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心事

路遥

吃完饭后,孙少安和润叶来到街上。走到要回小学的那条巷口时,润叶突然说:“少安哥,你刚吃完饭,咱们到城外面去走一走。”少安不好拒绝她,但又觉得有些别扭。两个男女一块相跟着遥达,叫众人看着不美气。可又一想,这城周围又没人认识他,走一走就走一走,怕什么!他和润叶是一个村的老乡,又是老同学,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哩!于是,他们来到了绕城而过的县河滩里。

初春的原西河变得宽阔起来,在河对面见不到阳光的悬崖底下,还残留着一些蒙着灰尘的肮脏的冰溜子。但在那悬崖上面的小山湾里,桃花已经开得红艳艳的了。河岸边,鹅黄嫩绿的青草芽子从一片片的枯草中冒了出来,给人一种盎然的生机。道路旁绿雾蒙蒙的柳行间,不时闪过燕子剪刀似的身姿。不知从什么地方的山野里,传来一阵女孩子的信天游歌声,飘飘荡荡,忽隐忽现——

正月里冻冰呀立春消,

二月里鱼儿水儿水上漂,

水呀上漂来想起我的哥!

想起我的哥哥,想起我的哥哥,

想起我的哥哥呀你等一等我

……

“你走慢一点嘛!我都撵不上你了!”润叶终于扬起脸对少安笑着说。

少安只好把自己的两条长腿放慢一点,说:“我山里洼里跑惯了,走得太慢急得不行。”

“呀,你快看!”润叶指着前面的一个草坡,大声喊叫起来。

少安停住脚步,向她手指的地方望去。他什么也没看见。他奇怪地问:“什么?”

“马兰花!看,蓝格莹莹的!”

少安还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哩,原来是几朵马兰花。这些野花野草他天天在山里看得多了,没什么稀罕的。润叶已经跑过去,坐在那几丛马兰花的旁边,等他过来。

他走到她身旁。她说:“咱们在这儿坐一会。”

他只好坐下来,把两条胳膊放在胸前,望着草坡下浑黄的原西河平静地流向远方。

润叶摘了一朵马兰花,在手里摆弄了半天,才吞吞吐吐说:“少安哥,我有个急人事,想对你说一说,让你看怎么办……”

少安扭过头,急切地等待她说出来。润叶脸红得像发高烧似的,犹豫了一会,才说“……我二妈家给我瞅了个人家。”

“什么……人家?”少安一时反应不过来。“是……县上一个领导的儿子……”润叶也不看他,只是红着脸低头摆弄那朵马兰花

“噢……”少安这下才明白了。

润叶要结婚了?他在心里又吃惊地自问。

他心里顿时涌上一股说不出的味道。他把自己出汗的手轻轻地放在有补钉的腿膝盖上,两只手甚至下意识地带着一种怜悯抚摸着自己的腿膝盖。

他马上意识到他有些不正常。他并且对自己这种情绪很懊恼。他现在应该像大哥一样帮助润叶拿主意才对。她专门叫他到城里来,也正是她信任他,才对他说这事哩!他很快使自己平静和严肃起来,对她说:“这是好事。人家家庭条件好……那个人做什么工作哩?”

“可我不愿意!”润叶抬起头来,带着一种惊讶和失望的表情望了他一眼。

“不愿意?”少安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这事主意要你拿哩……”他只好这样说。

“我是问你,你看怎么办?”她抬起头,一脸固执地问他。

他掏出一条纸片,从口袋里捏了一撮烟叶,迅速卷起一支烟棒,点着抽了几口,说:“那你不愿意,不就算了?”

“人家纠缠我,我……”润叶难受地又低下了头。

“纠缠?”少安不能明白,既然女的不同意,男的还纠缠什么哩?城里人的脸怎这么厚?

“你是个死人……”润叶低着头嘟囔说。

少安感到很内疚。他看见润叶一直难受地低着头,不知怎样安慰她,就急躁地说:“唉,要是小时候,谁敢欺负你,我就早把拳头伸出去了!那时候,你要是看哪个土崖上有朵山丹丹花,或者一体红酸束,要我上去给你摘,那我都能让你满意……可现在,可这事……”

润叶听他说着,突然用手捂住自己的脸哭了。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有删改)

(注)《平凡的世界》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陕西农村为背景,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农村在伟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相关情节是:在县城教书的大队书记的女儿田润叶,与同村的农村青年孙少安是同学。润叶的婶婶在县城给润叶提亲,润叶捎信让少安到县城见面,试探少安的想法。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安思想有些保守,当润叶提出到城外走走时,他觉得有些别扭,但碍于情面,还是答应了。
B.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两次写润叶摆弄马兰花,借此表现了润叶复杂矛盾、欲说还休的心理。
C.少安与润叶虽然同在一个村里长大,又是老同学,但少安只是把润叶当妹妹看待,并没有爱情的成分。
D.远处传来的信天游,烘托了润叶沉浸在爱情期待中的少女心情,也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和诗意美。
【小题2】赏析文中第二段画线语句。
【小题3】文中润叶的表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0 07:44: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就像大晴天冷不丁下起了冰雹——孙少安的砖烧砸了!问题全部出在那个用高工资新雇来的河南人身上。灾难是毁灭性的,粗略估算一下,损失都在五六千以上,这几乎等于宣布他破产了!几十人的工资,他一分也开不出,他还贷了银行一万元的巨款,月息近百元!……

 一天之内,所有帮孙少安干活的本村人,都咒骂着别人也咒骂着自己,灰心丧气地各回了各家。人走空了,只留下遍地狼藉。

孙少安的灾难马上在双水特掀起大喧哗。人们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情,纷纷奔走传告这消息。叹喟者有之,同情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敲怪话撇凉腔者有之。听说田福堂(曾经反对改革)激动得病情都加重了,一是吐一碗黑痰,神汉刘玉升传播说,他某个夜晚在西南方向看见空中闪过一道不祥的红光,知道孙少安小子要倒霉呀……

夜幕降落的时候,少安和秀莲仍然没有回家去。他们坐在一堆烧坏的砖头上,脸上糊着泪痕,默默无语地看着东拉河对岸那轮初升的明月。

 秀莲哭了一会,却反过来安慰他说:“事情到了这一步,一…不敢太熬煎。急出个病,咱更没活路了!”“怎么办……”少安脸痛苦地抽搐着,不知是问秀莲,还是在问自己。没有任何办法。

两个人一筹莫展地坐在一堆破砖头上,不知该怎么办。

夜很深了。金家湾那边最后,几点灯光也已熄灭。月亮静静地照耀着寂静中昏睡的大地。东拉河闪着-白的波光,朗朗喧响着在沟道里流淌。晚风凉意十足,带着秋天将至的讯息,从大川道里道动地吹过来,夹带着早熟的庄稼所特有的诗人芳香……

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

孙少安砖场的熊熊炉火也随之熄灭了。

对于一个平凡的农民来说,要在大时代的变革浪潮中奋然跃起,那是极其不容易的。而跌落下来叉常常就在朝夕之间。因为中国和他们个人都是在一条铺满荆棘的新路上摸索着前行,碰个鼻青眼肿几乎不可避免。而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在这条路上跌倒后,爬起来继续走下去?

孙少安和妻子在他们倒闭了的砖场,痛不欲生地坐到了深夜。

他们突然看见,父亲佝偻着高大的身躯,背抄着手在月亮照得白花花的公路上走过来。于是,夫妻俩垂头丧气地跟着父亲离开了烧砖场,回家了。

月光砬洁,大地如银似水。

母亲用围裙揩拭着眼泪,对他们说:“不管怎样,要吃饭哩……”

孙玉厚老汉蹲在脚地上。低倾着苍头,一直在抽烟,他握烟锅的手在微微地抖着。记得他父亲活着的时候,就一再对他说过,孙家的祖坟里埋进了穷鬼,因此穷命是不可更改的。看来,还是他父亲说得对。米豪镇那个死去的老阴阳,却胡扯说他们宅第的风水是双水村最好的。好个屁!看,这好风水如今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灾祸!

其实,在少安决定要把砖场往大闹腾的时候,他老汉心里直打小鼓。对他来说,生活中出现不幸,那倒是惯常而自然的事,一旦过分地红火而幸运,他倒套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和担忧。

炕头上那盏豆粒似的灯光,静静地映照着两辈人四张愁苦的面孔,满窑里一片死气沉沉。

屋外,月亮已经移到了田家圪崂的山背后,半个村于被深沉的黑暗所笼罩。远赴,公鸡们正在激昂地合唱夸晚的第三支歌。明天,他们将怎么办?

秀莲沉默了一会,突然严肃地对丈夫说:“事到如今,我也想过了,只能让我回一次娘家,看能不能让姐夫先给咱们借一点钱。有林在村里办醋厂,多了拿不出来,一千来块估计还可以……”

少安听妻子这么说,使“腾”地坐起来。他感激地望着秀莲,似乎在完全的绝望中获得了一点生机,他温柔地俯下身子,再一次紧紧抱住亲爱的人,在她那零乱像沙蓬一样的头发上亲了又亲。

一大早,夫妻俩就出了门。外面三分曙色,七分黑夜。

公路上已经有汽车开过。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二十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对孙少安的创业失败,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灵活现的世态众生相,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既有群体介绍,电有细致人微的个别描写。
B.“月光皎洁,大地如银似水”,这一自然环境描写用语简洁,描绘出静谧、美好的乡村夜景,反衬出陷入冈境的孙家人焦虑不安以及彻夜难眠。
C.选文对孙玉厚老汉的刻厕,多着墨于其神态与心理。他原本就不太支持把砖厂的生意做大,现在因此家里背上了巨债,他不禁赞叹起父亲的先见之明,一边又咒骂起不灵的老阴阳来。
D.在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帷幕的大背景下,农民孙少安初次创业失败给这个家庭蒙上了浓浓的阴影。但是,“在新路上摸索前行,碰个鼻青眼肿几乎不可避免”,因此,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坚持改革发展都是势在必行。
【小题2】节选部分对比突出,请从中找出三处并做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节选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走到要回小学的那条巷口时,润叶突然说:“少安哥,你刚吃完饭,咱们到城外面去走一走。”

少安不好拒绝她,但又觉得有些别扭。两个男女一块相跟着溜达,叫众人看着不美气。

可又一想,这城周围又没人认识他,走一走就走一走,怕什么!他和润叶是一个村的老乡,又是老同学,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哩!

于是,他们就相跟着一块出了那座清朝年间修建的古老破败的东城门,又下了一个小土坡,来到了绕城而过的县河滩里。

初春解冻的原西河变得宽阔起来,浩浩荡荡的水流一片浑黄。在河对面见不到阳光的悬崖底下,还残留着一些蒙着灰尘的肮脏的冰溜子。但在那悬崖上面的小山湾里,桃花已经开得红艳艳的了。河岸边,鹅黄嫩绿的青草芽子从一片片去年的枯草中冒了出来,带给人一种盎然的生机。道路旁绿雾蒙蒙的柳行间,不时闪过燕子剪刀似的身姿。不知从什么地方的山野里,传来一阵女孩子的信天游歌声,飘飘荡荡,忽隐忽现——

正月里冻冰呀立春消,

二月里鱼儿水儿水上漂,

水呀上漂来想起我的哥!

想起我的哥哥,

想起我的哥哥,

想起我的哥哥呀你等一等我……

少安和润叶相跟着,沿着原西河畔的一条小路,往河上游的方向走着。他们沉浸在明媚的春光中,心情无限地美妙。这倒使他们一时没有说什么话。

“你走慢一点嘛!我都撵不上你了!”润叶终于扬起脸对少安笑着说。

少安只好把自己的两条长腿放慢一点,说:“我山里洼里跑惯了,走得太慢急得不行。”

“呀,你快看!”润叶指着前面的一个草坡,大声喊叫起来。

少安停住脚步,向她手指的地方望去。他什么也没看见。他奇怪地问:“什么?”

“马兰花!看,蓝格莹莹的!”

少安还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哩。原来是几朵马兰花。这些野花野草他天天在山里看得多了,没什么稀罕的。

润叶已经跑过去,坐在那几丛马兰花的旁边,等他过来。

他走到她身旁。她说:“咱们在这儿坐一会。”

他只好坐下来,把两条胳膊帮在胸前,望着草坡下浑黄的原西河平静地流向远方。

润叶摘了一朵马兰花,在手里摆弄了半天,才吞吞吐吐说:“少安哥,我有个急人事,想对你说一说,让你看怎么办……”

少安扭过头,不知道她遇到了什么困难,就急切地等待她说出来。他知道这就是润叶捎话叫他来的那件事。

润叶脸红得象发高烧似的,犹豫了一会,才说:“……我二妈家给我瞅了个人家。”

“什么……人家?”少安一时反应不过来她说的是什么。

“就是……县上一个领导的儿子……”润叶说着,也不看他,只是红着脸低头摆弄那朵马兰花。

“噢……”少安这下才明白了。他脑子里首先闪过这样一个概念:她要结婚了。

润叶要结婚了?他在心里又吃惊地自问。

是的,她要结婚了。他回答自己说。

他心里顿时涌上一股说不出的味道。他把自己出汗的手轻轻地放在有补钉的腿膝盖上,两只手甚至下意识地带着一种怜悯抚摸着自己的腿膝盖。

你这是怎了?唉……

他马上意识到他有些不正常。他并且对自己这种情绪很懊恼。他现在应该象大哥一样帮助润叶拿主意才对。她专门叫他到城里来,也正是她信任他,才对他说这事哩!他很快使自己平静和严肃起来,对她说:“这是好事。人家家庭条件好……那个人做什么工作哩?”

“可我不愿意!”润叶抬起头来,带着一种惊讶和失望的表情望了他一眼。

“不愿意?”少安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不愿意就算了,这又有什么难的哩?

“这事主意要你拿哩……”他只好这样说。

“我是问你,你看怎么办?”她抬起头,固执地问他。

少安简直不明白这是怎么了。他掏出一条纸片,从口袋里捏了一撮烟叶,迅速卷起一支烟棒,点着抽了几口,说:“那你不愿意,不就算了?”

“人家纠缠我,我……”润叶难受地又低下了头。“纠缠?”少安不能明白,既然女的不同意,男的还纠缠什么哩?城里人的脸怎这么厚?

“你是个死人……”润叶低着头嘟囔说。

少安感到很内疚。润叶需要他帮助解决她面临的困难,但他在关键的时候却无能为力。

唉,这叫他怎么办呢?要么让他去把纠缠她的那小子捶一顿?可人家是县领导的儿子,再说,他凭什么去捶人家呢?哼!如果将来兰香长大了,有人敢这样,他就敢去捶他个半死!

他看见润叶一直难受地低着头,急忙不知怎样安慰她,就急躁地说:“唉,要是小时候,谁敢欺负你,我就早把拳头伸出去了!你不记得,那年咱们在石圪节上高小,有个男同学专意给你身上扔篮球,我把那小子打得鼻子口里直淌血……再说,那时候,你要是看哪个土崖上有朵山丹丹花,或者一钵红酸枣,要我上去给你摘,那我都能让你满意……可现在,可这事……”

润叶听他说着,突然用手捂住自己的脸哭了。

少安慌得不知如何是好,把半支没抽完的烟卷扔掉,又赶快卷另一支。

过了一会,润叶用手绢把脸上的泪痕抹去,不再哭了。刚才少安的话又使她深切地记起她和他过去那难以忘却的一切……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叶勇于打破世俗观念执着地去追求自己所爱的人,主动邀请少安“到城外边去走一走”,并向少安暗示白己的心意。
B.给润叶带来惊喜的马兰花在少安眼中只是司空见惯的野花野草,这样写目的在于突出少安作为农民的朴实,对美的欣赏较为迟钝。
C.文中引用“信天游”,使小说表达多样化,既体现了陕北地区鲜明的地域特色,又暗示了润叶与少安单纯美好的情感。
D.本文较多地运用方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读来本色白然,同时与人物形象相契合,为小说增色不少。【小题2】请简要分析小说划线处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及其作用。
【小题3】润叶告诉少安她的“急人事”后,少安的心理产生了怎样的复杂变化?请结合全文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路遥

除夕之夜,欢乐的气氛笼罩着我们的村庄。家家窗前点上了灯笼,院子里地上铺上炸得粉碎的红红绿绿的炮皮。在那些贴着窗花和对联的土窑洞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八碗”。说是八碗,实际上主要是把各种形状和式样的肥肉块子装在八个碗中。农村人虽然富了,他们的肠胃仍需要油水。好,那就尽情地吃吧。拣肥的吃,放开肚量吃吧,而今这样好的年头,又是自己喂的猪,不吃做什么!

父亲吃了一老碗肥肉,然后就心满意足地拿起旱烟锅,自个儿笑眯眯地抽起了烟。他舒服地吐纳着烟雾,安逸地仰靠在铺盖卷上,享乐的神态使我高兴。我突然冒出了一个新鲜的念头:我为什么不用收录机录下父亲的一段声音呢?父亲显然对这事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跃跃欲试,但又有点不好意思。我忍不住笑了,对他说:“你随便说什么都行。比如说你这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哈呀,这怎说哩……好,叫我想一想,噢,对了,那天,也正像今天一样,过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行!好,那我就再给咱往下说……”

“提起那年头,真叫人没法说。冬天的时候,公社把各大队抽来的民工都集中到寺佛村,白天大干,晚上夜战,连轴转到了年底。那天早上我回家时,你们母子几个围坐在炕上哭鼻子哩。哭什么哩?那年头,大家都穷得叮当响,过年要甚没甚。旁人家歪好都还割了几斤肉,咱们家我没回来,连一点肉皮皮都没有。当时,我折转身就往县城跑。我恨我。一个男人,就这么无能啊!我当时想,我今天出去就是抢也要抢回几斤肉来。”

“进了县城,我赶忙跑到了肉食门市部,一看,门关得死死的。我来到后门上,门也关着,不过听见里面有人咳嗽。我站着,不敢捣门,为甚?怕。怕什么?当时也说不清。过了一会,我突然冒出了个好主意,哼,别看你老子是个笨老百姓,到紧火时,脑瓜子还聪敏着哩。我想,如果我说我是县委书记的亲戚,他们还敢不卖给我肉吗?”

“就这样,我硬着头皮敲开了肉食门市部的后门。门先是开了一条缝,露出一颗胖头。还没等胖头开口,我就忙开口说是县上冯书记的亲戚。胖头问什么事?我对他说,冯书记让你们割几斤肉。这胖干部问我割几斤,我慌忙从怀里掏出了全部的钱—一共四块。我问他一斤多少价钱?他说一斤八毛钱。我说,那就割五斤吧。不过,我当时心里暗暗叫苦:我原来只想割上二斤肉,够你们母子几个吃一顿就行了,你们母子一年几乎没喝一口肉腥汤哩。我想余下两块多钱,给你妈买一块羊肚子毛巾一一她头上那块毛巾已经包了两年,又脏又烂;再给你们几个娃娃买些鞭炮。吃肉放炮,这才算过年呀。可眼下我想,一个县委书记的亲戚走一回后门,怎能只割二斤肉呢?我就只好咬咬牙把四块钱都破费了。但不管怎样,我总算割到了肉,而且是一块多么肥的刀口肉啊!”

 “我正在街上走,一个叫化子拦住了我的路。我一看,这不是叫化子,是和我一块当民工的高五,他老婆有病,他本人已经熬得只剩下一把干骨头。高五挡住我,问我在什么地方割了这么一块好肉?我没敢给他实说,就撒谎说,我的肉是从一个外地人手里买的。高五忙问我,那个外地人现在在什么地方?我说人家早走了。高五一脸哭相对我说,直到今早上才向别人央告着借了几个钱,可现在又连一点肉也买不到了。他说大人怎样也可以,可娃娃们不行呀,大哭小叫……他瞅了一眼我手里提的这块肉,可怜巴巴地说,能不能给他分一点呢?我舍不得这么肥的肉给他分,就对他说是这肉是高价买的。他忙问多少钱一斤?我随口说一块六一斤。不料高五说一块六就一块六,你给我分上二斤!我迟疑了一下,对他说,那好,咱两个一劈两半。就这样,高五拿了二斤半肉,把四块钱塞到我手里,笑呵呵地走了,倒好像是他占了我的便宜。好,我来时拿四块钱,现在还是四块钱,可手里却提了二斤半的一条子肥肉。这肉等于是我在路上白捡的。好运气!”

“我马上到铺子里给你妈买了一条新毛巾,给你们几个娃娃买几串鞭炮。还剩了七毛钱,又买了几颗洋糖……这辈子没有哪一天比这一天再高兴不过了。高兴什么哩?高兴你妈和你们几个娃娃过这个年总算能吃一顿肉了。而且你妈也有了新头巾,你们几个娃娃也能放鞭炮,吃洋糖了……”

我“啪”一下关住了收录机,什么话也没说,丢下父亲,心情沉重地一个人来到了院子里。此刻,晴朗的夜空星光灿烂,和村中各家窗前摇曳的灯笼相辉映,一片富丽景象。远处传来密集的锣鼓点和丝弦声,夹杂着孩子们欢乐的笑闹声。村庄正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远远近近的爆竹声此起彼伏,空气里弥漫着和平的硝烟。此刻这一切给我的心灵带来无限温馨和慰藉……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摘自《祝福》)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倒叙的方式,通过我想用收录机录下父亲声音的这一新鲜念头,引出父亲对于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的回忆。
B.小说中反复提到“这怎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 真叫人没法说”,生动地塑造了父亲不善言辞的朴素农民形象。
C.与父亲同为民工的高五家庭也非常困难,我对父亲占其便宜的做法是不认同的,这也是我一个人来到院子里的原因之一。
D.小说注重从小人物感受大时代,父亲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但是作者却通过他展现了一段极其贫困的艰难岁月。
【小题2】本文尾段与鲁迅小说《祝福》尾段都描写了过年时的庆祝场景,在表达小说的主旨上各自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中的故事读来真实可感,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是如何达到这一效果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加林在赶罢集第二天,就出山劳动了。像和什么人赌气似的,他穿了一身最破烂的衣服,还给腰里束了一根草绳,首先把自己的外表“化装”成了个农民。其实,村里还没一个农民穿得像他这么破烂。他参加劳动在村里引起了纷纷议论。许多人认为他吃不下苦,做上两天活说不定就躺倒了。大家很同情他;这个村文化人不多,感到他来到大家的行列里实在不协调。尤其是村里的年轻妇女们,一看原来穿得风风流流的“先生”变成了一个叫花子一样打扮的人,都啧啧地为他惋惜。

高家村村子并不大,四十多户人家,散落在大马河川道南边一个小沟口的半山坡上。一半家户住在沟口外的川道边,另一半延伸到沟口里面。沟里一股常年不断的细流水,在村脚下淌过,注入了大马河。大马河两岸的一大片川地,是他们主要舀米挖面的地方。川道两边的山上,耕地面积倒比川里大得多,但都是广种薄收,大部分是麦田。

川道里现时正锄玉米,他不太会锄地,就跟山上翻麦田的人去挖地畔。他的劳动立刻震惊了庄稼人。第一天上地畔,他就把上身脱了个精光,也不和其他人说话,没命地挖起了地畔。没有一顿饭的功夫,两只手便打满了泡。他也不管这些,仍然拼命挖。泡拧破了,手上很快出了血,把镢把都染红了;但他还是那般疯狂地干着。大家纷纷劝他慢一点,或者休息一下再干,他摇摇头,谁的话也不听,只是没命地抡镢头……他的镢把很快又被血染红了。

犁地的德顺老汉一看他这阵势,赶忙喝住牛,跑过来把镢头从加林手里夺下,扔到一边,两撇白胡子气得直抖。他抓起两把干黄土抹到他糊血的两手上,硬把他拉到一个背阴处,不让他逞凶了。德顺老汉一辈子打光棍,有一颗极其善良的心。他爱村里的每一个娃娃,有一点好东西,自己舍不得吃,满庄转着给娃娃们手里塞。尤其是加林,他对这孩子充满了感情。小时候加林上学,家境不好,有时连买一支铅笔的钱都没有,他三毛五毛的常给他。加林在中学上学时,他去县城里卖瓜卖果,常留半筐给他提到学校里。现在他看见加林这般拼命,两只嫩手被镢把拧了个稀巴烂,心里实在受不了。老汉把加林拉在一个土崖的背影下,硬按着让他坐下。他又抓了两把干黄土抹在他手上,说:“黄土是止血的……加林!你再不敢耍二杆子了。刚开始劳动,一定要把劲使匀。往后的日子长着呢!唉,你这个犟脾气!”

加林此刻才感到他的手像刀割一般疼。他把两只手掌紧紧合在一起,弯下头在光胳膊上困难地揩了揩汗,说:“德顺爷爷,我一开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尝个遍,以后就什么苦活也不怕了。你不要管我,就让我这样干吧。再说,我现在思想上麻乱得很,劳动苦一点,皮肉疼一点,我就把这些不痛快事都忘了……手烂叫它烂吧!”

他抬起乱蓬蓬的头,牙咬着嘴唇,显出一副对自己残酷的表情。德顺老汉点起一锅旱烟,坐在他旁边,一只手在他落满黄尘的头上摸了一把,无可奈何地摇摇白雪一样的脑袋,说:“明天你不要挖地畔了,跟我学耕地。你看你的手,再不敢握镢把了,等手好了再……”

加林坚决地摇摇头:“不,我要让镢把把我的烂手再拧好!”他说完就站起来,向地那儿走去,向两只烂手唾了两下,掂起镢头又没命地挖起来。阳光火爆爆地晒着他通红的光脊背,汗水很快把他的裤腰湿透了。

德顺老汉看着他这副犟劲,叹了一口气,把崖根下一罐水提过去,放在离加林不远的地方,说:“这罐水都是你的。天热,你不***的儿子顶替。②巧珍:美丽、善良的农村姑娘,虽没有文化,但却真心真意地爱上高加林这个“文化人”。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一段描写高加林故意穿得破烂出山劳动,表现他因为被撤掉民办教师而愤懑,也表现了他想获取别人同情的心理。
B.第二段交代高家村的规模和耕地情况,这既是高加林家境贫寒的原因,也是他希望摆脱农村、追求城市生活的动力。
C.本文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将高加林拼命劳动的情景展现出来。
D.本文语言朴实,描写细腻,比如“泡拧破了,手上很快出了血,把镢把都染红了”这一细节,表现高加林的坚忍、要强。
【小题2】结合文意,赏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
(1)阳光火爆爆地晒着他通红的光脊背,汗水很快把他的裤腰湿透了。
(2)他觉得这是他有生以来抽的最香的一支烟。
【小题3】小说的主人公是高加林,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写德顺老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