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般字伯兴,宣帝之玄孙也。般数岁而孤,独与母居。王莽败,天下乱,太夫人闻更始即位,乃将般俱奔长安。会更始败,复与般转侧兵革中,西行上陇,遂流至武威。般虽尚少,而笃志修行,讲诵不怠。其母及诸舅,以为身寄绝域,死生未必,不宜苦精若此。数以晓般,般犹不改其业。建武八年,隗嚣败,河西始通,般即将家属东至洛阳,修经学于师门。明年,光武下诏,封般为菑丘侯,奉孝王祀,使就国。后以国属楚王,徙封杼秋侯。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侯行能。太守荐言般束脩至行,为诸侯师。帝闻而嘉之。

永平元年,以国属沛,徙封居巢侯,复随诸侯就国。数年,扬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行元怨恶,宜蒙旌显。显宗嘉之。十年,征般执金吾事,从至南阳,还为朝侯。明年,兼屯骑校尉。每行幸郡国,般常将长水胡骑从。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是时下令禁民二业,又以郡国牛疫,通使区种增耕,而吏下检结,多失其实,百姓患之。般上言:“郡国以官禁二业,至有田者不得渔捕。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夫渔猎之利,为田除害,有助谷食,无关二业也。又郡国以牛疫、水旱,垦田多减,故诏敕区种,增进顷亩,以为民也。而吏举度田,欲令多前,至于不种之处,亦通为租。可申敕刺史、二千石,务令实核,其有增加,皆使与夺田同罪。”帝悉从之。

肃宗即位,以为长乐少府。建初二年,迁宗正。般在位数言政事。其收恤九族,行义尤著,时人称之。年六十,建初三年卒。

(选自《后汉书·刘般传》,有删改)

(注)①择言:败言,不合法度的话。②常平仓:古代为调节粮价而设置的粮仓,丰年谷贱,加价购进粮食,饥年谷贵,低价卖出,以平衡粮价。③二业:农民从事农业以外的行业,指经商。①区种:按一定距离开沟挖穴,播入种子。区种法是综合运用深耕细作、密植全苗、增肥灌溉、精细管理等措施创造高产的方法。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以国属楚王/徙封杼秋候/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侯行能/太守荐言般束修至行/为诸侯师/帝闻而嘉之
B.后以国属楚王徙/封杼秋候/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候/行能太守荐言/般束修至行/为诸侯师/帝闻而嘉之
C.后以国属楚王/徙封杼秋候/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侯/行能太守荐言/般束修至行/为诸侯师/帝闻而嘉之
D.后以国属楚王徙/封杼秋候/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候行能/太守荐言般束修至行/为诸侯师/帝闻而嘉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夫人:大夫人,即嫡妻,是人生中第一次娶的妻子,也称结发之妻。
B.行:代理。“行执金吾事”即代理执金吾的事务,但并没有获得这一官衔。
C.郡国:“郡”为汉代行政区划,直属朝廷;而“国”是诸侯王的封地。
D.二千石:汉制,郡守体禄为二千石,故称郡守(太守)为“二千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般立志求学,刻苦不怠。即使流落到边地武威,他也讲习诵读,从不懈息;河西道路开始通行,他就带着家人到洛阳,在老师门下修习经学。
B.刘般重视修养,言行谨慎。刘般做居巢候时,扬州刺史向皇帝举荐他,说他在封地没有不合法度的言论,没有招致怨恨憎恶的行为。
C.刘般批评政事,犯颜敢谏。对朝廷下令禁止百姓兼事农商、官吏虚报田亩数量的做法,刘般持批评态度,最终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D.刘般心系百姓,关心民生。他认为常平仓实际上是侵害百姓,又建议允许农民渔猎,要求官员如实核查田亩,为民谋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母及诸舅,以为身寄绝域,死生未必,不宜苦精若此,数以晓般,般犹不改其业。
(2)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5 01:43: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和熹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 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 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
B.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
C.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
D.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 以救灾厄/
【小题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母常之 责备
B.深自抑损 贬损
C.辄下意难问   虚心
D.父训之 奇怪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贵人”,皇帝妃嫔封号之一。东汉光武帝时始置,其位仅次于皇后,清代置贵人于嫔位之下,后世也把贵人当作对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称。
B.“诸生”,古代经过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的生员,“今诸生学于太学”(《送东阳马生序》)里面“诸生”即为此意。
C.“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D.“掖庭”,即永巷,汉武帝时改为掖廷。宫中旁舍,在帝后寝宫的东西两侧,通常作为嫔妃所居,也是宫女居住的地方。
【小题4】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B.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C.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丰足。
D.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通过察言观色将作案者揪出。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
⑵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震传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迁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时诏遣使者大为阿母修第,中常侍樊丰及侍中周广、谢恽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震前后所上,转有切至,帝既不平之,而樊丰等皆侧目愤怨,俱以其名儒,未敢加害。寻有河间男子赵腾诣阙上书,指陈得失。帝发怒,遂收考诏狱。结以罔上不道。震复上疏救之曰:“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之言。”帝不省,腾竞伏尸都市。
会三年春,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及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岁余,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诛死,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朝廷成称其忠,乃下诏除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节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四》)
【注】①阿母:汉安帝的乳母王圣。②刍荛舆人:割草打柴的普通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B.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C.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D.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才就是秀才,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称秀才为茂才,指才能优秀的人,是汉代作为举荐人员的科目之一,与明清科举考试时的秀才不是一回事。
B.延光是年号,纪年的名称,是帝王用的,新皇帝即位后通常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
C.太学是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西周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唐宋两代太学与国子学并存,元明清时期则不设太学,只设国子学。
D.顺帝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不是用来褒扬死者功绩品德,就是用来同情死者不幸命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舅大鸿卢耿宝、皇后的哥哥执金吾阎显向杨震推荐自己亲近的人入朝为官,杨震都没有答应。司空刘授听说这件事后,立即征召了这两个人,且让这两个人十天内都得到提拔。
B.河间的男子赵腾上书指陈政事得失,顺帝大怒,就把赵腾关入监牢受审,以欺君犯上的罪名结案。杨震上折救赵腾,请皇上保全他的性命,以鼓励百姓发表言论。但皇上没有同意。
C.延光三年春,杨震的属官高舒获得樊丰等人伪造下发的诏书,杨震就写成奏折,准备上奏。樊丰等人害怕事情败露,就一起诬陷杨震。皇上回京后,当夜派使者收回杨震的印绶。
D.杨震死了一年以后,樊丰等人被处死,杨震的门生虞放、陈翼等人上书要求重新审查杨震冤案。当时朝廷上下都交口称赞杨震的正直忠烈,于是,汉顺帝就下诏为杨震平反昭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2)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出于单微。自为儿童,虽在戏弄,为等类所归。有志好学,坐立诵读。县令邓邵试与语,奇之,听受业太学。后令复召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时有杀人者,同县杨吏以疑寔,县遂逮系,考掠无实,而后得出。乃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远近闻者,咸叹服之。

时中常侍侯览托太守高伦用吏,伦教署为文学。寔知非其人,怀檄请见。言曰:“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可违。寔乞从外署,不足以尘明德。”伦从之。于是乡论怪其非举,寔终无所言。伦后被征为尚书,郡中士大夫送至轮氏传舍。伦谓众人言曰:“吾前为侯常侍用吏,陈君密持教还,而于外白署。比闻议者以此少之,此咎由故人畏惮强御,陈君可谓善则称君,过则称己者也。”寔固自引愆,闻者方叹息,由是天下服其德

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遇赦得出。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焉。及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中平四年,年八十四,卒于家。大将军何进遣使吊祭,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衰麻者以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

(选自《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
B.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
C.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
D.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古代的大学。汉代在京师设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相当于今天的国立大学。
B.“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指古代官府中副官或属员的通称,文中指掌管教化方面的副官。
C.“传舍”原为战国时贵族供门下食客食宿的地方,后来泛指古代供传递情报、文书的人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D.“稽颡”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两膝屈拜于地,两手拱至地,以额触地,居丧、请罪、投降时行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寔待人宽容有度量。陈寔曾被同县的杨吏疑为杀人凶手,遭逮捕囚系,拷打审讯。等到陈寔当了督邮,还暗中嘱托许昌县令,以礼召见杨吏。
B.陈寔目光长远有预见性。陈寔受党锢之祸的牵连,因此在权臣张让的父亲死后独自一人去吊唁。后来又诛杀党人的时候,好多人得到张让的宽赦,保全了身家性命。
C.陈寔大度仁慈善教化。陈寔暗中发现了潜入家里的小偷,于是他巧借训诫子孙,感化了小偷,给了小偷改过自新的机会。
D.陈寔德行高尚名重于世。陈寔遇到好事推到别人身上,有过错则揽到自己身上,深得人们的敬重佩服;去世后吊唁送葬的人特别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寔固自引愆,闻者方叹息,由是天下服其德。
(2)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初举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连辟,并不到。灵帝公车征为议郎,迁北地太守。初,钜鹿张角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闲,众徒数十万。中平元年,大方马元义等先收荆、杨数万人,期会发于邺。未及作乱,而角弟子上书告之。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来诸方,一时俱起。杀人以祠天。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闲,天下向应,京师震动。召群臣会议。嵩以为宜解党禁,益出中藏钱、西园厩马,以班军士。帝从之。于是发天下精兵,博选将帅,以嵩为左中郎将,持节,与右中郎将朱俊,共讨之。嵩既破黄巾,威震天下,而朝政日乱,海内虚困。故信都令汉阳阎忠干说嵩曰:“今将军遭难得之运,蹈易骇之机,而践运不抚,临机不发,将何以保大名乎?”嵩曰:“何谓也?”忠曰:“今将军受钺于暮春,收功于末冬。威德震本朝,风声驰海外,虽汤武之举,未有高将军者也。今身建不赏之功,体兼高人之德,而北面庸主,何以求安乎?”嵩曰:“夙夜在公,心不忘忠,何故不安?”会边章、韩遂作乱陇右,明年春,诏嵩回镇长安。章等遂复入寇三辅,使嵩因讨之。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其秋征还,收左车骑将军印绶,削户六千,更封都乡侯,二千户。五年,凉州贼王国围陈仓,复拜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拒之。卓欲速进赴陈仓,嵩不听。王国围陈仓,自冬迄春,八十余日,城坚守固,竟不能拔。贼众疲敝,果自解去。嵩进兵击之。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遂独进击之,使卓为后拒。连战大破之,国走而死。卓大惭恨,由是忌嵩。及卓被诛,以嵩为征西将军。其年秋,拜太尉,冬,以流星策免。复拜光禄大夫。寻李傕作乱,嵩亦病卒,赠骠骑将军印绶。

(节选自《后汉书•皇甫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
B.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
C.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
D.初/嵩讨张角/路由邺/见中常侍赵忠舍宅逾制/乃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此为憾/奏嵩连战无功/所费者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才,即秀才,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称之,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B.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也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C.三辅,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D.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亦借指官爵;“解印绶”,指解下印绶,与“解褐”意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甫嵩少有大志,文武兼备。他少年时代便志存高远,喜读《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娴习弓马射猎,被推举为孝廉、茂才。
B.皇甫嵩有勇有谋,频立伟功。张角起义时,他提出合理建议,并率军成功平定;凉州王国包围陈仓时,他分析形势,伺机而动,顺利攻破。
C.皇甫嵩忠心为主,气节过人。在平定黄巾起义军之后,朝政日渐荒芜,国内空虚困难,汉阳阎忠劝其趁机政变,皇甫嵩未予采纳。
D.皇甫嵩深受重用,居官显赫。他生前从被公车征召为议郎开始,一路迁升,官至光禄大夫。病逝后,亦获赠骠骑大将军称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嵩以为宜解党禁,益出中藏钱、西园厩马,以班军士。
(2)今身建不赏之功,体兼高人之德,而北面庸主,何以求安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候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賦》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後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钸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街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數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漸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待中,帝引在帷蛏,诋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效己,皆共目之,衡乃坭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梘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B.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餘/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C.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D.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科举制度出现前做官采用推荐的方式,所以叫“举”,所谓“孝廉”就是讲孝道,且廉洁之人,这是古人看中的品质,认为这样的人才能做好官,所以称为“孝廉”。
B.顺帝,建康元年,汉顺帝死,享年30岁,在位19年。顺帝死后谥号孝顺皇帝,庙号敬宗。所以顺帝是谥号。
C.下车,指官员刚到任,源于《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后称初即位或到任为下车。
D.乞骸骨,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与“致仕”义相反,致仕是上任做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直径八尺,由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像个酒樽,外面用篆字和山、龟、鸟、兽的图形装饰。
B.本文虽为节选,但仍然颇为完整地介绍了张衡—生的主要经历,科技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以及文学成就、政治表现、军事才能等,反映出他的卓越才能与高尚品质。
C.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还有很多豪门大户,和他—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严厉治理,整顿法制,暗中探知奸党分子姓名,一下子全都抓了起来。
D.顺帝曾经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怕他说自己的坏话,个个紧张,都给他递眼色,张衡便没对皇帝讲实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2)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