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的奉献(节选)

欧亨利

乔·拉雷毕来自中西部槲树参天的平原,浑身散发着绘画艺术的天才。二十岁的时候,他背井离乡到了纽约,束着一条飘垂的领带,带着一个更为飘垂的荷包。

德丽雅·加鲁塞斯生长在南方一个松林小村里,她把六音阶之类的玩意儿搞得那样出色,以致她的亲戚们给她凑了一笔数目很小的款子,让她到北方去“深造”。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讨论明暗对照法、瓦格纳、音乐、伦勃朗的作品、绘画、瓦尔特杜弗、糊墙纸、肖邦、奥朗。乔和德丽雅互相——或者彼此,随你高兴怎么说——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

拉雷毕夫妇租了一层公寓,开始组织家庭。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A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

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各位都知道他的声望,他取费高昂;课程轻松,他的高昂轻松给他带来了声望,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各位也知道他是一个出名的专跟钢琴键盘找麻烦的家伙。

只要他们的钱没用完,他们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应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

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

“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哟,那家人可真好。一位将军,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住在第七十一街。我的学生是他的女儿克蕾门蒂娜。我见了她就喜欢极啦。她是个柔弱的小东西,老是穿白的;态度又多么朴实可爱!她只有十八岁。我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数目固然不大,可是我一点也不在乎;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现在,别皱眉头啦,亲爱的,让我们好好吃一顿晚饭吧。”

“你倒不错,德丽,”乔说,“可是我怎么办呢?你认为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我以般范纽都·切利尼的骨头赌咒,决不能够!我想我以卖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挣一两块钱回来。”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我永远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脱离马杰斯脱先生。”

“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这样牺牲真了不起,真叫人佩服。”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

“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乔说。“丁克尔答应我在他的橱窗里挂上两张。如果碰上一个合适的有钱的傻瓜,可能卖掉一张。”

“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下一个星期,拉雷毕夫妇每天一早就吃早饭。乔很起劲地要到中央公园里去在晨光下画几张速写,七点钟的时候,德丽雅给了他早饭、拥抱、赞美、接吻之后,把他送出门。他回家时,多半已是晚上七点钟了。

周末,愉快自豪、可是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扬扬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那,“有时候,”她有些厌倦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我想她大概练习得不充分,我得三翻四复地教她。而且她老是浑身穿白,也叫人觉得单调。”

接着,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

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

“那幅方尖碑的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

“别跟我开玩笑啦,”德丽雅说,“不会是从庇奥利亚来的吧!”

“确实是那儿来的。我希望你能见到他,德丽雅。一个胖子,围着羊毛围巾,看到了那幅画,起先还以为是座风车呢。他倒很气派,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把它买下了。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黄那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

“你坚持下去,真使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三十三块钱!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多可以花的钱。”

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

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了。

“这是怎么搞的?”乔照例地招呼了之后,问道。德丽雅笑了,可是笑得并不十分快活。

“克蕾门蒂娜,”她解释说,“上了课之后一定要吃奶酪面包。她真是个古怪姑娘,下午五点钟还要吃奶酪面包。她浇奶酪的时候泼翻了许多,滚烫的,溅在手腕上。痛得要命,乔。那可爱的姑娘难过极了!还有品克奈将军!乔,那老头儿差点要发狂了。他冲下楼去叫人,他们说是烧炉子的或是地下室里的什么人,到药房里去买一些油和别的东西来,替我包扎。现在倒不十分痛了。”

“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那是涂了油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可不是吗?”乔说,“只消问问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今天把他要的车站图取去了,他没有确定,可能还要一幅公园的景致和一幅哈得逊河的风景。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痛手的,德丽雅?”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的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到品克奈将军,乔,他……”

“先坐一会儿吧,德丽雅,”乔说,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

“这两个星期来,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雅?”他问道。

她带着充满了爱情和固执的眼色熬了一两分钟,含含混混地说着品克奈将军;但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

“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眼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我以为我把品克奈将军和克蕾门蒂娜两个人编造得很好呢,可不是吗,乔?今天下午,洗衣作里一个姑娘的热熨斗烫了我的手,我一路上就编出那个烘奶酪的故事。你不会生我的气吧,乔?如果我不去做工,你也许不可能把你的画卖给那个庇奥利亚来的人。”

“他不是从庇奥利亚来的。”乔慢慢吞吞地说。

“他打哪儿来都一样。你真行,乔,吻我吧,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起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坊的炉子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说下去啦,”她说,“只消说‘当你爱的时候’。”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了一对心怀梦想的一对小夫妻,追梦的路上遇到了生活的困境,他们为了摆脱困境,两人分别隐瞒对方去打零工来缓解经济压力,心里想到的都是彼此。
B.男女主人公的形象主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展现的,都充满着爱与奉献的光辉,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成就,互相“欺骗”,为爱奉献。
C.由于烫伤了手,在乔的追问下,德丽雅“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可见德丽雅在洗衣店里从事的工作非常辛苦,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委屈。
D.小说通过描写在残酷的现实生活里,表现了小人物在困境中对彼此的关心和爱情的真挚,悲伤的结局里隐藏着希望的主题,以达到“含泪的微笑”的效果。
【小题2】“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分析其中的作用。
【小题3】本文的情节构思巧妙,结局有“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章情节,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艺术效果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3 11:43: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会珍珠港演讲

(美)罗斯福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期——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蓄谋已久的进攻。。

合众国当时同日本处于和平状态,并且,根据日本的请求,当时仍在同该国政府和天皇进行会谈,以期维护太平洋和平。实际上,就在日本空军中队已经开始轰炸美国瓦胡岛之后的一小时,日本驻合众国大使还向我们的国务卿提交了对合众国最近致日方信函的正式答复。虽然复函声称继续现行外交谈判似已无用,但并来包含有关战争或武装进攻的威胁或暗示。历史将会证明,夏威夷距日本那么遥远,这次进攻是经过许多天或甚至许多个星期精心策划的。在此期间,日本政府蓄意以虛伪的声明和表示继续维护和平的愿望来欺骗美国。昨天对夏威夷岛的进攻给美国海陆军部队造成了严重损害。我遺憾地告诉各位,很多美国人丧失了生命,此外,据报,美国船只在旧金山和火奴鲁鲁(檀香山)之间的公海上也遭到了鱼雷袭击。

昨天,日本政府已发动了对马来亚的进攻。

昨夜,日本军队袭击了香港。

昨夜,日本军队袭击了关岛。

咋夜,日本军队裳击了菲律宾群岛。

昨夜,日本袭击了威克岛。

今晨,日本袭击了中途岛。

因此,日本在整个太平洋地区采取了突然攻势。发生在昨天和今天的事证实了这一占美国人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十分清楚这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安全和生存本身。

作为三军总司令,我已指示,采取一切措施保卫我们的国家。

我们整个国家都将永远记住此次对我们进攻的性质。不论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战胜此次蓄谋已久的入侵,美国人民一定要以自己的正义力量赢得绝对胜利。

我现在预言,我们不仅要做出最大的努力来保卫我们自己,我们还将确保这种形式的背信弃义永远不会再危及我们。我这样说,相信是表达了国会和人民的意志。战争已经开始,无庸讳言,我国人民、我国领土和我国利益都处于严重危险之中。

相信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将取得必然的胜利,愿上帝保估我们!

我要求国会授权我宣布:

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发动无无端的、卑鄙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对美国发动进攻,重创美国在夏威夷岛的部队。
B.日本距夏威夷非常遥远,表明对美国的进攻是经过精心策划、蓄谋已久的。
C.日本先轰炸了美国瓦胡岛,一小时后才向美国宣布停止谈判,进入战争状态。
D.日本不仅偷袭美国,还袭击马来亚、香港等地,是突然袭击了整个太平洋地区。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点明事件,再深入剖析事件性质,指出其危害,最后表明态度,发出动员号召。
B.文章在论述中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虽然削弱了文章的理性,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C.文章中间部分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列举了日本帝国的侵略行径,语言简练而有力量。
D.本文作为总统发布的作战宣言,事实清楚,逻辑严密,感情饱满,具有极强的鼓动性。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当时日本已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但美国仍想和日本维持太平洋局部和平。
B.美国曾和日本政府会谈,对和平抱有幻想,因而对日本偷袭珍珠港没有丝毫准备。
C.太平洋战争的全面暴发,威胁到了美国的安全和生存,美国才被迫宣布对日作战。
D.罗斯福相信,美国武装部队依靠本国人民的坚定决心和上帝保佑,必将取得胜利。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八岁时曾听过一个故事,此后它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记得我的中学老师给班里讲了一个已故伟大科学家的故事。他们极其崇敬地讲到他,称他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发现却改变了整个世界和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他们说他多年潜心于这个理论,但是他死之后,他的未完成的论文仍然摆放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 
我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孩子,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由于好奇,我就决定学习我能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以及他的未完成的理论。我记得,我花了好多时间静静阅读我能找到的关于这个伟人和他的理论的每一本书。这种记忆到现在仍然温暖如春。我读完当地图书馆的书之后,就开始在全市搜寻图书馆和书店,急切地查找有关线索。不久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比任何的神秘谋杀故事更加激动人心,也比我曾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不久,我就知道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就是他企图构造的所谓的统一场论。这个理论能解释所有的自然规律,从细小的原子到浩瀚的星系。然而,作为一个孩子,我却不能理解,畅游在茶园水池中的鲤鱼和爱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论文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对于用更高的维数可能是解决统一场论的关键这一点我不理解。
【小题1】在作者所说的第二件趣事中,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作者?
【小题2】“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指谁?他的哪些地方,把作者迷住了?
【小题3】作者说“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
【小题4】作者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并且“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这些做法对我们有何启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是瞎子

(美)坎特

帕森斯先生刚刚跨出旅馆大门,就有一个乞丐沿着大马路走过来。这是一个瞎眼乞丐,拄着一根瞎子常用的斑斑驳驳的旧拐棍,小心翼翼地敲打着路面,慢慢向前移动脚步。乞丐的脖子很粗,长着绒毛,衣领和口袋上满是油腻,一只大手握着拐棍的弯把,肩上搭着一条褡裢。看样子,他还卖点什么东西。

空气里满含着春意,金色的阳光洒在柏油路面上,暖暖的。帕森斯先生一动不动地站在旅馆门前,听着瞎眼乞丐“嗒嗒嗒”走过来的声音,心里突然升腾起一股对所有盲人的怜悯之情。帕森斯先生想,自己活着真是幸运。几年前,他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技工,现在,他获得了成功,备受尊敬,被人羡慕,这都是他在无人援助的情况下,独自冲破层层障碍,艰苦奋斗的结果。

瞎眼乞丐刚从他面前“嗒嗒嗒”走过去,他就迈动了步子。衣衫褴褛的乞丐立即转过身来。

“等一等,先生,耽搁你一点时间。”

帕森斯先生说:“已经迟了,我有约会。你想让我给你点东西吗?”

“我不是乞丐,先生,我的确不是,我这儿有些小玩意儿。”

他摸索着,把一个小物件塞进帕森斯先生的手掌——“挺精巧的打火机,只要一元。”

帕森斯先生站在那儿,略略感到有些烦恼和尴尬。他是一个俊雅的男人,身着整洁的灰色衣服,头戴灰色宽边礼帽,手握一根棕榈木手杖。当然,兜售打火机的人永远不会看到这些……“我不抽烟。”他说。

“等一等。我断定你认识许多抽烟的人,买一个作送人的小礼物吧!”乞丐谄媚地说,“先生,你不会拒绝帮助一个可怜人吧?”瞎眼乞丐紧紧抓住帕森斯先生的袖子。

帕森斯先生叹了口气,伸手在内衣口袋里摸出两张五角票来,放进乞丐手中:“当然,我会帮你的。你说得对,我可以把这东西送人。或许电梯司机会——”他犹豫了一下,不想显得粗鄙好奇,即使是同一个瞎眼小贩在一起。“你是不是完全失明了?”

乞丐把钱装进口袋,“十四年了,先生。”接着,又加了一句,带着一种神经质的自豪,“韦斯特伯里,先生,我过去也是其中一员。” 

“韦斯特伯里,”帕森斯先生念叨了一遍这个名字,“噢,是的,那次化学爆炸……报纸多年都不提它了。当时它被认为是最大的一次灾难。”

“你想知道我是怎样瞎的吗?”乞丐喊道,“喂,听听吧!”他的话语里含着痛苦,但又带着一种讲故事的人时常有的夸张味道。“当时,化学药品店里,我最后一个跑出去。楼房在不断爆炸,跑出去就有了活的希望。许多人都安全冲出门,跑远了。当我冲到门口,正在那些大铁桶之间爬动时,后面有人拉住我的腿,说,‘让我过去,你——’他也许是个疯子,谁知道!我试图从心里宽恕他,先生。但他比我强壮得多,他把我拉了回去,从我身上爬了过去!他把我踏进尘埃里,出去了。我躺在那儿,毒气把我包围了,还有火在燃烧,药品在……”他咽下一口唾液——颇为熟练地抽动了一下鼻子——满含着期望,默默无语地站着。他或许还会讲出下面的话来:“太不幸了,伙计,不幸极了,那么,我想——”

“这就是那个故事,先生。”

 春风从他们身上拂过,温润,刺骨。

“不完全是。”帕森斯先生说。

 瞎眼的小贩发疯似地颤抖起来,“不完全是?你这是什么意思,你——”

“故事是真的,”帕森斯先生说,“除去信口雌黄的部分。”

“信口雌黄的部分?”他粗野地哇哇叫着,“哎呀,先生——”

“我也曾在化学药品店里待过。”帕森斯先生说,“可事实不是这样的,是你把我拉回去并从我身上爬过去的,是你比我强壮得多,马克沃德特。”瞎子好长时间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只是一个劲儿地狠狠咽着唾液。最后,他忍着气,说:“帕森斯,上苍有眼,上苍有眼!我还认为你——”接着,他再一次大声地叫道,“是的,可能,可能,但我却瞎了!我是瞎子,你一直站在这儿让我滔滔不绝地讲啊讲,你一直在嘲笑我!我真是瞎了眼啊!”街上的行人都扭过头来瞪着他。“你走开,我瞎了!你听见没有?我是——”

“算了吧,”帕森斯先生说,“别这样吵吵啦,马克沃德特……我也是个瞎子。”

【小题1】下列关于小说内容与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划线句子既交代时间,又以景写情,渲染了和暖的气氛,并以暖春之景烘托帕森斯的怜悯之情、恻隐之心。
B.帕森斯真诚善良,自尊自强,乐于助人;而马克沃德特自私,缺乏自尊,被别人陷害后不知进取甘于沉沦。
C.本文善于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帕森斯与马克沃德特外貌的对比、德行的对比、人生态度的对比。
D.文中的春风“温润”而又“刺骨”,营造了一种矛盾即将爆发的氛围,为下文矛盾的展开作充分的蓄势。
【小题2】小说结尾虽然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请从文章中找出三处依据,说说结尾为什么“在情理之中”?
【小题3】小说以“我是瞎子”为题,你认为有何好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医院需要病人

(美)阿·巴彻沃尔德

以前,医院的住院部常常人满为患。可是近来,医院的效率越来越高了,病人住院根本无须久等。因为医院的床位过剩,为了经营下去,医院就得尽力避免病床空闲。这既是好事,似乎也不是好事。

前些天,我到医院探望一位住院的朋友,我先到了问讯处,那里兼办入院手续。没等我开口问及我朋友的病房号,值班小姐便拿出一份表格,记下了我的姓名、年龄、职业,按了电铃。我还没来得及说明来意,早有两个护理员推着一辆轮椅来到我跟前。他们把我按到轮椅上,二话不说,顺着走廊推起就往病房走。

“我没病!”我嚷了起来,“我是来看望朋友的。”

“你朋友一来,我们就带他去你的房间。”一个护理员说。

“他早就来了。”

“那好,等我们把你安置到病床上,他就可以来看你了。”

我发现自己被带到了一个写着“私人病房,未经护士许可不得入内”字样的小房间。护理员扒光了我身上的衣服,然后替我穿上一件古怪的、背后系带的短睡衣,还给了我一个水罐,然后打开了悬吊在天花板上的电视机,对我说:“需要什么就按一下电铃。”

“我要我的衣服!”

“哦,您放心好了。”护理员说,“哪怕发生最不幸的事情,我们也会把您的东西全都交给你那可能成为寡妇的妻子的。”

正当我设想着怎样从这鬼地方逃出去的时候,威德大夫带领他的几个学生进来了。

“谢天谢地,你们可来了!”我说。

“你疼得很厉害吗?”他问。

“我身体健康,我一点儿也不疼!”

威德大夫显得十分忧虑:“如果你不觉得疼,那意味着情况比我们预料的还要严重。起初是哪里疼?”

“不,我没病,我哪儿也不疼!”

威德大夫同情地点了点头,转身对他的学生们说:“这是最难对付的一种病人,因为他拒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向医生叙述他的感受。在他打消自己根本没病的错觉之前,他是不会痊愈的。既然他不肯告诉我们什么部位有病,我们就只好做个外科检查手术来找出毛病。”

“我可不想动手术。”

威德大夫摇了摇头:“没人愿意动手术,但治病还是宜早不宜迟啊!”

“我是来看望朋友的,我没病可治!我一切正常!”

“如果你一切正常,”威德大夫填写着病历卡说,“就不会到这儿来了。”

次日早晨,他们剃光了我的胸毛,并且拒绝给我开早饭。

过了一金儿,来了两个护理员把我挪到一辆担架式推车上,护士长在旁随行,一个牧师殿后。

我环顾四周,想寻求救援,但是我完全绝望了。

最后,我终于被推进了手术室。

“等一等,”我开了口,“我有话告诉你们。我是病得很重,但是我还没有加入医疗保险,交不起麻醉费。”

麻醉师关掉了麻醉仪器。

“当然,手术费我就更付不起了。”于是,大夫们纷纷放下了他们手中的手术刀具。

接着,我转向护士说:“我甚至连交住院费的钱也没有。”

接着,我糊里糊涂地换上了自己的衣服,被最初把我送进病房的那两个护理员赶到了清冷的大街上。

但我要看望我的朋友,所以我又去问讯处打听我朋友的病房号,这回值班人员盯着我,冷冷地说:“我们再也不愿在本院看见你,你这不正常的人!”

——选自《外国经典短篇小说选读》

【小题1】如何理解开头所写的“这既是好事,似乎也不是好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小题2】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小题3】这篇小说的结尾部分有何特点和作用?
【小题4】文章主体部分安排了“病人”与威德大夫的对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