数。
D.近十年国考中,从招录人数与参考人数的比例来看,2010.2011年竞争最大。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国考贵州地区招考职位中,近几年国税系统一直居第一,银监会系统居第二。
B.贵州省今年招考职位在基层工作经验、职业要求等方面较去年无大变化。
C.应届毕业的大学生,无论是否党员或共青团员,都能报考全国大多数职位。
D.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考公务员,不仅源于这一职位的“含金量”高,还因为这一职位能充分展现个人才华。
E. 在未来的公务员用人机制中,有可能推出聘任制度,来破除“终生制”的用人机制。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国考“持续高温”的原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漫谈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从起源和职能上说,飞天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闼婆与紧那罗的复合体。乾闼婆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音神,紧那罗意译为天乐神。他们原是印度古神话与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一对恩爱夫妻。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这是飞天的兴起时期。此时深受印度和西域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北凉时期的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头上。其造型和艺术特点是: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饰环珰,头束圆髻,或戴花蔓,或戴印度五珠宝冠,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大巾。由于晕染技法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与西域龟兹等石窟中的飞天十分相似。初创时期,运笔豪放,着色大胆,显得粗犷朴拙。莫高窟北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范围扩大了。还画在说法图、佛龛内两侧。有一些洞窟里的飞天形象,逐步向中国化转变。飞天的脸型已由丰圆变得修长,眉清目秀,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谐调。头有圆光,或戴五珠宝冠,或束圆髻。身体比例逐渐修长。飞翔姿态也多种多样了,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势如翔云飞鹤。飞天起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

从西魏到隋代,这是创新时期。此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天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璧的飞天。莫高窟西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位置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只是西魏时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种是西域式飞天。西域式飞天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和绘画风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作为香音神的乾闼婆抱起了各种乐器在空中飞翔;作为天乐神的紧那罗亦飞翔于天空。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后来的敦煌飞天,亦叫散花飞天和伎乐飞天。一种是中原式飞天。是东阳王元荣出任瓜州(古敦煌)刺史期间,从洛阳带来的中原艺术画风在莫高窟里新创的一种飞天。这种飞天是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佛教飞天的融合:中国的道教飞仙失去了羽翅,裸露上体,脖饰项链,腰系长裙,肩披彩带;印度的佛教飞天失去了头上的圆光和印度宝冠,束起了发髻,戴上了道冠。人物形象完全是中原“秀骨清像”形,身材修长,面瘦颈长,额宽颐窄,直鼻秀眼,眉细疏朗,嘴角上翘,微含笑意。

从初唐到晚唐,这是鼎盛时期。唐朝时,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了。唐代前期的飞天具有奋发进取、豪迈有力、自由奔放、奇姿异态、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这与唐王朝前期开明的政治、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丰富的文化、开放的国策、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唐代后期的飞天,在动势和姿态上已没有了前期那种奋发进取的精神和自由欢乐的情绪;在艺术造型上人体已由丰满娇美变为清瘦朴实;衣饰上已由艳丽丰厚转为淡雅轻薄;神态上已由激奋欢乐变为平静忧思。从五代至元代,逐渐走向公式化,失去了原有的艺术生命。

(摘自《寻根》2007年第2期,有改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飞天不是一位神,它是天歌神和天乐神的合体,他们原是娱乐神和歌舞神,一对恩爱夫妻。
B.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时期的飞天,运笔豪放,着色大胆,显得粗犷朴拙。
C.成熟时期的唐代飞天,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唐代前期的飞天具有飞动之美。
D.中原式飞天,是中原洛阳人在莫高窟里塑造的,完全是中原“秀骨清像”形。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兴起、创新、鼎盛、衰落四个时期的顺序论述了敦煌飞天的演变过程。
B.文章从所画的范围、造型、艺术特点等方面简述了北凉与北魏莫高窟飞天的差异。
C.介绍西魏时期的两种飞天主要是为了说明这时期的飞天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
D.在论述敦煌飞天的演变时,时时描述不同时期的飞天形象,使文章具体可感。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佛教飞天的融合变化,也就可能没有中原式飞天。
B.有一些飞天形象,逐步向中国化转变,所以北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范围扩大了。
C.唐后期的飞天在动势和姿态造型上与唐前期有很大的不同,与时代的变化有关。
D.敦煌飞天的演变是时代的演变,没有唐前期的时代精神就没有唐飞天的飞动之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配   角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 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 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 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 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通俗地说,我
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母亲对于嫁
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 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 是演员这种守口如瓶的习惯,久而久之造就了我的孤僻性格,在什么场合都沉默寡言。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果让他演主角. 肯 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儿干,或是找到了 活儿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 后把一沓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父亲,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部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 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为父亲做饭。
(1)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的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
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法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 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枚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
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
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他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 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回事。”
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
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己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大雪,朔风怒吼。(2)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
早早的来到爱晚亭前。到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在人丛中。父亲演一个寻闹事的恶霸, 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 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 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儿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 香烟……   (本文有删改)
【小题1】本文为什么以“配角”为题,请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2】从全文看,母亲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是怎样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3】请赏析文中划线句。
(1)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的低下了头。
(2)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的来到爱晚亭前。
【小题4】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