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高价补硒是否必要?
彭 婷
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主要包括维生素、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矿物质。在矿物质中,除了钾、钙、钠、镁等这些常量元素外,铁、锌、铜、硒等微量元素同样不可或缺,它们虽然占人体总重量不足万分之一,却是维持健康的必需元素。
近年来,随着“富硒大米”“富硒茶”等一系列富硒农产品和含硒保健品在市场上的畅销,硒元素与人类营养和健康的关系逐渐为大家所关注。
硒是一种非金属。它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分为两种:无机硒和有机硒。无机硒一般指亚硒酸钠和硒酸钠,有机硒则是硒通过生物转化与氨基酸结合而成,一般以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的形式存在。硒的价值很多,它不仅可作工业原料,更为重要的是在生物医学上的价值,它是各种生物体(包括细菌、植物和动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生命的存在依赖于氧,各种氧化过程可以帮助生命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但另一方面,氧也可能对生命体造成氧化损伤。
人体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自由基,自由基能与活性较强的含氧物质结合形成健康和长寿的杀手——“活性氧自由基”。目前世界医学界已公认:自由基是使人类衰老的罪魁祸首之一,并同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百余种疾病密切相关。面对如此严重的自由基威胁,机体形成了一整套抗氧化防御体系,而硒就是这个体系中的重要成员。研究发现,硒被人体摄取后,可参与重要脏器的抗氧化硒蛋白的合成,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从而具有抵御自由基对组织和器官损害的潜在作用。
硒是癌细胞的有效杀伤剂,它能阻断癌细胞的重要能量,提高癌细胞中环腺苷酸的水平,在体内形成抑制癌细胞分裂和增殖的内环境。
波兰科学家研究发现,癌症的发病率与血中硒含量呈负相关,土壤及食物含硒量低的国家和地区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含硒量高的国家和地区。低硒、缺硒地带居民的前列腺癌、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富硒地带,癌症死亡人群血液中的硒含量明显呈现低水平。
硒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对心脏肌体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人体血液中硒含量降低,会导致体内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减退,会使有害物质沉积增多,血管壁变厚,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升高,血流速度减慢,输送氧功能下降,从而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所以,科学补硒对于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作用。
除了上述潜能,硒还能刺激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产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在排毒、解毒、对抗重金属方面,硒也可能是“一把好手”。还可能有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控胰岛素代谢等生理作用。
虽然硒在维系人体健康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人体内不存在长期贮藏硒的器官,因此需要不断从饮食中补充新陈代谢所需的硒。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含硒高的天然食物,比如肉、蛋、鱼、海产品及动物的心、肝、肾等脏器,其中蛋类含硒量多于肉类。蔬菜中如荠菜、芦笋、豌豆、大白菜、南瓜、洋葱、番茄等也含一定量的硒。多吃这些食物可以安全有效地补硒。
值得注意的是,硒虽然重要,但并非补得越多越好。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成年人每人每日硒元素的推荐摄入量为60微克,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400微克。正常人平时只要不偏食、挑食,注意均衡营养,就可以摄取充足的硒,无须特别补充;而缺硒成年人每日食物外补硒50微克即起到保健作用。
补硒需要精确到微克,人体对硒的需求量距离硒中毒的量只有“一步之遥”,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引发不良后果。人体长期处在高硒状态下可能会发生硒中毒,出现皮肤痛觉迟钝、四肢麻木、头昏眼花、面色苍白、头发脱落、指甲变厚、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补硒虽有必要,但也不能多补!如果不能确定自己是否需要补硒,建议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测来确定。
(原文有删改)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硒不仅有重要的工业价值,还有更为重要的生物医学价值,它是各种生物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人维持健康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
B.硒有抗衰老功能,因为硒被人体摄取后,可参与重要脏器的抗氧化硒蛋白的合成,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抵御了自由基对组织和器官的损害,从而抗氧化抗衰老。
C.研究发现,癌症的发病率与血中硒含量呈负相关,因为硒能阻断癌细胞的重要能量,并使体内形成抑制癌细胞分裂和增殖的内环境,从而具有防癌与抗癌作用。
D.硒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对心脏肌体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硒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排毒解毒、调控胰岛素代谢等生理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1 10:06: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材料三
大数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在大数据热中,也出现了一些伦理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冷思考,并积极应对。
一是隐私泄露问题。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这个世界越来越透明,人们就好像处在“鱼缸生活”中,个人的身份信息、行为信息、位置信息甚至信仰、观念等隐私信息,都可能被记录、保存、呈现,每个人的信息,无一不被外界掌握。二是信息安全问题。个人所产生的数据包括主动产生的数据和被动留下的数据,其删除权、存储权、使用权、知情权等本属于个人可以自主的权利,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得到保障。大数据使用的失范与误导,如大数据使用的权责问题、相关信息产品的社会责任问题等,也是信息安全问题衍生的伦理问题。三是数据鸿沟问题。一部分人能够较好占有并利用大数据资源,而另一部分人则难以占有和利用大数据资源,造成数据鸿沟。
学术界普遍认为,针对大数据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应确立相应的伦理原则。大数据技术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权责统一原则和尊重自主原则,数据的存储、删除、使用、知情等权利应充分赋予数据产生者,还应该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消除可能引起的风险。2016年,《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出台,这是国内首个大数据地方性条例。大数据地方立法对国家层面立法起到了推动作用。有法律规范,大数据产业才会得到更为健康的发展,而健康发展、不断创新的大数据产业,也会带动我国的数字化高速发展。
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大数据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控制。解决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需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但从根本上看要靠技术事前保护,所以应鼓励以技术进步消除大数据技术的负面效应,从技术层面提高数据的安全使用和管理水平。
(取材于杨维东等相关文章)
【小题1】下列对三则材料中的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颠覆”:“颠”字可以写成“巅”。
B.材料二的“福祉”:“祉”读作zhǐ,和“福”字同义。
C.材料二的“肺结核”:“肺”字一共八画。
D.材料三的“衍生”:“衍”是会意字,从“氵”从“行”。
【小题2】下列三则材料中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华彩乐章”:最精彩的技术
B.材料二的“用户黏性”:用户的忠诚度
C.材料三的“鱼缸生活”:被束缚的、不自由的生活
D.材料三的“数据鸿沟”:掌控数据能力的巨大差距
【小题3】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给生活带来便利,但很多情况下人们对自己产生的数据难以自主。
B.针对大数据发展热潮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应该确立倡导相关的伦理原则。
C.我国已经出台了大数据监管的地方条例,这有助于推动国家层面的立法。
D.我国的数字化高速发展,必将会带动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不断创新。
【小题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大数据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影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首先需要深入研究中华文化,不断探究中华文化精神。
研究中华文化,就要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整体性和发展的过程性。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域板块、各民族群体都为中华文化发展增添了不同的文化要素,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比如,少数民族的大量文学作品,就给整个中华文化增添了不少光彩。以史诗为例,由于受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影响,中原文化中的史诗和神话传说得不到完整记载,散落成为“碎金”状态,以致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史诗”。但是,如果把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计算进来,中国就是史诗的富国和强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有六十万行以上;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也有十几万、二十万行。许多少数民族的神话史诗、民族起源史诗、民族迁徙史诗等有几百种之多。因此,探究中华文化精神,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也要善于从整体上利用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
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既呈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品格,也有自大封闭导致落后的遗憾,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汉唐时代,中国具有一流的综合国力和文化实力,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唐朝大规模汲取外来音乐,“南海舶”“西域舶”和日本“遣唐使”的船队络绎不绝。这种开放带来的繁华,使得中国人被尊为 “汉人”“唐人”。然而,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北京进贡自鸣钟和世界地图时,万历皇帝只把自鸣钟看作洋玩意儿,把世界地图绣成壁画来欣赏。当时的统治者只知享受西方产品,却不思吸收借鉴西方文明,导致潜在的取法西方发展科技的契机无声无息地滑走了。到了18世纪,尽管清朝乾隆时期《四库全书》以考据学的功力展示了中国数千年博大精深的学术文化史,但可惜当时的体制不能使科学研究与创造发明相结合,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依然浪掷于以八股求利禄之中,无法开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历史一再证明:开放包容则兴,自大封闭则衰。中华文化的发展不仅来自对本民族文化的充分自信,更要借助与世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近代以来,我们在在压抑中爆发、在挫折中提升,终于迎来中华文化的新发展,也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要接受历史的启示,在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道路上,一定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摘编自杨义《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不断探究中华文化精神,目的在于使中华文化再造辉煌,进而使国运兴。民族强。
B.中国是史诗的强国,如《格萨尔王传》等史诗之艺术水平丝毫不比西方史诗逊色。
C.中国久久未能开启工业化进程,根本原因在于国人把聪明才智都浪掷到了八股中。
D.唐人特别开放,无论音乐来自“南海舶”“西域舶”,还是日本“遣唐使”都会被接纳。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提到《江格尔》等是说中国不缺少史诗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的辉煌。
B.第二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又以具体事例阐述了从整体上研究中华文化的必要性。
C.第三段举万历皇帝之例论述了学习西方就会使国家昌盛,拒绝就会导致贫穷落后。
D.文章首尾呼应,开头讲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结尾进一步讲如何铸就文化新辉煌。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只有善于从整体上利用好中华文化的丰富资源,才能很好的传承其精神。
B.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说法导致中原文化没有史诗,招致了黑格尔的错误判断。
C.设若明朝时中国人就开始吸收借鉴西方文明,中国的科学史就可能会被改写。
D.即充分自信本民族的文化,又善于借鉴其他优秀文化,这就是我们应有的做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汤粉

方丽萍

老柴是汤粉。脑残级别。一部汤显祖的《牡丹亭》看了不下百遍,从头讲到尾,一字不差。

老柴没能考上大学,他父亲老老柴说都是汤粉闹的。那几本破书老老柴之前藏房顶阁楼,老柴翻出后便如飞蛾扑火,之后书读得浑浑糊糊,写书唱戏倒痴迷。

老柴回花村种地,老老柴整日长吁短叹。老老柴近五十才得老柴这根独苗。老老柴祖上经商,村里那三进三落雕梁画栋外加戏台的大宅便是他家祖业,划成分那会被划地主,大宅充公。老老柴近四十才娶了位病歪歪的女人,女人生下老柴不久病故。

老老柴又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将这独苗呵护成人,原指望他好好读书光宗耀祖,重续柴家威名,没想他却一天到晚扎进汤显祖的“四梦”出不来。

不久,老老柴慢性支气管炎发作,一口气没上来,也挂了。这年老柴23岁。

没了老老柴管制,只剩孤家寡人的老柴更加肆无忌惮。地种得敷衍了事,却整日抱着“四梦”哼哼叽叽,走火入魔,村民都摇头,哪有肯上门提亲的。

春去秋来,一晃,老柴三十好几,依旧孑身一人。有位远亲念及老柴家香火,给他撮合位二婚头,三天后女人走了,说老柴就一废物。

从此,再无人管老柴家事,这倒正中老柴下怀。从此,老柴守着破泥巴屋每日写书唱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村民也见怪不怪。

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春风终于吹进老柴居住的花村,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赚钱,之后或进城买房或把房建到交通便利的山脚,村里只剩老柴和另两位老人。老人过世后,老柴便成花村唯一留守户。

这年,一场大雨将老柴泥巴屋浇塌,老柴下山找队长,希望能住进自家老宅。队长征求之前里面住户意见,大伙想反正也不再回山里,与其任其荒废不如积份善心。

花村四面环山,海拔八百余米鲜有人踏入。偶有花村村民上山收稻想进村探探老柴消息,见大门紧闭,也只得做罢。

春去秋来,老柴像被遗忘般无声无息。

一晃又好几年过去了。一日,上面下派扶贫物资,队长想到老柴。从乡领回物资已暮色低垂,队长是急性子,想想上山抄近路也就七八里地,便挑起米、油上了山,赶到花村天色刚好完全擦黑。

队长站在老宅门前喊半天,无人应。队长想或许老柴有事还没回,便坐在门前石上等,不一会睡意袭来,队长头枕大米昏沉入睡。

半夜,冻醒。但见月色如银,老宅大门依然紧闭。正迷糊,只听隐隐传来戏曲声: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队长伸手“嘭嘭嘭”擂门,边擂边骂:老柴,老柴!还以为你死了呢,害我在门口等半天,深更半夜倒唱得欢,死性不改,抽疯呢!赶紧开门

戏声戛然而止。队长心一惊,侧耳细听,冷风嗖嗖,半天没见动静。

队长也是见过世面的人,自然不信神鬼,当即对门槛撒了泡尿,壮胆刚想伸手继续敲门。

一女声又唱起: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队长当即吓出身冷汗。怎么还有女人?难道──

夜色魆魆,月光惨白,队长再不敢久留,连滚带爬跑回山下。

第二天,十几位年轻人在队长带领下上山。翻进屋里,但屋里屋外,楼上楼下寻遍,哪有老柴影子?人们面面相觑,笑话队长准吓糊了。队长斩钉截铁争辩自己昨晚真真切切听到有人唱戏,一男一女。但没人信他。

后来几位驴友上山游玩,晚上露营山上,半夜有人尿急,听到一男一女凄凄惨惨唱戏,一群人吓得连夜滚下山。人们这才信了队长的话。

关于花村老宅闹鬼一事越传越神,几位文物工作者也来到花村,老宅及其余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古街,加上花村山清水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他们欣喜若狂。不久,一位开发商听说了汤粉的故事,依照“临川四梦”,将这里打造成“梦园”,并拍了部电影。电影获奖后,人们纷纷走进花村,探梦、寻梦,聆听汤翁的故事,花村成了旅游胜地。

又很多年过去了,有在浙江遂昌打工的邻村村民。说看见过老柴拉把二胡,唱《牡丹亭》,一人唱两角。他喊老柴,但对方说他姓柳。

队长听了,脸上露出不经意的笑,嘴里却恶狠狠吐出几个字:该死的老柴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侧耳细听”“连滚带爬跑回山下”将队长的紧张、恐慌描绘得活灵活现。
B.改革春风吹进花村后,村民纷纷外出打工赚钱并搬离花村,老柴成了唯一的留守户,这是因为老柴淡泊名利,并且痴迷汤显祖的作品。
C.花村和老柴的境遇非常相似:花村环境优美但之前却鲜有人踏入,老柴钟情于传统艺术但当时也没有人能理解。
D.文章最后写邻村村民在浙江打工时遇见老柴,“他喊老柴,但对方说他姓柳”,这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小题2】文中划线部分队长两次骂老柴,这两次队长的心理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者为什么称老柴为“汤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当前以互联网、物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日,德勤高成长项目全国主管合伙人赵锦东说,伴随着近年来经济热点的变化,很多中国企业在技术研发、注重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也有新布局。

赵锦东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选择什么样的市场和用户方面有着非常清晰的定位,同时在技术方面做了很多投入,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保持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与之前相比,中国企业更加注重数字化。这种数字化体现在平台战略、生态战略、供应链等各方面,且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定制化的生产,按照用户需要的变化来提供产品和服务,把整个生产流程进行重塑和优化,这也涉及到工业4.0、人工智能等领域。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6月7日)

材料二

从增加值占整体经济增加值的比重来看,中国(4.8%)没有达到OECD均水(6%),更远远落后于爱尔兰、韩国、日本、瑞士以及英美等国;在对外就业贡献(2.6%)这个维度上,也落后于OECD平均水平(3.7%)和绝大多数OECD国家。

腾讯语、阿里巴巴、百度等中国科技巨头近几年在数宇生态系统引发的革命性变化,加上中国政府在人工智能(AI)等新兴科技上的雄心勃勃的规划等,在全世界引发了“中国开始引领科技发展”的说法,比加,《经济学人》今年2月就推算,中国的科技行业已经赶上了硅谷,而麦肯锡去年底就宣称,中国的数字经济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中国整体科技发展水平真的已经赶超欧美了吗?欧洲顶级智库欧洲与全球经济实验室(Bruegel)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在上个月刊发的一份工作报告中,该智库研究人员发现,从体现科技发展水平的数字经济来看,中国距离经合组织(OECD)发达国家还有不短距离。

如果仅从数字经济的商业和服务出口规模来看,中国遥遥领先,然而Bruegel研究人员认为,中国数字经济出口商品中很大一部分价值并不是在中国的,比如电脑和手机,很大程度上只是在中国境内组装而己。相比之下,他们认为,增加值占比和对就业的贡献,更能反映一国整体数宇经济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中国数字经济真的比欧美发达吗?数据告诉你真相》《新知速递》2018年月7日)

材料三

《2018中国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对数字经济的演化发展和内涵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了客见公正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分析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旨在以此解读和掌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向,为未来各地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未来,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扩大,并将持续推进世界各国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展望中国数字经济未来发展趋势,一是数字经济内涵外延将会不断拓展,各国竞争将会更加剧烈;二是数据价值会进一步凸显,数据资源将炙手可热;三是数字经济服务和融合领域将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四是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格局并举,将会催生行业巨头;五是中西部地区依托政策优势,在数字经济资源和服务领域将有所突破。

(摘自(2018中国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中国经济网》2018年4月17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锦东认为在近年来经济热点变化的引领下中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很多投入,并保持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
B.当前以新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促使中国企业比之前更加注重各方面的数字化,并且把为用户定制化的生产作为核心。
C.尽管中国几个科技巨头近几年在数字生态系统引发了革命性变化,但井不能说明中国的数字经济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D.图表显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从高到低可分为四个梯队,其中第三梯队和第四梯队以指数得分20为分水岭。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如何宣称中国开始引领科技发展,都不能掩盖中国经济在增加值占比和对就业的贡献上都没有达到OECD的平均水平的实质。
B.对于中国整体科技发展水平是否已经赶超欧美,欧洲顶级智库欧洲与全球经济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以数字经济为依据,给出了答案。
C.中国数字经济的商业和服务出口规模虽然遥遥领先,但因商品价值不全是在中国创造的,因此不能反映中国整体数字经济的真实面貌。
D.展望中国数字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情况下,西部地区依托政策优势,将会在数字经济的多个领域有所突破。
【小题3】以上三则材料中,《新华网》《新知速递》《中国经济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仰望弯腰驼背的娘
厉彦林
①时光穿梭流年飞逝,娘已经腰穹了背驼了。
②在儿时的记忆里,娘特别能干,无论干家务还是种庄稼、种菜,都是一把好手,那腰杆也是直直的,我在小伙伴面前很是骄傲自豪。
③爷爷奶奶去世早,当时我的叔和姑才十岁左右,是我娘既当嫂子又当娘,拉扯着他们长大,娶亲,出嫁。爹因病早逝,那个年代队里靠工分分粮,娘既要照料家,还要到队里干活。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精打细算,节衣缩食,还想尽办法供我们兄妹几个上学读书。一天天,一年年,娘弯着腰择菜炒菜、洗衣服,弯着腰扫地、剁猪食、喂猪、喂鸡、喂狗,弯着腰翻地、锄草、疏菜、挑水、担粮、割庄稼……娘比常人吃了更多的苦,流了更多的汗,尽管额头早早添了白发,可她脸上一直绽放着自信的笑和真实的满足。渐渐地,我由抬头望娘,到身高超过了娘。
④这些年,娘年龄越来越大,好不容易说服她把责任田转交了,但她仍执意留下半亩莱地,好让我们随时能吃上新鲜菜。那年中秋,我照例回家看望娘。本以为她应当日子过得悠闲,谁知她正顶着凉飕飕的北风,在别人刚收过的地瓜地里用䦆头翻地瓜。地埂上的槐树叶子已经微黄,田野上只有零星的人在劳作。远远地望见娘满头白发被风唤起,像一团白云,斜阳从她的背后照过来,把弯曲的黑剪影叠印在地垄上。那情景让我一阵心痛。娘怕我生气,赶紧赔着笑说:“闲着难受呀,这么好的地瓜埋在地里,白瞎了!”
⑤这些年,娘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几次生病,我知道那都是年轻时辛苦、操劳留下的病根。娘心疼儿女的钱,顽强地配合治疔,一次次创造着奇迹。可惜因长期风湿性关节炎,两条腿变了形,弯了腰驼了背。
⑥人一旦弯腰驼背,更显得老显得矮,稍一活动就会气喘、气短,甚至不停地喊嗽。多少个节假日,白发稀疏、弯腰驼背的娘,拄着拐杖,站在街口,眯缝着那昏花的老眼,像遍地挑黃豆一样盯着每个行人,眼巴巴地盼着我们归来。每次我们回家,娘都会提前打上止腿疼的针,即使疾病缠身,也硬撑着忙里忙外,还必须亲自炒菜做饭。往往刚吃完早饭,就又忙着准备午饭。望着娘操劳的身影和飘动的白发,我们愧疚不已:“本想回家看您,却净给娘添累了。”可娘总是笑着说:“高兴,再累也高兴。”离家时,娘总是执意到大街口,笑着送我们,可转过头,她总会偷偷地抹眼泪……
⑦去年冬天,我回家发现娘已患病数日,可她愣是一声不吭硬撑着,我们当晚硬把娘带回省城,安排她住进了条件最好的医院。住院期间,一向操心忙碌的娘,弯腰驼背的娘,常常偎在洁白宽大的病床的沿上,无措地看着端到面前的饭菜,为自己的“不中用”而叹气,或是目光呆滞地盯着天花板,长久默然不语。可病愈后,被搀着走出医院的娘又笑了,那笑容竟像孩子的笑容般灿烂……
⑧已被岁月和辛劳夺走青春容颜的、弯腰驼背的娘,依然是我们人生的依靠和灵魂的拐杖,
⑨一次次虔诚地低头仰望弯腰驼背的娘,周身被感动和幸福浸润着,我只愿努力把这舒缓甜美的时光拉长……
(摘编自《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2017年5月13日)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详写“娘”繁重的劳作,既突出了她的能干和吃苦耐劳,也使“娘”由“腰杆直直”到“弯腰驼背”的变化更加真切感人。
B.第④段对“娘”翻地瓜的描写饱含深情,“唤”“印”等词精练传神,“满头白发”如“一团白云”,形象地突出了“娘”的辛劳和苍老。
C.第⑥段运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细节描写等手法,细腻传神地写出了“娘”对儿女的股切期盼、无比牵挂和眷恋不舍,读来感人至深。
D.本文语言平实质朴又饱含深情选取日常生活琐事,于平淡的叙写中突出了“娘”乐观坚强、吃苦耐劳、挚爱儿女、无私奉献的形象特点。
【小题2】试分析“娘”在住院期间表现反常的原因。
【小题3】作品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