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帝国的建立是法家学说在实践上的成功。比较而言,秦国的改革在当时各国中进行得相对较晚,但却最彻底。东方的齐国改革较早,在春秋中期齐桓公的时候就开始,所以国家较早强盛起来。晋国、郑国在春秋时期也进行了政治改革。但是,在所有诸候国家的改革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改革像秦国的改革那样系统和彻底,那样具有革命性。为什么较早改革的国家没有较晚改革的国家成功,先驱者反而被后来者战胜?这曾经是一个历史之谜。我们认为谜底可能有三:一是改革越早历史包袱越重,受到的阻力越大,越不容易彻底;二是改革越晚可借鉴的经验教训越多;三是有了系统化改革理论的指导。在社会变革时代,在外部环境你死我活的条件下,法家学说是走向成功的理论利器。

秦帝国建立以后,继续推行了先前的法家政策,几乎把法家学说发挥到极致。秦帝国的君臣们没有理由改变过去行之有效的政策,因为过去的经验已然证明法家学说的成功。也正因如此,秦帝国时期焚书坑儒,

确定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基本国策。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帝国做出了统一文字、修驰道、筑长城、建宫殿、抗击匈奴等前无古人的事业。所有这一切都在帝国建立后十几年时间内完成,政治、经济的建设成果令人叹为观止!正因如此,秦始皇信心满满地向世人宣布他的赢姓帝国将传承千秋万代。

然而事情的结局出人意料。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匹夫群起响应,庞大的帝国大厦轰然坍塌,秦帝国存在了不到二十年光景便灰飞烟灭,成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人们彷徨困惑: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这是困惑汉初思想家的难题。人们最初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求真务实、富国强兵有错?但事实无情,答案摆在那里,不容置疑。错在哪里?痛定思痛,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反思,终于得出了答案。西汉前期贾谊的《过秦论》是这一政治反思的理论结晶。顾名思义,《过秦论》的宗旨就是论述秦帝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贾谊告诫人们,打天下和守天下策略不同,打天下需要法家学说和孙子兵法,守天下法家的学说不行,它激化社会矛盾,是亡家亡国之学!

为什么法家之学是亡家亡国之学?贾谊的回答并不彻底,他还没有看到后来汉武帝独尊儒术带来的社会长治久安。为了揭开秦帝国成败的真相,在《秦帝国政治模式分析》一文中,我们采用政治模型分析的方法,归纳总结了秦帝国的政治环境条件、秦帝国政治模型的要素、秦帝国政治模型的效应,得出了两个层面的结论。第一个层面是具体的,指出秦帝国的一统强化了法家政治意识,这导致了极端的权力专断,极端的权力专断引致双重效果:行政的高效率与政局的不稳定。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完成是行政高效率的体现,国家的迅速崩溃是政局不稳定的恶果,而这一切的直接原因是国家的统一,间接根源是法家学说。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得出了第二个层面的抽象结论:政治意识的唯物化与国家的富强成正比,与国家的长治久安成反比。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却是一个无可奈何的经验事实。

(摘编自张荣明《中华国学》)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家学说为秦国提供了系统化的改革理论,秦帝国的建立证明了这种理论的正确性。
B.法家政策能在秦帝国建立后继续推行,与帝国君臣的惯性思维和保守思想密不可分。
C.焚书坑儒、统一文字、修驰道、筑长城等,休现出秦帝国行政的高效和政局的不稳。
D.随着历史条件和治国目标的改变,法家学说由成功的理论利器变成了亡家亡国之学。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将秦国的改革和齐国、晋国、郑国的改革进行对比,论述了秦国改革成功的原因。
B.文章列举秦帝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建设成就,论述了法家学说在富国强兵方面的作用。
C.为了揭示秦帝国成败的真相,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其政治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结论。
D.文章论述了法家学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功过成败,体现了作者的历史眼光和辩证思维。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作者对《过秦论》的结论并不完全认同,认为贾谊受到自身的历史局限,因此他的回答并不彻底。
B.秦帝国采用法家政策依然是为了富国强兵的求真务实之举,但是在客观上导致了极端的权利专断。
C.采用法家学说治理国家是政治意识唯物化的体现,可以带来国家的富强,却无法带来国家的长治久安。
D.法家学说导致秦朝迅速灭亡,儒学带来汉朝的长治久安,但这并不能说明儒学比法家之学更为先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7 09:04: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很多网友看到拼多多的低价后,表示不可思议。拼多多的内部员工表示,拼多多之所以如此低价,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拼多多的运营模式。与淘宝和京东等平台相比,拼多多的运营模式是团购模式,众所周知,所谓团购,就是通过组团的方式提升商品购买的数量,从而获得更高的折扣,通过这种模式,用户就可以获得比单买更便宜的价格和更高的优惠。通过团购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间商,这样的模式也降低了商品运输和转销过程中产生的价格上升,因此,与另外两家电商平台相比,拼多多的商品可以更便宜。

第二个原因,拼多多平台有补贴。在现在流行的平台运营模式下,平台想要在短时间内发展壮大,就需要想方设法获得流量,因此,拼多多会为商家提供补贴,有了平台的补贴,商家就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出售商品,既可以提升产品销量,又不会亏钱。于是,拼多多平台的产品价格水平就随之下降了。综上所述,淘宝和京东采用的都是比较传统的发展模式,对于拼多多来说,想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立足并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快速站稳脚跟,最快的渠道就是降低价格,而现在,拼多多真正做到了。

(摘编自2019年08月17日“凡辰创意”)

材料二:

北京时间8月21日,拼多多(NASDAQ:PDD)发布了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拼多多实现营收72.9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7.09亿元同比增长169%,较今年一季度的45.452亿元环比增长60%,高于市场61亿元的普遍预期。

(摘自2019年08月21日“腾讯科技”)

材料三:

网易科技讯11月21日消息,昨日晚间拼多多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黄峥在Q3财报发布后的业绩电话会后表示,“清除完毕30多个公众点名的山寨傍名牌只是一个开始,打击假货和山寨傍名牌现象是一场持久战,永远没有结束的那一刻。”

据黄峥在电话会上介绍,仅在9月份,平台主动关闭了涉嫌违法违规的店铺5500多家,下架问题商品超过770万件,前置拦截疑似假冒商品链接超过300万条。10月份主动关闭涉嫌违法违规店铺5000多家,下架商品超过480万件,前置拦截疑似假冒商品链接超过380万条。

拼多多Q3财报显示,第三季度的研发费用增加至3.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28%,平台研发投入占比攀升至9.8%。研发费用中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打假技术的升级研发。“平台将继续大幅增加技术和人力投入,进一步开发山寨品牌关键词自动拓展技术和联想屏蔽技术、图片文字视频识别技术……”黄峥说。

(摘编自2018年11月21日“网易科技”)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拼多多的用户通过团购模式,获得更高的折扣,最终获得比单买更便宜的价格和更高的优惠。
B.拼多多通过团购的方式,省去了中间商,降低了商品运输和转销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因此其商品更便宜。
C.商家得到了拼多多平台的补贴,以更低的价格出售商品,发展壮大了平台,获得了更多的流量。
D.拼多多平台上存在假货和山寨傍名牌现象,只要对它们迅速清除,严厉打击,就会很快杜绝。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9年第二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72.90亿元,同比增长169%。
B.2019年,拼多多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增收超过27亿元,环比增长60%。
C.从2017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二季度,拼多多营收总体上看呈上升趋势。
D.2019年第二季度拼多多营收同比增长169%,为两年多来最高。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拼多多要进一步发展壮大,需要哪些措施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梅贻琦:永远的清华校长
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并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在他的领导下,清华在十年之间一跃而跻身国内名牌大学之列。
梅贻琦,1889年12月生于天津。其父中过秀才,后家境每况愈下,“除去几间旧房庇身以外。够得上是准无产阶级了”。但他父亲始终没有放弃对子女的教育。梅贻琦自幼熟读经史,且善背诵。他毫不自夸地说过:“假如我们之中有谁背诵任何中国古经传有错漏,我可以接背任何章节。”梅贻琦后来成为天津南开学堂张伯苓的得意门生,也是首批清华招考的留美公费生。其同届同学徐君陶回忆,学校招生放榜的时候,见一位不慌不忙,不喜不忧的同学也在那儿看榜。看他那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十分淡定,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梅贻琦。同为1904年南开中学第一期学生,他与周恩来交往甚密。当时周恩来经常到梅家找梅贻琦温习功课,有时通宵达旦。
1908年梅贻琦因“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当时人们留美选的都是中国人熟知的学校。梅贻琦却单独去了伍斯特理工学院。徐君陶后来才听说,那是一所有名的工业大学,认为梅贻琦的选择确和一般人不同。梅贻琦后来告诫行将赴美的学生:“诸君在美的这几年……许多学说或要变更。我们应保持科学家的态度,不存先见,不存意气,安安静静地去研究。才是正当的方法。”留学美国的经历影响了梅贻琦。在他获得电机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于1916年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先后任教务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
当时的清华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1931﹣1948年,梅贻琦任清华大学校长,也是清华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梅贻琦个性沉静,寡言、慎言,为人重实干。梅贻琦认为“身教重于言教”和“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任校长后,奉行“教授治校”原则。他的一生仅仅做成了一件事,即成功地出掌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师资人才的严格遴选和延聘;二是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由教授会、评议会和校务会议组成的行政体制。梅校长对清华大学的成长贡献巨大,受到所有清华人的崇敬。
当时,国内情势风雨飘摇,学潮起荡,尤以北大清华为甚。驱逐校长的运动此起彼伏。赶教授更是家常便饭,校长在任时间都不长。有人问梅贻琦有何秘诀,梅风趣地说:“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是没有人愿意倒梅(霉)!”清华校史专家黄延复一直抱着“苛求”的心理,搜寻人们对梅的“异词”或“谤语”,但却无所获。
1948年12月,北平即将解放。国民党政府再三邀请梅贻琦入阁,梅贻琦维持了一贯的中间立场,始终婉谢,依然属意教育。梅贻琦离校那天,当时也在清华任教的吴泽霖教授在校门口碰见他,吴教授问梅校长是不是要走,梅校长说:“我是为了保护清华的基金。”1955年,梅贻琦到台湾,开始用清华基金会利息筹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这就是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前身。
梅贻琦在日记中表达了自己的中间立场:“余对政治无深研究,则以为应追随蔡元培兼容并包之态度,以恪尽学术自由之使命。”梅贻琦认为这是“将来清华之为清华”的根本。长沙临时大学期间,学校请来名人演讲,各种人物都有,如陈独秀、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等。对于学生,梅贻琦一律采取爱护的态度。
“对知识分子心态了解之深,当时少有如他的人。”梅贻琦的儿子梅祖彦回忆。梅贻琦在礼聘教师方面,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曾亲自到火车站接赵元任先生。延揽人才的诚意在华罗庚身上得到了极好的体现,华罗庚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人,先做小学教员,后为店员,被破格招进清华大学加以培养,经中间的进修并被破格聘为教授,大多是在梅贻琦的亲自过问下实现的。梅贻琦特别鼓励中西学术交流,积极支持教师出国讲学与在国外发表论文。他实行休假制度﹣﹣教授工作一定年限后,可以休假一年,可赴欧美研究,学校开支一半薪水,还给予往返路费。这个传统在西南联大时结出硕果:西南联大的教师名士如云。
梅贻琦因为一手奠定了台湾的清华的基础,被称之为“两岸清华校长”。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病逝于台达医院。他逝世后,秘书把他在病中一直带在身边的一个手提包打开,原来是清华的基金帐目,一笔笔非常清楚。梅贻琦后来葬于新竹清华大学校园内,取名为“梅园”,园内有校友集资兴建的花木,曰“梅林”。梅贻琦纪念奖章成为台湾清华大学毕业生的最高荣誉。
(选自《人物周刊》)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梅贻琦虽然家境贫寒,但从小熟读经史并成为清华首批留美公费生,这也为他之后的人生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B.虽然梅贻琦个性沉静,少言慎行,但“没有人愿意倒梅(霉)”这句话,用双关和夸张的方式展现了他自信与幽默的一面,并带有几分自嘲。
C.梅贻琦之所以一直从事教育事业,远离政治,一方面有他对时局的考虑,另一方面也与他的留美经历有关。
D.“所谓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梅贻琦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清华才从一所不被看好的一般留美预备学校发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重镇。
【小题2】结合全文,举例分析作者是如何介绍梅贻琦这个人物的。
【小题3】从梅贻琦身上可以看到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3

很多时候,节约并不完全是为降低成本,严格说来,它是一种意识,是境界和习惯的产物。

节约首先是对企业负责的表现。一个人如果对集体的财物毫不珍惜,甚至任意( m ),( n )挥霍的对象很小,也能表现出他的自私和冷漠,说明他仅仅把集体作为生活的环境,把工作当作自身发展的手段,对集体只有利用之心,而无奉献和爱护之意。这种人在集体中的权势越大,对集体的危害也就越大。

节约同时还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每一样事物都有它正常的作用和寿命,浪费一样东西无异于把它们的生命扼杀掉,对于地球资源来说就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对依赖地球生存的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节约也意味着对别人的尊重,在企业中一件产品要由很多道工序完成,( o )工序的点滴浪费,都会抹煞掉前面很多人的劳动成果。在社会上也是一样,一点一滴的事物都是别人劳动的结晶,浪费就是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

当然节约更直接地体现为朴素、现实、严谨的生活态度,节约的人能够理解一件事物的价值,并且懂得珍惜和利用,这与华而不实正好相反。懂得惜物往往也懂得惜人,所以在与人相处中更能尊重人、理解人,更有细腻的感情色彩,这就是他们使人感到可以信赖的原因。

【小题1】文中(m )处应该填写的词是:
A.挥发B.挥霍C.挥动D.挥去
【小题2】文中( n )处应该填写的词是:
A.既然B.可是C.因为D.哪怕
【小题3】根据此文,我们可以知道:
A.节约完全是为了降低成本
B.个别浪费的人对集体并无很大影响
C.浪费就是对别人的劳动不尊重
D.懂得惜物者不一定懂得惜人
【小题4】文中( o )处应填写的词是:
A.因为B.任何C.即使D.随便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

没有天堂

赵鑫珊

在东西方宗教中都有一个假设:在地球之外某个地方有一个天堂,那里尽是金碧辉煌,尽是山珍海味,没有尘世的种种苦难和悲惨。这假设中的天堂,纯属子虚乌有,纯属幻想。要知道,除了地球,我们没有其它的任何星球可去!

月球、火星、金星……是万万去不得的。人类只能生存在地球上,人类无法生存,更无幸福可言——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口号的涵义。

如果人类能够快乐地生活在月球、火星或金星上,并且还可以把60亿人统统移民过去,那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就是多余的。

摆在人类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坚决控制地球上的人口,下决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或将人类统统移民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

但这后一条处理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在月球表面上如何建造密封式的居住空间就是个大问题。月球上没有大气,他是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世界—夜间极冷(-166°),白天奇热(99°C)。

再世界工业化之前,地球只能供给10亿人的温饱。假如我们现在决定不搞工业化,那么50亿人就必须离开地球。而在决定哪50亿人离开地球这场混战中,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死去。

把我们的工厂搬离地球生物圈,进入太空,让它们高悬在我们头顶上几千公里之外,那也是不现实的。

火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哪里的昼夜温差达100°C,气候极寒冷并且干燥,大气非常稀薄。主要是二氧化碳。;火星大部分的水贮存在冻土圈的地壳层中,地表到处是干换的荒漠。

火星的英文名称是维纳斯,听起来很美、很温柔,但名不副实。其大气和表面对人类的生存也抱有敌意。金星稠密云层的下面,是个巨大的、炎热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气体的海洋,或者说是一层厚厚的碳酸气浓雾——除非是一些特殊植物,动物是无法呼吸、生存的。

更有甚者,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65°C,大气压力比地球高出90倍。这样的生存环境,简直是个酷热的地狱。今天的进行地表还在不断发生地震,熔岩四溢,且伴有雷鸣闪电。

过去,火星上也有氧气,两极也有冰雪,只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日渐积聚,形成温室效应,入射的太阳光不能向外散发,表面温度日渐增高,氧气的生成越来越少,两极的冰雪全部融化、蒸发。从此核算小时,地面日渐沙漠化,生物亦被一扫而空,成了今日干旱的不毛之地。如果21世纪地球的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金星的今天便是地球的明天。为此,我们大家有理由不寒而栗。

最近我读了一些鼓吹人类到地球以外的行星上去另谋生路的文章,之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艺术和人类学教授透纳的《到火星上去生活》,文中乐观的声称,将火星改造成一颗可供人类的星星正在变得越来越可行。他的口号是:“把火星改造成为花园吧!”——通篇都是私人的幻想,而不是眼睛的科学论证。

如果我们都对火星或者金星的严酷自然环境缺乏想象力,那就请把目光转向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的蒙古语意思是“进去不出来”。这是一片32万平方公里的死亡沙海!我可不愿意看到整个地球有朝一日变成塔克拉玛干。

在宇宙太空中,地球原是一条很安全的、很舒适的小飞船。如今它因人类的错误误触了点礁,漏了些水,人类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亡羊补牢,拨正航向,这才是唯一的出路,而不是弃船逃走。

听听在航天飞机上负责地球观测、摄影的飞行专家斯普林格说的话吧:

“实际上,在飞船上你能一瞬间瞥见整个大陆,至少是从东到西的大陆。你能看到,最有价值的财富是陆地;你还能看到,地球环境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当你看到到处都有被砍伐的森林的地块时,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迫使人民认识到,我们必须要开始保护我们的欢迎。,要比选在做的更好些。”

因为,天堂是没有的。

(选自《天地徜徉录》,有删改)

【小题1】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的东西方宗教中“天堂”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2】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两划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小题3】文中为什么重点介绍金星的情况?
【小题4】请结合文章探究“没有天堂”这一标题的意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京东大鼓是发源于河北省的汉族说唱艺术。它早期主要在农村演出,演出方式为赶庙会、赶堂会等。京东大鼓曲调简单,易学易记。表演形式最初为木板击节,后改为铁片、铜板。演唱者右手击书鼓,左手击板,站立演唱;弦师弹大三弦伴奏。在最初撂地说书阶段,曾有一种自弹自唱的演唱形式:演员坐抱三弦,边弹边唱,其右脚踩一鼓楗击鼓,左腿上绑“节子板”,以司节奏。
京东大鼓的源起要追溯到乾隆中叶,河北省南皮县木板大鼓名家李文通从家乡逃荒来京东行艺。他吸收了京东各种民歌小调,增加了京东乡音,丰富了木板大鼓的唱腔,人称这种京东风味的木板大鼓为“小口”木板大鼓。后来李文通的弟子邓殿奎吸收了一些京剧唱腔,得到了民众的首肯。活跃于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的于七广泛吸收民歌小调的音乐素材,特别是吸收了京东南部香河、宝坻、安次一带的田歌,丰富了京东大鼓的唱腔。这种田歌系农夫下田劳作间歇时,聚集在一起,一边击打农具,一边即兴编唱的民歌,称“乐乐停停”,或“乐停调”或“乐亭调”。此后,其他艺人又对京东大鼓的板式和唱腔做了进一步加工。但当时仍使用“大鼓”“杂曲”“乐亭调”“乐亭大鼓”等名称。
京东大鼓在北方,尤其在天津演唱十分普及,但直到1935年,这种新腔去北京演唱时,因是京东乡音,被京城人称作京东大鼓,才算正式定名。不过,由于行腔板眼均不甚考究,鼓词文字也较粗糙,20世纪40年代末期,该曲种日趋衰落。抗日战争时期,一些京东大鼓艺人编演宣传抗日救国的段子,以卖艺为名宣传抗日,但因为战乱,京东大鼓发展基本停滞。新中国成立后,京东大鼓得到空前发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东大鼓发展出现了高峰期,许多新演员成长起来,天津市演员董湘昆以普通话革新演唱,并在三弦伴奏的基础上,加上了扬琴伴奏,这种以普通话演唱的新的京东大鼓开始进入专业剧场,在民间更是空前普及,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京东大鼓的书目先是只唱不说的短篇,如《王婆骂鸡》《郭巨埋儿》《草船借箭》等。后来增加了说唱相间的中篇书,如《包公出世》《刘公案》等。至清末民初进入城市书馆后,发展起来了长篇大书,如《杨家将》《反唐》等。新中国成立后,又创作演出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林海雪原》等中长篇书目。“文化大革命”中,京东大鼓受到影响,在城市逐渐衰微,但在乡村仍较活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京东大鼓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苏。随着国家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人们开始重新认识这个中国文化的瑰宝。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东大鼓是一种发源于河北省,早期主要在农村演出的汉族说唱艺术形式。
B.京东大鼓常见表演方式是站立演唱,两手分别击书鼓与板,弦师三弦伴奏。
C.京东大鼓的曲调简单,易学易记易懂。它的演出方式是赶庙会、赶堂会等。
D.京东大鼓源于李文通的“小口”木板大鼓,后经邓殿奎、于七等人补充丰富。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事实论据,说明京东大鼓的腔调于民间,经过不断补充才逐步完善。
B.文章写京东大鼓的发展过程,证明文艺传承需要艺术家、社会、国家共同关注。
C.京东大鼓有过许多名称,文章通过确凿的材料,梳理了其发展脉络和定名过程。
D.文章讲述了京东大鼓的兴起、发展和衰落的过程,揭示了盛衰消长的一般规律。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撂地说书阶段,京东大鼓有过自弹自唱的演唱形式,表演由一个演员独立完成。
B.京东大鼓的书目都是农村群众熟悉的民间故事,由短篇逐步发展为中篇、长篇。
C.京东南部的“乐亭调”丰富了京东大鼓的唱腔,这是其能在乡村活跃的主要原因。
D.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京东大鼓开始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