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鄢郢,破之,于是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曰:“老臣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

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也?”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于是兵而西 引:率领
B.王翦曰   谢:道歉
C.老臣病悖乱 罢:同“疲”
D.翦因兵追之 举:出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寡人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何足贵乎?
B.将军乞贷,亦已甚矣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
C.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
李斯,相也,具五刑
D.王翦至,坚壁守之,不肯战。
及在槛阱之中,摇尾求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内一项是(  )
A.李信年少壮勇,曾大败燕军,擒获太子丹,秦王对他评价很高,但他过于轻敌,导致征荆兵败。
B.面对李信的失败,始皇幡然悔悟,及时向王翦道歉并重新起用王翦,满足了王翦对兵力的要求,为后来大败楚军奠定了基础。
C.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排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D.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激发士气,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楚军。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2)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3)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侮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3 09:57: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玮在镇戎,尝出战少捷,侦虏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西蕃兵去数十里,闻玮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行愈缓,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西蕃军将至,逆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憩士马,少选决战。”蕃人方苦疲,皆欣然,严军而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曰:“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蕃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蕃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少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吾以此取之。”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陈(_________)
(2)所(_________)
(3)利(_________)
(4)阑(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广百骑皆大恐 我不欲乘人
B.试群猫,莫不然者 渴则饮
C.进兵交战,大败还 故虽用败兵战必胜也
D.汉王伤胸,扪足曰 负薪者伏而就罪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2)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小题4】以上两篇短文说明作为一名好的将领,需要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③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④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去就:离开和靠近。此指死和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 独身:没有成家。
B.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缧绁:拘系犯人的绳索,这里指囚禁。
思垂空文以自见 空文:指文章著作。不能以文章建立功业,故称“空文”。
C.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考察。
则仆偿前辱之,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责:责任。
D.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下流:卑鄙龌龊。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B.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C.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D.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小题3】下列各项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迁既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痛苦,又赞颂了许多境遇悲惨而德才不凡的历史人物,表明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
B.选文列举历史上著名人物受罚就刑的态度,发愤著书的事例,《史记》的内容和写作意图等等,一事接着一事,一例接着一例,用重叠排比的句式,情辞真切。
C.选文第四段,作者在用“肠一日而百回”描述自己的痛苦之情后,说明自己虽然身处要职,有权力“推贤进士”,但自己的意愿和世俗都不允许这样做。
D.人们历来推崇司马迁“文有奇气”。这种奇气,主要是由作者蓄积已久的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内心强烈的悲愤之情凝聚而成,在字里行间表现为忧愁幽思和激愤慷慨。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②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同类题3

阅读《史记·项羽本纪》节选,完成小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乃自刎而死。

……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①,放逐义帝②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注①背关怀楚:指放弃关中形胜之地,东归建都彭城。②义帝:楚怀王孙,公元前206年,项羽尊他为义帝,后又把他放逐到长沙,并暗地派人把他杀了。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地方千里 ⑵亦足也 ⑶籍不愧于心乎 ⑷吾为若
【小题2】与“持短兵接战”中“兵”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先礼后B.厉秣马C.纸上谈D.按不动
【小题3】为“自矜功伐”的“矜”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A.端庄B.怜悯C.注重D.自夸
【小题4】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B.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C.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D.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小题5】概括项羽拒绝渡江的理由。
【小题6】根据论赞部分的内容,概括项羽之“谬”表现在哪些方面。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曰“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掾曹①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恐不可与俱。”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王先生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不视其太守
太守入跪拜。王先生谓户郎曰:“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户郎为呼太守。太守来,望见王先生。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对曰:“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王先生曰:“对如是,是自誉自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太守曰:“诺。”
召入,至于殿下,有诏问之曰:“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叩头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之所变化也。”武帝大笑,曰:“於乎②!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安所受之?”对曰:“受之文学卒史。”帝曰:“今安在?”对曰:“在宫府门外。”有诏召王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
传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掾曹:官府属官的名称,因分曹治事,故称。 ②於乎:呜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征北海太守行在所 诣:往,到
B.是自誉自功   伐:征伐
C.王先生怀钱沽酒 徒:只,仅仅
D.有诏召王先生为水衡丞  拜:任命,授予官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自请太守俱 ②夫人之相
B.①幸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 ②齐彭殇妄作
C.①各任之其能 ②犹不能不之兴怀
D.①安得长者语而称之     ②余力尚足以入
【小题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武帝召见北海太守,王先生以“我对你有好处”为由随行,太守答应了他。
B.王先生到京城后,每天喝得烂醉,甚至都不去看望一下北海太守。
C.北海太守把自己的治理之功归于汉武帝,汉武帝猜到是别人教他这样说的。
D.王先生教北海太守说谎话,没想到却弄了个官做,可见汉武帝的做事轻率、随意。
【小题4】下面句子和“今安在?”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夫晋,何厌之有?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大王来何操?D.籍何以至此?
【小题5】文中画曲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行至宫下 / 待诏宫府门王先生 / 徒怀钱 / 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 / 醉 / 不视其太守
B.行至宫下 / 待诏宫府门 / 王先生徒怀钱沽酒 / 与卫卒仆射饮 / 日醉 / 不视其太守
C.行至 / 宫下待诏 / 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 / 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 / 醉 / 不视其太守
D.行至 / 宫下待诏宫府门 / 王先生徒怀钱 / 沽酒与卫卒 / 仆射饮日 / 醉不视其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