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假面

契诃夫

某地社交俱乐部,出于为慈善事业幕捐的目的,举办了一次假面舞会。已是午夜十二点。

五个没有跳舞、不戴假面的知识分子,围坐在阅览室里一张大桌旁,看报、打盹。阅览室里十分安静。突然响起一个低沉而暗哑的声音,“看来这里更舒服!都上这儿来!快点,朋友们!”

门敞开了,一个肩宽背厚的男人闯进阅览室,他穿着马车夫的号衣,一顶宽边帽上插着几根孔雀毛,脸上蒙着假面。在他身后跟进来两个戴假面的女人和一名端托盘的仆役。托盘上摆着几个酒瓶和杯子。

“都别待在这里!现在不是看报和研究政治的时候……把报纸都扔了!”“我请你安静点,”有个知识分子透过眼镜,瞧了瞧那人的假面说,“这里是阅览室,不是喝酒的地方。”

“天下怎么会有这样的聪明人,居然认为报纸比美酒还好,”插孔雀毛的男人给自己倒了一杯烈性甜酒,开口说,“照我看来,你们这些可敬的先生之所以喜欢看报,是因为你们没钱买酒喝……你别再装模作样,不如来喝一杯!”

插孔雀毛的男人稍稍挺起身子,从眼镜先生手里一把夺过报纸。“您竟敢放肆!”眼镜先生发怒了,“您不知道您在跟谁打交道,我是银行经理热斯佳科夫!……”“我啐你这个热斯佳科夫!”男人拾起报纸,把它撕成碎片。孤儿院会计别列布欣红着脸、耸着肩膀说,“我简直不明白……有个无赖闯到这里……突然说出这种混帐话来!”“什么叫无赖?’’插孔雀毛的男人大喝一声,一拳头捶在桌子上,震得托盘上的杯子都跳起来。“你是跟谁说话?快点,给我统统滚蛋!”

“我们马上会看到结果!”热斯佳科夫说,他激动得连镜片都冒汗了。“快去把斯皮里多内奇叫来!”斯皮里多内奇,一个身着警察制服的老头,立刻到来了。“请您离开这里!”他瞪大可怕的眼睛,耸动着染过的八字胡,声音嘶哑地说。“哎呀,吓死人了!’,男人快活得哈哈大笑,“居然有这么可怕的人,你那小胡子活像猫的触须,眼睛都瞪出来了……嘿嘿嘿……”斯皮里多内奇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把俱乐部里所有的警察都叫了来。他坐下开始写违警记录。“写啊,写啊,”假面人用低沉喑哑的声音说,“哈哈!好吧,现在我让你们瞧瞧!”

“一……二……三!”男人站起来,猛地摘下自己的假面,瞧着大家,快活得纵声大笑。

他引起的反响的确非同小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面面相觑,下白了脸。斯皮里多内奇不安地清着嗓子,像个无意中做了蠢事的人。

大家认出这个捣乱分子原来是当地的百万富翁、工厂主、世袭的荣誉公民皮亚季戈洛夫,这人向来以喜欢胡闹、热心公益事业而扬名乡里,另外,正如当地通报里不止一次所载的那样,他还“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爱”。

知识分子们都哑口无言,踮起脚尖不声不响地走出阅览室。“你一定早知道他是皮亚季戈洛夫!”过了一会儿,斯皮里多内奇对着那个端酒进阅览室的仆役,声音嘶哑地斥责道:“为什么你一声不吭?我把你这个该死的畜生关起来!”“他老人家不许说,长官!”知识分子们在俱乐部里走来走去,一个个都垂头丧气,心神不定。夜里两点钟,皮亚季戈洛夫才从阅览室里出来。他来到大厅,在乐队旁坐下,打起磕睡……

“请问,要不要把您送回府上,或是吩咐备好马车?”别列布欣俯身凑着百万富翁的耳朵问。

“我要回……回家……你送我……回去!”别列布欣高兴得眉飞色舞,赶紧扶起皮亚季戈洛夫。其余的知识分子立即跑过来帮忙,他们愉快地微笑着,七手八脚把这位世袭荣誉公民抬起来,小心冀冀地把他送到马车上。

送走了皮亚季戈洛夫之后,那几个知识分子便面露喜色,开始安下心来。“临走时他还向我伸出手来哩,”十分得意的热斯佳科夫说,“这么看来,万事大吉了,他不生气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扬乡里、屡受通报赞扬的荣誉公民,却无礼地闯入宁静的阅览室,粗鲁对待他人,讽刺了名不符实、趋炎附势的舆论传媒。
B.讽刺在这篇小说中几乎无处不在,文中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尤其是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人物前后反差极大。
C.小说利用铺垫、伏笔、欲抑先扬等手法使情节一波三折、高潮迭起,也表现出皮亚季戈洛夫荒唐行为背后的个性和正直敢言。
D.斯皮里多内奇由威风到知道是皮亚季戈洛夫后深感不安,灰溜溜出门,却对侍从大发脾气,这样写讽刺了他的外强中干、见风使舵。
【小题2】小说中别列布欣、热斯佳科夫等知识分子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假面”为题,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2 05:48: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首田园诗
契诃夫
“我的舅舅是好到不能再好的人啊!”纳塞奇金上尉的穷外甥和唯一继承人格利沙,不止一次对我说。“我满心爱他。……我们到他家里去吧,好朋友!他会很高兴的!”
格利沙讲起亲爱的舅舅,眼泪就涌上眼眶。一个星期前到上尉家里去了。走进前堂,向大厅里看一眼,瞧见一个动人的画面。苍老消瘦的上尉在大厅中央一把大圈椅上坐着喝茶。格利沙在他面前屈下一个膝头跪着,满腔深情地用匙子给他搅茶。
格利沙的未婚妻伸出一条好看的胳膊搂住小老头的深棕色脖子。穷外甥和他的未婚妻正在争论:他们两个人究竟谁该先吻可爱的舅舅?随后他们就没完没了地吻他。
“现在该你们自己接吻了,我的继承人!”纳塞奇金喃喃地说,幸福得透不过气来。在这三个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令人极其羡慕的关系。我这个铁石心肠的人瞧着他们,不由得又快乐又嫉妒,心都缩紧了。 “是啊!”纳塞奇金说。“我可以说一句:我这辈子过得满不错!求上帝保佑人人都能过到这样的生活才好。单是鲟鱼,我就吃过多少啊!多极了!比方,就拿我在斯科平银行吃过的鲟鱼来说吧。嗯!就连现在我都在流口水呢。
“您讲讲吧,讲讲吧!”未婚妻说。
“那天,孩子,我带着好几千卢布到斯科平银行去找雷科夫先生。他是个大人物,嘿!黄金般的先生!上等人!他招待我就象招待亲人。其实他何必那么殷勤呢,可是他把我看成亲人了!真的!”
我走进大厅,打断了纳塞奇金的话。这天恰好是莫斯科收到第一条电讯说斯科平银行已经破产倒闭的那一天。
“我正跟孩子们同享天伦之乐!”纳塞奇金跟我打过招呼后对我说,然后转过脸去对孩子们继续用夸耀的口气讲道:“同桌的全是达官贵人。有大官,有宗教界人士,什么修士司祭啦,教士啦,我每喝完一小杯,就走到他们跟前去求他们祝福。我自己也戴满了勋章。比将军还神气呢。我们就吃那条鲟鱼。仆人又端上来一条。我们全吃光了。后来又喝鲟鱼汤,吃野鸡。”
“换了我是您,我现在就会让鲟鱼闹得打饱嗝,胃气痛了,您却夸个没完,……”我说。“那么雷科夫害得您白白损失很多钱吧?”
“为什么白白损失?”
“什么叫‘为什么’?要知道那家银行已经倒闭了!”
“开玩笑!老是这一套。以前就有人用这话吓唬过我。”
“那您还不知道?我的老先生!谢拉皮昂·叶果雷奇!要知道这……您自己看吧!”
我把手伸进口袋里,取出一张报纸来。纳塞奇金戴上眼镜,不相信地微笑着,开始看报。他越看,他那张脸就越苍白,越拉得长。
“它倒……倒……倒闭了!”他周身发抖,哀叫道,“我这可怜人呀!”
格利沙涨红脸,把报纸看了一遍,顿时脸色惨白。他伸出颤抖的手去拿帽子。
过了一个钟头,我独自一个人站在上尉面前,安慰他说:“算了,谢拉皮昂·叶果雷奇!这有什么关系呢?钱是完了,可是孩子们都还在嘛。”
“这倒是实话。钱是身外之物。孩子们都在。这话说得对。”
然而,呜呼!一个星期后我遇见格利沙。
“老兄,到您舅舅家里去一趟吧!”我对他说。
“叫他见鬼去吧!我才不稀罕他呢,老魔鬼!傻瓜!他就不能另找一家银行去存钱!”
“您还是应当去。要知道他是您舅舅嘛!”
“他?哈哈!……您在开玩笑吧?您打哪儿知道他是我舅舅?他是我后妈的表哥!一杆子打不着的亲戚!牛头不对马嘴哟!”
“哎,您至少也该打发您的未婚妻到他那儿去一趟!”
“是啊!必是有魔鬼支使您,您才会在我们举行婚礼前拿出那张报纸来!您就不能等到我们结婚后再宣布您那个新闻啊!现在她已经扭过脸去,不理我了。要知道,她本来也张大嘴巴等着我舅舅的大白面包哟!这个蠢透了的娘们儿。现在她大失所望了。”
这样,我不是出于本心而破坏了最紧密的三部合唱----最令人羡慕的三部合唱!
(选自《世界著名短篇小说集》,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的意义不仅在于讽刺格利沙的拜金行为,更在于揭露和批判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拜金主义思想。
B.小说通过格利沙和纳塞奇之间的有关金钱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一幅19世纪俄国社会的现实图景。
C.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格利沙对纳塞奇前后不同的态度,突出表现了格利沙见风使舵的本性。
D.如果“我“不出现,纳塞奇金还可以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而格利沙的未婚妻也不会离他而去的。
E. 格利沙和纳塞奇金之间的有关金钱的故事告诉人们:金钱常常左右着人们的感情亲疏,扭曲着人性。
【小题2】看到纳塞奇金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我的心为什么会“缩紧”?
【小题3】格利沙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及概括。
【小题4】小说用大量的笔墨写纳塞奇金吃鲟鱼的故事,有人认为这个故事多余,你对此是如何看待的?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勋章   (俄国)契诃夫
“我有事找你商量。”军事初级中学教员,十四品文官列甫·普斯佳科夫对他的朋友列坚佐夫中尉说,“要不是极其需要,我也就不来麻烦你了。好朋友,请你把斯坦尼斯拉夫勋章借给我。今天,我要到商人斯皮奇金家里去赴宴。你是知道斯皮奇金那个混蛋的:他非常喜欢勋章,他把那些脖子上或者纽扣眼上没挂着什么勋章的人几乎都看成坏人。再者他又有两个女儿,……娜斯嘉和齐娜,……我是把你看做朋友才跟你说的……你借给我吧,劳你的驾!”普斯佳科夫这些话是结结巴巴、涨红脸,不住胆怯地回过头去看房门而说出口的。
中尉骂了几句,然后同意了。
普斯佳科夫坐上出租马车到斯皮奇金家去。他略微敞开皮大衣,看他的胸口,别人的勋章在他胸口金光闪闪,釉子发亮。
“不知怎么,自己都对自己多添了几分敬意呢!”教员想着,嗽了嗽喉咙。“区区一个小玩意儿,至多也不过值五个卢布,却造成多么大的声势!”
到斯皮奇金的家门口,他敞开皮大衣,开始慢吞吞地把车钱付给赶车的。赶车的,依他看来,一见到他的肩章、纽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似乎就愣住了。普斯佳科夫得意地嗽一下喉咙,走进房子里,在前厅脱掉皮大衣,昂起头,挺起胸脯,走进大厅里。
可是这时他看见一件可怕的事,他的同事,法语教员特兰勃良,同齐娜并排坐着。想到就要被人揭穿,普斯佳科夫头一个想法就是扯下勋章,或者往回跑。可是勋章缀得很结实,往后退也已经不可能。他赶紧用右手盖住勋章,拱起背来,很别扭地向大家一鞠躬,同谁也没握手,沉重地在空椅子上坐下,却恰好坐在他的法国同事对面。
仆人在普斯佳科夫面前摆下一盆汤。他用左手拿起汤匙来,然而又想起在上流社会不宜于用左手吃东西,就赶紧声明已经吃过饭,不想再吃了。
普斯佳科夫灵魂里充满钻心的苦痛和煎熬般的烦恼:汤盆里腾起馋人的香气,清蒸鲟鱼冒出异常开胃的热气。教员有心放开右手,用左手盖住勋章,可是这显得颇不方便。“天主啊,快点结束这顿饭!我要到饭馆里去吃它一顿!”他对自己说。
他胆怯地用一只眼睛瞥一下法国人。发现对方正瞧着他,却也是极其忸怩不安,也是什么东西都没吃。两个人互相看着,越发慌张,就低下眼睛看面前的空碟子。
“他识破了,这个混蛋!”普斯佳科夫暗想。
吃第五道菜了,有人提议:“为在座的女士们的青春干杯!”宴席上的人乱哄哄地站起来,普斯佳科夫也站起来,用左手拿起酒杯。
“列甫·普斯佳科夫,请您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 斯皮奇金让人递给他一杯酒。
这令普斯佳科夫大为恐慌,他不得不使用右手了。勋章和勋章上那根揉皱的红丝带终于见了天日!教员脸色煞白,低下头去,心虚地往法国人那边瞥一眼——法国人正在看他,眼睛里满是惊讶和疑问,嘴唇却很快露出狡猾的笑意,困窘神情也很快消失了。
“尤里·特兰勃良!”主人又转头对法国人说,“请您把这瓶酒放回原处!”
特兰勃良迟疑不定地伸出右手去接那个酒瓶,于是……啊,真是时来运转!普斯佳科夫看见他胸前原来也有一枚勋章,而且是安娜勋章!法国人也在捣鬼!普斯佳科夫高兴得笑起来,往椅子上一坐,浑身松了劲。如今再也不必遮盖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了!
“啊啊,……嗯!……”斯皮奇金看见教员胸前的勋章,哼哼哈哈地说。
“是啊!”普斯佳科夫说,“真是怪事,尤里·特兰勃良!年前我们那儿呈报上去领勋章的人多么少呀!我们那儿的人那么多,可是领到的却只有您和我!这可真是怪事!”
特兰勃良快活地频频点头,亮出他的左边衣领,那上面赫然闪着一枚安娜三级勋章。
饭后,普斯佳科夫走遍各处房间,让那些小姐看他的勋章。虽然他饥肠辘辘,可是心里却轻飘飘的,逍遥自在。
“要是我早知道这样,”他嫉妒地瞧着同斯皮奇金谈勋章的特兰勃良,心里暗想,“那我就会戴上一枚符拉季米尔勋章。此时和主人聊天的就应该是我了。唉,真没想到啊!”
只有这个想法才使得他难过。至于其余方面,他倒是完全幸福的。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一个低等文官借勋章赴宴的故事为题材,戏剧性的情节充满讽刺意味,展示了一幅十九世纪末俄罗斯社会风俗画。
B.小说细节描写是一大亮点: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充分揭示了人物性格特征和起伏跌宕的心理变化。
C.一枚小小的勋章却让人平添了对普斯佳科夫的敬意,连赶车的见到衣服上的斯坦尼斯拉夫勋章,也对普斯佳科夫肃然起敬。
D.法国教员特兰勃良的勋章显然也是借来的,而且他戴的安娜三级勋章比普斯佳科夫的要高级,也因此更受主人青睐。
【小题2】契诃夫的小说以批判现实主义风格著称,将犀利的笔触指向整个社会。请结合文章情节,完整概括小说主旨的几个层面。
【小题3】斯皮奇金这个人物在文中着笔不多,却至关重要,请分析这个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同类题4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小公务员的死

契诃夫

在一个挺好的傍晚,有一个同样挺好的小公务员,名叫伊凡·德密特里奇·切尔维亚科夫,坐在正厅第二排,用望远镜看戏——《歌纳维勒的钟》。他定睛瞧着,觉得幸福极了。可是忽然间——在小说里,人常常遇见这个:可是忽然间。作家是对的,生活里充满多少叫人惊奇的事啊!可是忽然间,他的脸皱起来,他的眼睛没有了光,他的呼吸止住了……他从眼睛上摘掉望远镜,弯下腰去,于是……“啊嚏!”诸君看得明白,他打喷嚏了。不管是谁,也不管是在什么地方,打喷嚏总归是无可责难的。乡下人固然打喷嚏,警官也一样打喷嚏,就连枢密顾问官有时也要打喷嚏。大家都打喷嚏,切尔维亚科夫一点也不慌,他拿手绢擦了擦脸,而且照有礼貌的人那样,往四下里看一看他的喷嚏究竟搅扰了别人没有。可是这一看,他却慌起来了。他看见坐在他前面正厅第二排的一位老先生正在拿手套小心地擦自己的秃顶和脖子,而且在自言自语地嘟哝着。切尔维亚科夫认出来那位老先生是卜里斯哈洛夫,在交通部任职的一位退伍的将军。

“我把唾沫星子喷在他身上了,”切尔维亚科夫想,“他不是我们的衙门的官,不过那也还是叫人不过意。我得道个歉才对。”

切尔维亚科夫咳了一声,把整个身子向前探出去,凑着将军的耳根小声说话。

“对不起,大人,我的唾沫星子溅在您身上了……一不小心……”

“不要紧,不要紧。”

“看在上帝的面上,原谅我,我……我不是故意要这样。”

“哦,请不必再说,坐好!让我听!”

切尔维亚科夫窘了,他傻头傻脑地微笑,又定睛看着

舞台。他看啊看的,可是不再觉得幸福了。他开始给不安困住了。在休息时间,他走到卜里斯哈洛夫跟前,在他身旁走着,压下自己的羞怯,喃喃地说:

“我的唾沫星子喷在您身上了,大人,原谅我……您明白……我原本无意……”

“唉,够啦……我已经忘了,你却说个没完!”将军说,不耐烦地撇他的下嘴唇。

“他已经忘了,可是他的眼睛里有一道凶光啊,”切尔维亚科夫暗想,怀疑地瞧着将军。“而且他不愿意多说,我应当对他解释一番才对……说明我真无意……说明打喷嚏是自然的法则,要不然他就会认为我有意唾他了。现在他固然不这么想,往后他一定会这么想!”

一回到家,切尔维亚科夫就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他妻子。他奇怪他妻子对这件不幸的事竟看得全不在意;她先是有点惊吓,可是等到明白了卜里斯哈洛夫是在别的部里任职,她就放心了。

切尔维亚科夫这么想着,走回家去;他没给将军写信,他想了又想,写不成那封信。他只好第二天亲自去解释。

“昨天我斗胆冒犯大人,”他喃喃地说,这时将军抬起问询的眼睛来望着他,“那不是如您所说的那样开您的玩笑。我来赔罪,因为我在打喷嚏的时候喷了您一身唾沫星子……我做梦也没想到过拿您开玩笑。我哪儿敢拿您开玩笑?要是我们沾染了开玩笑的习气,那就会失去对别人的尊敬心,那就会……”

“滚出去!”将军叫道,脸色忽然变紫,周身打抖。

“什么?”切尔维亚科夫低声问道,害怕得周身麻木。

“滚出去!”将军又说一遍,顿脚。

切尔维亚科夫的胃好像翻了个身。他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蹒蹒跚跚走到门口,出去,上了大街,一路摇摇晃晃地走着……他身不由己地到了家,也没脱掉制服,就往沙发上一躺,死了。

【小题1】第1节中描写切尔维亚科夫看戏时“凝神注目,飘然欲仙”,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小题2】小说详细描写了切尔维亚科夫打喷嚏的情况,其作用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
【小题3】画线句子是作者发表的一段议论,其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叙述中插入这段议论,作者是借题发挥,表明生活本身就有不少意外事情。
B.叙述中插入这段议论,只是作者的随意生发之笔,没有什么深义。
C.叙述中插入议论,作者的目的是画龙点睛,点明切尔维亚科夫悲剧的意义。
D.叙述中插入这段议论,是作者有的放矢,以此表达对切尔维亚科夫悲剧的见解。
【小题4】第8自然段中写切尔维亚科夫“又定睛看着舞台。他看啊看的,可是不再觉得幸福了”。对此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打喷嚏使他在公众场合失了礼。
B.因为官场一片黑暗。
C.因为官场等级森严。
D.因为他认为自己冒犯了上司,没有得到上司的原谅,因而心中惴惴不安。
【小题5】切尔维亚科夫因为打了一个喷嚏而死了,你认为这可信吗?试结合人物性格特点来分析。
【小题6】本文的心理描写十分细腻,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了主人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举例说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 ……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节选自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
【小题1】别里科夫“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对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胆小多疑,生活在沙皇血腥统治之下,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以求保险,这既和他的性格有关,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B.别里科夫是教古代语言的教师,他歌颂的只能是过去的东西,或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
C.别里科夫怀旧、封闭、胆小多疑,害怕社会的发展进步,所以用今不如昔来安慰自己,甚至虚妄地歌颂从没有存在过的东西。
D.别里科夫表面上是一个中学教员,骨子里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他当然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小题2】“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前文却说“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题3】为什么说“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也不知道有多少呢!”请结合主题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