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再创新高,超过30万亿元,有望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去年我国外贸发展能够取得如此成绩,来之不易。”

目前,主要国际组织纷纷下调了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增速,这反映出对国际经贸走势的担忧。

“2019年我国外贸发展最大的隐忧,还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增长可能有所放缓,跨国贸易和投资可能受到拖累。加上基数抬高等客观因素,外贸增长速度可能有所放缓。”李魁文指出。

(摘编自《201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光明日报》2019年1月15日)

材料二:

中美对双方货物贸易顺差统计图


(资料:Wind,美国经济分析局,恒大研究院)

材料三:

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是一大创举,表明中国主动开放市场的真诚意愿。一方面,我国经济规模和实力不断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许多国家都把拓展中国市场作为重要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摩擦、投资保护不断加剧,经济全球化站在了十字路口。此举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决心。进博会为各国开展国际贸易提供公共平台,作为全球贸易大国,中国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和良好的国际贸易资源,有条件、有能力为促进全球贸易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再者,通过举办进博会,积极扩大进口,支持其他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为贸易伙伴提供实实在在的出口市场,从而实现买全球卖全球。进博会将打造推动全球包容互惠发展的公共产品,不仅提供货物和服务交易,也承载国家形象的展示、全球性重大问题探讨等多重功能,是一个国际合作的综合性的载体平台。也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1月11日)

材料四:

美国《耶鲁全球化》在线杂志2019年3月26日刊文称,中国为积极参与当前世界秩序而重塑自己,崛起并逐步确立自己的全球影响力,同时也在贡献创新。文章称,中国在1978年开始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并逐步向私营和外国企业开放市场。中国对金融机构和工业机构进行了部分调整,并成为当前秩序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最终取消了价格管制,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并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主要出口国。在最近的反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把自己描绘成为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坚定倡导者,一再强调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和不可逆转的。

(摘编自美国《耶鲁全球化》在线杂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遭遇了不少的困难,尤其是2019年外部环境变得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也有所放缓,但总体乐观,一年一个台阶。
B.从材料二可以看出,中国恒大研究院统计的对美国货物贸易顺差额远小于美国经济分析局统计的数据,可见两国对于顺差额度的统计存在较大分歧。
C.中国进博会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不仅是贸易平台,更是个国际合作的综合性的载体平台,它所要打造的是一个推动全球包容互惠发展的公共产品。
D.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了市场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主动适应并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参与当前世界秩序等的举措,获得了国外媒体的高度评价。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99﹣2017年间中方对美方货物贸易顺差统计尽管存在不小的差异,但双方的经贸互补性强,经济关系日益紧密,是不争的事实。
B.进博会在向全球贸易伙伴展示中国强大购买力的同时,也提供实现买全球卖全球便利,宣示中国反对贸易保护和支持多边主义的主张。
C.中国深化改革开放,为世界各国开拓中国市场提供通道,通过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均衡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
D.中国改革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浪潮,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进步的同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也为世界贡献了自己的创新。
(3)你认为中国外贸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加以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7 02:55: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材料二
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翻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投放市场。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国接连出台了一系列配套补贴优惠政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全方位扶持。2016年,我国新增公共充电桩10万个,全国公共充电桩运营数量累计超过15万个,我国已成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最快的国家。居民专用充电桩同步增长。“随车配桩”的安装比例达到80%。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转型的突破口,政策与市场双因素推动产业成长,近两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产销两旺。
 
材料三
面对全球范围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保压力,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促使新能源汽车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2008年以来,以美国、日本、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布实施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明显加大了研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日本以产业竞争为主要目标,全面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均走在世界前列;美国以能源安全为首要任务,强调插电式电动汽车发展;欧盟以二氧化碳排放法规为主驱动力,重视发展纯电驱动汽车。
(摘编自《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材料四
相较于已经有百年历史的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可以说相当短,也就是说,目前汽车能源正处于过渡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且潜力巨大。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总的说来,主要有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新能源本身的一些技术发展,这个大的趋势大家都很清楚,无非重点核心还是在动力电池方面,如何提升能量密度,如何提升续驶里程,包括降低成本;另一个是整个汽车产业的趋势,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主要有三个特点——轻量化、智能化、低碳化。
另外,如果说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融合,这样就不光能解决环保效益的问题,更重要的一点,它还能带来经济收益。这将是新能源汽车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摘编自《全方位分析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小题1】下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球范围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保压力下,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新能源汽车加快了发展步伐。
B.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初具规模,各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都已投放市场,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C.我国政府为全方位支持电动汽车快速发展,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公共充电桩。
D.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离不开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视。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错误的两项是
A.根据材料二可知,从2011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经历了缓慢发展到快速发展的过程。
B.根据材料二可知,2015年和2016年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总量持续走高,这与政策、市场双因素推动不无关系。
C.日本根据本国实际,加大研发和生产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电动汽车主要是为了产业竞争。
D.尽管发展历史不长,汽车能源还处于过渡阶段,可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却相当惊人,并且潜力巨大。
E. 美国和欧盟以能源安全和减排为目的,都特别强调插电式电动汽车和纯电驱动汽车的研发和生产。
【小题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怎样的趋势。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林天宏)
①2006年6月13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正阳门箭楼被带着水雾的脚手架包裹的严严实实。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
②由正阳门箭楼北望,长安街车水马龙,它与城楼左右两侧的南北长街、南北池街,一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东西,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
③我问同行的一个记者:“你知道改造北京旧城,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是谁?”“梁思成?“她答道。
④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却并不让人意外。随着北京旧城改造不断进入媒体视野,梁思成等一批建筑学家已被大众熟知。但少有人知晓的是,从1915年起,北京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市政工程建设,正阳门箭楼、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与南北池街,都是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之下改造与打通的。
⑤同样少有人知晓的是,1925年,25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生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超从国内寄来北宋匠人李诚撰写的《营造法式》一书,兴趣大增,有志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1930年,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那里撰写了《中国建筑史》,成为建筑学一代宗师。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正是朱启钤。
⑥“朱启钤是中国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没有他,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我们读到《中国建筑史》的年份,还不知道推迟多少年。”中国文物研究所某研究人员曾这样评价。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他被研究者们有意无意地抹掉了”。
⑦朱启钤于1930年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为学社请来当时最为优秀的学术精英: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敦桢,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赵深,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他还以其社会人脉,动员许多财界和政界人士加入学社,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曾有建筑史家这样评价朱启钤:“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能把这方方面面的人事统筹起来,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启钤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整个研究所行政部门做的事。”
⑧有数据显示,截至1937年,营造学社野外实地测绘重要古建筑达206组,因此探索出一整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构建了扎实的科学体系。
⑨假若没有朱启钤,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又会是怎样的图景?如今,斯人已逝,营造学社停办也已整整60周年。
⑩6月13日的那场大雨,将故宫端门外西朝房冲洗得干干净净。游人如织,屋宇间却依旧透着落寞,此处正是营造学社旧址。而位于城区赵堂子胡同3号的朱启钤故居,住着数十户人家,杂乱之中,依稀可辨当年气魄。
摘自2006年5月21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注 朱启钤(1872-1962),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
【小题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叙述了朱启玲在古建筑研究方面几件鲜为人知的事,从正面肯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B.文章提到了朱启玲1915年就开始主持北京市政工程建设工作,意在说明他才是改造北京旧城的“第一人”。
C.文章些朱启玲为营造学社请来当时最优秀的学术界精英,体现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
D.朱启玲完全以一己之力,直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了营造学社的筹划和创办。
【小题2】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钤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
【小题3】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月13日那场大雨?请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斑头雁

聂鑫森

去年秋,楚雁飞应聘当了寒云湖专职的护鸟员。

楚雁飞真没想到日子这样难熬。四周荒无人烟,给养靠队里用车从外地运来,常常吃不上蔬菜。特别是冬天,冰天雪地,燃着一炉煤火,还让人冷得直打哆嗦。

楚雁飞真没想到工作这么单调。每天吃过早饭,他跟着五十岁的班长吴远征,来到湖边伪装好的监测室,对斑头雁等各种水鸟进行动态追踪,不时地做记录,看得眼睛发涩,站得双脚发麻。

楚雁飞没想到自己会在寒云湖过春节。班长当护鸟员三十年了,他的家在本省一个偏僻的小县城,每年春节回去探一次亲,队里派一个人临时顶替,可今年实在抽调不出人手来。

“小楚,你赶快整理行装,回老家去过年,你的爸爸妈妈望眼欲穿哩!”

楚雁飞摇摇头,说:“吴班长,我也想留下来和你做伴!”

春节过去了,春天阳气不断上升,南去的大雁,一群一群回家了。没想到“倒春寒”说来就来了,一夜北风紧、雪花狂,到处银装素裹。

天刚蒙蒙亮,吴远征就叫醒了楚雁飞:“小楚,昨天我观察到湖边草丛里,有好多只斑头雁在孵化鸟蛋,温度这样低,别冻坏了它们。我们去湖边看看!”

楚雁飞痛苦地从梦中走出来。雪还在零星地下着,看不到一只飞翔的水鸟。他们蹑手蹑脚来到湖边,察看一个一个斑头雁的巢。雌雁一动不动地在抱卵,任凭身上的雪花积了一层又一层。公雁也守在旁边,像忠诚的警卫员。楚雁飞看见吴远征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四五周后,小雁叽叽喳喳来到人世。楚雁飞站在高清摄像头前,观察当上妈妈的斑头雁,领着小雁初次下水。公雁在低空飞翔、盘旋,护卫着它们,嘎嘎地欢叫着。

楚雁飞看了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他搓了搓手,说:“吴班长,我们该睡了。”吴远征支棱着耳朵,不作声。过了一会儿,说:“湖边有盗贼。我听到了他们的脚步声,是两个人。”

“盗贼?他们来这里盗什么?”

“盗斑头雁!母雁和幼雁的翅羽还没长好,正栖息在巢里,每到这时候,有胆大的盗贼就来张网盗捕,然后卖给饭店。”

楚雁飞说:“我跟您一起去!这些王八蛋!”

“我一个人去就行了!小楚,你得守着这小砖房,守住这部直通队里值班室的电话。”吴远征板起一张脸,拿了一支手电,取出一把短柄猎刀,匆匆扑进夜色里去了。楚雁飞把所有的电灯都打开,又搬出一捆硬木柴架到门外的空坪里,浇上汽油,点燃了。

两个小时过去了。一个跌跌撞撞的人影从窗外飘过去,接着是敲门声:“小楚……是我。”

楚雁飞打开门,借着灯光,他看见吴远征的额头上沁出鲜红的血。“吴班长,您受伤了?”

“被他们挥舞的网杆打了一下,不要紧。我刚才警告他们:赶快离开,偷捕水鸟是犯法,想被抓进去吃牢饭吗?我手上的刀,也不是吃素的,想试试吗?”

“他们吓住了?”

“他们也带了刀,雪亮雪亮的。我忽然发现小砖房那边闪射的火光,便说:‘你们以为我是一个人好对付,睁开狗眼看看,我的同事在身后呢,我只要喊一声,他们立马就赶过来了!’楚雁飞扶住他,喉头有些哽咽,说:“吴班长,快进屋,我给你的伤口上药、包扎。”

……

鸟世界在楚雁飞的眼里,变得越来越奇妙和壮美。每晚回到小砖房,他先和吴远征一起做饭、烧水、打扫卫生,然后,在昏暗的电灯光下,写他的《水鸟观察日记》。他决定了,要留下来,和班长一起,守护着斑头雁。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前四段连用三个“没想到”,既突出了环境的艰苦、工作的单调与辛苦,也从侧面表现了坚守边地的国家护鸟员美好的品质。
B.小说没有直接描述班长与捕猎斑头雁的盗贼打斗的过程,而是由吴班长自己口述,再现打斗场景,这样显得真实可信,有现场感。
C.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刻画人物,如吴班长看到斑头雁护儿流下泪水,突出其硬汉子柔情的一面,使班长这一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
D.小说用简练而朴实的语言,叙写了寒云湖的候鸟斑头雁和两位专职护鸟员之间的故事,感人肺腑,同时引发人们对生态问题的思考。
【小题2】小说以楚雁飞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何好处?
【小题3】小说以“斑头雁”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礼物
王宝国
乔处长七十七岁的老母亲从乡下来了。由于工作原因,乔处长经常在外面应酬吃饭,一天下来,难得有与母亲说话的机会。这天晚上,乔处长很晚才回来,一推门发现母亲一个人坐在客厅里。
妈,您还没睡呢。乔处长一脸惊讶。
母亲说:天这么晚了,我放心不下呀。
齐处长一听笑了:妈,我自己都习惯了。再说晚一点也没有关系,有车送呢。
母亲沉默了一会,叫着齐处长的乳名说,大水,能不能求你个事。
妈,您看您,有啥事尽管说。
“就是,能不能给我捎几条餐巾回来,我看那些餐巾挺好看的。”
“这好办,”齐处长说:“您要是喜欢,每次吃饭我都捎一条回来。
果真,不管在外应酬到多晚,齐处长都不忘给母亲捎一条餐巾回来。看到餐巾上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母亲都会喜滋滋地抚摸一阵子,可看完了又忍不住轻轻叹一口气。
母亲本来是住一段时间就要走的,后来又改了主意说不走了,等过了年再走。
过了年很快到了母亲的生日,齐处长决定好好庆祝一下。母亲提议把小水和三水也一起叫来,一家人团团圆圆吃顿饭。为了给母亲过个热闹的生日,齐处长早就订好了酒店。母亲说,难得凑得这么齐,还是在家吃才有团圆的味道。于是就又退掉了。
生日这天,小水和三水开着车早早来了。母亲也早早去了厨房忙活。大水媳妇不让,母亲非要亲自下厨。到了午饭时候,三个儿子纷纷拿出给母亲买的礼物。齐处长准备的是一对玉镯子,说夏天戴着清心静气,最适合养生。小水给母亲的礼物是一套唐装。不过,不是国内买的,而是去印尼考察时从雅加达捎回来的。三水干脆给母亲准备了一个万元现金的大红包,说喜欢啥就买点啥。
母亲说,你们有这份孝心就行。说完,母亲就走进厨房,端出三碗鸡蛋打卤面。三兄弟见了面面相觑。母亲说,我记得你们小时候最喜欢吃打卤面了,可那时家里穷,哪有肉呢,只能放一点青菜。今天可是真正的打卤面,放了油菜、牛肉末,荷包蛋,还淋了香油。尝尝,是不是跟原来一个味?
三兄弟看着母亲笑吟吟的脸,就端起碗吃了起来,果真十分筋道。
是不是吃饱了?母亲问。
“饱了,”二水说:“只是,这生日宴也太寒酸了。”三水接过话说,“就是,现在又不是没有条件。”
母亲没有搭腔,而是拿过从乡下带来的那只蓝底黄花的旧包袱说,我还给你们哥仨准备了礼物呢。
三兄弟一听笑了,都觉得母亲挺新鲜,这又不是他们过生日。
母亲打开包袱,里面是一个红布包裹,打开包裹,三个人一下子愣住了。母亲给他们的礼物竟然是三沓鞋垫。齐处长见了差点叫出声:那些鞋垫都是用他带回的餐巾缝制的。
母亲把鞋垫送到三个儿子手里说,你们兄弟都很争气,大水是处长,小水是局长,三水是公司老总。乡亲们都说是我教育得好。可是,每当看到电视上那么多当了官的不好好走路跌了跟头,我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母亲好像终于了却了一桩大事,第二天就执意坐长途车回了乡下的老家。
以后,应酬的饭桌上少了齐处长的影子,连配给他的小车也不坐了。齐处长因此成了同事眼中的另类,都说他这么做不近人情。作为最年轻的中层,又是名牌大学毕业,前途是摆在那里的。再说,那些饭局又不花自己一分钱,既干了工作,又拓展了人脉,何乐而不为呢。
两年后,局长因财务问题被双规。就在人们纷纷猜测新局长人选时,齐处长被组织上破格提拔为局长,主持全面工作。局里那些人对此一头雾水,都说他这是憨人有憨福。
齐局长听后淡淡一笑。他下意识里踩了踩脚下,母亲纳得鞋底温厚绵软,一股看不见的暖流直沁心脾……
(摘自2014年《中国小小说欣赏》,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文章的开头写“母亲没睡”,说明母亲深知儿子在外腐败,为儿子担心,塑造了母亲的形象,同时引起下文。
B.小说讲究伏笔和照应,文中前面交代“要餐巾”这一情节是伏笔,后面有“纳鞋垫”这一情节是照应。
C.母亲过生日前要要齐处长把兄弟叫来,一家团员,说明母亲和儿子们交流很少,母亲孤独寂寞,隐含的批评子女对老人的疏忽。
D.三个儿子在母亲的生日时分别准备了不同的礼物,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十分贵重,插入这一情节的目的是让后面“母亲给儿子们鞋垫”这一情节的出现更加合理。
E. 文章中后面交代齐处长不再应酬,不再作配给自己的轿车,最后得到破格的提升,这说明要想在官场有所作为就必须不近人情、断绝人脉。
【小题2】文章画线的句子中母亲又高兴有叹息,请简要分析原因。
【小题3】文章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请结合全文谈谈文章结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