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万柳堂

清 刘大櫆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廷时无可訾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随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骑行者可望而见。其中径曲而深,因其洼以为池,而累其土以成山,池旁皆蒹葭,云水萧疏可爱。

雍正之初,予始至京师,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胜。一至,犹稍有亭榭。再至,则向之飞梁架于水上者,今欹卧于水中矣。三至,则凡其所植柳,斩焉无一株之存。

人世富贵之光荣,其与时升降,盖略与此园等。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彼身在富贵之中者,方殷忧之不暇,又何必朘民之膏以为苑囿也哉!

注:①万柳堂:康熙年间刑部尚书冯溥之园林别墅②冯公:即冯溥,山东临朐人③訾:指责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极土木之工  _________ (2)亦无可    _________
(3)则好游者咸为予言此地之______  (4)方殷忧之不_________
【小题2】下列划线词与“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中的“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B.而余兄子瞻之曰:“快哉。”(《黄州快哉亭记》)
C.吾妻死之年所植也。(《项脊轩志》)
D.云青青兮欲。(《梦游天姥吟留别》)
【小题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组— 则往往为别馆自娱 / 尽植柳 B组—力又不足以为 / 斩焉无一株
A.A组意义与用法相同 B组意义与用法不同B.A、B两组意义与用法都不同
C.A组意义与用法不同 B组意义与用法相同D.A、B两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贤公卿勤劳王事,固将不暇于此。
(2)然则士苟有以自得,宜其不外慕乎富贵。
【小题5】作为一篇游记,围绕万柳堂,作者运用了记叙、描写的手法主要“记”了三个方面:(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请写出本文的主旨句,并就其思想价值作出简要评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9 05:20: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郝浴,字雪海,直隶定州人。少有志操,负气节。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时张献忠将孙可望、李定国等降明,据川南为寇,师讨之。郡县吏率军前除授,恣为贪虐。浴至,严约束,将吏始敛迹。
九年,平西王吴三桂与李国翰两路兵俱败,三桂退驻绵州。浴在保宁监临乡试,可望将数万人薄城,浴飞檄邀三桂,激以大义,谓“不死于贼,必死于法”。逾月,三桂乃赴援,可望等引去。上诏询收川方略,部议谓战守事当听三桂主之。三桂入四川,浸骄横,部下多不法,惮浴严正,辄禁止沿路塘报①。及保宁围解,颁赏将士,浴不受。疏言:“平贼乃平西王责。臣司风宪②,不预军事,而以臣预赏,非党臣则忌臣也。”因陈三桂拥兵观望状,三桂深衔之。降将董显忠等恣睢虐民,浴复疏劾,改原职。三桂嗾显忠等入京陈辨,浴坐镌秩③去。
大学士冯铨等交章荐浴,三桂乃摭浴保宁奏捷疏,有“亲冒矢石”语,指为冒功,论劾,部议当坐死,上命宽之,流徙奉天。浴至戍所,益潜心义理之学,以“致知格物”颜其庐,刻苦厉志。
康熙十二年,三桂反。侍郎魏象枢疏言:“浴血性过人,才守学识,臣皆愧不及,参浴者三桂也,使三桂始终恭顺,浴一书生耳,即老死徙所,谁复问之?今三桂叛矣,天下无不恨三桂,即无不怜浴。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三桂之所仇,正国家之所取,何忍弃之?”上乃召浴还,复授湖广道御史。十九年,授广西巡抚。广西新经丧乱,民生凋瘵,浴专意抚绥,疏陈调剂四策,上辄报可,时南疆底定,满洲兵撤还京师,浴疏言请为死事巡抚马雄镇、傅弘烈建祠桂林。
二十二年,卒官。丧归,士民泣送者数千里不绝。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七》)
[注]①塘报:朝廷下发各地的传抄令、奏章和朝廷大事等的官报。②风宪:风纪,法度。③镌秩:削职,免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以臣预赏 预:预先。
B.可望将数万人薄城 薄:逼近。
C.据川南为寇,师讨之 师:军队。
D.以“致知格物”颜其庐 颜:作为门框上的横匾。
【小题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B.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C.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D.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浴执法严明,招致排挤。违纪者甚至是忌惮,以至朝廷诏令不能传到军中,从而与吴三桂结怨,使他远徙奉天。
B.郝浴一身正气,拒绝利诱。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仗义执言,多次上疏,即使被远徙,仍然刻苦励志,潜心义理之学。
C.郝浴才守出众,深得赞誉。曾被同僚交相推荐,在吴三桂造反之后,魏象枢又极力劝谏,使得郝浴重新被任用。
D.郝浴宽厚爱人,关注民生。任广西巡抚期间,面对凋敝的局面,他积极安抚百姓,医治战争创伤,受到朝廷认可。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罢弈文

清·俞长城

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形。未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惟恐失,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已而,胜负分,胜者喜,败者怒。如是者再三,局竟。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曰:“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曰:“然。”“至于今,岂非胜负已过而喜怒俱忘者也?”曰:“然。”“当其争也,有不嫉如仇雠者欤?”曰:“然。”“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者耶?”曰:“然。”“夫弈,小也。其胜何益?其败何损?何为始而患?何为终而忘?何为始而争?何为终而让?子能识其所以然乎?”曰:“不知也。”

呜呼!吾告子故:夫天地,弈局也;万物,弈子也。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在事中则争,在事外则让。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庶人弈财,士大夫弈于富贵,帝王弈于天下,皆弈也。

今子不以数子视天下,而以天下视数子,扰扰者将安所底乎?语云: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二客闻之,貛然深省,视局若虚,视子若弃,于是遂罢弈。

(注)①底(zhǐ):至,到达。②貛(jué)然:猛然。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局布若畴昔 畴昔:过去
B.夫弈,小也     数:技艺
C.全生远杀之也   术:方法
D.有不相让而不自者耶 矜:顾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庶人弈财   激义而死焉者也
B.吾告予故   不赂者赂者丧
C.如是者再三,局竟   今其智反不能及
D.有不嫉如仇雠者欤    人皆得以隶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息机子旁观二人下棋,看到他们彼此仇视,互相瞪眼动怒,感到很不理解。
B.息机子循循善诱,耐心询问二人下棋时的心态,引导二人倾吐内心的想法。
C.息机子拿二人下棋时的争夺与平民、士大夫、帝王类比,告诫二人要远杀机全生命。
D.作者假托息机子的名义,多方劝导,促使二客止息了机巧之心,二客从此不再下棋。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
A.
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2)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①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②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③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吸其群,持械圜④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土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⑤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⑥,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乏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

(本文有删节)

(注)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藉令:假使。③窜名:冒领空名。④圜:围绕,围拢。⑤府廨:官署。⑥舍: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苟其职之不 举:称职
B.再四皆不   然:同“燃”
C.之则狗也   烛:照
D.且数十 武:武器
【小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余柳枝横扫之/然其猛也
B.旦若遇之市/不拘时,学于余
C.过冉氏门东/ 门虽设常关
D.我至军中,公乃入/公子自终不能得之于王
【小题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    )
①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②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
③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
④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
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
⑥县人冉氏,有狗而猛
A.①②③B.③④⑥C.①②⑤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
B.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防盗”而欲劝其勿杀。
C.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抨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
D.文中冉氏之狗欺软怕硬,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
【小题5】联系现实举例说明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雅賺
郑板桥先生,书法钟王,参以米蔡,转似篆隶;画则得所南瓮家法,更参以徐青藤老人,挥洒雄杰之致,便卓然大家。
其时,商家因盐政都转,咸重先生,遂争求先生书画,以为荣。各商皆得之,唯商人某甲,出身微贱,赋性尤鄙,先生恶之,虽重值,誓不允所请。某甲自顾厅事,无先生尺楮零缣,私衷羞恧,百计求之,终不得。
先生性好游。一日,携短僮,信步出东郭,渐至无人踪。视乱坟丛葬间,隐隐有屋角。再一回头,则有小村落在焉。茅屋数椽,制绝精雅,又无墙垣,即至门首。
始见主人出,彼此略叙述,语颇投契。问叟名氏,曰:“老夫甄姓,西川人,流寓于此。”须臾问:“先生能饮乎?”曰:“能。”曰:“盘餐市远无兼味,奈何?”既而自思曰:“釜中狗肉甚烂,然非所以款高贤。”先生性嗜此,闻之垂涎,曰:“仆最喜狗肉,是亦愿狗生八足者。”叟曰:“善。”先生起敬曰:“请浮一大白,仆恨相见晚矣!”视日已下山,先生辞退。叟殷殷送过桥曰:“仆与君,同一不合时宜者,如有余暇,可着屐过我。”
交月余,渐与谈诗词,皆得妙谛,唯绝口不论书画。先生一日不能忍,告叟曰:“翁亦知某善书画乎?”曰:“不知。”曰:“自信沉迷于此,已三折肱。近今士大夫,颇有嗜痴癖,争致拙作,甚非易事。翁素壁既空空,何不以素楮使献所长,亦藉酬东道谊?”曰:“劝君且进一杯,呼儿磨墨,顷既相逢,何敢失之交臂。”先生投袂而起,视斋中笔墨纸砚已就,即为挥毫,顷刻十余帧,然后一一书款。叟曰:“小泉乃怪叟字,请赐呼,荣甚。”先生诧曰:“何翁雅人,与贱商某甲同号?”叟曰:“偶相同耳。鲁有两曾参,同名何害?要有清浊之辨耳。”先生信以为实,即书“小泉”二字与之,旋又畅饮,归则已二鼓矣,同人问何之,先生盛夸叟。
翌晨,众果偕去,则茅舍全无,唯一湾流水,满地肴核而已。先生大惊,以为遇鬼;旋豁然悟,大叹曰:“商人狡狯,竟能仿萧翼故事,赚我书画耶!”归则使人潜侦,某甲家则已满壁悬挂,墨渖淋漓犹未干也。
(选自《夜雨秋灯录》,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重先生重:敬重
B.请浮一大白浮:满饮
C.争致拙作致:招引
D.同名何害害:妨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了书画大师郑板桥被商人诓骗的故事。这则骗人与被人骗的故事所包含的人生哲理是发人深思的。
B.商人某甲设计圈套不同于一般骗子,他处处针对郑板桥的爱好,个性来设置骗局,让郑板桥不知不觉中上当了。
C.郑板桥在给老翁挥毫画了十多幅画后,老翁告诉郑板析他的字叫“小泉”,郑板桥终于发现老翁和商人某甲同号,是同一人。
D.那板桥一直以为遇到的老人是个隐者,等到和众人一起去,才发现自己被商人某甲诓骗了。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赋性尤鄙,先生恶之,虽重值,誓不允所请。
(2) 翁素壁既空空,何不以素楮使献所长,亦藉酬东道谊?
【小题4】请简要概括郑板桥先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