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任,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坐法当斩。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B.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C.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D.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黔首、黎首、黎民、庶民、苍生、黎元、氓都有百姓的意思。
B.“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汉时“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如《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
C.“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D.“公”是对他人的尊称用于对尊长者和朋辈之间。类似的敬称有君、子、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初为布衣,家庭贫寒,生活无着,常常寄人篱下;但他却胸怀大志,忍辱负重,努力习武,积极投军献策,最后终于成了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B.本文主要是描写韩信的才能。不过,这里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烘托,即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表现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的形象。
C.文章叙述了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他能够知人善任,采纳滕公和萧何的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让他为自己打天下。
D.韩信起初在项羽军中做郎中,曾多次用计干涉项羽。最后导致项羽不任用他。投奔汉王后,又因为犯法差点被杀头。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②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4 04:47: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五年,督广东学政。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任满,授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在川、陕严治刀匪、啯匪,屡擒其魁置之法。

先是,永昌回乱,迤西道罗天池滥杀,不分良莠,众回益扰。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主抚,降者辄复叛。至是,缅宁匪首马国海被剿亡走,潜结云州回马登霄、海连升等复起事,迤西大震。星沅追论肇乱之由,长龄、天池并获谴。二十七年,遣兵进剿,解散被胁回众,首逆就歼,余匪肃清。诏嘉其功,加太子太保衔,赐花翎。寻调两江总督。

星沅未第时,客陶澍幕中,为掌章奏。又历官江南,习于盐、漕、河诸利弊。时度支告匮,廷臣主南漕改征折色,于北省采买。星沅谓折多征收不易,折少采买不敷。谷贱银贵,民间展转亏折。且州县藉端浮勒,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皆难。迭疏论列,折色之议遂寝。

三十年,宣宗崩,赴京谒梓宫,复以母老陈请归养。会广西匪乱方炽,起林则徐督师,卒于途,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是年十二月,抵广西,驻柳州。时左右江匪氛蔓延,诸贼尤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悍。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皆以贻误黜去,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剿,贼由大黄江、牛排岭窜新墟、紫荆山。星沅檄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滇、黔兵追蹑,贼复窜武宣。荣、天爵各进击,贼踞东乡,两军攻之不克。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寻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赴湖南防堵,将以代之。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遗疏言:“贼不能平,不忠;养不能终,不孝。殁后敛以常服,用彰臣咎。”文宗览而哀之,依总督例赐恤,赐金治丧,存问其母,子二人命俟服阕引见,谥文恭。子桓,官至江西布政使。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有删改)

(注)①折色:旧时谓所征田粮折价征银钞布帛或其他物产。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B.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C.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D.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于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粮道”,指军队运送军粮等补给的通路,在古代战争中,凡属高明的将帅,都十分重视粮食供应对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作用问题。
B.“迤西”,明清时称云南西部地区,大致包括现在大理、丽江、永昌等地。“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
C.“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
D.“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在古代,有严格的服丧制度,丧服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此之谓“五服”。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星沅治官有方。在广东督导学政时,在川陕治理匪徒时,发现问题后均及时整治,并处理得当,效果显著。
B.李星沅办事有理有据。在追究永昌回乱的缘由时,认为祸乱不仅与匪首有关,还与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政策失当有关。
C.李星沅富有远见。在讨论“南漕改征折色”问题上,认为这一做法不妥,可能会导致官员贪污腐败,上下其手。可惜皇上及众臣并未听从,依旧推行。
D.李星沅得到皇上尊敬看重。在其死后,文宗悲伤哀痛,褒封谥号,授予抚恤金,并厚待李星沅的母亲和儿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治之,士风以肃。
②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连璧者,字玉梧,吾乘北郭人也。性至孝,父鸿胪丞,晚得异疾,医不治。有道士衣破絮,至其家,谓璧曰:“是非脔乳熊,莫能疗也。”乃徒步入秦中,璧日伺幽箐伏莽,灌木丛祠,踪迹熊穴。窥熊出,潜刃其乳二,怀之出。熊至璧仓皇惊堕崖谷下伤两趾病不能步而持乳熊如故也。夜宿废庙中,屐声入。璧察之,乃曩所遇道人也。璧大骇:“师何至是?”道士曰:“待尔久矣!”乃以药傅璧足,辄能立。道士授一书,皆符咒,曰:“尔善用,后四十年,与尔会鸠兹之市。”璧遂至家,父吞乳熊肉,瘥。

后数年,父以他病殁。璧愈厌弃世俗,欲为五岳游。乃稍稍理前道人所书,能隐形,驱风雷雨,又剪纸为人马甲盾器械。客侍御游公幕府。崔、魏忌侍御,祸家又以侍御匿妖妄报。缇骑至,缚侍御与璧。槛车至河西务,璧曰:“烦诸公致词中贵,我野人不习豪家,欲他往。”诸缇骑急视之,槛屋寂无人矣。璧与侍御亡淮上,璧曰:“君可归楚中。”是时璧变姓名为张思任,于是朝廷捕亡者张思任。

璧乃潜某宗伯家,遇之厚。时权要与宗伯卻,璧曰:“国贼也!”乃走长安上书劾权要险狠倾善类,为逆阉复仇,宜司寇请室。上大怒,执之,就斩西市。桎梏忽脱地,寂无人矣。是时,璧又变姓名为李抱真,于是朝廷捕亡者李抱真,而璧之家人不知也。

璧辄忆前道人约,至鸠兹市,僦居候道人,且三载。一日,人大呼墙外曰:“此中匿亡者三人,曰宋连璧、张思任、李抱真,可速出!”璧大骇无措,其人已排闼入,则昔所与别道人也。责之曰:“以尔夙有道契,故授之书,尔奈何与党锢事,为天下逋逃客耶?吾以此迟三年始至。”璧顿首谢,愿自此与师永绝世缘,不复恋妻孥矣。道人曰:“不可!尔还里,当再与家人见。”

璧遂携药囊抵家。其妻已丧久,儿梦瑞,璧去方周岁,见不复认。璧同母弟珠,当捕张、李时,亦疑其为兄,终未敢以告人也。至是心动,趣之,急启扉,兄弟各相识,因抚其子,具告所以,留数日去。

(选自李焕章《爽韵居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稍稍理前道人所书   使人赵王书(《廉颇蔺相如列传》)
B.璧与侍御亡淮上。   夫普,何厌有(《烛之武退秦师》)
C.宜司寇请室   维扬帅逐客之令(《指南录后序》)
D.具告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熊至璧/仓皇惊堕/崖谷下伤两趾/病不能步/而持乳熊如故也
B.熊至璧/仓皇惊堕崖谷下/伤两趾/病不能步而持/乳熊如故也
C.熊至/璧仓皇惊堕/崖谷下伤两趾病/不能步而持/乳熊如故也
D.熊至/壁仓皇惊堕崖谷下/伤两趾/病不能步/而持乳熊如故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B.“逆阉”,旧指弄权作恶的宦官。清朝魏忠贤专权,被人们称为“逆阉”。
C.“党锢”,指古代禁止某些政治上的朋党参政的现象。
D.“顿首”,指以头叩地而拜,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璧察之,乃曩所遇道人也。
(2)璧大骇无措,其人已排闼入,则昔所与别道人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复铸铜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笙竽,各有所执,皆缀花瓣,俨若生人。筵下有二铜管,上口高数尺,出筵后。其一管空,一管内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纽绳,则众乐皆作,与真乐不异焉。有琴长六尺,安十三弦,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铭曰“璠玙之乐”。玉管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亦不复见,铭曰“昭华之管”。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高祖悉封闭以待项羽,羽并将以东,后不知所在。

……

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假儒妻。说在宫内时,见戚夫人侍高祖,常以赵王如意为言,而高祖思之,几半日不言,叹息凄怆,而未知其术,辄使夫人击筑,高祖歌大风诗以和之。又说在宫内时,尝以弦管歌舞相欢娱,竞为妖服,以趣良时。十月十五日,共入灵女庙,以豚忝乐神,吹笛击筑,歌《上灵》之曲。既而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歌《赤凤凰来》。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正月上辰,出池边盥濯,食蓬饵,以祓妖邪。三月上巳,张乐于流水,如此终岁焉。戚夫人死,侍儿皆复为民妻也。

(节选自《西京杂记》卷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  盈:满。
B.辄使夫人击筑   辄:就。
C.吹笛击筑    筑:拍打。
D.菊华舒时   舒:绽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作蟠螭,以口衔灯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则众乐皆作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C.后出为扶风人假儒妻  愿为小相焉
D.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入咸阳后,见到许多奇珍异宝,但一概不动,表现了他的政治谋略。
B.对咸阳宫的珍宝描写,有传说的虚构成分,作者只是对传说加以记载,而不出面评论。
C.侍女对皇宫生活的回忆,充满了留恋之意,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含蓄地批评侍女贪图享乐的思想。
D.所选笔记段落,记事细腻,表现了笔记文的特点,作者不动声色地细细记载一些事情,结合历史全面来看,就会发现隐得很深的一些情感态度。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九 月 九 日 佩 茱 萸 食 蓬 饵 饮 菊 华 酒 令 人 长 寿 菊 华 舒 时并 采 茎 叶 杂 黍 米 酿 之 至 来 年 九 月 九 日 始 熟 就 饮 焉 故 谓之 菊 华 酒。
(2)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亦不复见。
(3)尝以弦管歌舞相欢娱,竞为妖服,以趣良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允,字叔佐,兰陵人也。允少知名,风神凝远,通达有识鉴,容止酝藉,动合规矩。起家邵陵王法曹参军,转湘东王主簿,迁梁太子洗马。侯景攻陷台城,百僚奔散,允独整衣冠坐于宫坊,景军人敬而弗之逼也。寻出居京口。时寇贼纵横,百姓波骇,衣冠士族,四出奔散,允独不行。人问其故,允答曰:“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岂可逃而获免乎但患难之生皆生于利苟不求利祸从何生庄周所谓畏影避迹吾弗为也”乃闭门静处,并日而食,卒免于患。侯景平后,高祖镇南徐州,以书召之,允又辞疾。永定中,侯安都为南徐州刺史,躬造其庐,以申长幼之敬。天嘉三年,征为太子庶子。高宗即位,迁黄门侍郎。五年,出为安前晋安王长史。时王尚少,未亲民务,故委允行府州事。允性敦重,未尝以荣利干怀。及晋安出镇湘州,又苦携允,允少与蔡景历善,景历子征修父党之敬,闻允将行,乃诣允曰:“公年德并高,国之元老,从容坐镇,旦夕自为列曹,何为方复辛苦在外!”允答曰:“已许晋安,岂可忘信。”其恬于荣势如此。至德三年,除中卫豫章王长史,累迁通直散骑常侍、光胜将军。镇卫鄱阳王出镇会稽,允又为长史,带会稽郡丞。行经延陵季子庙,设萍藻之荐,托为异代之交,为诗以叙意,辞理清典。后主尝问蔡征曰:“卿世与萧允相知,此公志操何如?”征曰:“其清虚玄远,殆不可测,至于文章,可得而言。”因诵允诗以对,后主嗟赏久之。其年拜光禄大夫。及隋师济江,允迁于关右。是时朝士至长安者,例并授官,唯允与尚书仆射谢伷辞以老疾,隋文帝义之,并厚赐钱帛。寻以疾卒于长安,时年八十四。

 (选自《陈书·列传第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岂可逃而获免乎/但患难之生/者生于利/苟不求利/祸从何生/庄周所谓畏影避迹/吾弗为也/
B.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岂可逃而获免乎/但患难之生/皆生于利/苟不求/利祸从何生/庄周所谓畏影避迹/吾弗为也/
C.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岂可逃/而获免乎/但患难之生/皆生于利/苟不求/利祸从何生/庄周所谓畏影避迹/吾弗为也/
D.夫性命之道/有常分/岂可逃/而获免乎/但患难之生/皆生于利/苟不求利/祸从何生/庄周所谓畏影避迹/吾弗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家,指封建时代官吏有丧,守丧尚未期满而从家中重新起用。
B.士族,东汉以后在地主阶级内部形成的大姓豪族,享受政治经济特权。
C.元老,天子的老臣,也指资历声望高深的大臣。现指某一领域年长资深的人。
D.关右,地区名。古人以西为右:亦称“关西”。后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允身处乱世,镇定从容。侯景攻陷台城后,百官逃散萧允独自整理衣冠坐在宫坊别屋中;萧允居住在京口时寇贼纵横,他却独自留下闭门静处。
B.萧允少时知名受人敬重。萧允少年时为人所知,通达有见识行动合乎规矩;侯安都任南徐州刺史时,曾经亲自去造访他以表示对他的尊敬。
C.萧允性情敦厚,不计得失。晋安王出京镇守湘州时坚持带萧允同去,当时萧允年事已高,蔡景历父子就劝他不要远行受苦,但萧允依然坚持前往。
D.萧允重视礼仪,坚守节操。萧允在赴任会稽郡丞时行经延陵的季子庙备办萍藻前往祭祀;隋朝建立后,按例都授以官职萧允却以年老多病推辞。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王尚少,未亲民务,故委允行府州事。
(2)后主尝问蔡征曰:“卿世与萧允相知,此公志操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