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魏侍中则之九世孙也。累世二千石。父协,武功郡守。

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筭术,仆射周惠达见而异之。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太祖于东都门外。临别,谓让曰:”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太祖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太祖未深知之。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后太祖①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太祖称善,谓惠达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②绰对,因其有王佐之才。太祖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

属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渔,行至城西汉故仓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太祖乃召绰。具以状对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太祖益喜。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③听之。绰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注)之要,太祖整衣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绰始制文案程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节选自《周书》卷二十三)

(注)申、韩:申不害,韩非子,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于东都门外   饯:设酒食送行B.因其有王佐之才   称:称赞
C.整衣坐   危:高D.自是宠日隆   遇:恩遇
【小题2】依次填入文中序号里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以②因③而B.①与②因③则C.①以②以③则D.①与②以(③而
【小题3】文中“寻除著作佐郎”中的“除”,与第三段___________一句中的_________都有“授予官职”的意思。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B.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C.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D.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小题5】下列给文中加点的句子补出的省略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太祖乃召(让)为行台郎中
B.(惠达)乃召绰
C.(绰)具以状对
D.(太祖)遂留绰至夜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绰学识渊博,做行台郎中一年多,虽未被太祖赏识却深为同僚佩服。
B.太祖问事,周惠达答不上来,苏绰却因回答得体,当场受到太祖称赞。
C.在太祖与公卿去昆明池观渔的路上,苏绰以其博学多才深得太祖欢心。
D.苏绰讲帝王之道和申、韩之要,使太祖由卧而起,不知不觉湊近苏绰。
【小题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2 09:46: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孝穆,字道和,荥阳开封人。孝穆幼而谨厚,以清约自居。年未弱冠,涉猎经史。父叔四人并早殁, 昆季之中,孝穆居长。抚训诸弟,有如同生,闺庭之中,怡怡如也。魏孝昌初, 解褐太尉行参军,转七徒主簿。大统五年,行武功郡事,迁使持节、本将军,行岐州刺史、当州都督。 在任未几,有能名。就加通直散骑常侍。王罴时为雍州刺史,钦其善政,遣使贻书,盛相称述。 先是,所部百姓,久遭离乱,饥馑相仍。逃散殆尽。 孝穆下车之日,户止三千。留情绥抚,远近咸至,数年之内,有四万家。每岁考绩,为天下最。太祖嘉之, 賜书曰:“ 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部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于是征拜京兆尹。十五年,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鮞称藩,来附,时议欲遣使,慎选行人。太祖历观内外,无逾孝穆者。十六年,太祖总戎东讨,除大丞相府右长史,封金乡县男,邑二百户。军次潼关,命孝穆与左长史长孙俭、司马杨宽、尚书苏亮、谘议刘孟良等分掌众务。 仍令孝穆引接关东归附人士,并品藻才行而任用之。 孝穆抚纳铨叙, 咸得其宜。孝闵帝践祚,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子,增邑通一千户。晋公护为雍州牧,辟为别驾,又以疾固辞。武成二年, 征拜御伯中大夫,徙授御正。保定三年,出为宜州刺史,转华州刺史。五年,除虞州刺史,转陕州刺史。頻历数州,皆有政績。复以疾笃,屡乞骸骨。入为少司空。卒于位,时年六十。贈本官,加郑梁北豫三州刺史。谥曰贞。
(节选自<周书•列传•卷三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部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B.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部贾琮/誉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C.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部/ 贾琮誉蜇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D.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部/贾琮誉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小题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季,兄弟,与手足、昆仲近义,长为昆,幼为季。
B.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代指入仕为官。
C.下车,指古代作为殉葬的制造粗陋的车,也指官吏退休。
D.践阼,亦作 “践祚”,特指皇帝即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孝穆自幼为人宽厚。因为父辈去世早,兄弟之间,孝穆居长,他亲自抚养教育自己的几个弟弟,兄弟之间和睦友爱。
B.郑孝穆很有治政才能。他任通直散骑常侍时,安抚百姓,招纳流民,每年政绩考核都是最好,受到了皇帝的嘉奖与提拔。
C.郑孝穆颇具领导才干。军队驻扎潼关时,他独自处理军队的各项事务;对归附朝廷的人士,处理得非常妥当。
D.郑孝穆深得皇帝赏识。他多次受到嘉奖和加封,最终死于任上。朝廷给予了他很隆重的追封与褒奖的谥号。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所部百姓,久遭离乱,饥馑相仍,逃散殆尽。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也。六世祖根,慕容垂黄门侍郎。祖贵丑,平州刺史。父永,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
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属魏室丧乱,语所亲曰:“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辟为别将,从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拜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邑五百户。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弼恒先锋陷阵,所向披靡,贼咸畏之,曰:“莫当李将军前也”。
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岳既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宇文夏州收而用之,得其死力,咸云为主将报雠,其意固不小也。今宜解兵谢之,不然,恐必受祸。”悦惶惑,计无所出。弼知悦必败,乃谓所亲曰:“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吾等若不为计,恐与之同至族灭。”会太祖军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翌日,弼密通使太祖,许背悦来降。夜,弼乃勒所部云:“侯莫陈公欲还秦州,汝等何不束装?”弼妻,悦之姨也,特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情惊扰,不可复定,皆散走,争趣秦州。弼乃先驰据城门以慰辑之,遂拥众以归太祖。悦由此遂败。太祖谓弼曰:“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破悦,得金宝奴婢,悉以好者赐之。仍令弼以本官镇原州。寻拜秦州刺史。
(节选自《周书·李弼传》,有删改)
注释①宇文夏州:即下文的太祖。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B.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C.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D.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丈夫,在古代指有所作为的人,如“大丈夫处世,当横行天下”等;这种用法沿用至现当代,如鲁迅“怜子如何不丈夫”等。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统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来“社稷”被用来代指国家。
C.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官职,下文“加通直散骑常侍”中的“加”与之用法相同。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授”、“封”、“起”、“辟”等。
D.秦州,地名。相传我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晋初分为十九州,秦州是其中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弼身出名门。李弼的六世祖是慕容垂的黄门侍郎,他的祖父和父亲均担任过不同地区的刺史等要职。
B.李弼少有大志。李弼少时正值魏室衰亡之际,他曾对亲近的人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不畏艰险,以安定社稷求取功名。”
C.李弼屡建战功。从魏永安元年开始,李弼随军攻打赤水蜀,讨伐万俟丑奴等,随侯莫陈悦出征,均取得了重大胜利。
D.李弼足智多谋。太祖征伐侯莫陈悦期间,侯莫陈悦放弃秦州,李弼把守城门严禁其部下出城逃跑,侯莫陈悦最终失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岳既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
(2)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斛斯征,字士亮,河南洛阳人。父椿,太傅、尚书令。征幼聪颖,五岁诵《孝经》《周易》,识者异之。及长,博涉群书,尤精《三礼》,兼解音律。有至性,居父丧,朝夕共一溢米。以父勋累迁太常卿。

自魏孝武西迁,雅乐废缺,征博采遗逸,稽诸典故,创新改旧,方始备焉。又乐有于者,近代绝无此器,或 有自蜀得之,皆莫之识。征见之曰:“此锌于也。”众弗之信。征遂依干宝《周礼注》以芒筒捋之,其声极振,众乃叹服。征乃取以合乐焉。六官建,拜司乐中大夫,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后高祖以征治经有师法,诏令教授皇太子。宣帝时为鲁公,与诸皇子等威服青衿,行来脩之礼,受业于征,仍并呼征为夫子。儒者荣之。

宣帝嗣位,迁上大将军、大宗伯。时高祖初崩,梓宫在殡,帝意欲速葬,令朝臣议之。征与内史宇文孝伯等固请依礼七月,帝竟不许。帝之为太子也宣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遵调护被適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译肉史大夫甚委任之译乃献新乐,十二月各一笙,每一笙用十六管。帝令与征议之,征驳而奏,帝颇纳焉。及高祖山陵还,帝欲作乐,复令议其可不。征曰:“《孝经》云,‘闻乐不乐’。闻尚不乐,其况作乎?”郑译曰:“既云闻乐,明即非无。止可不乐,何容不奏?”帝遂依译议。译因此衔之。

帝后肆行非度,昏虐日甚。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乃上疏极谏,指陈帝失,帝不纳。译因谮之,遂下征狱。狱卒张元哀之,乃以佩刀穿狱墙,遂出之。元卒被拷而终无所言。征遇赦得免。

隋文践极,例复官,除太子太傅,诏修撰乐书。开皇初,薨。征所撰《乐典》十卷。

(选自《周书·斛斯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之为太子也/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被谪/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译内史大夫/甚委任之/译 乃献新乐/
B.帝之为太子也/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被谪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译内史大夫/甚委任之/译 乃献新乐/
C.帝之为太子也/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被谪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译内史大夫/甚委任之/译 乃献新乐/
D.帝之为太子也/宫尹郑译坐不能以正道调护/被谪除名/而帝雅亲爱译至是/拜译内史大夫/甚委任之译/ 乃献新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易》,即《易经》,内容包括《经》和《传》,其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B.雅乐,即典雅纯正的音乐,与俗乐相对,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乐。
C.山陵,本指山岳,后来可指皇帝或皇后的陵墓,也可以用来喻奸臣们的庇护靠山。
D.梓宫,古代帝王、皇后所用以梓木制的棺材,后世也借指已死而未入葬的皇帝灵柩。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斯征父子皆任过朝廷高官。父亲斛斯椿,官任太傅、尚书令,而斛斯征也曾任司乐中大夫、骠骑大将军、太子太傅等。
B.斛斯征在乐器方面见多识广。有人从蜀地得到乐器镎于,都没有人识别它,斛斯征说出它的名字并加以证实,得到众人佩服。
C.斛斯征做事坚持自己的见解。高祖去世后,他坚决反对宣帝及其宠臣郑译的早日下葬的意见;后来又反对他们奏乐取乐的做法。
D.斛斯征指陈皇帝过失反遭诬陷。他上疏极力劝谏,指明宣帝的过失,郑译趁机诬陷他,宣帝于是将解斯征关进了监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诸皇子等咸服青衿,行束脩之礼,受业于征,仍并呼征为夫子。
(2)征以荷高祖重恩,尝备位师傅,若生不能谏,死何以见高祖。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也。六世祖根,慕容垂黄门侍郎。祖贵丑,平州刺史。父永,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

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属魏室丧乱,语所亲曰:“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辟为别将,从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拜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邑五百户。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弼恒先锋陷阵,所向披靡,贼咸畏之,曰:“莫当李将军前也”。

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岳既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宇文夏州①收而用之,得其死力,咸云为主将报雠,其意固不小也。今宜解兵谢之,不然,恐必受祸。”悦惶惑,计无所出。弼知悦必败,乃谓所亲曰:“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吾等若不为计,恐与之同至族灭。”会太祖军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翌日,弼密通使太祖,许背悦来降。夜,弼乃勒所部云:“侯莫陈公欲还秦州,汝等何不束装?”弼妻,悦之姨也,特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情惊扰,不可复定,皆散走,争趣秦州。弼乃先驰据城门以慰辑之,遂拥众以归太祖。悦由此遂败。太祖谓弼曰:“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破悦,得金宝奴婢,悉以好者赐之。仍令弼以本官镇原州。寻拜秦州刺史。

(节选自《周书•李弼传》,有删改)

注释①宇文夏州:即下文的太祖。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B.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C.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D. 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
【小题2】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书是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其体例主要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通史和断代史;如《左转》、《战国策》就属于编连体史书,《国语》就属于国别体,《史记》就属纪传体通史,《汉书》、《后汉书》就属纪传体断代史。
B.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统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来“社稷”被用来代指国家。
C. 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官职,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授”、“除”、“起”、“辟”等。
D. 秦州,地名。相传我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晋初分为十九州,秦州是其中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弼身出名门。李弼的六世祖是慕容垂的黄门侍郎,他的祖父和父亲均担任过不同地区的刺史等要职。
B. 李弼少有大志。李弼少时正值魏室衰亡之际,他曾对亲近的人说:“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
C. 李弼屡建战功。从魏永安元年开始,李弼随军攻打赤水蜀,讨伐万俟丑奴等,随侯莫陈悦出征,均取得了重大胜利。
D. 李弼足智多谋。太祖征伐侯莫陈悦期间,侯莫陈悦放弃秦州,李弼把守城门严禁其部下出城逃跑,侯莫陈悦最终失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
(2)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魏侍中则之九世孙也。累世二千石。父协,武功郡守。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太祖饯于东都门外。临别,谓让曰:“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太祖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太祖未深知之。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至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太祖称善,谓惠达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之才。太祖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作佐郎。属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渔,行至城西汉故仓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太祖乃召绰。具以状对。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太祖益喜。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而听之。绰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太祖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绰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太祖同。遂并力拒窦泰,擒之于潼关。封美阳县子。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太祖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太祖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之而已。绰尝谓治国之道,当爱民如慈父,训民如严师。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周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
B.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
C.后太祖与仆射惠达沦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
D.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世二千石”说明苏绰家世显赫,“二千石”原指汉代郡守级别的官员,后来泛指地方重臣和朝中高品阶的官员。
B.“郎中”和“左丞”是两种官职,属中央部门,“左丞”的官阶高于“郎中”。相当于部门的副主管。
C.“条式”在文中是法律条文的意思,苏绰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对典故非常熟悉,所以代为拟定相关制度和法令。
D.“朱出墨入”本指用红色的字记录支出,用黑色的字记录收入。苏绰提出的这一区分出入情况的记账方法逐渐演变为现在的“红头文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绰之所以能做官,是因为他的堂兄苏让推荐。但他本人很有才干,被周惠达认为堪当辅佐君王的大任,也久被皇帝耳闻。
B.苏绰为人俭朴、家无余财,以天下为己任,太祖也是诚心委任他。有些事情,苏绰甚至可以先行处理,随后上报。
C.苏绰用兵有远见卓识。大统三年,齐兵袭扰,诸将都主张分兵抵挡,只有苏绰的想法和太祖的相同,结果证明苏绰是正确的。
D.苏绰对政治和历史有独到的见解,在皇帝与公卿前往昆明池。询问旧事的时候,苏绰委婉地劝谏皇帝不要享乐误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官岁余,太祖未深知之。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
(2)绰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太祖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