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明代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即 事
夏完淳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
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注】夏完淳: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此诗是清顺治三年(1646)参加抗清义军后所作。当时南明都城南京已为清军所破,鲁王逃亡下海,作者的父亲也兵败殉国。
【小题1】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小题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最后一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8 09:48: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再说林冲每日和智深吃酒,把这件事不记心了。那一日,两个同行到阅武坊巷口,见一条大汉,头戴一顶抓角儿头巾,穿一领旧战袍,手里拿着一口宝刀,插着个草标儿,立在街上,口里自言自语说道:“不遇识者,屈沉了我这口宝刀。”林冲也不理会,只顾和智深说着话走。那汉又跟在背后道:“好口宝刀,可惜不遇识者!”林冲只顾和智深走着,说得入港,那汉又在背后说道:“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得军器的。”林冲听的说,回过头来,那汉飕的把那口刀掣将出来,明晃晃的夺人眼目。林冲合当有事,猛可地道:“将来看。”那汉递将过来,林冲接在手内。
林冲看了,吃了一惊,失口道:“好刀!你要卖几钱?”那汉道:“索价三千贯,实价二千贯。”林冲道:“值是值二千贯,只没个识主。你若一千贯肯时,我买你的。”那汉道:“我急要些钱使,你若端的要时,饶你五百贯,实要一千五百贯。”林冲道:“只是一千贯,我便买了。”那汉叹口气道:“金子做生铁卖了!罢,罢!一文也不要少了我的。”林冲道:“跟我来家中取钱还你。”回身却与智深道:“师兄,且在茶房里少待,小弟便来。”智深道:“洒家且回去,明日再相见。”
林冲别了智深,自引了卖刀的那汉,到家去取钱与他,就问那汉道:“你这口刀那里得来?”那汉道:“小人祖上留下。因为家道消乏,没奈何,将出来卖了。”林冲道:“你祖上是谁?”那汉道:“若说时,辱没杀人!”林冲再也不问。那汉得了银两,自去了。林冲把这口刀翻来覆去看了一回,喝彩道:“端的好把刀!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宝刀,胡乱不肯教人看。我几番借看,也不肯将出来。今日我也买了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试。”林冲当晚不落手看了一晚,夜间挂在壁上。未等天明,又去看那刀。
次日,巳牌时分,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林冲听得说道:“又是甚么多口的报知了。”两个承局催得林冲穿了衣服,拿了那口刀,随这两个承局来。林冲道:“我在府中不认的你。”两个人说道:“小人新近参随。”却早来到府前,进得到厅前。林冲立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在里面后堂内坐地。”转入屏风至后堂,又不见太尉。林冲又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直在里面等你,叫引教头进来。”又过了两三重门,到一个去处,一周遭都是绿栏杆。两个又引林冲到堂前,说道:“教头,你只在此少待,等我入去禀太尉。”林冲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林冲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林冲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急待回身,只听的靴履响、脚步鸣,一个人从外面入来。林冲看时,不是别人,却是本管高太尉。
林冲见了,执刀向前声喏。太尉喝道:“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有人对我说,你两三日前,拿刀在府前伺候,必有歹心。”林冲躬身禀道:“恩相,恰才蒙两个承局呼唤林冲,将刀来比看。”太尉喝道:“承局在那里?”林冲道:“他两个已投堂里去了。”太尉道:“胡说!甚么承局,敢进我府堂里去!左右与我拿下这厮!”说犹未了,傍边耳房里走出二十余人,把林冲横推倒拽,恰似皂雕追紫燕,浑如猛虎啖羊羔。高太尉大怒道:“你既是禁军教头,法度也还不知道。因何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叫左右把林冲推下。
(节选自《水浒传》第六回,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前情简介)林冲带着夫人到大相国寺去上香,路上遇到鲁智深并与之结为好友,夫人待在大殿上,殿帅府太尉高俅的义子高衙内见其美貌,便欲霸占,被闻讯赶来的林冲与鲁智深制止。后高衙内与林冲的好友陆谦等人勾结,三番五次设计强行霸占林夫人,但都未得逞。最后高俅设下毒计,让人假扮卖刀人设法将宝刀卖给林冲。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中有很多暗示性的伏笔文字。比如一开头便说林冲“把这件事不记心了”,实际上就是在暗示读者要注意下文出现的事情同“这件事”有关。
B.林冲对宝刀从来就有很大的兴趣。他没听到卖刀人前面说的两句话,是因为正和好朋友说话;一旦听见了卖刀人的话,他就立刻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宝刀上。
C.林冲为人忠厚老实,轻信别人。尽管卖刀人一再表示要将刀卖给林冲,还降低价格,又不敢正面回答林冲关于其家世的问题,林冲对他仍未有丝毫怀疑。
D.林冲有一股好胜心理。他买了宝刀之后“不落手看了一晚”,就是因为高俅不让他看宝刀,因而想用这把宝刀同高俅慢慢比试,试图争一口气,比赢高俅。
【小题2】根据本节内容,分析林冲有哪些性格特点。
【小题3】根据本节内容和你课外对《水浒传》的阅读和了解,分析林冲买刀的原因。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余世居吴之北郭,十余年来,徐君幼文自毗陵、高君士敏自河南,唐君处敬自会稽,张君来仪自浔阳,各以故来居吴,而卜第适皆与余邻,于是北郭之文物遂盛□。余以无事,朝夕诸君间,或辩理诘义,以资其学;或赓歌酬诗,以通其志;或鼓琴瑟,以宣湮滞之怀;或陈几筵,以合宴乐之好。虽遭丧乱之方殷,处隐约之既久,而优游怡愉,莫不自有所得也。
窃尝以为,一郡一邑,有抱材之士而出于凡民者,皆其地之秀也。若诸君,其诸州之秀欤!与诸州之秀萃于一乡,吾里何幸哉!余不出闾閈,而获友之多如是,则非吾里之幸,而余之幸也。
然自前年士敏往云间,去年幼文往吴兴,今年处敬又将往嘉禾而仕焉。众客觞别于馀舍。酒半,余戚然曰:“诸君之居吾里,诚幸矣!今去者过半,而留者犹未可羁也。然则谁终与处此乎?”客有起者曰:“子毋戚。子单居寡侣时,不知有诸君之合也。及朋聚群游时,又岂知有诸君之离哉?合而离,离而合,其理无常,则他日之复合于此者,固未可知也。”言既,客又有起者曰:“君子所贵乎同者,道也;所喜乎合者,志也。古有尚友于千载、神交于千里者,以有所合而同尔,岂必生同时,居同里,连栋宇之密而接杖屦之勤乎?诸君能不以远而忘其好,不以疏而易其志,不以穷达而渝其久要之心,则虽限胡与越,而亦不异于北郭之近矣。”众客皆喜。
既醉而别,余善其言,遂录为送处敬序。
注:(1)文物:指文人,文士
【小题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
A.耶B.哉C.也D.矣
【小题2】第①段划线句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小题3】下列对“若诸君,其诸州之秀欤”一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假如是他们,难道不是各州的杰出人才吗
B.像他们各位,大概都是各州的杰出人才吧
C.像他们各位,难道不是各州的
D.杰出人才吗
【小题4】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杰出人才往往都来自于凡民
B.作者认为个人的幸运大于乡里的幸运
C.第一句承接上文写与诸友交往的乐趣
D.写获友之多的幸运引出下文别友之悲
【小题5】阅读第③段,说说是哪些道理让作者及朋友从“戚然”转为“皆喜”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西湖七月半
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项是
A.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B.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C.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D.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七月半”,即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亦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为中国传统节日,当日一般会有祭祖的活动。
B.中国古典乐器一般按“八音”分类,分为“金、 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种,文中的 “鼓”应该属于“革” 一类。
C.古人出行服饰亦是有讲究的,文的“衫”,指的是长衫:“帻”指的是腰带。
D.“巳”“酉”是十二地支中的两个,对应的时间约为上午九时至十一时和下午五时至七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五类人,观察细致,描绘生动,各色人等,无不现身纸上,而作者似乎不动声色,然而他的主观褒贬之情还是从笔下的形象中表现出来。
B.第二段写杭人游湖好虚名,凑热闹。“己出酉归,避月如仇”,即喜欢白天游湖,像仇人一样躲开月亮,作者觉得他们白白放过西湖最美的时刻。
C.文中富有诗意的结尾,雅韵流溢,余香沁人。可见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处,一被俗人点污,则一无可看;一成为雅人的世界,则处处是诗。
D.文章表面写人,又时时不离写月,看似无情又蕴情于其中,完美而含蓄地体现了作者抑浅俗、颂高雅的主旨。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2)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