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众字仲师,吴兴武康人也。祖约,梁特进。父旋,梁给事黄门侍郎。众好学,颇有文词,起家梁镇卫南平王法曹参军、太子舍人。是时,梁武帝制《千字诗》,众为之注解。与陈郡谢景同时召见于文德殿,帝令众为《竹赋》。成,奏,帝善之,手敕答曰:“卿文体翩翩,可谓无忝尔祖。”当阳公萧大心为郢州刺史,以众为限内记室参军。寻除镇南湘东王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兼散骑常侍。聘魏,还,迁骠骑庐陵王谘议参军,舍人如故。侯景之乱,众表于梁武,称家代所录故义部曲,并在吴兴,求还召募以讨贼,梁武许之。及景围台城众率宗族及义附五千余人入援京邑顿于小航对贼东府置阵军容甚整景深惮之梁武于城内遥授众为太子右卫率。京城陷,众降于景。

景平,西上荆州。元帝以为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寻迁司徒左长史。江陵陷,为西魏所虏,寻而逃还。敬帝承制授御史中丞。绍泰元年,除侍中,迁左民尚书。高祖受命,迁中书令,中正如故。以众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赏赐优渥,超于时辈。
众性吝啬,内治产业,财帛以亿计,无所分遗。其自奉养甚薄,每于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屦。永定二年,兼起部尚书,监起太极殿。恒服布袍芒屩,以麻绳为带,又携干鱼蔬菜饭独啖之,朝士共诮其所为。众性狷急,于是忿恨,遂历诋公卿,非毁朝廷。高祖大怒,以众素有令望,不欲显诛之。后因其休假还武康,遂于吴中赐死,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陈书·沈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景围台城/众率宗族/及义附五千余人/入援京邑/顿于小航/对贼东府/置阵军容甚整/景深惮之/
B.及景围台城/众率宗族及义附五千余人/入援京邑/顿于小航/对贼东府置阵/军容甚整/景深惮之/
C.及景围台城/众率宗族/及义附五千余人/入援京邑/顿于小航/对贼东府置阵/军容甚整/景深惮之/
D.及景围台城/众率宗族及义附五千余人/入援京邑/顿于小航/对贼东府/置阵军容甚整/景深惮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我国古代文体。赋盛行于先秦,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B.永定,为陈高祖年号。年号是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起部尚书,官职名。西晋始置,为尚书省属官,掌管营造宗庙、宫室。
D.休假,汉代时出现明确的官员休息制度,每五天休息一次。唐代时改为旬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众爱好读书,文采斐然。梁武帝制《千字诗》,沈众为诗作注解。他和陈郡谢景同时被召进文德殿,他写的《竹赋》一文得到了梁武帝的赞赏。
B.沈众临危请命,为君分忧。侯景叛乱之时,沈众主动请缨,他上表给元帝,请求回乡招募祖辈的故交和部下军队来讨伐侯景。
C.沈众性格急躁,不堪受责。对于满朝士子的指责,他忿恨不已。于是对公卿进行恶意攻击,并且还诽谤诋毁朝廷。
D.沈众本性吝啬,极其节俭。他家中产业十分丰厚,却分毫不施与他人。他穿着俭朴,常常穿着布袍草鞋,用麻绳当作腰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众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赏赐优渥,超于时辈。
(2)高祖大怒,以众素有令望,不欲显诛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9 07:44: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昭明太子统,字德施,高祖长子也。母日丁贵嫔。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八年九月,于寿安殿讲《孝经》,尽通大义。讲毕,亲临释奠于国学。十四年正月朔旦,高祖临轩,冠太子于太极殿。旧制,太子著远游冠,金蝉翠缕缨;至是,诏加金博山。太子美姿貌,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

七年十一月,贵嫔有疾,太子还永福省,朝夕侍疾,衣不解带。及,步从丧还宫,至殡,水浆不入口,每哭辄恸绝。高祖遣中书舍人顾协宣旨日:“毁不灭性圣人之制《礼》不胜丧比于不老有我在那得自毁如此可即强进饮食。”太子奉敕,乃进数合。

太子自加元服,高祖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纤毫必晓,每所奏有谬误及巧妄,皆即就辩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

性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引纳才学之士,赏爱无倦。恒自讨论篇籍,或与学士商榷古今;闲则继以文章著述,率以为常。于时东宫有书几三万卷,名才并集,文学之盛,晋、宋以来未之有也。

性爱山水,于玄圃穿筑,更立亭馆,与朝士名素者游其中。尝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隐诗》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侯惭而止。出宫二十余年,不畜声乐。少时,敕赐太乐女妓一部,略非所好。

普通中,大军北讨,京师谷贵,太子因命菲衣减膳,改常馔为小食。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有流离道路,密加振赐。又出主衣绵帛,多作襦袴,冬月以施贫冻。若死亡无可以敛者,为备棺槽。每闻远近百姓赋役勤苦,辄敛容色。常以户口未实,重于劳扰。

太子仁德素著,及薨,朝野惋愕。京师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氓庶,及疆徼之民,闻丧皆恸哭。所著文集二十卷;又撰古今典诰文言,为《正序》十卷;五言诗之善者,为《文章英华》二十卷;《文选》三十卷。

(选自《梁书·昭明太子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毁不灭性/圣人之制/《礼》/不胜丧比于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毁/如此可即强进饮食
B.毁不灭性/圣人之制《礼》不胜丧比于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毁/如此可即强进饮食
C.毁不灭性/圣人之制/《礼》/不胜丧比于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毁如此/可即强进饮食
D.毁不灭性/圣人之制《礼》/不胜丧比于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毁如此/可即强进饮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奠是东汉之后在宫殿设置酒食来奠祭佛祖释迦摩尼的一种典礼,南朝尤其兴盛。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用于皇帝的高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C.加元服即行冠礼,按周制,男子二十岁加元服,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政,多提早行礼。
D.太乐,又名“大乐”,指古代典雅庄重的音乐,用于帝王祭祀、朝贺宴享等典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统天资聪颖,才思敏捷。他三岁拜师学习,五岁遍诵五经,八岁通晓《孝经》,读书过目不忘;又极善赋诗,宴会出行活动可赋诗至十几韵。
B.萧统恭谨纯良,孝顺父母。他为生母侍疾,衣不解带,日夜伺候。生母去世下葬之后,他恸哭欲绝,水米不进,父皇宣旨劝慰,他才勉强进食。
C.萧统为人宽厚,体恤民情。他判案公平,尽可能宽恕他人,从未随便弹劾官吏,以仁德著称;又经常救助流离贫苦之家,担忧百姓赋役沉重不堪。
D.萧统雅好文学,性爱山水。东宫藏书丰富,才子云集,文学创作繁荣,他自己也著作丰赡;他在宫殿挖池筑山,经常与人游赏其中,却不纵情声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
(2)又出主衣绵帛,多作襦袴,冬月以施贫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父淡,善《三礼》,知名宋世,事宋竟陵王刘诞,诞反,淡坐诛。昭六岁而孤,十一,随外祖于朱雀航卖历日。为雍州刺史袁顗客,顗尝来昭所,昭读书自若,神色不改。顗叹曰:“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太原王延秀荐昭于丹阳尹袁粲,深为所礼,辟为郡主簿,使诸子从昭受学。会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每经昭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贤?”寻为总明学士、奉朝请。

永明初,以昭为南郡王侍读。王嗣帝位,故时臣隶争求权宠,唯昭及南阳宗夬保身守正,无所参入,竟不罹其祸。明帝践阼,引昭为中书通事舍人。时居此职者,皆权倾天下,昭独廉静,无所干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粝。常插烛板床,明帝闻之,赐漆合烛盘,敕曰:“卿有古人之风,故赐卿古人之物。”天监十一年,出为信武将军、安成内史。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俄而疾风暴雨,倏忽便至,数间屋俱倒,即梦者所见军马践蹈之所也。昭所莅官,常以清静为政,不尚严肃。居朝廷,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虽老不衰,性尤笃慎。子妇尝得家饷牛肉以进,昭召其子曰:“食之则犯法,告之则不可,取而埋之。”其居身行己,不负于暗室,类皆如此。京师后进,宗其学,重其道,人人自以为不逮。大通二年九月,卒,时年七十五。诏赐钱三万,布五十匹,即日举哀,曰贞子。

(节选自《梁书·傅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B.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C.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D.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礼》是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仪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B.学士,最早是指在国学读书的人,魏晋时指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魏晋以后是指以文字技巧供奉朝廷的官吏。
C.门生,中国东汉称儒学宗师亲自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科举考试,考生得中进士后,对主考官亦称门生。
D.谥,即谥号,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昭做事专注,很受欣赏。他做雍州刺史袁顗的门客时,袁顗认为他读书时神情不一般,必定成为人才;袁粲也因其专注称其有名人贤士之风。
B.傅昭为官廉洁,没有贪念。在任中书通事舍人时,他廉洁清静,不干预别人的事;生活简朴,明帝赞他有古人的风范,赠给他漆盒烛盘等物。
C.傅昭笃厚谨慎,严于律己。儿媳妇从娘家带来别人馈赠的牛肉,他认为吃了犯法,又不好报官,就不顾家人的反对,让儿子把牛肉埋掉了。
D.傅昭为人守正,备受仰慕。他时常以清静施政,不因私利与人交往;京城的后辈很崇尚他的学问,尊重他的道义,都认为自己比不上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2)王嗣帝位,故时臣隶争求权宠,唯昭及南阳宗夬保身守正,无所参入,竟不罹其祸。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幼有至性,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勤苦厉精,以夜继日。年十二,便能属文。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即引于宣猷堂论难,为儒者所称。及简文嗣位,尤加礼接。起家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值梁室丧乱,东土兵荒,人饥相食,告籴无处,察家口既多,并采野蔬自给。察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自甘唯藜藿而已。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元帝于荆州即位,授察原乡令。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永定初,吏部尚书徐陵时领著作,复引为史佐,及陵让官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曰:“吾弗逮也。”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寻兼通直散骑常侍。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初,梁季沦没,父僧垣入于长安,察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至是凶问因聘使到江南。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后主以察赢瘠,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寻以忠毅将军起兼东宫通事舍人。察志在终丧,频有陈让,并抑而不许。俄敕知著作郎事,服阕,除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察既累居忧服,兼斋素日久,因加气疾。后主尝别召见,见察柴瘠过甚,为之动容。察自居显要,甚励清洁。尝有私门生不敢厚饷,止送南布一端,花綀一匹。察谓之曰:“吾所衣著,止是麻布蒲綀,此物于吾无用。既欲相款接,辛不烦尔。”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陈灭,入隋,开皇九年,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吏。大业二年,终于东都,年七十四,遗命薄葬,务从率俭。两宫悼惜,赗赙甚厚。

(节选白《陈书·姚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B.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C.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D.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羽析/皆有经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著作,“著作郎”“佐著作郎”“著作佐郎”的省称,其主要职责是编纂国史。
B.凶问,指死讯、噩耗。“凶”,指不幸,与“夙遭闵凶”中的“凶”意思相同。
C.服阕,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忧服,则是指为父母服丧而忧伤过度。
D.赗赙,也作“赙赗”,文中指两宫送给姚察家人用来办理丧事的财物车马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察聪慧勤奋。他小时就有卓绝的品性,不爱玩耍,十三岁参与辩论被学者称赞;在梁朝王室动乱时他也没有停止学习。
B.姚察擅长著史。他被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推荐为史佐,撰著史书;入隋后担任秘书丞,后又受命撰著梁、陈两代史书。
C.姚察谨守孝悌。战争饥荒时粮食匮乏,姚察总是把自己的那份省下些分给弟妹;他志在为父亲守丧,数次推辞任官。
D.姚察居官清廉。他位居显要,能以清廉自处,连门生的薄礼也拒绝;他常常资产空乏,有人劝其经营生计,他不为所动。
【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
(2)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云字景乔,子恪第九弟也。年十二,封新浦县侯,自制拜章,便有文采。既长勤学,以晋代竞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至年二十六,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子云性沈静,不乐仕进。年三十,方起家为秘书郎。迁太子舍人,撰《东宫新记》奏之,敕赐束帛。大通元年,除黄门郎,俄迁轻车将军,兼司徒左长史。二年,入为吏部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梁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沈约撰,至是承用,子云始建言宜改。启曰:“臣比兼职斋官,见伶人所歌,犹用未革牲前曲。”敕答曰:“此是主者守株,宜急改也。”仍使子云撰定。敕曰:“郊庙歌辞,应须典诰大语,不得杂用子史文章浅言;而沈约所撰,亦多舛谬。”子云答敕曰:“理应正采《五经》,圣人成教。惟用《五经》为本,其次《尔雅》《周易》《尚书》《大戴礼》,即是经诰之流,愚意亦取兼用。谨一二采缀,各随事显义,以明制作之美,覃思累日,今始克就,谨以上呈。”敕并施用。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法。答敕云:年二十六,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语草隶法,言不尽意,遂不能成。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其书迹雅为高祖所重,尝论子云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元常并驱争先。”其见赏如此。太清元年,复为侍中、国子祭酒,领南徐州大中正。二年,侯景寇逼,子云逃民间。三年三月,宫城失守,东奔晋陵,馁卒于显灵寺僧房,年六十三。
(节选自《梁书卷三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B.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C.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D.十许年来/始见敕旨/《论书》一卷/商略笔势/洞澈字体自此/研思方悟隶式/逮尔以来/自觉功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通”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皇帝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年号。
B.“郊庙”是指古代天子祭天地与祖先,也指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也借指国家政权。
C.“草隶”又称隶草,是隶书的草写体。隶书起源于秦朝,兴盛于汉朝,是汉朝的官方字体。
D.“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户籍、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云才华横溢,年轻有为。十二岁时写一篇奏章,便显出文采;二十六岁时完成《晋史》,皇帝下旨将其收藏于秘阁。
B.子云为官有道,受人爱戴。子云虽性格沉默娴静,不愿进身为官,但步入仕途后多次升迁,善于处事,得到别人的称许。
C.子云积极进言,勇于革新。他在兼任祭祀官时,建议朝廷应改变祭祀时用的旧乐曲,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其修改。
D.子云钻研书法,成绩斐然。子云擅长草隶和楷书,对隶书章法颇有研究,通晓隶书规律,书法得到了梁高祖的推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长勤学,以晋代竞无全书,弱冠便留心撰著。
(2)三年,出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称,民吏悦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人也。毅累叶将门,少习武善射。侯景之乱,毅率部曲随叔父文皎援台。文皎于青溪战殁,毅将宗族子弟赴江陵,仍隶王僧辩,讨河东王萧誉,以功除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代兄俊为梁兴太守,领三州游军,随宜丰侯萧循讨陆纳于湘州。军次巴陵营顿未立纳潜军夜至薄营大噪营中将士皆惊扰毅独与左右数十人当营门力战斩十馀级击鼓申命众乃定焉以功授持节、通直散骑常侍、贞威将军,封夷道县伯,食邑三百户。寻除天门太守,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一千户。及西魏围江陵,毅率兵赴援,会江陵陷,为岳阳王所执,久之遁归。高祖受禅,毅与弟樊猛举兵应王琳,琳败奔齐,太尉侯瑱遣使招毅,毅率子弟部曲还朝。天嘉二年,授通直散骑常侍,仍随侯瑱进讨巴、湘。累迁武州刺史。太建初,转丰州刺史,封高昌县侯,邑一千户。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众军北伐,毅率众攻广陵楚子城,拔之,击走齐军于颍口,齐援沧陵,又破之。七年,进克潼州、下邳、高栅等六城。及吕梁丧师,诏以毅为大都督,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渡淮,对清口筑城,与周人相抗,霖雨城坏,毅全军自拔。寻迁中领军。十一年,周将梁士彦将兵围寿阳,诏以毅为都督北讨前军事,率水军入焦湖。寻授镇西将军、都督荆、郢、巴、武四州水陆诸军事。十二年,进督沔、汉诸军事,以公事免。十三年,征授中护军。寻迁护军将军、荆州刺史。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及隋兵济江,毅谓仆射袁宪曰:“京口、采石,俱是要所,各须锐卒数千,金翅二百,都下江中,上下防捍。如其不然,大事去矣。”诸将咸从其议。会施文庆等寝隋兵消息,毅计不行。京城陷,随例入关,顷之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军次巴陵/营顿未立/纳潜军夜至/薄营大噪/营中将士皆惊扰/毅独与左右数十人/当营门力战/斩十徐级/击鼓申命/众乃定焉/
B.军次巴陵营/顿未立/纳潜军夜至/薄营大噪/营中将士皆惊扰/毅独与左右/数十人当营门力战/斩十徐级/击鼓申命/众乃定焉/
C.军次巴陵/营顿未立/纳潜军夜至薄营/大噪营中将士/皆惊扰/毅独与左右数十人/当营门力战/斩十徐级/击鼓申命/众乃定焉/
D.军次巴陵营/顿未立/纳潜军夜至薄营/大噪营中将士/皆惊扰/毅独与左右/数十人当营门力战/斩十徐级/击鼓申命/众乃定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节是中国古代帝王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任务完成就会收回。
B.食邑,又称采邑、封地,是指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受禅,也叫禅让制,是指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D.部曲本为军队编制及私兵之称。在南北朝前期,主人视部曲为贱日,但并未得到法律上的认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毅出身显贵,英武善战。他家世代为将门,他习武擅射,侯景之乱时,随叔父平叛,叔父战死后,他率宗族子弟赴江陵立下功劳。
B.樊毅战功赫赫,多次升迁。凭借功劳,他的官职升迁极为频繁,由威戎将军一直升到护国将军,而爵位也依次由伯升到侯再升到公。
C.樊毅历尽劫难,身经百战。生逢乱世,他南征北战,历尽磨难。太建年间,他战无不胜,攻克广陵楚子城,又先后击退北齐、北周军队。
D.樊毅通晓军事,长于谋略。隋朝军队进逼之时,他分析当时形势,极力主张重兵镇守京日、采石,水陆共同防卫,众将赞同他的建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西魏围江陵,毅率兵赴援,会江陵陷,为岳阳王所执,久之遁归。
(2)会施文庆等寝隋兵消息,毅计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