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⑴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⑵。长记平山堂上⑶,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⑷。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⑸。

(注)①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②湿青红:谓漆色鲜润。③平山堂: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④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庄子·齐物论》说,“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⑤《孟子·公孙丑上》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苏轼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风赋》“快哉此风”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
B.“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C.平山堂是作者的恩师欧阳修所建,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又以喝醉了的老翁的话语,将“快哉亭”与“平山堂”融为一体,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
D.下片的描写和议论,豪纵酣畅,气势磅礴,词中出没风涛的白头翁形象,犹如百川汇海,含蓄地点明全篇主旨,有强烈的震撼力。
【小题2】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下片最后五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带给你怎样的的启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4 07:43: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墨妙亭记

宋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 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选自私刻《古文观止》)

注①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   登:登上,到达。
B.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   抚循:抚恤。
C.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 故事:先例。
D.使者旁午 旁午:交错频繁。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不至焉 古之学必有师
B.寡求不争 蟹六跪二螯
C.物有成必有坏  赐墙也及肩
D.皆争出谷佐官  子路行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第一段是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
B.文章第二段记述孙莘老在勤政之余,用心搜罗古文碑刻。
C.文章第三段是议论,主要是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
D.作者认为虽然“物必归于尽”,但“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画龙点睛, 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小题4】将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
(2)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3)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送王缄
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注】①此时词人被贬,任杭州通判。王缄是苏轼结发妻子王弗之弟,此时王弗已归葬成都十年。②凭:烦请。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忘却成都来十载”两句中词人由眼前的王缄想起了亡妻王弗,虽是由眼前人忆已故人,但其实十年来对妻子的思念无时无刻不萦绕在词人心头。
B.“故山知好在”两句是说王缄此来,让自己知道故乡人事依旧,因而稍感宽慰。但有感于自己宦迹飘零、赋归无日,因而又不禁悲从中来。
C.“殷勤且更尽离觞”中,“离觞”即离杯,指离别的酒宴。此句写词人借酒浇愁,排遣离怀,而面对诸多烦恼的无可奈何之意,亦见于言表。
D.“传舍”指古时供行人临时休息、住宿的地方。词人说自己这一辈子都像在馆舍中辗转漂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郁结于心的愁苦之情。
E. 词的上片写自我悲痛心情的缘起,并扩展到不能自已的情状;下片写送别时复杂难遣的悲情。全词语言沉郁苍凉,抒情曲折委婉,令人慨叹。
【小题2】这首词抒发的情感十分丰富,请简要赏析抒发了词人那些情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宋苏轼
①道京师而东,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馀浸 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 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②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 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馀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馀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
③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①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注)①狃:贪。
【小题1】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2】可填入第③段画线句空格处的语气词是(  )。
A.矣
B.焉
C.也哉
D.而已
【小题3】对第③段画波浪线的部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慨叹士人大多不能处理好“义”与“节”。
B.挖掘历来人们在仕隐之间难以选择的原因。
C.指出隐者的安于现状会被指责为“遗弃世事”。
D.剖析仕者为利益所牵而留恋官位的不良心态。
【小题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A.第①段开头
B.第①段末尾
C.第②段末尾
D.第③段末尾
【小题5】综观全文,分析其中“记园亭”“论仕隐”两者之间的关系。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①。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②。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③。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复壁④,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⑤,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⑥,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⑦里,而其被服礼义⑧,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注)①结髦:织毛物  ②锻炼:打铁。③蜡屐:制鞋子。④桓玄打仗时把书画放在战船上不离身,王涯把书画藏在夹墙中怕被人发现。⑤书:书画。⑥百鸟的鸣叫声从耳边掠过。⑦戚:皇亲国戚。⑧被服礼义:牢记并遵循礼仪。
【小题1】可填入第1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哉B.也C.乎D.耳
【小题2】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绘堂坐落在驸马都尉王晋卿住宅的东面。
B.宝绘堂收藏了驸马都尉王晋卿喜欢的书画。
C.苏轼年少时轻视富贵生死而特别看重书画。
D.驸马都尉王晋卿喜爱诗书也喜欢与人角斗。
【小题3】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A.第1段末尾B.第2段末尾C.第3段末尾D.第4段末尾
【小题4】分析第1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小题5】概述本文的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