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开头三句写出了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对即将出场的弹筝人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B.“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既是实写水面荷花,又用比喻含蓄而极有情趣地写出了弹筝人的美丽。
C.“苦含情”的“苦”有甚、极的意思,“遣谁听”从听者的角度来写,是说乐曲哀伤,无人愿听。
D.“依约是湘灵”暗含乐曲非人间所有,只能出自神灵之手,又隐喻弹筝人有如湘灵之美好。
【小题2】同样是写音乐的效果,“烟敛云收”与“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在手法上的相同点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06 08:49: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净因院画记

宋苏轼

①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

②与可①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谓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达遂茂,根茎节叶,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于天造,厌②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也欤。

③昔岁尝画两丛竹于净因之方丈,其后出守陵阳而西也,余与之偕别长老道臻师③,又画两竹梢一枯木于其东斋。臻方治四壁于法堂,而请于与可,与可既许之矣,故余并为记之。必有明于理而深观之者,然后知余言之不妄。

(注)①与可:文同,字与可,当时著名画家。②厌:满足。③道臻禅师,福州古田戴氏子也。
【小题1】第一段“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一句中,“工人”的意思是____。
【小题2】以下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与可的画作不合常形却合常理。
B.作者认为与可的画既符合事物的本来面貌特征又体现内在神韵。
C.与可为净因院前后共计作了两幅画。
D.本文是作者应道臻师的邀请而写作的。
【小题3】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②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