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课外文言文阅读。

黠鼠赋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小题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1)止复作(__________)
(2)而视之(__________)
(3)为何声(__________)
(4)以声人(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2)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使童子烛之”的“烛”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狼径去,其一坐于前(《狼》)
B.渔人甚之(《桃花源记》)
C.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
D.驴不胜怒,之(《黔之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4 04:43: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西江月(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 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C.“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D.“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E. 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小题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波不 兴:起
B.纵一苇之所   如:往
C.顺流而也     东:向东
D.正襟坐 危:端正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月出东山之上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B.扣舷歌之   拔剑切啖之
C.声呜呜然   君知难也
D.渺沧海一粟 行李往来
【小题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展现了一幅诗情画意的夜游图,表达了作者夜游赤壁的兴奋之情。
B.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歌词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C.文章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多姿;客的一番话是试图用曹操的经历说明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创造“一世之雄”的伟业。
D.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阐述了这样一个哲理: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⑵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渔家傲

苏轼

临水纵横回晚鞚(1),归来转觉情怀动。梅笛烟中闻几弄。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

美酒一杯谁与共,尊前舞雪狂歌送。腰跨金鱼(2)旌旆拥。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

注:(1)鞚,有嚼口的马笼头。(2)金鱼,宋代高级官员的一种佩饰。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水纵横回晚鞋”,词人骑马奔驰于水滨,很晚才踏上归程。此句凸显了词人豪迈英武的气势。
B.“归来转……闻几弄”,骑马归来,耳闻暮霭中传来笛奏的乐曲,词人情绪发生转变,若有所悟。
C.“秋阴重……云凝冻”,秋天阴暗沉重,西山去雾笼罩,天寒雪淡。景物反衬出词人内心的郁闷。
D.“美酒……旌旆拥”,饮酒话别,席前歌舞狂欢;词人腰挎金鱼饰,护卫前呼后拥,场面壮观。
【小题2】“尊前舞雪狂歌送”一句中,“舞雪”形容舞姿回旋如雪花飞舞。这里把人比作物去写,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写人的一项是
A.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B.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D.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江楼感旧》)
【小题3】苏轼常以“梦”感叹人生。此词结语“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结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分别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