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

辛弃疾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注释)①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敲碎了。②风摇翠竹: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③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④阑干曲:栏干的角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敲碎离愁”倒装在首句,既合韵脚又点明题旨“离愁烦乱”,扣住了读者心弦。
B.在孤寂中倚楼眺望、反复读信的细节,突出了主人公百无聊赖、百般思念的心境。
C.满纸思念也不足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意,直读得泪珠涟涟,突显了不能相见的痛苦。
D.这是一首缠绵婉约的代言体词,上下阕互相呼应,结尾思妇翘首终日,写尽离愁。
【小题2】本词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色?试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1 10:18: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辛弃疾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注)①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被弹劾,退隐于上饶,曾任吏部尚书的韩南涧致仕后亦侨寓此地,两人往来唱和频繁。②夷甫即王衍,西晋宰相,专尚清谈,不论政事,终致亡国。③绿野、平泉,分别为唐名相裴度与李德裕所居住的别墅。东山,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之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头两句运用反问,写宋南渡以后,没有几个人真正算得上是经略天下、治理国家的人才。
B.“算平戎万里”至上阕末,写词人认为抗金收复失地才是“真儒事”,既勉励友人又抒发自己抱负。
C.“桐阴”“清昼”写韩公家世显赫,“堕地”“奔走”写其仕途坎坷,“绿野”三句写其归隐生活。
D.本词结尾表达的情感与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廉颇典故所抒之情明显不同。
【小题2】本词感情沉挚,曲折回荡,深厚感人。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的情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回,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注释:①鲸饮吞海:如巨鲸吞海似的狂饮,化用杜甫《饮中八仙歌》里“饮如长鲸吸百川”的诗句。②扶头:形容醉后状态,谓头须人扶,化用北宋词人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中“易醉扶头酒”的词句。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解说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题目中的“和”指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
B.上阙中词人用“冰雪” 、“百川”比喻自己的胸怀,用“剑气”寄寓着壮志。
C.下阙“浮”、“回”、“幽”等词描绘了月光浮动、天空高远、景色清幽的画面。
D.结尾写挽留友人醉在今宵,借酒排遣对朝廷收复中原的决策遥遥无期的愤懑。
【小题2】上阙“更筹”是古时夜间计时工具,这里代指时间。下列语句中加点词使用了以工具代本体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曹雪芹《红楼梦》)
B.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C.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D.孤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题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请结合本词和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简要赏析两词家的不词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茂嘉:辛弃疾族弟,时因事贬官。词闲居瓢泉之作。②鹈鴂:《离骚补注》说:“鹈鴂、杜鹃实两种”。③燕燕:《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④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小题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B.以啼鸟只解春归之恨来正面衬托人间恨事的悲痛,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铺垫。
C.词中大量引述历史故事,用简练的语言铺叙了古代的人间种种离情别恨。
D.结尾点题,从上文中凌空驰骋的眼前景的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
【小题2】请从情感内涵方面比较分析“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与《荆轲刺秦王》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句的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