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草原上的马鞍

艾平

呼伦贝尔一代鞍具大师,我哥哥巴特尔,他一直坐在那个黢黑发亮的砧子跟前,“咔——咔——咔——”地打錾鞍具,金银铜铁,在他的凿子下熠熠闪光,慢慢绽放出海棠卷草和吉祥八宝的图案。当暴风雪肆虐的夜晚,这声音汇入骏马的嘶鸣;当第一棵灰绿色的牧草钻出地面,这声音追赶着激荡的春雷。我哥哥巴特尔把一生的梦想,錾入了沧桑的岁月里。

五十年前,我哥哥巴特尔虽然还是个年轻人,但他那驯马的本领,已经像一首诗那样传遍了草原。他牧放的马,跑起来比苍鹰飞得快;他调教的马,懂得岔开四条腿,用身子给主人挡风雨;他饲养的马,蹄子就像成吉思汗拋出的石块,踢死过一头凶猛的狼王。好马需要好鞍,我哥哥也是一样。

有一次,我哥哥巴特尔的马蹄踏过幽幽的山谷,一副隐于枯草中的旧鞍鞯,显现在他的眼前。这片草原历史上是鲜卑先祖迁徙的驿站,是成吉思汗子孙征战的沙场,也是蒙古人百代千年的游牧地,不知道掩埋着多少英雄的诗篇。岁月像鸿雁那样飞远了,天上没有痕迹;骏马的躯体慢慢融化成泥土,大地保留着这静默的马鞍。哥哥慢慢拿起那架鞍子,鞍桥、鞍座和残存的鞘皮,瞬间噗簌簌地散落成粉末,他手里剩下的,只有几根景泰蓝,那原本是鞍子的镶边,此刻,筋骨一般勾勒出鞍子的轮廓。虽然是风雨剥蚀,那景泰蓝锈而不腐,上面古老的缠枝花叶竟栩栩如生,可谓鬼斧神工。

不知问了多少人,我哥哥才知道在草原的更深处,有一位叫达拉嘎的老人能修复古老的马鞍。当他把马鞍的骨架放到老人面前时,老人跪倒在地,浊泪纵横,唱起了古老的蒙古史诗。

半年后,当达拉嘠把修复好的马鞍拿到我哥哥巴特尔面前的时候,我哥哥感到眼前陡然一亮,心里热血沸腾,一种纵马飞驰的冲动几乎不可遏止。谁的双手如此神奇、神妙?这架镶嵌着老景泰蓝的新鞍子,黑桦木的鞍座,湘竹的鞍桥,配以月光般的银饰,翡翠色的玛瑙石片,捧起来轻盈玲珑,放下去敦厚结实。我哥哥巴特尔把这个鞍子鞴在自己的铁青马马背上,伸出一个拳头,探探马背和鞍座之间的距离,也是恰到好处。他不由飞身上马,如一面旌旗猎猎展开,驰骋向远。这个马背上长大的少年,明白了自己满心的喜悦来自骏马的敏悟,而那非凡的骏马,靠的是一副贴心的鞍子。鞍子是草原人的心。哥哥被这个马鞍折服了,也被这门手艺折服了。于是,他拜达拉嘎为师,造起了鞍具。

我哥哥巴特尔终日坐在师傅留下的砧子跟前,打錾紫铜和白钢,琢磨玉石,修整鞍具的木构件,很久才会抬起头来,轻轻抿一口奶茶,复又埋头于手里的活计。我哥哥学徒的第一课,是使用斧子和凿子,练习斧凿马鞍的木头底座。这个惯于在草原上四处飞跑的年轻人,完全不适应如此单调乏味的营生,他玩心太盛,不时走神,每每戳伤了手,然后就开始大呼小叫。每当这时,师傅就会让他过来陪自己坐着,望着呼伦贝尔远处的山包,一言不发。后来,我哥哥终于完成了基本功训练,把斧子和凿子变成了无所不能的魔术棒,掌握了金、银、铜、铁、木、皮、竹、漆全套手艺。

他们师徒最喜欢做的事,依然是静静地望着草原远处的山包。几年后,师傅去世了。我哥哥巴特尔就这样成了师傅的继承人。

记不得那是哪一年,草原上改变了游牧的传统,家家圈在包产到户的小草场里放牧,远方和天边的概念消失了,摩托车的轮子替代了骏马的四蹄。由于生意清淡,鞍具社倒闭,师傅的徒弟们也散了。只有我哥哥巴特尔,还在做鞍子。他每天用狼油揩拭师傅传给他的铁砧子,揩着揣着就回到了以往的日子里,嫂子不喊他,他就忘记了吃饭的事儿。他卖掉了家里的羊群,去买制作鞍具的原材料;他让嫂子辞了工作,帮他绣鞘皮的花纹。有人说,这个老头儿吃了醉马草,醒不过来了。我的哥哥巴特尔,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做他的鞍子。他做的鞍子摆满了一屋地,一架比一架更带劲儿,既有来自师傅的神韵,又添以时尚的华彩。虽然那些赞叹我哥哥巴特尔手艺的人没有减少,却没有谁愿意买走他做的马鞍;虽然女儿结婚时家里的存折上仅仅剩下五十元钱,我哥哥巴特尔一点儿都不慌乱,他相信只要草原和天空不分离,蒙古人还在马背上,长调和史诗就还在蒙古人的血液里,自己做的鞍子就会有人要。

只有一件事儿,让我哥哥巴特尔惦记很久了。终于有一天,他雇来汽车,把一架架漂亮的鞍子往一个个学校送。他说老师们,你们让咱们的孩子看看鞍子,他们就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了。学校的老师很感动,连连说传承民族文化是必须的。我哥哥巴特尔把这事儿办妥了,便心满意足地回了家。他做的鞍子放在学校的陈列室里,上面小心翼翼地覆盖着塑料布,有人按时去擦塑料布上的灰尘,却没有人触动那鞍子。我哥哥巴特尔没有看到这一幕,他坐在铁砧子跟前等待着,他觉得学校应该请他去给孩子们讲一讲马鞍的故事……

到底是大自然唤醒了草原上的畜牧业,牧民之家纷纷剪断了阻挡马蹄的铁丝网,开始互助游牧。辽阔的草原回来了,无垠的大地回来了,再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们飞奔的心!马群如云从天而落,牧马人的唿哨随夙传送,四面八方的客人相约草原,马鞍不仅恢复了它的实用功能,还作为一种光荣的象征,矗立在每一个有蒙古包的地方。一代鞍具大师我哥哥巴特尔,他忙极了,每天都有人眼盯着他手里的凿子和身前的铁砧子,渴盼着脱颖而出的新鞍子。有人一掷万金,有人开来宝马豪车,只为获得一副大师的杰作。

我哥哥巴特尔,草原上的一代鞍具大师,他无动于衷,不言不语,脸上的微笑像湖水一般宁静,将手中的凿子徐徐举起,徐徐放下,在他面前,呼伦贝尔大草原,微风吹过,像一匹青骢宝马正在慢幔苏醒,而远处那一座山包,两头微微翘起,中间凹陷,稳稳地架在草原之上……

(原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A.文中的“马鞍”贯穿全文,把草原独特的风俗文化和哥哥巴特尔的故事有机串连,是全文的线索。
B.哥哥巴特尔的一生有几次转折,在山谷发现马鞍是一次,见到达拉嘎修复的马鞍是另一次,随后与师傅学艺,使他得到了重新的塑造。
C.文中用“我哥哥”的称呼,给人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也时时流露出“我”对哥哥的赞美,渴望加入哥哥的事业中去。
D.文中提到哥哥送给学校的马鞍,“有人按时去擦塑料布上的灰尘”,这一处细节描写表明草原人对马鞍的无比热爱。
E.作者在记叙哥哥巴特尔的一生时,也反映了草原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新时代给草原带来的新希望。
【小题2】文中的达拉嘎师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巴特尔有什么影响。
【小题3】当草原改变传统,人们不再需要马鞍时,哥哥巴特尔为什么仍然“觉得学校应该请他去给孩子们讲一讲马鞍的故事”?
【小题4】赏析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
【小题5】文章标题中的“马鞍”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8 05:49: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术刊物作为学术成果发表与传播的集散地,是学术论文刊布的主要平台,也是考核学术成果品质的最后“把关人”。事实上,随着高校系统广泛推行以数量化为导向、“以刊评文”为基本模式的学术评价导向,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期刊”的学术刊物,已经成为主导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生产与评价的主渠道。由此,这些刊物的身价也与时俱增,无论是主编还是责任编辑,往往成为各大学以及教育与科研工作者重点公关、施加各色糖衣炮弹的对象。学术刊物及其主编和责任编辑,事实上已经成为掌控学人及其作品命运的主宰者,拥有既无制约、也无监督的巨大的学术权力。
在目前急功近利的学术评价体系主导下,学术期刊不仅成为论文成果发表的主要平台,而且成为高校系统学术评价的替代工具,即“以刊评文”模式。也就是说,由于和大学排名、学科评估、项目评审等息息相关,因而各大学主要是根据学术期刊(特别是所谓CSSCI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主要是数量而非质量),来评价学者的学术成果及其学术水平。如此一来,学术期刊(特别是名刊)成为各大学和学者们竞相追逐的园地,它们本身就形成一个巨大的学术权力中心。这并非学术常态,但正是这一学术评价的扭曲机制造就了目前学术期刊在学术生产与传播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与此有关,学术期刊(特别是名刊)的编辑们也由过去的学界边缘人成为学术舞台上的活跃角色,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幕后英雄”扮演起号令“学界诸侯”的“无冕之王”。
学术编辑的权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张,还与中国缺乏专家评审机制有关。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主要是承担日常编务,而对投稿论文的审阅主要是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群体来定夺。反观我们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界,除了某些特例,绝大多数学术期刊的编辑很难说是某一学科前沿领域的专家。总体说来,让编辑决定文稿的命运确乎让编辑们在享受了巨大学术权力的同时,也承受了难以负荷的学术重负,并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学术风险(如发表涉嫌抄袭、伪注、数据作假等问题的论文)。
处于转型期中国所特有的学术发展的迅猛态势,使得所谓的学术论文过剩、而学术期刊(特别是名刊)处于“供不应求”乃至“短缺”的状态,学术期刊(包括编辑)即利用学术权力进行公开或隐蔽的权力寻租。防范学术期刊编辑的权、钱、学交易这一学术腐败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规范学术编辑的学术权力与学术责任,承担其“学术把关人”的公共义务。正如陈文桂先生所指出的:“刊物能不能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关键在于编辑。因为刊物是靠编辑办的,编辑修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刊物的质量。”因此,在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中,“编辑的作用至关紧要,责任尤其重大”。“对于作者来说,编辑手中的那份权力,确实是太重要了……所以,我们应当格外珍惜这份权力,用好这份权力。”
(摘编自杨玉圣《学术期刊与学术规范》,有删改)
【注】CSSCI全称为“Chinese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意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学术刊物作为学术成果发表与传播的集散地,应责无旁贷地做好考核高校学术成果品质的“把关人”。
B.正因高校系统广泛推行以“以刊评文”为基本模式的学术评价体系,一些学术刊物的身价和地位得到提高。
C.当其主编和责任编辑成为重点公关对象时,作为身价与日俱增的核心学术期刊就不值得信任了。
D.在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主导下,学术编辑的权力提升主要还是由其学术刊物的实力来决定的。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从高校学术评价系统方面论述了学术刊物的地位及其主编、责任编辑所形成的巨大学术权力问题。
B.文章第二段暴露了当前学术评价体系的不足,学术期刊成为追逐对象,名刊学术编辑成了学术舞台上的活跃角色。
C.文章第三段从中西方不同评审机制的角度,说明中国学术编辑在拥有巨大学术权力的同时,也承担着沉重的学术压力和风险。
D.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认同陈文桂先生提出的防止学术腐败的根本举措是规范学术编辑的学术权力和学术责任这一观点。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急功近利的学术评价体系下,学术期刊和大学排名、学科评估等息息相关,使得其自身的本来作用和纯粹性大受影响。
B.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家评审机制,对于解决目前中国编辑们所面临的权力扩张、学术重负和学术风险等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C.绝大多数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刊评文”的学术评价机制,导致目前中国学术界对学术期刊的论文已不再重视。
D.处于转型期中国所特有的学术发展的态势,使所谓的学术论文过剩与学术期刊“供不应求”矛盾加剧,“权力寻租”现象因此出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一直以来对网约车等新兴业态持有相对宽容的态度,尤其在拿不准其未来的发展和影响时,往往会对创新保持一定的政策模糊,以便“让子弹飞一会儿”。事实证明,网约车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让社会空闲资源得以重新组织和优化使用,这为网约车赢来了生存空间。

然而,当其发展中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并放大时,就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此次各地方出台新政的背景中,“安全”与“拥堵”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关键词。一方面,网约车司机数量急剧膨胀,行业恶性事件开始频频见诸报端,人们心中权衡便利与安全的天平正在渐渐倾向后者;另一方面,在一线大城市已近饱和的道路交通条件下,有城市数据显示,近两年拥堵程度的增加与网约车的发展呈现正相关,这在分城施策时是不可能不考虑的因素。很显然,这不再是一个该不该监管的问题,而是一个该如何监管的问题。

《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9日 有删改)

材料二

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约专车和快车用户规模已达2.36亿人,同比增幅超40%。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作为“互联网+交通”的创新业态,网约车解决了传统出行的很多痛点,逐渐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刚需。但急速生长下,泥沙俱下,监管滞后,网约车市场出现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事件在所难免。

“除了个人信息安全、行车安全、资费合理性等问题外,保险、乘客司机纠纷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说,很多网约车没有商业保险或者购买家庭自用性质的保险,出现交通事故后消费者无法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

《人民日报》(2018年05月10日 有删改)

材料三

5月6日晚间,空姐李某珠在郑州航空港区搭乘了一辆顺风车赶往市内后遇害。郑州市办案民警对媒体表示,作案人员是一名滴滴司机,身上携有凶器,仍在潜逃中,警方正在抓捕。

5月10日,郑州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网约车司机刘某华(男,27岁,郑州航空港区人)有重大作案嫌疑。经专案组用技术手段追踪,显示嫌疑人刘某华作案后弃车跳河,现警方正在相关区域全力展开搜捕。

5月11日,在警方通报的疑犯刘某华落水地点,发现了一具尸体,疑似嫌犯。具体确认还需要打捞出来以后做DNA鉴定。

同日,滴滴平台发布消息称,自5月12日零点起,顺风车业务在全国范围内下线,停业自查整改一周;其他平台业务开始对司机进行全面审查,用一切手段清理平台上可能的人车不符情况;运营及客服体系全面整改。

《检察日报》(2018年05月12日 有删改)

材料四

交通运输部:网约车司机无证上岗或被列失信黑名单交通运输部官方微信今日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出租汽车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未取得平台、车辆、驾驶员经营许可,擅自从事或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驾驶员,被列入重点关注名单且6个月内仍拒不改正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列入失信联合惩戒主体名单(以下简称“黑名单”)。发生上述行为情节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的失信主体,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直接列入“黑名单”。

《新华网》(2018年05月20日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中有关网约车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约车恶性事件的不断发生,使人们注重出行安全,更注重出行便利。
B.因为政府的模糊政策,给网约车的发展带来了生存空间,有城市数据显示,网约车的发展壮大是造成城市拥堵的根本性因素,对其监管势在必行。
C.网约车行业快速发展,保险、乘客司机纠纷不断,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事件的出现,这使得监管部门开始认真考虑网约车的监管问题。
D.郑州警方组织的打捞人员发现了杀害空姐李某珠的疑犯滴滴司机刘某华尸体的同日,顺风车业务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下线。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生业态,我国一般一开始会对其保持一种模糊态势,以便把握它的发展和影响。
B.材料二显示,由于网约专车发展太快,急速生长,导致泥沙俱下,市场出现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事件。
C.空姐被害以及2016年的深圳24岁女性乘坐网约车被害案告诉我们,女性在乘坐网约车时,可能较为容易受到侵害。
D.可以预见,《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其中对于进入失信黑名单司机联合惩戒这一举措,将会大大减少网约车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小题3】网约车司机违法事件频频发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司机身上存在伤害隐患。要想成为一名网约车司机,需注意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三、四加以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猎豹移动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傅盛说。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不断重塑各行各业以及我们的生活。“过去40年,前加年的数字化进程改变了生产资料,后20年的网络化进程重构了市场关系,未来20年人工智能模糊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界限,其使命是与传统产业嫁接,降低生产成本,对生产力产生数量级的提升。”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吴甘沙说。
据咨询公司埃森哲2017年6月发布的《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报告显示,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3个行业。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和1.7%。
专家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政府的很多管理方式都有必要从追逐式管理变成预侧式管理。
对个人而言,除了生活领域的改变,影响还将发生在职业领域—未来,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如在线客服、速记翻译、驾驶员等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I月29日)
材料二:

材料三:
港媒称,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目标是成为这一变革性技术事实上的全球领袖。
自2012年到2016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融资26亿美元,而美国的同类公司融资179亿美元。但这种情况正在迅速变化,曾经被视为技术研发落后者的中国公司正在抓住以人工智能作为赶超外国同行的机会。
2015年,全世界范围内出版的顶尖人工智能相关学术论文中,有超过40%的论文至少有一名或多名中国研究人员。中国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申请在之010年到2014年间增长186%,比此前五年间显著增加。而且,在过去两年,在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竞赛大规模图像识别挑战赛中,所有表现突出的团队成员都是中国人,一半的团队在中国工作。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全都旨在推动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7年8月29日)
材料四:
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差距较大;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巫待完善。
《规划》明确,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规划》提出六个方面重点任务:一要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二要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三要建设安全便捷的智能社会,四要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五要构建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六要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
(摘编自国务院2017年7月8日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关专业人士认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界限变得模糊,生产成本降低,生产力大幅提开。
B.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可能是2015年的4倍多,全球人工智能市场热度将持续増长,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C.目前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在基础设臆、政策法、标准体系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D.《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构建创新体系、培育智能经济等六大任务,有利于缩小我国人工智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改变了生产资料,重构了市场关系,重塑了各行各业以及我们的生活,这说明“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
B.根据预测、中圆人工智能市场规模2019和2020年的增长率虽高,但增长率曲线明显放缓,这说明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将趋于饱和。
C.对比2019和2020年的全球和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增长率,中国远低于全球的増长率,说明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还是低于全球。
D.《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制定的2020、2025、2030三步走发展目标,证明了中国要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决心。
【小题3】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国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上采取了哪些举措?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2012年末到2017年末,全国有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中国的减贫实践与成就,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为全球树立了典范。面对深度贫因地区,如何突破长期难以突破的瓶颈?脱贫攻坚,精准为要。尤其是进入关键冲刺阶段,那些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需要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政府的努力、企业的助力、社会组织的协力,都是不可或缺的。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壮志如铁”的决心、“精准滴灌”的用心、“万夫一力”的齐心。聚众力、汇众智、集众志,有了这样的力量,我们将所向披靡,无坚不摧。

(摘编自人民网《汇聚精准扶贫强大合力》)

材料二: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回顾脱贫攻坚历程,注重通过发展产业的方式实现精准脱贫,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是鲜明特色。脱贫攻坚,外界的推动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外在的推动力不可能永远不变。这就需要把外在的推动力转化为内生动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搞好产业扶贫。

但也要看到,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贫国户抗击风险能力较弱,常常会面临缺资金、缺技术、缺品牌、缺产业链等难题。在推动产业扶贫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经营层面的问题,比如说短期化倾向,一些地方急于求成,优先发展“短平快”产业;又如脱离群众的倾向,一些地方贫困户并没有融入产业;还有一些地方不切实际造“盆景”工程,一哄而上造成市场过剩。凡此种种,无不制约着产业扶贫的推进,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让产业扶贫取得实效。

产业发展是经济活动,要遵循市场规律,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产业,这就需要精准对接群众,形成产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参与生产、实现就业,才能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让贫困群众分享产业红利。

(摘编自人民日报《产业扶贫贵在“精准”》)

材料三:

笔者回老家过年时,了解到政府给每个低收入家庭送去羊羔饲养,但有的贫困户找到村委会说,送羊羔,要送放羊工来,类似的要求还有不少。这种“谁穷谁有理”的思想要不得。

在脱贫攻坚战中,不难看到大多数贫困群众尝到了勤劳脱贫的甜头,走上了脱贫奔小康之路。但也有一部分人单纯“等靠要”,难以彻底拔掉思想上的“穷根”。扶贫首先要扶志。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只有帮助他们扶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真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扶贫重在扶志》)

材料四:

一段时间以来,扶贫领域检查评比多、填表报数多、压力大任务重的现象广泛存在,特别是精准扶贫陷入精准填表的怪圈,成为广大贫困农民和农村的负担。把精准扶贫变成精准填表,表面上看是工作方式不对,将机关和企业的工作方法简单套用到农村扶贫工作中,实质上是一种文牍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扶贫干部对此也无奈,填表、考核、评估的成绩是上级评价扶贫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表格已经成为一种应付上级考核的“盆景”。脱贫攻坚不可本末倒置,这就要求我们秉承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改革规范考核管理制度,激发广大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脱贫成效检验并不断调整工作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兑现我们党对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摘编自央广网《莫把精准扶贫变成“精准填表”》)

材料五: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对减贫工作高度重视,2012年末到2017年末,全国已有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
B.优先发展“短平快”产业使扶贫提速,加快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提高了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C.缺资金、缺技术、缺品牌、缺产业链等难题影响着扶贫工作的推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在扶贫工作中应该考虑的。
D.很多贫困户的思想上还有“穷根”,还存在着“谁穷谁有理”这种典型的“等靠要”的思想,主观上脱贫致富的意愿不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则文字材料都提及了我国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都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做好扶贫工作的可行性办法,为扶贫工作指明方向。
B.材料五的数据显示,国家设定了恒定的贫困线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呈不断减少的趋势,贫困发生率也在逐年下降。
C.要想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必须杜绝文牍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这样就能真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动力。
D.根据材料五可知,中国贫困户因病致贫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因学、因残、因灾比例之和,国家应加大对因病致贫人口的帮扶力度。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应如何才能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