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震字景贤,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①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②,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③,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顾让。会府有具狱④将置辟⑤,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⑥,蠲⑦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十一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单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朱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宋史·唐震传》)
[注]①牒:指简札,短信。②干政:干预朝廷政事。③尹京:做京城长官。尹,长官。④具狱:审定的案件。⑤置辟:指施用刑法。⑥纲运米;指朝廷分批调运的米,⑦蠲;免除。A.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 |
B.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 |
C.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 |
D.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父对如初 |
A.登第,即登科,指科举考试应试不选,应试未中的又叫落第、下第。 |
B.年号纪年法,文中“咸淳”,即为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一个皇帝般有多个年号。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有一个年号,即一世一元。 |
C.擢,拔也,指提升官职。表示提升职务的词还有升、拔撬陆、超迁、超摧。 |
D.刑部:三省六部之一,主管司法刑狱、军事等,三省六部是古代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
A.唐震年少居乡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闻过则喜。中进士后做小官,但他决不靠某权贵的推荐而谋求升官。 |
B.唐震任临安府官员,看到仗恃贾似道势力的潜说友执法上的错误,他敢于抵制,使自己的正确见解得到认可。 |
C.唐震主管信州,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救济遭旱灾的百姓。他还能明察而求得实证,平反了一屈打成招的冤案。 |
D.元兵大至,将帅邓益逃跑,唐震拿出自己全部金钱募人出战。危难之际,他放弃逃生机会,在敌人面前,他决不投降,英勇就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