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由含镓(Ga)、砷(As)、磷(P)、氮(N)等的化合物制成。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普通照明和城市景观照明等领域。

发光二极管在现代社会具有广泛的用途,如照明、医疗器件等。这种电子元件早在1962年出现,早期只能发出低光度的红光,之后发展出其他单色光的版本,时至今日能发出的光已遍及可见光、红外线及紫外线,光度也提高到相当的光度。

在能耗方面,LED灯的能耗是白炽灯的十分之一,这是LED灯的一个最大的特点。现在的人们都崇尚节能环保,也正是因为节能的这个特点,使得LED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同时,LED灯内部不含有任何的汞等重金属材料,体现了LED灯环保的特点。现在的人都十分重视环保,所以,会有更多的人愿意选择环保的LED灯,全球LED照明渗透率达到52%。

(摘编自《科普中国》)

材料二:

LED产业正处于稳健发展期,目前全球可以分为四大地区。一是欧美地区,以通用照明为主攻方向,产品特点是高可靠性和高亮度。二是日本,在通用照明和背光显示等方面其技术都处于领先地步,并且兼顾通用照明、汽车、手机和电视等多领域。三是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以背光显示为主线,出货量大但毛利率低。四是中国大陆,主要业务范围为户外显示屏、照明灯等领域。

全球LED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的主要增长于室内通用照明、建筑照明、景观照明、背光源和户外LED大屏幕等爆发式增长,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LED在通用照明领域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并且汽车照明、小间距LED显示屏等应用的继续拓展有望迎来LED行业新一轮爆发。

近年来,随着LKD芯片材料技术进步和控制技术的不断提升,LED显示屏综合性价比优势日益突出,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传统的单双色显示屏。

近年来随着LED发光效率的提升、综合成本的逐步降低,以及政府大力推广节能政策,LED通用照明迎来超快速发展期,我国LED照明市场渗透率短短几年内即由2011年的1%提升至2016年的42%。

2012—2022年中国LED照明产业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摘编自《2018年中国LED行业发展现状及价格走势分析》)

材料三:

8年之后,号称打造“永不落幕的LED照明行业展贸平台”的广州光谷黯然退场。广州光谷是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一期项目,于2011年11月开业。其拟汇集LED及照明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打造成集产品研发设计、金融支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采购平台。有报道认为,广州光谷没落背后折射出的,是LED产业探索的转型之痛。然而,相关行业专家表示,事实并非如此。

广州光谷本身先天不足,地理位置偏远,加上后天招商引资工作也跟不上,关门歇业,实属正常市场行为。广州在很早之前就提出“光谷”概念,但一直没有发展起来。随着LED产业火了之后,为了搭上政策便利,相关单位就把“广州光谷”定位为全球最大LED及照明展贸平台。

广州光谷的落幕对LED产业影响并不大,实际上是近10年来LED交易市场退出或转型的一个缩影。随着LED产业走向成熟,如果仅把发展眼光放在灯饰卖场综合体布局上,广州光谷的没落结局则早已注定。

LED产业发展到现阶段,已过了增速的最高峰,趋向平稳,并进入深度调整和洗牌阶段。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LED产业初期发展需要政府大力扶持,比如出台相关推广政策、资金补贴等。可一旦产业进入成熟阶段,自然而然会转向纵深发展,靠市场自由调节。LED产业现在很健康,根本不用别人喂它吃“补药”了。

《2018中国LED照明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18年,在内忧外困背景下,产业整体发展增速放缓。但预计全年增速将为12.8%,行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7374亿元。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9年8月6日)

【小题1】下列有关LED及其产业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LED由多种化合物制成,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已经出现,早期光度低颜色单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
B.作为第四代照明光源的LED灯,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照明的普遍选择,是因为与白炽灯等传统灯具相比,它在节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C.在世界范围内LED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尤其是在日本,LED产业不但具有技术方面的巨大优势,而且发展领域广阔。
D.近年,我国LED产业发展迅速,其中技术进步是LED显示屏应用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而LED通用照明市场迎来快速发展则是多方促成的结果。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LED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室内通用照明、建筑照明、户外LED大屏幕等的迅猛增长,可能会引起新一轮行业大爆发。
B.从2012年起,我国LED照明产业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其中2012年到2020年,我国LED照明产业规模扩大数倍,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C.曾经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推广政策、提供资金扶持才能顺利发展的LED产业,目前正经历着由成熟到纵深发展的时期,可以依靠市场调节走向未来。
D.虽然LED产业增速的最高峰已成过去,2018年我国LED照明产业面临内外困境,产业发展增速放缓,但相关数据表明,LED产业发展仍然较为乐观。
【小题3】为什么相关行业专家认为,不能把“广州光谷”的没落归结为探索LED产业的转型之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0 01:04: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6年12月,我国首个全民阅读规划——《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首次明确全民阅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随后,2017年3月1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施行,2018年1月1日,公共图书馆法正式施行,都对开展全民阅读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全民阅读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全民阅读对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撑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文化立法的进程,直接推动了全民阅读的发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表示,公共图书馆法要求公共图书馆把全民阅读作为重要功能,意味着图书馆要从藏书、管书为主,转向提供阅读服务为主;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则要求地方政府把全民阅读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中,这也为一些社会组织参与全民阅读建设提供了机会。

(摘编自李苑、孙嘉靖《书香中国更可期》)

材料二

4月18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我国城镇成年居民2017年的图书阅读率为67.5%,农村成年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49.3%;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83本,农村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为3.35本。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阅读率和阅读量均有所上升,但农村的调查结果不乐观,两项调查结果均表现为不升反降。

国民阅读率调查项目负责人徐升国也表示,阅读基础设施建好后,要进一步激活农家书屋的使用效率,提升其价值。仅就目前而言,农村居民的阅读问题确实存在短板,全社会要尽量向农村和农民子弟倾斜。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2017年有65.2%的农村成年居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也就是说,全国三分之二的农村成年居民想通过阅读了解大山之外的世界,希望能与中国古人和东西方名家、大家成为面对面交流的朋友,渴望在字里行间丈量世界。

魏玉山和徐升国一致认为,培养农村居民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有条件的农村要找喜欢阅读的村民来管理农家书屋,带领大家定期开展有规模有计划的读书活动,引领村民走进字里行间。

(摘编自刘彬《农村需要阅读推广人》)

材料三

自“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后,中国出版界便积极行动起来。经过周密的顶层设计和精心准备,由权威的图书评测专业机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科教频道强强联合,组织开展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为大众读者精心打造一份中国图书的权威榜单、一幅中国人的阅读地图。

至2018年,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已成功举办了5届,共有300余名各学科知名专家学者参与了评审工作。每年优秀图书要历经近10道专业评审程序,才能从40余万种图书中产生这个好书榜单,上榜率仅为0.00007%。可以说,这是一个“国家榜单”,更是一幅“心灵榜单”。

 “中国好书”在我国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动力,出版社纷纷围绕“中国好书”制定精品出版战略方向、方针和策略,建立精品出版工程机制和目标;“中国好书”也成为大众阅读的风向标,正在满足大众读者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阅读需求。

(摘编自杨平《为好书寻找读者,为读者寻找好书》)

材料四

近年来我国国民阅读率情况统计

注:上图看不清楚的字依次为:综合阅读率,纸质图书阅读率,数字化阅读方式阅读率

(摘编自《中国报告网》)

【小题1】下列关于“全民阅读”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民阅读被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之后,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都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B.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施行,为一些社会组织参与全民阅读建设提供了法律支持,为全民阅读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C.近年来全民阅读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居民阅读率和阅读量不升反降,其原因是农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远低于城镇。
D.年度“中国好书”推荐活动的开展,既为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动力,也为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广大农村地区,较低的阅读率和较高的阅读意愿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农村阅读短板的存在和农民阅读习惯培养的不易。
B.参与的专家学者多、评审程序严、上榜率低,无疑提升了“中国好书”推荐书目的含金量,使其成为全民阅读的上佳选择。
C.上述的几则材料中,多处引用了权威部门统计提供的精确数字和权威人士的观点,增强了材料的真实性、可信度和说服力。
D.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迅速提高,2014年已超越纸质书阅读率,未来几年将超越综合阅读率。
【小题3】要有效推动全民阅读,我们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启超面面观
梁启超很欣赏孔子所说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并以此自励,大智、大仁、大勇的梁启超为后人铭记。
在近现代学术史上,梁启超的成就和影响都非常大。他留下了 1400 多万字的著述,在33 年的著述生涯中平均每年要写 40 多万字,他撰写《陶渊明年谱》三日而成,他用一昼夜完成《戴东原先生传》,他的著作中最有名的是《清代学术概论》,本是为别人作序,结果一发而不可收,用15天写成一部 6 万字的著作……而这一切都是在他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梁启超的治学领域极其广泛,他的著作涉及哲学、史学、文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在学术研究上,他不动手则已,一动手便有极大的格局放在那里,不管能否成功。他喜 于将某一件事物、某一国学术做一个通盘的打算,进行大规模的研究,永不肯安于小就,做一种 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把敢于进取冒险作为新国民应具备的品德之一,他一生中至少有三次冒险,尤以 1916 年只身劝广东都督龙济光反袁护国最为惊险——此前梁启超的好友汤觉顿前往劝说摇摆不定的龙济光时,竟被龙济光的部下开枪打死。梁启超强压悲愤,冒险出马,与龙济光苦口婆心地谈了十几个钟头,龙济光当时表示心悦诚服,随后龙济光把他手下的军官聚集起来给梁启超开欢迎会,这帮军官个个拖枪带刀,一开始还客客气气,酒过三巡,凶相毕露。梁启超一看耐心说服已无可能,便索性豁出去了,对龙济光吼道:“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不打算带命回去。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求你们帮忙,二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万人的人格。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的便,要怎样便怎样!”梁启超滔滔不绝地演说了一个多钟头,声音之大就像打雷,一面说一面不停地拍桌子,把桌子上的玻璃杯震得叮当作响,一时举座皆惊,左右 皆靡。梁启超这一吼,不仅救了自己一命,也逼着龙济光宣布独立。
粱启超一生经历过多次大风大浪,但他成不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这与当时的政局有关,也是他的性格使然。他特别看重趣味,曾说:“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我便答道‘拿 趣味做根底’,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地可以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头感觉趣味,在失败里头也感觉趣味。”梁启超的学问涉及面广,就是因为他的兴趣特别广泛。他曾对子女说:“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然而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我每历若干时候,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 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梁启超一生多变,世所共知。他的多变颇遭时人及后人诟病。有人认为他一生所为学问除文学外都无大价值,不过于初学者有启迪之用,为他学问不能精深而感到惋惜;有人说他政治上“反复无常”——与康有为始合终分,与孙中山合作又对抗,对袁世凯先拥后反。梁启超晚年对自己的学生说,他是有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的,绝不是望风转舵、随风而飘的投机者。郑振铎认为,梁启超最伟大之处,最足以表现他的光明磊落的人格之处便是他的“善变”。他的“屡变”,他的变不过是他变他的方法而已,他的宗旨、他的目的并未变,那就是爱国。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学术研究上,梁启超不管能否成功,都乐于创立大格局,着力于大规模的研究,而不肯安于一种狭窄专门的精密工作。
B.汤觉顿劝龙济光反袁护国,却被龙济光部下枪杀,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仍只身赴虎穴,这一行动不仅体现出他的大勇,也体现出他的大仁。
C.梁启超自戊戌以后的政治运动无不参与,但他始终成不了老练的政治家,这固然与他的性格有关,但更是当时的政局使然。
D.梁启超因多变而学问不能精深,郑振铎虽然为此感到惋惜,但又认为“善变”“屡变”是梁启超光明磊落人格的体现,变的是方法,爱国宗旨始终未变。
E. 文章运用多种手法刻画梁启超的形象,既有侧面描写,又有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从多个侧面生动再现了梁启超的风貌。
【小题2】梁启超的“大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文中多处引用了梁启超的话,有什么好处?
【小题3】梁启超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这种生活”指的是什么?你 是怎样看待“这种生活”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3

血绒花

筱 敏

在我的窗下,有许多肥厚的花,花色猩红,饱满欲滴。

花事总在最潮湿的一季。雾悠然罩在那里,薄时令花瓣生出细绒,浓时细绒就被犁开,大滴大滴沿犁沟淌下来,仿佛淋漓的血痕。

粘稠的空气扑面而来,使我呼吸愈渐粗重,我知道这是春天浓烈的腥甜,于是我知道窗下的血绒花已经开了。通常这时候我紧闭门窗,常识告诉我要紧闭门窗。天气报告也一再告诫我们减少以至停止户外活动,留在室内,何况我对花粉过敏,对雾也过敏。

然而门窗能保护什么呢?我分明知道,我的儿子走在户外,儿子的信息会辗转穿过雾气,润湿着来到我这里。

妈妈,今天学概率,好多猎人各开一枪,各人有命中猎物的概率,猎物中一枪死亡概率,两枪、三枪死亡概率,他们兴致勃勃把小动物的死亡概率算到小数点后好几位,他们怎么可以看不见小动物流血?

这个季节是生长的季节,我听见窗下的花粗重的吮吸之声,它们拔节的声音也很沉痛。地下的水粘稠,风低沉的呜咽在地下,潮水的啸声也在地下。这片土地掩埋得太多,太肥沃了,令人难以置信。

有一个白发人在我窗前,从早到晚,一推窗就可以看见,不推窗也可以看见。

她在花丛里徘徊奔走,从早到晚。已经被吮吸殆尽的身子,飘摇在肥硕的花间,没有重量

我问她找什么,她说找她的儿子。我说这样的日子应该呆在家里,她说她是呆在家里,她的家就在这里。我说家是一个有屋顶的地方,有墙,有门,有炉灶和炊烟。她说家是一个有儿子的地方,有儿子的船和儿子的帆,炊烟是母亲召唤儿子的炊烟。我看见她眼睛里雾气茫然,时间在那里一层一层变黯,重重叠叠的黯淡令我骇异,原来我们已经茫然流逝了那么多的时间。

我安慰她说,您的儿子已经开出花来,那么丰硕,厚重,那么奇丽骄人。

她说,但是我要的不是花,我要的是我的儿子。

我说,儿子大了总是要去远方的,远方总是属于少年人,他们张翼飞起来,我们老了,我们没法看见

她说,可是他没能走远,可能就藏在一棵花的下面。

飘渺的城,

在冬天早晨的棕色雾下

一群人流过伦敦桥,这么多人,

我没想到死亡毁了这么多人。

叹息,又短又稀,吐出了口,

每一个人的目光都盯在自己足前。

我回头张望,深为惊恐。雾在玻璃外面重叠成水滴,淋淋漓漓,我用窗帘把淋漓和猩红都关在外面,足前一摞消遣的新闻纸,让我努力把眼睛盯在上面。然而它们刚刚隔了一夜,就糟朽成尘。它们什么也不曾知道,而且什么也不愿知道,只是在足前窸窸窣窣不断升高,发泡,不断地淹没我们的空间,记忆,以及诗人的预言。

我窗下的花依然怒放,瓣、蕊、子房、花萼依然噼啪作响,雾在那里依然生出柔嫩的细绒,依然被划破,露出淋漓的猩红,雾依然会再次在猩红之上生出细绒。白发人依然坐在方砖上,看熙来攘往的陌生人,奔忙的陌生人,奔闲的陌生人,越来越使她陌生。

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许她会好受一点,她点起手中一支蜡烛,听着蜡泪悄然滴落,还有火花微渺的响声。

我问她在等什么,她说在等儿子。

她说她会等到星垂四野,等到一个接近童话的时辰。她将把蜡烛一路摆到天边,她随着烛光走到星星那里,就能找到她的儿子。

(选自筱敏《涉过忘川》,有删改)

【小题1】开头两段对血绒花形象的描写,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小题2】请赏析文中两个画线的句子。
(1)她在花丛里徘徊奔走,从早到晚。已经被吮吸殆尽的身子,飘摇在肥硕的花间,没有重量。
(2)我说,儿子大了总是要去远方的,远方总是属于少年人,他们张翼飞起来,我们老了,我们没法看见。
【小题3】作品中的“白发人”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小题4】请结合全文探究作品最后一段的意蕴。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鸿德茶庄
李金海
天已放亮,雪还在下个不停。鸿德茶庄的掌柜赵四爷顶着风雪来到了他的店铺。每天这个时辰准时打开店铺的大门,是雷打不动的规矩。喝茶有讲究,做茶的生意,更要讲究个德行和诚信。
赵四爷老远就看到店铺的一角簇着一堆黑乎乎的东西,走近一瞧,大吃一惊,原来是一个人。这是一个小年轻,半边身子已被雪染白,上身棉袄袖口的棉絮都秃噜出来了,这会儿,年轻人睡着了,那被风吹皴了的脸上,有明显的伤痕。
赵四爷叹口气,把小年轻摇醒。“你是做什么的?”
“蟊贼,也要饭。”小年轻揉揉眼睛,直瞪着赵四爷。
赵四爷仔细打量着小年轻。“脸上……”
小年轻挠挠头。“做事欠点①。”
“欠点就对了,不欠你就完了。”赵四爷狠狠地说。
小年轻郑重站起身。赵四爷再次上下打量他。这小年轻中等偏上的个头儿,此时睡眼惺忪,但有几分神采。他弱弱地向赵四爷讨口饭吃,赵四爷却说:“以后就跟我卖茶吧!”
小年轻扑通跪了下来。赵四爷问他叫什么名字。小年轻答:“没名字,爷就给我取个吧!”
赵四爷略一沉吟,说:“就叫大贵吧。”
这是大贵的聪明之处,让四爷给他取个名字。赵四爷阅人颇深,不会看走了眼。眼下,店里正要雇俩伙计,算是就地取材了。此外,他还是个心中有佛的人,见不得有人受苦受难。
大贵在鸿德茶庄待了下来。年轻人一捯饬,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他学东西快,记性好,活络劲儿一点都不缺乏。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知恩图报,对赵四爷绝无二心。
在这条商贾云集的街道上,茶庄有两家,除了鸿德茶庄,街西头还有一家,与鸿德茶庄规模相当,两家茶庄往来较为密切,既是生意上的伙伴,又是竞争的对手。闲暇时,两位掌柜凑到一起,泡上一壶好茶,细细念叨起国事家事茶事。
赵四爷有一独生女儿,已到了婚嫁的年龄,姑娘长相俊俏,懂事知礼。她有时也到店里来,一来二往,和大贵也就熟了。赵四爷心里有了底。
近来,赵四爷愁容满面。原来,鸿德茶庄有一个固定的大客户,住在二百里开外的一个镇子上,每年,满载货物的大车向镇上跑好多趟。可前些日子换了掌柜后,人家进货的地方就换成街西头那家茶庄了。
大贵安慰四爷:“爷不用愁,生意场上的事说变就变。”
“你懂什么!”四爷嫌大贵多嘴。
十几天后,转向街西头那家的大客户却主动找上门来了,先要一车货,后续的进货就固定在鸿德茶庄了。赵四爷转忧为喜。但他再邀街西头茶庄的掌柜喝茶时,被婉辞谢绝了。
这天,街西头茶庄的一个胖伙计来到了鸿德茶庄,求四爷收留他。
原来,就在前几天,这胖伙计负责去二百里之外的镇上送了一趟货,货物很顺利地交接了,可两天后人家找了过来,原因是一包货物里竟掺了沙土。掌柜和胖伙计当然不认账,交涉无果,来客只好悻悻走人了。就在当天,胖伙计就被掌柜辞退了。
胖伙计说了事情的原因后,又向四爷介绍自己对茶道的精通。
赵四爷沉吟良久,说道:“我不能留你。你看不好自家的货物,照样看不好鸿德茶庄的。”
胖伙计走后,赵四爷把大贵叫了过来:“买卖好起来了,是你的功劳!
大贵低下了头。
这桩生意的扭转,确是大贵一手策划和操办的。那天,大贵带上一个人,悄悄地跟踪着街西头茶庄送货的大车,天杀黑时,送货人宿在了路边的一家客栈。夜半时分,大贵先把看门的狗给药晕了,然后潜进了停放大车的后院。他们打开缚车的绳索,向一包货物里掺进了事先准备好的沙土。
赵四爷长叹一口气:“你比我更会做买卖,但我不能留你了。”
大贵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过来给赵四爷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站起身,走出了鸿德茶庄。
第三天,当赵四爷知道女儿跟大贵逃走的消息后,他并没有过多的惊讶和悲伤。
(注释)①欠点:围棋术语。指棋局中有缺陷的地方。
【小题1】(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赵四爷不但有仁慈之心,而且有识人之智,他收留大贵,不仅看出这个年轻人的精明能干正是店里所需,还打算为女儿谋得终身的依靠。
B.大贵看到茶庄生意不景气,他出策解决大客户的问题,一是报恩心切,二是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是一个知恩图报、精明活络的难得的人才。
C.赵四爷的生意好转之后,再邀街西头茶庄的掌柜喝茶,被婉辞谢绝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街西头茶庄掌柜应该是知道了真相。
D.赵四爷是个规矩的生意人,讲究德行诚信,在明知竞争对手破坏生意场上的规矩的情况下,坚持做人的底线,是商人的榜样。
【小题2】(小题2)请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包含的意思,并概括说明这句话表现了赵四爷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小题3】(小题3)有人认为赵四爷很傻,赶走了大贵这样知恩图报又精明能干的“准”女婿,最后女儿也跟着离开,“赔了夫人又折兵”,生意经就得像大贵那样念;也有人认为赵四爷做得对。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