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选自《战国策·燕策》)
【小题1】下列对加点的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组是()A.荆轲顾笑武阳 顾: 回头看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奉:两手捧着 |
B.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 轲自知事不就 就:成功 |
C.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因:因此 剑坚,故不可立拔 坚:锋利 |
D.卒起不意 卒:突然 秦王还柱而走 还:环绕 |
A.①③⑤ |
B.③④⑤ |
C.①②⑥ |
D.②③⑥ |
A.陛下,既指宫殿的台阶下,也是对帝王的尊称。本文是指前者。 |
B.蛮夷,“蛮”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夷”,指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
C.郎中,官名,始置于战国,职掌侍卫,秦汉沿置,内从侍卫,外从作战。 |
D.殿下,指殿阶之下,也是对诸侯或皇太子等的尊称。文中指前者。 |
A.荆轲到秦国后巧用“打通关节”的办法“拜见”秦王,可见荆轲计划周密。秦王大喜,也正如荆轲事前所料。 |
B.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面不改色,三言两语既遮掩了秦武阳的失态,又颂扬了秦王,使秦君臣打消疑虑。与上文太子丹疑荆轲信秦武阳的情节相照应。 |
C.所选文中写“廷刺秦王”,描绘荆轲与秦王的正面交锋,写了四个场面:厚遗蒙嘉,得以引见;顾笑武阳,机智灵活;图穷匕见,惊心动魄;倚柱笑骂,视死如归。 |
D.“图穷而匕首见”,荆轲与秦王展开了殊死搏斗,在这紧要关头,侍医以药囊投荆轲,荆轲反被秦王“断左股”,最后受八创,完全失去战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