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隋堤怀古①

张祜

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②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那堪重问江都事③,回望空悲绿树烟。

[注]①本诗写于唐朝后期,当时的帝王大多生活腐化,荒淫无度,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声色犬马等现实享乐之中。②锦帆:陆楫《炀帝开河记》有“舳舻相继,接连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句。③江都事:指炀帝南游江都,日夜纵酒荒淫,最后被缢死江都宫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的“怀古”点明了题材,“隋堤”则是怀古对象,让人联想到隋炀帝的奢侈生活。
B.首联后句写隋炀帝以“猛虎”自居,“自为”则写出其盲目自信,狂妄之态可见一斑。
C.颈联运用数字形成对比,形象地写出了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却又难以实现的悲剧。
D.尾联点明隋炀帝的下场,往事不堪回首,诗人以无奈的叹息和想象之景收束全诗。
【小题2】诗人面对“隋堤”,思绪万千,试分析诗中流露出来的情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30 09:43: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斛律)光字明月,神爽雄杰,少言笑,工骑射。初为候景部下,后从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孝晖在行间,光年十七、驰马射中之,因禽于阵。神武即擢授都督,封永乐子。河清三年,周大司马尉迟迥、齐公宪、庸公王雄等众十万攻洛阳。光率骑五万驰往,战于芒山,迥等大败。光亲射雄杀之,迥、宪仅而获免。仍筑京观。武成幸洛阳策勋,迁太尉。初,文宣时,周人常惧齐丢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践之志合日至此而唯玩声色。先是,武成纳光第二女为太子妃,天统元年,拜皇后,光转大将军。三年十二月,周军围洛阳,壅绝粮道。诏光率步骑三万御之,锋刃才交,周将宇文桀众大溃,直到宜阳。二年,周遣其柱国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战于城下。取周建安等四戍,捕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光以功勋者未得慰劳,若散,恩泽不施。乃密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左丞相。光尝在朝堂,垂帘而坐。祖珽不知,乘马过其前。光怒,请人曰:“此人乃敢尔!”后珽在内省,言声高慢,光过闻之,又怒。又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神武以来,常种禾饲马,以拟寇难。今赐,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祖、穆积怨。珽令武都妾兄颜玄,告光谋为不轨;又令曹魏祖奏,言上将星盛,不诛,恐有灾祸。帝曰:“人心亦大圣,我前疑其欲反,果然。”于是下诏称其反,族灭之。光居家严肃,见子弟若君臣。虽极贵盛,性节俭,简声色,不营财利,杜绝馈饷。门无宾客,罕与朝士交害,不肯预政事。自结发从戎,未尝失律,未尝失律,深为邻敌慑惮。周武帝闻光死,赦其境内。后入邺,追赠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得至邺?”

(节选自《北史,斛律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玩声色/
B.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玩声色/
C.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玩声色/
D.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玩声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观,即高家,是古代战争中胜者对敌军户碳的一种处理方式,有炫概武功之用。
B.紫陌,京城郊野之路,古时以紫宫为天帝之所居,故引申皇宫、帝京之路为“紫陌”。
C.“庶”指宗法制度与“嫡”相对的旁支,“庶女”指非正妻所生的女儿,常含贬义。
D.结发,指成童的年龄,古代男子成童时束发为髻,而幼童时则不束发,称为“垂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律光骁勇善战,深得敌方敬重。在与北周的争战中,他多次指挥齐兵作战,均获胜利;在他死后,周武帝灭齐入邺,追赠他为上柱国、崇国公。
B.斛律光直言不讳,招致他人怨恨。他批评祖珽自负傲慢,反对皇帝赐穆提婆晋阳之田,引起祖珽、穆提婆不满;后祖、穆二人联合唆使人构陷他。
C.斛律光行事果敢,竟然埋下祸患。他担心恩泽不施于国不利,便逆旨拥兵为将士邀赏,引起皇帝不满;后有人诬告他谋反时,皇帝对此深信不疑。
D.斛律光地位显赫,却不营私结党。他官至左丞相,贵为外戚,但却不营私利,杜绝馈饷;平日家中没有宾客,很少与朝臣们交谈,也不干预朝廷政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文帝长史莫孝晖在行间,光年十七,驰马射中之,因禽于阵。
(2)此田,神武以来,常种禾饲马,以拟寇难。今赐,无乃阙军务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仁基,宇德本,河东人也。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后改投武贲郎将,从将军李景讨叛蛮向思多于黔安,以功进银青光禄大夫。击破吐谷浑,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斩获寇掠靺鞨,拜左光禄大夫。从征高丽,进位光禄大夫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所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以东都食尽,悉众谐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通东都。世充却还,我且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教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僭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杀。

(节选自《北史・卷三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B.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C.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D.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禄大夫,汉武帝时置,掌顾问应对,皆为加官及褒赠之官,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唐、宋以后用作散官文阶之号
B.御史,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僭尊号,即继承皇帝封号,文中指的是王世充即位为皇帝。
D.丞,秦汉以后用作官名,一般是各级长官的副职,如大理寺丞、府丞、县丞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仁基年青时就骁勇骑马射箭,在平定南陈的时候,冲锋在前,初立功绩。后来成了汉王杨谅的亲信,杨谅谋反,他苦威武,擅长劝不听,反被囚禁
B.李密造反,皇帝命裴仁基讨伐,后因人陷害,他投降李密,得到李密的重用。
C.王世充因为东都洛阳粮食不足,寻求与李密决战,裴仁基献疲敌之计,李密因害怕不出,裴仁基积极请战,最后兵败被俘,又投降了王世充。
D.裴仁基一生骁勇善战,有谋略,但一直遇主不明,自己也对人不忠,反反复复,最后事败被杀,令人叹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
(2)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