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程原迩稿序

张 鼐

南高峰下,松梢乱云,竹影蔽日。刳竹引泉,其声潺潺,出于涧底。鸣鸟上下,与行人唱和。境过清,非韵士不能耦而居,非胸中夙有烟霞者不能畅其文章之灵气。

吾友程原迩从新安来,同王象斗读书于此。余偶过其室,瀹茗焚香,出文章数篇读之,旷远卓绝,涧水松风,宛在笔底。吾尝叹人生于世,凡浓艳之物,可争掬取者,以吾澹然当之,其味立尽。惟天下名山水,高人韵士,与奇文章相逼而来,领此趣者觉神魂飞动,手足鼓舞。盖游不奇不旷,交不奇不王也。

文章之借灵于湖山,如草色之借润于酥雨。其于朋友之助,如鸟溯风而鱼沫水也。挟册妇咿唔、仰面看屋梁索解句者,恶足以语此?原迩之文,饶于韵而远于趣,入于正而出于奇。倘非湖山之助,安能笔笔生动?今而往原迩益勉之矣。

吾归山中,晨起见远烟一抹,起玳瑁湖上,九峰隐隐在西楼可数者,不觉旷然远览,有南峰之怀焉。原迩其时寄我新篇,令我数浮大白,为原迩展山水之清音也。

【小题1】从序的类别看,下列与本文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送东阳马生序》B.《伶官传序》
C.《指南录后序》D.《愚溪诗序》
【小题2】第一段写程原迩读书作文的环境,突出一个“□”字。
【小题3】下面对“盖游不奇不旷,交不奇不王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概游览不奇的山水不能使仕途宽广,交往不奇的士人不能有王者之气啊。
B.大概游览不奇的山水不能使仕途宽广,交往不奇的士人不能使精神旺盛啊。
C.大概游览不奇的山水不能使胸襟开阔,交往不奇的士人不能有王者之气啊。
D.大概游览不奇的山水不能使胸襟开阔,交往不奇的士人不能使精神旺盛啊。
【小题4】程原迩文章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作者在文中强调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用自己的话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7 09:04: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拔,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

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

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建安中卒。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屡公府  ②去则之  ③备礼征之,不至  ④何为栖栖不宁处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无德堪之//臣供养无主,辞不受命B.桓帝以安车玄纁//稚负粮徒步
C.病不诣//不如也D.哭毕去//鸟倦飞知还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B.蕃在郡不接宾客
C.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D.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小题4】用现代汉语正确解释下列句子。
①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
②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
【小题5】依据本文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如何刻画徐稚这一人物形象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公姥,及时遣归”。

府吏得闻,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

阿母得闻,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时遣归  相:互相
B.终老不复  取:取代
C.家来贵门  谢:感谢
D.便可公姥     白:告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十七君妇     君既府吏
B.府吏得闻     氓蚩蚩
C.敢助妇语   以解忧
D.吾今报府    洵美
【小题3】下列语句中句式与其它各句不一样的是(  )
A.汝是大家子B.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C.为仲卿母所谴D.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小题4】对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初七及下九”中的“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B.“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指古代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天干、地支、方位、星座、生辰、生肖合起来都合适。
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平明”五个词均为古代表示时间段的名称,若按时间先后为序,可排列为:夜半、鸡鸣、平明、黄昏、人定。
D.“往昔初阳岁”中的“初阳岁”是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小题5】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烘托了全篇的气氛。
B.最后一段中松柏梧桐覆盖相交,鸳鸯双双和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既象征了刘、焦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的悲愤和控诉。所以,这首诗是浪漫主义的诗歌。
C.这首诗既写了刘兰芝、焦仲卿两人的感情纠葛,也写了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矛盾冲突,前者感情纠葛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展开的。
D.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大量的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人物性格,一些段落浓墨重彩,如刘焦话别、兰芝辞母等,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小题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顺治十六年进士,授河南确山知县。县遭明季流寇残破,琠拊流亡,辟芜废,垦田岁增,捕获盗魁诛之。师下云南,县当道,舆马粮饷,先事筹办而民不扰。康熙十三年,以卓异入为吏部主事,历郎中。累迁通政司右参议。刑部尚书魏象枢称其贤。二十年,特擢右通政,累迁左副都御史。

二十八年,迁兵部侍郎,授湖广巡抚。湖北自裁兵乱后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陕西饥,流民入湖广就食,令有司分赈,全活甚众。三十一年,诏以荆州兵船运漕米十万石至襄阳备赈,琠议:“兵船泊大江下至汉口受米,复西上抵襄阳,计程二千余里。令原运漕船若乘夏水顺道赴襄阳,仅七百余里,即以便宜行事。”疏入,上嘉之。未几,,服未阕,即授湖广总督,仍听终制乃赴任。故事,土司见州县吏不敢抗礼,其后大吏稍稍假借之。琠至,饬谒见长吏悉循旧制,或犯约束,檄谕之,无敢肆者。

三十五年,召为左都御史。三十六年,会试。上北征回銮,顾迎驾诸臣,褒琠及河道总督张鹏翮居官之廉,即擢琠为刑部尚书,而以鹏翮为左都御史。三十七年,拜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琠熟谙旧章,参决庶务,不允当。奏对皆竭忱悃,上每称善。所荐引多贤能吏。

三十九年,复典会试,上手书“风度端凝”榜赐之。寻具疏乞休,不允。上尝临米芾书以赐琠,书其后曰:“吴琠宽厚和平,持己清廉。先任封疆,军民受其实惠。朝中之事,面折廷诤,能得其正。朕甚重其能得大臣之体。”四十四年,卒,谥文端。翰林院撰祭文,上以为未能尽琠,敕改撰。吏部奏大学士缺员,上以琠丧未归,悬缺未即别除,曰:“朕心不忍也。”

琠所至多惠政,两湖及确山皆祠祀。初,沁州荐饥,琠籴米赈之,全活无算。有司议增沁粮一千三百石,琠力争乃已。乡人之,立祠以祀。雍正中,祀贤良祠

(节选自《清史稿·吴琠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下云南,县当道 孔:通,大。
B.三十六年,会试   典:主管。
C.故事,土司见州县吏不敢抗礼 故事:先例,旧事。
D.乡人之,立祠以祀 德:品德。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尚书魏象枢称其贤 亟:屡次。
B.授湖广巡抚 寻:不久。
C.其后大吏稍稍假借之 假借:借用。
D.参决庶务,不允当 靡:无,没有。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湖北自裁兵/乱后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
B.湖北自裁兵乱后/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
C.湖北自裁兵乱后/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
D.湖北自裁兵/乱后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卓异,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政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
B.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C.丁,遭逢,遇到;忧,居丧;丁忧,遭逢父母的丧事。古代官员在父母死去时应当停职守丧。
D.贤良祠,清朝祀王公大臣以及有功国家者的专祠,祠内立有雍正皇帝御制贤良祠碑。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琠为政有方,成绩突出。任确山知县时剿灭流寇措施果断,效果明显。筹措粮饷早做准备,不扰百姓。
B.吴琠敢言善谏,曾受嘉奖。朝廷下诏用兵船运米救灾,吴琠上书提出了更合理方便的建议,皇帝大加赞赏。
C.吴琠宽厚平和,持己清廉。康熙皇帝曾经临摹米芾作品赠给他,并在后面写的赠语里肯定了他的这一特点。
D.吴琠广施惠政,眷念乡情。在陕西任职时曾下令救济饥民,当有司准备增加家乡沁州税粮时力争阻止。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琠至,饬谒见长吏悉循旧制,或犯约束,檄谕之,无敢肆者。
⑵初,沁州荐饥,琠籴米赈之,全活无算。
⑶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