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父宝,哀、平之世,隐居教授。居摄二年,与两龚、蒋诩 俱征,遂遁逃,不知所处。光武高其节。建武中,公车特征,老病不到,卒于家。震少好学, 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恩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尤为骄淫。

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震深疾之,诣阙上疏,书奏不省。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从。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会三年春,帝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须行还上之。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及 车驾行还,便时太学,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 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恚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 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 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因饮鸩而卒, 时年七十余。

岁余,顺帝即位,樊丰、周广等诛死,震门生虞放、陈翼诣阙追讼震事。朝廷咸称其忠,乃下诏除二子为郎,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B.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C.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D.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车”为汉代官署名,为九卿中卫尉的下属机构。公车中设公车令,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被征召者,皆由其转达。
B.“转”,意为“转任”。《后汉书•张衡传》“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中的“转”与此同义,一般都存在升迁之意。
C.“太学”是我国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西周已有太学之名,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唐宋两代太学与国子学并存,元明清时期则不设太学,只设国子学。
D.《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震年轻时就很好学,曾经向桓郁学习,通晓经术博览群书,儒生们把他比作是“关西 孔子”。
B.杨震拒绝任用李常侍兄及皇后兄所荐之亲信,但此二亲信随即被司空刘授征召,很快又被破格提拔。
C.延光三年春,顺帝东巡岱宗。杨震的属官高舒获得樊丰等人伪造下发的诏书,杨震就写成奏折,准备上奏。樊丰等人害怕事情败露,就一起诬陷杨震。
D.杨震一生做官清廉正直,不阿权贵,因此遭遇奸人谗害,被遣之后,仍不改本色,最后饮鸩而死,令人扼腕。
【小题4】把下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如曰:“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震深疾之,诣阙上疏,书奏不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30 11:46: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夺。三年,大旱,琼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移,示以好恶。”元嘉元年,迁司空。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琼独建议曰:“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昔周公辅相成王制礼作乐化致太平是以大启土宇开地七百今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 萧何识高祖于泗水,霍光定倾危以兴国,皆益户增封,以显其功。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朝廷从之。冀意以为恨。永兴元年,迁司徒,转太尉。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虽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亦不加命。延熹元年,以日食免。复为大司农。明年,梁冀被诛,太尉胡广、司徒韩縯、司空孙朗皆坐阿附免废,复拜琼为太尉。以师傅之恩,而不阿梁氏,乃封为邟乡侯,邑千户。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梁冀既诛,琼首居公位。七年,疾笃,其年卒,时年七十九。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黄琼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周公辅相/成王制礼作乐/化致太平/是以大启土宇/开地七百/今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
B.昔周公辅相成王/制礼作乐/化致太平/是以大启/土宇开地七百/今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
C.昔周公辅相/成王制礼作乐/化致太平/是以大启/土宇开地七百/今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
D.昔周公辅相成王/制礼作乐/化致太平/是以大启土宇/开地七百/今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古代朝廷官员的父母去世,官员要解职守丧,守丧期间称“服阕”。
B.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后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
C.尚书,始置于战国,掌管文书。两汉时已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官员。
D.邑,文中指食邑,即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琼为官有节。因为父亲的关系被任命为太子舍人,称疾没有就任;皇帝授任他太尉之职,他称疾退让,言语恳切凄恻。
B.黄琼官场练达。自幼跟随父亲在尚书台,了解朝廷的许多典章制度和文献资料,出仕后,办理公务娴熟练达。
C.黄琼敢于直言。他借遭遇旱灾之机,劝谏当朝皇帝应该顾念和省察政事,心存节俭;要明令近臣,让他们遵守国家法度。
D.黄琼深受器重。受征召入朝后,屡屡官居要职,从尚书仆射到司空、司徒、太尉,在梁冀被杀后位至三公首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
(2)梁冀前后所托辟召,一无所用。虽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亦不加命。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䌲②,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③一束于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灵帝初,欲蒲轮聘稚,会卒,时年七十二。
子胤字季登,笃行孝悌,亦隐居不仕。太守华歆礼请相见,固病不诣。汉末寇贼从横,皆敬胤礼行,转相约敕,不犯其闾。建安中卒。
(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
注释:①乂yì:有杰出才能的人。②纁xūn:浅红色。    ③刍chú:青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B.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C.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D.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孺子是徐稚的字。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
B.陈蕃非常欣赏徐稚,在郡衙特地为他“设一榻”,这就是后来“下榻”一词的由来。
C.文中的“三辅”指京城附近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达,所以韦著懂“礼义之俗”。
D.文中的“庐”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
B.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
C.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
D.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张衡传》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2)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B.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C.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D.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指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B.“临朝”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古时后宫不能上厅堂,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
C.“缞绖”,在古代缞和绖就是丧服和丧带,“缞”“绖”合在一起指整套衣服,后来渐渐引申为服丧。
D.郎中。古代官名。战国时为国君侍卫。秦汉为郎中令的属官。东汉以后为尚书台属官。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文中与《荆轲刺秦王》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为人至孝,为人洁身自好。因父亲得罪了县令被关押,他昼夜痛哭不已,县令被感动,释放了他父亲;老师焦永因事被劾查,乐恢却拒绝为他通关。
B.乐恢清正廉洁,做事正直特立。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他,他却举政子为孝廉;任司空牟融府期间,第五伦代融,乐恢为避同乡之嫌,荐杜安代己,受到好评。
C.乐恢不畏权贵,弹劾多名重臣。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他上疏弹劾;宪弟欲与其交好,乐恢因恨其不依附自己,也予以谢绝。
D.乐恢敢于直言,不计个人得失。妻子劝他明哲保身,他仍然上疏劝谏;因意见未被采纳,他称病退职,后在窦宪暗示下,州县官吏胁迫其自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2)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后征拜议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骘字昭伯,少辟大将军窦宪府。及女弟为贵人,骘兄弟皆除郎中。及贵人立,是 为和熹皇后。骘三迁虎贲中郎将。延平元年,拜骘车骑将军、仪同三司。自和帝崩后,骘兄弟常居禁.中.。骘谦逊,不欲久在内,连求还第,岁余,太后乃许之。其夏,凉部畔羌摇荡西州,朝廷忧之。于是诏骘将左右羽林、北军五校士及诸部兵击之。骘西屯汉阳, 使征西校尉任尚、从事中郎司马钧与羌战,大败。时以转输疲弊,百姓苦役。冬,征骘班师。军到河南,使大鸿胪亲迎,中常侍赍牛、酒郊劳,王、主以下候望于道。既至,大会群臣,赐束帛乘马,宠灵显赫,光震都鄙。自祖父禹教训子孙,皆遵法度,检敕宗 族,阖门静居。中郎将任尚尝遗骘子凤马。后尚坐断盗军粮,槛车征诣廷尉,凤惧事泄,先自首于骘。骘畏太后,遂髡.妻及凤以谢,天下称之。建光元年,太后崩,未及大敛,帝复申前命,封骘为上蔡侯,位特.进.。帝少聪敏,及长,多不德,而乳母王圣见太后久不归政,虑有废置。及太后崩,宫人先有受罚者,怀怨恚,因诬告悝、弘、阊①先从尚 书邓访②取废帝故事,谋立平原王得。帝闻,追怒,令有司奏悝等大逆无道,遂废西平 侯广德、叶侯广宗、西华侯忠③等皆为庶人。骘以不与谋,但免特进,遣就国。宗族皆 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资财田宅徙邓访及家属远郡君县逼迫广宗及忠皆自杀又徙封骘为 罗侯,骘与子凤并不食而死。众庶多为骘称枉,帝意颇悟,乃谴让州郡,还葬洛阳北芒旧茔。公卿皆会丧,莫不悲伤之。诏遣使者祠.以中牢,诸从昆弟皆归京师。及顺帝即位,追感太后恩训,愍骘无辜,乃诏宗正复故大将军邓骘宗亲内外,朝见皆如故事。
(节选自《后汉书·邓寇列传第六》)
(注)①悝、弘、阊:邓悝、邓弘、邓阊均为邓骘兄弟;②邓访:一说为邓骘祖父邓禹 的第五子;③西平侯广德为邓弘长子,叶侯邓广宗为邓悝之子,西华侯邓忠为邓阊之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族皆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资财田宅/徙邓访及家属/远郡君县逼迫/广宗及忠皆自杀/
B.宗族皆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资财田宅/徙邓访及家属远郡/君县逼迫/广宗及忠皆自杀/
C.宗族皆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资财田宅/徙邓访及家属/远郡君县逼迫/广宗及忠皆自杀/
D.宗族皆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资财田宅/徙邓访及家属远郡/君县逼迫/广宗及忠皆自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禁中:亦称宫禁。指皇帝、后妃等居住之处。因为禁卫,不许臣子出入,故称。
B.髡:剃去头发的刑罚,因为古人将发作为“体”的一部分,是较轻的亏伤人体的刑罚。
C.特进:官职名,起源于西汉后期,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朝会时位三公之下。
D.祠:古代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文中属名词活用为动词,是“祭祀”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骘位高权重,知礼退让。邓骘是皇亲国戚,妹妹做了皇后,他多次升迁为虎贲中 郎将。他深受倚重却执意离开禁中,回家居住。
B.邓骘讨羌得胜,受到表彰。邓骘奉命率领军队讨伐羌贼,夏去冬回,大胜而归。回 朝之时,朝廷设下隆重的欢迎仪式来表彰他。
C.邓骘谨遵祖训,为官谨慎。邓骘谨听祖父邓禹教训,遵循法度,低调为人。儿子邓 凤犯错,邓骘畏太后得闻,对子与妻施予刑罚。
D.邓骘蒙冤枉死,世人悲戚。邓骘的兄弟遭人陷害,同宗皆遭不幸,邓骘虽无辜但绝 食而死以示气节,世人替他鸣冤,公卿悲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大会群臣,赐束帛乘马,宠灵显赫,光震都鄙。
(2)后尚坐断盗军粮,槛车征诣廷尉,凤惧事泄,先自首于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人也。为郡吏,太守彭宠以梁守狐奴令,与盖延、吴汉俱将兵南及世祖于广阿,拜偏将军。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及即位,议选大司空,而《赤伏符》曰“王梁主卫作玄武”,帝以野王卫之所徙,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于是擢拜梁为大司空,封武强侯。建武二年,与大司马吴汉等俱击檀乡,有诏军事一属大司马,而梁辄发野王兵,帝以其不奉诏敕,令止在所县,而梁复以便宜进军。帝以梁前后违命,大怒,遣尚书宗广持军中斩梁。广不忍,乃槛车送京师。既至,赦之。月余,以为中郎将,行执金吾事。北守箕关,击赤眉别校,降之。三年春,转击五校,追至信都、赵国,破之,悉平诸屯聚。冬,遣使者持节拜梁前将军。四年春,击肥城、文阳,拔之。进与骠骑大将军杜茂击佼疆、苏茂于楚、沛间,拔大梁、啮桑,而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亦分道并进,岁余悉平之。五年,从救桃城,破庞萌等,梁战尤力,拜山阳太守,镇抚新附,将兵如故。数月征入,代欧阳歙为河南尹。梁穿渠引穀水注洛阳城下,东写巩川,及渠成而水不流。七年,有司劾奏之,梁惭惧,上书乞骸骨。乃下诏曰:“梁前将兵征伐,众人称贤,故擢典京师。建议开渠,为人兴利,旅力既愆,迄无成功,百姓怨讟,谈者欢哗。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君子成人之美’,其以梁为济南太守。”十三年,增,定封阜成侯。十四年,卒官。

(节选自《后汉书·王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
B.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
C.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
D.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司马,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东汉初大司马为三公之首,掌管军事。
B.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牦牛尾,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
C.乞骸骨,官吏请求退职的说法,表示请求退职的还有“移病”“致仕”“下车”等。
D.邑,旧时县的别称,古代帝王赐给诸侯、有功之臣的领地或食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梁战功卓著,被人称赞。他先后守箕关,击赤眉别校,拔肥城、文阳、大梁、啮桑等,可谓战功赫赫,得到众人称赞。
B.王梁备受信赖,职位显赫。他因战功,先后被授予大司空、中郎将、济南太守等职务,被赐予关内侯、阜成侯等爵位。
C.王梁行事武断,受到惩罚。他与大司马吴汉共同进击檀乡时,不听皇帝诏命,两次私自用兵,惹怒皇帝,险被处死。
D.王梁为民兴利,深受其累。他任河南尹时,开渠想要为百姓谋利,却没有成功,被有关官员弹劾,于是惭愧上书请求辞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赦之。月余,以为中郎将,行执金吾事。
(2)梁穿渠引穀水注洛阳城下,东写巩川,及渠成而水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