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共享经济”的概念早在1978年就由美国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提出,最近几年这一经济现象开始流行,主要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筹集资金。
(摘编自曾响铃《“共享经济”改变了什么》,《大众日报》2015年7月22日)
材料二: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借助互联网手段,满足迥异的个性化需求,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难看出,创新的不只是交易方式、交易对象,更是共享的价值理念。因而,同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共享经济带有天然的社交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同时也蕴藏由此而生的风险。有调查指出,约39.9%的受访者对拼车服务的安全有所顾虑;在私厨服务领域,69.1%的受访者表示不相信陌生人。信任和理解,已经成为共享经济成长过程难以回避的命题。单车的乱停乱放,让中国再一次成为“自行车王国”;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利益纷争,在多个城市的街头上演;知识的分享,对原创内容的保护和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等。共享经济的发展,给治理带来了更多的难题。
(摘编自盛玉雷《共享经济如何优雅走向明天》,《人民日报》2017年1月19日)
材料三:

图1
2017年我国重点领域市场交易额增速共享经济

图2
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主要领域融资额
(摘编自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共享经济:从起步期向成长期加速转型——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光明日报》2018年3月29日)
材料四:
共享经济是近年来的经济亮点。以共享住宿领域为例,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共享经济研究中心
近日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8》,目前我国主要共享住宿平台的房源数量已达300
万套,去年接待房客7600万人次。平台上的房东、管家、摄影师等服务者人数约为200万人,基本上每增加1个房东,就能带动2个兼职就业。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乡村民宿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之一。
(摘编自佘颖《共享经济需厘清行业底线》,《经济日报》2018年5月18日)
材料五:
虽然欧盟多次强调对于共享经济要予以支持,但是现实情况中各地对共享经济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比如,伦敦对共享经济的包容程度就远高于其他地区。根据每日邮报的报道,英国拥有全球十分之一的共享经济业务,高于法国、西班牙和德国的总和。与英国不同,欧洲一些国家因为缺少适用于共享经济的监管条款,而抵制了共享经济的扩张。其中,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地的法院宣布,对Uber这类非专业司机驾驶服务的推广是违法的。此外,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地也已开始针对“共享住宿”收取税费。
(摘编自《共享经济治理:历史镜鉴与域外经验》,《国家治理周刊》总第137期2017年5
月7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共享经济可以被理解为,个体借助机构、组织和政府等第三方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经验或筹集资金。
B.在本质上,共享经济能满足迥异的个性化需求,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未必创新交易方式、交易对象。
C.从交易额增速和融资额来看,知识技能、生活服务和房屋住宿位居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众多领域前三甲。
D.共享住宿以300万套房满足7600万人住,不仅盘活了现有房源,而且吸纳了管家、摄影师等人员就业。
【小题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享经济”这一概念由外国学者提出,但跟欧洲一些国家相比,最近几年我国共享经济实践较为丰富。
B.共享经济比传统经济更具有社交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其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带有体验并及时改进的优势。
C.在2017年,医疗分享的融资额相对较小,但是其交易额的增速却较快,这显示出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D.共享经济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在欧洲地区,英国共享经济业务领先于法国和德国。
【小题3】对于我国发展共享经济,你认为应如何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2 04:44: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出警

弋舟

那天在所里做笔录,报案人是个姑娘,说是“心爱的”电动车被盗了。刚写好,又接到社区的电话,说他们晚上有个群众活动,可能参与的人比较多,需要我们帮助维持秩序。那天晚上社区的活动就是广场舞表演,实际上围观的人并没有那么多,他们高估了自己的风头。过去看了看情况,安排几个保安维持秩序,我独自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巡逻,而同事小吕去了片区。因为又有人报警说邻居在家里制毒,我没怎么考虑就把这案子交给了小吕。

在小吕心目中,警察就该是神探,破大案,捕顽凶,除暴安良。这情绪我也有过。直到今天,我也不太跟妻子说我每天都忙活些什么。我不做英雄梦了,但希望我妻子还接着做,那样回了家,我才可以心安理得地喊累。所以有时候遇着邻里纠纷之类的事儿,我都不忍心让小吕去处理。

开始小吕挺兴奋的,像是张网以待,翘望已久,终于来了条大鱼。涉案的小区是教师新村,里面住的都是教师。报案人是位退休多年的小学校长,信誓旦旦地说,以他所掌握的丰富的化学知识,完全能够通过阳台上飘来的怪味儿做出判断。他的邻居也是一对教师,两口子带着个十多岁的孩子,女主人倒还真是个教化学的。可查来查去,一点儿证据都没有。小吕不太甘心,加上老校长半年报了五十多次警,这个案子就成了小吕的心事。他不觉得我们就只能维持秩序、追回一辆“心爱的”电动车。   

回来后小吕眉头不展,说他又守在老校长家的阳台上闻了半天,隔壁飘来的只有红烧肉味儿。我想的却是正值炎夏,这会儿的阳台上怕是得有五十度的高温。

那天算得上是平安无事,我们本来可以在宿舍睡个好觉,假如我没有说起老奎的事。

老奎七十多岁,老伴十几年前过世了,他一直独自过活。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她早年外出打工后,就一去不返。老奎经济状况还过得去,有两套房子,住一套,租出去一套。如今这一片的房价可不低。

先是他突然失踪,发了协查函,一城里寻不到,以为他可能不在人世了。半个月后的一天夜里,他却突然打来电话报警,说是自己在家摔倒了,现在根本爬不起来。

等我们赶到时,他正坐在屋子中间的矮凳上,根本不曾摔倒,更不会爬不起来。我们哭笑不得。撤警的时候,他突然抓住了我的手,一刹那,我有种突然被什么抓牢了的感觉。

几天后老奎又报假警了。还是说他摔得起不来了。等我赶到的时候,老奎照旧坐在小板凳上,臊眉耷眼,像个坐在黑暗舞台中央的老猿猴。这回,老奎主动说他之前是去找打工的闺女了。

走的时候,老奎送了送我。他颤巍巍地踅到门前替我开门。手伸出去,捞一把,又捞一把,第三把才捞到门把手上。

又过了几天,还是在半夜,老奎的求助电话又来了。他好像专门找我值班的日子这么干。我让一个协警过去看看。小伙子回来跟我说,老奎点名要我去。这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了。问明白他没什么事儿后,干脆就置之不理了,谁知第二天一大早老奎竟然找上门来。

他敲着窗玻璃,隔着玻璃,张合着嘴,似乎在说:“我要自首。”我按接警程序示意他进来说,隔着窗子,我看他扶着墙往里走的时候,脸上竟然有一种掩藏不住的幸福感。

果然,这又是他的恶作剧,案情很快排除。

就这样他反反复复地闹了有小半年,我们都被折腾得够呛。

这一年的除夕,为了防止他再“闹事”,我们主动邀请他来所里参加新年聚会。他好像被一种氛围感染了。突然挨近我,嘀咕了一句:“就是孤单么,想跟人说话。”

老奎的事讲完了,半天都没听到声音。我以为小吕已经睡着了。“孤单。”他突然发出了一声叹息般的回味。

我探出头,看到小吕的头枕在自己胳膊上,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又过了一会儿,小吕跳了起来。临出门他还没忘记戴上帽子。

天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吕才回来。我迷迷糊糊地被他吵醒,看见他兴奋地趴在我床沿上,腋窝下全是汗渍。

“没错,老校长承认是报假案了。”他说,“本来问清楚我就打算回来,可老头硬是拽着我说了一宿的话。他儿子去美国三年了,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小吕的眼睛里布满血丝,着实像一只兔子。

“他那是诬陷,”我说,“涉嫌犯罪了。”

“算了,我教育过他了。”他说,“老头就是见不得邻居家三口其乐融融,说是看了堵心。” 我想,我没看错人,这小伙子能当个好警察。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两段既交代了“我”的身份,也表现了当今部分警察的职业现实,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也表达了“我”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B.“我”不忍心让小吕去处理芝麻蒜皮的小事,是因为“我”已认命了,但小吕还大有前程,“我”想托举他的英雄梦,这个细节表现了“我”的善意。
C.老奎来派出所说要自首时,脸上有掩藏不住的幸福感。可以看出,老奎以故意跟我找茬、作弄我为幸福。
D.“我”比小吕有工作经验,告诉他“老奎的故事”以及说老校长“涉嫌犯罪”,本身可能包含一点启发或试探小吕的成分。
【小题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认为小吕能“当个好警察”的主要原因。
【小题3】小说在叙述“老校长的故事”时,为什么又说到了“老奎的故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论述类),回答小题。
一些论者认定当下文学想象力贫弱,这一判断切中了文学的时弊。但有人将非虚构文学(以“事实”“亲历”为写作背景,并秉承“诚实原则”写作)的兴盛作为文学想象力不足的证据,这就否定了纪实作家的想象力和纪实作品的艺术价值,有失公允。
文学的价值不在于复述现实,而在于有境界地超越现实。文学家依靠想象将美与价值赋予平凡的生活,或者说依靠想象表达人类有价值的生活,这就是想象在文学活动中的本质功能。然而,在如何超越现实、叙述有价值的生活这一点上,总有论者理解得不够到位。他们有意无意中将形象异变幅度的大小视为想象力强弱的标准。荒诞、变形、魔幻、灵异,以及近年流行的“穿越”等有意违反现实逻辑的神话性叙事,被视为想象力强大;而非虚构叙事,则被断定为想象力低下的表征。诚然,作家创造的形象异变幅度越大,其笔下的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张力也越大,可是.这种张力并不能证明作品的价值。几年前的电影《无极》荒诞怪异,却是想象力低下的一部失败的作品。相反,当年茅盾根据一则“浙东农村蚕茧丰收,蚕农破产”的新闻写出的小说《春蚕》,却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二者相比,哪个想象力更强大呢?
当代文学早已超越了虚拟神明、塑造英雄的时代,想象力早已发生变化,转向在常态化的现实生活中完成超越,这是文学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走势。不能忽视想象在非虚构文学中的重要功能,那些认定报告文学以及其他非虚构文学的写作不需要想象或者想象力较弱的观念,其实是一种偏见。别林斯基早就有过提醒:“忠实地复制现实,仅靠博识是不行的,还必须有想象。”虚构固然必须使用想象,但想象并不就是虚构。虚构文学需要强大的想象力,非虚构文学也同样需要。事实对象进入非虚构文学之中,即上升为艺术形象,在这个过程中,作家的审美价值观必然会对原型进行适当的改造。30多年前,报告文学作家徐迟塑造了数学家陈景润的形象,引起了震撼性的效应。作品中的陈景润与现实中的陈景润,固然有诸多肖似之处,但不能彼此画等号,作为艺术形象的陈景润,一半来自现实中的原型,一半来自徐迟的价值观和想象力。不能简单地说这样做就是失实,凡是非虚构叙事中描述的人物,都具有这样的特征:既是一个直接的存在,也是叙事者的创造物,或者说,是二者的统一。因此可以说,事件是来自生活的,情节却充满想象,无论虚构文学还是非虚构文学,都是如此。
如果把非虚构文学的叙事等同于历史叙事或新闻叙事,那么,非虚构文学就会真的欠缺想象力。可是,真正的“非虚构文学”是文学,而不是历史和新闻,它只是在基本事件上遵循“非虚构”的原则,而在细节上完全不必划牢自囿。只有这样,“非虚构文学”才能有效表达人类日常俗务中那些“神秘的性质”,“把深度带向极致,通过丰富性来证明人生的深刻的困惑”。就是说,非虚构文学只有展开想象的翅膀,才有可能超越表面生活,触及世界的深层肌理。
文学的非虚构叙事并不代表想象力的低下。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当下的文学创作,无论虚构的还是非虚构的,都普遍存在想象力贫弱的问题。病因不在于非虚构,而在于以下几点:一是观察力的不足导致理念的僵化,出现判断简单化、角色类型化、是非绝对化的倾向,使作品失去了丰富性;二是精神立足点不高,境界上没有超越性,一些当代作品热衷于写争宠偷情、勾心斗角等,在津津乐道之中表达了价值上的认同,导致叙事的庸俗化;三是细节创造能力不足,叙事的力量是在丰富有力的细部表现出来的,缺少细节的叙事没有灵性。 
(选自孙春曼《非虚构叙事与文学的想象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论者非常准确地作出了当下文学想象力贫弱的判断,但有人把非虚构文学的兴盛作为这一判断的论据是不恰当的。
B.想象是文学有境界地超越现实的手段,如果没有想象,文学就是复述现实,实现不了其价值。
C.荒诞、变形、魔幻、灵异以及“穿越”等神话性叙事,都是虚构,它们有意违反现实逻辑,被一些人视为想象力强大。
D.形象异变幅度越大,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张力也越大,就越不能证明作品的价值,电影《无极》就是一个明证。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想象力过去体现在虚拟神明、塑造英雄方面,而当代它要在常态化的现实生活中完成超越,这反映出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B.虚构和想象并不相同,不管虚构文学还是非虚构文学都需要想象,非虚构文学的写作不需要想象的观念是一种偏见。
C.徐迟的报告文学之所以引起震撼性的效应,是因为塑造的陈景润这一形象既是一个直接的存在,也是叙事者的创造物。
D.非虚构文学的“非虚构”主要指的是基本事件来自生活,这一点和历史、新闻有相似之处,但有无想象是它们的重要区别。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论证了非虚构文学同样需要想象力、其兴盛并不代表文学想象力低下的观点,并指出了当下文学想象力贫弱的原因。
B.本文引证和例证有力,第三段引用别林斯基的话和运用陈景润的例子,都有力证明了想象在非虚构文学中必不可少。
C.事件是来自生活的,情节却充满想象,这是虚构文学和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可见两者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
D.如果增强观察力使作品具有丰富性,避免叙事的庸俗化,提高细节创造能力,那么当下文学想象力贫弱的状况就会得到改观。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最近几天,有关西方针对华为公司的更多内幕被持续曝光。以美国为首的“五眼联盟”对华为的关注有相当长的历史。2014年斯诺登曝光的一份机密文件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局在2010年启动了代号为“shotgiant”项目,该项目试图寻找华为公司与中国军方存在关系的证据,同时也试图寻找华为的技术漏洞。为达到这一目的,美国国安局暗中监视着华为在深圳的总部服务器,甚至试图监控华为多个高管的通信记录。

没有证据表明,美国国安局在斯诺登文件披露后结束了这一项目。时任美国白宫发言人曾辩称,“我们不会把我们收集来的情报交给美国的公司,来提升它们的国际竞争力,或是增加它们的利润。”这种说辞并不能改变国安局对华为长期发动网络攻击的事实。时至今日,美国国安局确实在此次“五眼联盟”封杀华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此前,美国情报机构向澳大利亚情报机构共享了一份关于华为的分析报告,该报告是促使澳大利亚最终阻止华为进入其5G通讯市场的导火索,并且拉开了西方国家针对华为系列行动的序幕。

针对“五眼联盟”的做法,华为高层近日在一场发布会上指出,华为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20亿美元加强网络安全,用以增加更多人员和升级实验室设施。华为的这一做法是对西方国家针对华为风波的绝佳回应。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面临着与西方情报机构灯光下的较量,华为的应对方式将给中国企业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范例。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12月24日)

材料二:

12月19日,华为公共及政府事务部在公司内部论坛心声社区中,发布了对近期媒体对华为5G相关报道的情况说明,称目前华为在德国的业务一切正常,正积极参与法国各运营商的5G建设。在日本,华为正在积极参与运营商的5G标书答复和实验局测试。新西兰政府虽对运营商提交的5G方案有不同意见,但监管流程尚未走完,客户均表示与政府继续斡旋,与华为合作保持不变。

对于5G技术,这份声明也做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华为5G在技术和商用上,均处于业界领先,是目前行业内唯一能提供端到端5G全系统的厂商。尽管遇到了较大的外部压力和困难,华为在商业上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据透露,2019年上半年,华为将发布搭载5G芯片的5G智能手机,并将在2019年下半年实现规模商用。

华为公关及政府事务部在心声社区中不间断发布相关外媒报道,传播意大利、韩国、德国等国家政府和企业反对抵制的声音,和对华为的力挺。据介绍,今年华为的经营业绩非常好,今年总收入将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根据华为2017年年报,去年销售收入为925.49亿美元。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12月20日)

材料三:

(据俄罗斯塔斯社12月13日报道)加拿大外长弗里兰称,加拿大执法部门拘留孟晚舟是根据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现有的引渡条约进行的,在该案件中不存在任何政治成分。他强调,加拿大和美国是法制国家,因此“我们的(引渡条约)合作伙伴不应该试图将法律程序政治化”。

弗里兰补充说,她已经与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就该情况进行了讨论。在与蓬佩奥的谈话中,加拿大外长还强调“加拿大是一个法制国家,一直都在明确遵守法律”。她表示,在孟晚舟事件上,渥太华也一直在与中方保持联系。特别是,她自己还与中国驻加拿大大使进行了讨论,但她没有透露细节。

应美国纽约东区检察官要求,加拿大执法机构于12月1日在在温哥华机场拘留了正在转机的孟晚舟,美国指控她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12月11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高法院准许孟晚舟在被引渡到美国之前获得保释,法官给予美国60天的期限,但至今为止美国政府仍未正式向加拿大提出引渡。

(摘编自《环球时报》,2018年12月13日)

材料四:

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办公室接受路透社专访:“如果我认为它对国家有利,如果我认为它对达成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贸易协议有利——这至关重要——对国家安全有利——我肯定会在认为必要的时候干预的。”

报道称,中美两国的贸易争端加剧了近期美国股市的下滑,并使人怀疑特朗普在新的一年有可能被经济动荡所困扰。目前中美两国正在极力解决这一问题。

摘编自《路透社》报道,2018年12月13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西方针对华为公司的诸多行动,充分表明华为在很久之前就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五眼联盟”的监视。
B.对于孟晚舟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的指控,加拿大外长弗里兰认为孟晚舟的未来应由政治家和加美引渡条约决定。
C.如果能有助于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特朗普有可能会介入美国司法部门针对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涉及的案件。
D.西方许多国家继续保持与华为5G的合作,继续力挺华为,2018年的预计总收入证明华为业绩的增长势头良好。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国家安全局试图寻找华为公司与中国军方存在关系的证据,并寻找华为的技术漏洞,对华为发动了长期的网络攻击。
B.华为作为一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外界对其质疑源于多个方面,既有政治上的疑虑,也有对于华为技术水平的疑虑。
C.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这场较量中并不是防范西方情报部门的滋扰,而是要赢得西方社会和产业界的信赖与支持。
D.华为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20亿美元加强网络安全等应对决策和做法,将给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范例。
【小题3】以上材料中,前三则材料关于华为的报道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

①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

②民间艺术与精英艺术最大的区别是,后者因时而变,因人而变,而且是主动地变。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是石涛所谓“笔墨当随时代”。然而,民间艺术却是历久难变的。这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但是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地域,或是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比如闽地的南音、纳西古乐和河南的泥泥狗,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③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即使变,也会非常缓慢。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从民间艺术史来看,民间艺术的全面发生变异是在近代。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它们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愈是挨近城市的地方,民间艺术的变异就愈明显。这种变异是不可克制的,也是正常的文化现象。

④然而,更强烈的变异却发生在当代——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固有的民间艺术发生根本性的冲击。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这是我们都看到的。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

⑤那些摆在各个旅游景点的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各个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是真是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特点就是旅游的最大卖点。

⑥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正在退出历史舞台的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同时,旅游产业也必须拥有这一份巨大必不可少和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表面看,好像是题材与风格发生了变化——唐老鸭与圣诞老人进入了剪纸,迪斯科的动律渗入了民族舞蹈。其实远非如此。从深层看,民间艺术中那种自发的、纯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代之便是涂红抹绿,添金加银,着力对主顾的招徕与诱惑。它的特色被无度地夸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过去乡间妇女在缝布老虎时,心中想着的是生命的阳刚之气与避邪之威,现在却和批量地加工布娃娃没有两样。

⑦商品化催化了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这种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种出路吗?其实我们现在这种将民间文化直接而功利地转化商品的做法于美国。这只要到夏威夷看一看,美国人如何将土著人的民间舞蹈转化为穿着草裙为游客廉价地表演就行。他们是设法把民间艺术变成美元。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在欧洲和日本。那就是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民间艺术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他们是真正懂得自己民间艺术的价值和美感的。为此,民间艺术一直是他们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

⑧我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就其目的来说,就是不只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

【小题1】第②段中“活化石”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民间艺术在近当代发生变异的原因。
【小题3】第⑥段将过去乡间妇女在缝布老虎时的心理与现在批量地加工布娃娃进行对比,说明了_______________;第⑦段将美国与欧洲日本对待民间文化的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说法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农村的泥玩具一模一样。
B.民间艺术在古代很长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
C.民间艺术在当代发生变异这是正常的文化现象。
D.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
【小题5】文章第⑤段作者列举了目前“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的存在状态,请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80字左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2年浙江卫视强力打造了一个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这一栏目一出现就引起轰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 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获得更多的观众。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B.《中国好声音》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的最重要砝码。
C.《中国好声音》让年轻人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的梦想能够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因而赢得了公众。
D.《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它邀请了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参与到节目中来。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因此《中国好声音》中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因不够真实就引发了一些争议。
B.《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与众不同,它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
C.选手们的经历更加真实,他们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只有这样,《中国好声音》这个优秀的节目才能赢得更多的观众。
D.《中国好声音》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手们一旦凭借舞台上优异的综合表现成为刘欢、那英的学生,就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因此,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
C.选秀节目对“80后”“90后”青年一代的焦虑未加具体的指点,《中国好声音》展现了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
D.《中国好声音》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的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