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城(节选)

西西

自从天台上种起花来之后,悠悠拿来两棵葱,天台上即长了许多葱。阿发每天去拔两根,放在书包里,希望或许会令自己聪明。阿果问:如果聪明了,把聪明怎么用呢?阿发说,若是聪明,可以创造美新世界。

阿发有一封刚写好的信,放在桌子上——

亲爱的邻居:

你们好。

我是阿发。我娘秀秀,我兄阿果和我阿发,我们搬到木马道一号来,有两个星期了。这两个星期里,我见到一些特别的事,因为和你们有关,我想,应该让你们知道一下。

我要从星期一说起。那天,母亲说,阿发,你脸老是白白青青的,到天台上去晒太阳吧。我决定到天台上去踢毽子、我有一只自己做的鸡毛毽子。

天台上堆谁满垃圾。许多汽水盖,五个果汁罐,一座山也似的纸巾,大约三斤重的西瓜皮,一些积木。还有椰子壳,耳环,一条破拖胎,两个洋娃娃,一个没有头发,一小歪了鼻子,二十多只纸折的飞机,是用算术薄纸折的,上面有加数减数的算式。

我想,这个天台是面风的,风时来时去,就把这些垃圾留下了。

①当我对着垃圾看的时候,一队兵也似的蚂蚁,朝一幅墙爬上去。那墙,就是木马道三号你们的墙,墙上,是你们的窗。我担心蚂蚁爬进你们的屋子,于是我找了一条水管、对准蚂蚁冲,我手都酸了,才把它们冲掉。

后来,我见阿果回来了,我们就清扫垃圾,扫完又洗,直到天黑下来。我们的垃圾桶小,找了几个大纸箱,才把垃圾装完。晚上,清洁车的清理员问,你们是请了一百位朋友来自助餐吗。

到了星期二,就是昨天,我想到天台上去跳绳。结果,天台上又堆满了垃圾。那些纸飞机,这次不是算术簿纸折的,而是抄书纸,抄的是:大风大风,我看见你,有一队鸢,被你吹起…… 垃圾里边,有一辆剩下一个车轮的脚踏车,一只没有底的竹篮,一块小黑板,两只鸭头,一个苍蝇拍,一罐喷发胶,一间狗屋,一包鱼尾巴,一个断了柄的羽毛球拍,一块发芽姜,还有一颗好大的仙人掌,我兄阿果说,一定是墨西哥被风吹到我们的天台上来啦。

许多蟑螂朝墙上面跑,我又用水管去冲,它们到处飞起来,我因为害怕,就跑掉了。过了很久,我上去看见我兄阿果在扫地,蟑螂都不见了。我于是也去扫地,我们扫了很久,又把天台好好洗了,直到天又黑了下来。清洁车的清理员来搬纸箱的时候,问,你们这座屋子,到底住了几多个人呢。我说,总共四个人呀。

今天,我放学沿着木马道走回家来。在路上,我看见许多墙,多数的墙,上面是有窗。②有两幅墙,上面有广告。第一幅,画的香烟广告,画里的一枝香烟,是点着的,正在冒烟。那枝烟画在窗底下,烟都升到窗口去了。我想,窗里边的人,一定给那烟熏得要整天咳嗽了。另外一幅,画了煮菜的油的广告,窗子底下,画着个油锅,油锅底下是火炉。油锅也在冒烟。我又想,窗子里的人,给这锅子煮也煮熟了。

我想,③如果我们天台上种些花,将来墙上就有橙红灯笼花,粉红喇叭花,岂不好。经过木马道的人一定会说,哦,这真是一幅美丽的墙呵。我回家后就告诉了我兄阿果,又打电话给我姨悠悠。

我们一起到天台上去种花。天台上有许多花盆,我们买了种子、塘泥,又买了种花的书。可是,大家上了天台,很是难过。满地都是玉米芯,烂草帽,打不响的锣,熨衣板的板,杏仁甜筒的筒,没有鸟的笼,扯不起来的断绳百叶窗帘,又破又发出霉烂气味。还有染满油渍的棉纱手套,破席子,有萼没有冠的花。墙上可爬满了各种虫,有的红,有的绿。有的有甲壳,有的有毛。它们挤在一堆,好像想要把整幅墙藏起来的样子。我们只好把清洁车的清理员请来,大家一起喷杀虫液,又用水冲。谁也不敢担保明天又会有什么。我兄阿果说:明天,一定是老鼠。后天是山狸……然后就是恐龙了。

每天都有那么多的垃圾,我们想,清理员先生一定不要来倒我们的垃圾了。但他说:

——很好的天台

——可以做一个花园的

这封信,我给我姨悠悠看过了。我姨悠悠说,我兄阿果也说,我们还没能做到让你们的墙上长些好看的花,或者一伸手就可以在窗前摘到一个梨,很是抱歉。希望以后再想想办法。

祝你们好。

你们的朋友

阿发敬上

阿发说要创造美丽新世界,是受了班主任的影响。阿发的班主任是一位得到全班同学敬仰尊重的女老师。她教书很细心,又很关心学生,时常劝大家做事要有毅力,有恒心。

这些话,阿发都记住了。有一次,班主任和大家在草地上围着谈话。她说,目前的世界不好。我们让你们到世界上来,没有为你们好好建造起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实在很惭愧。但我们没有办法,我们能力有限。但你们不必灰心难过,你们既然来了,看见了,知道了,而且年轻,你们可以依你们的理想来创造美丽的新世界。

于是,阿发有了愿望。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发“若是聪明,可以创造,美丽新世界”的想法,是受了班主任的影响,班主任遗憾自己这代人不够聪明,没有办法,也没能力为年轻人建造理想的生活环境。
B.垃圾清理员问:“你们是请了一百位客人自助餐吗?“你们这屋子到底住了几多人?”对阿发兄妹送去的垃圾之多感到奇怪、侧面表现了天台上垃圾多得程度。
C.小说善于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性格,比如哥哥阿果说“被风从墨西哥吹来”“然后就是恐龙”等,细腻地刻画出阿果幽默又不失善良,朴实的性格。
D.小说标题为“我城”,通过塑造小女孩阿发、哥哥阿果等形象,表现了“如果你,我城便关好;如果你爱,你会为我城付出,使她走向更美好”这一主题。
【小题2】小说中多次写到“墙”,请分析三处划线句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
【小题3】本文节选自香港女作家西西于197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我城》,小说借班主任之口说明“目前的世界不好”,但只要充满爱和希望,会创造出“美丽的新世界”。请概括分析除阿发外,本文还塑造了哪些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物形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4 11:44: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高价补硒是否必要?
彭 婷
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主要包括维生素、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矿物质。在矿物质中,除了钾、钙、钠、镁等这些常量元素外,铁、锌、铜、硒等微量元素同样不可或缺,它们虽然占人体总重量不足万分之一,却是维持健康的必需元素。
近年来,随着“富硒大米”“富硒茶”等一系列富硒农产品和含硒保健品在市场上的畅销,硒元素与人类营养和健康的关系逐渐为大家所关注。
硒是一种非金属。它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分为两种:无机硒和有机硒。无机硒一般指亚硒酸钠和硒酸钠,有机硒则是硒通过生物转化与氨基酸结合而成,一般以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的形式存在。硒的价值很多,它不仅可作工业原料,更为重要的是在生物医学上的价值,它是各种生物体(包括细菌、植物和动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生命的存在依赖于氧,各种氧化过程可以帮助生命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但另一方面,氧也可能对生命体造成氧化损伤。
人体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自由基,自由基能与活性较强的含氧物质结合形成健康和长寿的杀手——“活性氧自由基”。目前世界医学界已公认:自由基是使人类衰老的罪魁祸首之一,并同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百余种疾病密切相关。面对如此严重的自由基威胁,机体形成了一整套抗氧化防御体系,而硒就是这个体系中的重要成员。研究发现,硒被人体摄取后,可参与重要脏器的抗氧化硒蛋白的合成,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从而具有抵御自由基对组织和器官损害的潜在作用。
硒是癌细胞的有效杀伤剂,它能阻断癌细胞的重要能量,提高癌细胞中环腺苷酸的水平,在体内形成抑制癌细胞分裂和增殖的内环境。
波兰科学家研究发现,癌症的发病率与血中硒含量呈负相关,土壤及食物含硒量低的国家和地区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含硒量高的国家和地区。低硒、缺硒地带居民的前列腺癌、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富硒地带,癌症死亡人群血液中的硒含量明显呈现低水平。
硒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对心脏肌体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人体血液中硒含量降低,会导致体内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减退,会使有害物质沉积增多,血管壁变厚,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升高,血流速度减慢,输送氧功能下降,从而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所以,科学补硒对于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作用。
除了上述潜能,硒还能刺激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产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在排毒、解毒、对抗重金属方面,硒也可能是“一把好手”。还可能有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控胰岛素代谢等生理作用。
虽然硒在维系人体健康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人体内不存在长期贮藏硒的器官,因此需要不断从饮食中补充新陈代谢所需的硒。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含硒高的天然食物,比如肉、蛋、鱼、海产品及动物的心、肝、肾等脏器,其中蛋类含硒量多于肉类。蔬菜中如荠菜、芦笋、豌豆、大白菜、南瓜、洋葱、番茄等也含一定量的硒。多吃这些食物可以安全有效地补硒。
值得注意的是,硒虽然重要,但并非补得越多越好。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成年人每人每日硒元素的推荐摄入量为60微克,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400微克。正常人平时只要不偏食、挑食,注意均衡营养,就可以摄取充足的硒,无须特别补充;而缺硒成年人每日食物外补硒50微克即起到保健作用。
补硒需要精确到微克,人体对硒的需求量距离硒中毒的量只有“一步之遥”,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引发不良后果。人体长期处在高硒状态下可能会发生硒中毒,出现皮肤痛觉迟钝、四肢麻木、头昏眼花、面色苍白、头发脱落、指甲变厚、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补硒虽有必要,但也不能多补!如果不能确定自己是否需要补硒,建议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测来确定。
(原文有删改)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硒不仅有重要的工业价值,还有更为重要的生物医学价值,它是各种生物体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人维持健康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
B.硒有抗衰老功能,因为硒被人体摄取后,可参与重要脏器的抗氧化硒蛋白的合成,清除体内过多的自由基,抵御了自由基对组织和器官的损害,从而抗氧化抗衰老。
C.研究发现,癌症的发病率与血中硒含量呈负相关,因为硒能阻断癌细胞的重要能量,并使体内形成抑制癌细胞分裂和增殖的内环境,从而具有防癌与抗癌作用。
D.硒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对心脏肌体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硒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排毒解毒、调控胰岛素代谢等生理作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列小题。
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
1911年,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父亲专制而保守,在萧红初中毕业以前,就为她订了婚,毕业后不再让她上学。这样,她的接受教育及自由婚姻的权利过早地被剥夺了。周遭房客的女人、农妇,和她们的女儿,以不断重复着的险恶的命运呈示给她。她感到恐怖。出于叛逆和反抗,萧红离家出走,流浪生活。这使她由一个地主的女儿沧落为流浪者、穷人,进而构成为她命运的全部,包括文学的命运。萧红的文化身份自然生成了两个视角:一个是女性,一个是穷人。
从写作第一个小说《王阿嫂的死》开始,萧红就把她的文学,献给了“永远被人间遗弃的人们”,其实也就是穷人和妇女这两部分人。众多穷苦女性的受难与惨死,在萧红笔下,更多的是来自她们的丈夫、婆婆、尊长,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歧视、侮辱和迫害,来自文化压迫。但是,萧红并不作抽象的描述,而是把不幸和死亡连结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每一个网眼都透出人类的愚昧。萧红说过,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
萧红在尝试创作时,曾经接受过左翼政治的影响,但在一生的写作过程中,基本上弃除了意识形态的规训,而坚持个人的自由写作。在她那里,穷人与女性的双重视角,充满着人本主义色彩,与当时建基于阶级斗争理论的中国左翼文学是很不同的。
萧红与文学史上以表现乡土著名的右派作家,如废名、沈从文等人也有根本的不同。废名笔下的中国农村不曾出现压迫、苦难与挣扎,他写的是现代的“世外桃源”,恬淡、空灵,周作人称之为“梦想的幻景的写相”。沈从文在一些作品中虽然也写及农村的苦痛,但是,他和废名同样喜欢制作牧歌情调,说到底,它源自东方的一种文人情结。
萧红没有这种文人气,她直接介入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没有距离,没有创作家的所谓“美学观照”,她把自己也烧在那里面。
即便是女作家,在写作中也未必一定用女性视角观察和处理生活。比如张爱玲,在她叙述的时候,她是冷静地旁观着的,使用的是“第三只眼”。五四时的涂女士、卢隐,都是持女性视角的,但也跟许多知识分子作家一样,缺少穷人的视角。像萧红这样兼具了穷人与女性视角的“复眼”者,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恐怕是惟一的。
英国作家,女性主义者伍尔芙说:女性的风格是自由的风格。拿这句话来概括萧红的写作,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萧红的自由的风格,表现在她对社会和人生悲剧的诗性书写上。同时,她将小说散文化,逶迤叙来,无边地伸展,只需忠实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通过自由联想连缀起来,而无需依赖虚构的想象。
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学生机勃发。鲁迅曾经为《生死场》作序,赞赏作者的描写的细致、明丽和新鲜。胡风写了读后记,称作“不是以精细见长的史诗”。他认为作者把一种女性的纤细感觉与非女性的雄迈的胸境相结合,在女性作家中是独创的。
萧红同聂绀弩谈文学时,曾经这样说过:“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她不承认小说有所谓“范式”或者“顶峰”,不同意对她的小说的散文化写法的批评意见。她坚持自己。
五四之后的一代作家中,萧红因袭的负担最小,她的文学资源主要来自新文学传统,这个传统刚刚形成,说不上深厚,但因此也就最少腐朽和保守的东西;它是现代的,开放的,尊重个性与自由的,这就给她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带上更多的个人天才的特点。
(摘编自林贤治《回首看萧红》)
相关链接:
①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 (徐晓红《论萧红的小说创作》)
②《生死场》是描写东北人民愚昧麻木的,是描写东北大地苦难生活的,是描写整个民族痛苦遭遇的,但更是描写东北人民对自身的拷问的,更是描写东北大地对“生”的追求的,更是描写整个民族对“自强”的渴望的。……阅读萧红的作品能够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这些对于生活在幸福之中的我们如何不断奋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今天我们再读萧红的意义所在。 (刘勇《今天为什么再读萧红》)
【小题1】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萧红写作“自由的风格”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萧红的小说有别于传统的叙事模式,是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B.萧红认为小说没有一定的范式,认为作家是各式各样的,作品也是各式各样的。
C.萧红的小说大多源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使得她的小说具有自传小说的特点。
D.《生死场》是表现民族苦难的,阅读这样的作品会激发、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
【小题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萧红认为“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所以她的小说以塑造愚昧的人物形象为主,并予以批判,以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B.萧红的作品在今天仍有重要的价值,除了超前的文体风格外,主要还在于她作品中所描写的苦难和“自强”的渴望,会促使今天的人们奋进。
C.萧红和许多女作家一样,并不以女性视角观察生活并进行创作,因为她们想要尽可能冷静客观地叙述,以避免过多融入自己的私人感情。
D.萧红的文学创作受到当时多种思想的影响,尤其深受左翼政治思想的影响,使她的写作更多地关注底层的穷苦人民。
E. 萧红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自然是因为她左翼作家、女作家的身份,但更是因为她超越了这些身份,最终形成了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风格魅力。
【小题3】为什么说萧红是“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位澳洲学者叫约翰·巴恩斯的,出了一本《一派谎言》(A Pack of Lies)的书,书名就让人耳目一新。不过,书名下还有一个副标题,比较学术化——关于说谎的社会学。

巴恩斯指出,说谎在社会学上而言,实际上是社会制度的建构与维持所必需的。首先,没有谎言的存在,就没有“真话”的概念,真实是在与虚假的对比中产生的。在社会学家看来,说实话有着实用的原因,即维持社会的正常交往。同样,撒谎也有着类似的实用意义。例如,精神病学上认为,儿童第一次撒谎是“迈向独立自主的关键一步”,从不说谎反倒意味着没有想象力。其次,说谎在人类历史中源远流长,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演化的产物,而且兼含文化演化与生物性演化的影响。不止是人,动植物上也常见欺敌或诱猎的特征,作为其求生存繁衍的手段。而在人类身上,撒谎也作为一种维持内心平衡的策略存在。再次,从撒谎的动机和目的而言,谎言并不一定是恶意欺骗。为了顾及听者的感受,言者可能撒个“善意的谎言”;为了激励自己,我们会用谎言“自我催眠”。

说谎是一种社会现象,那么如何察觉谎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社会能力。在巴恩斯看来,说谎是成长的一部分,察觉谎言的能力也是伴随着社会化的过程而发展的。成功地说谎,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语言本身潜能的开发,这主要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但拥有成功说谎的能力并不表明具有识别谎言的能力,后者同样需要学习,即需要对日常语言的暧昧性具有敏锐的感应。不过,正因为语言具备怪异、特殊与暧昧的性质,才使作为叙述传统的“小说”成为可能。看过《西游记》的人不会天真地认为当年玄奘是在一只猴子的保护下去西天取经的吧?小说虽然充斥不实陈述,但却刻意不想成为谎言。尽管有人要一厢情愿地在不实陈述和真实之间进行联系,但小说毕竟不同于说谎。由此扩展开去,我们会发现,以道德语汇审视说谎,和以社会学的语汇评价说谎,是完全不一样的。道德上对说谎的谴责,相比于社会学上对说谎意义的解释,目标有别,后者是要对社会如何运作有更好的了解。在社会学家看来,诚实固然是人际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但现代文明的一些制度正是在信任缺失之下繁荣茂盛的。例如,合同法律制度,正是拜社会缺乏信赖所赐。从这种意义上说,我很赞成巴恩斯“谎言是一种福祸参半之恩赐”的断语。

那么,我们非得说谎吗?我们能根除谎言吗?这就要看谎言伴随我们有多久。有人或许会认为,历史上曾经存在没有谎言的时代,甚至认为谎言是因商品经济带来的副产品。事实上,说谎在原始的农耕社会就已经存在了,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老祖先猿人甚至更早。巴恩斯在全书最后非常简洁地指出:“我们全部会说谎。”学会在适当场合说适当的谎,懂得何时该拆穿谎言、何时该装糊涂,拿捏说谎的分寸,或许还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呢。但需要强调的是,谎言的存在有弊有利,依赖人们怎么适度分配,以及在社会制度层面上对它进行必要的约束。例如,在科学的领域,我们应当强调真实的调查和研究;社会生活中恶意伤害他人的谎言应当受到惩罚;政府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欺骗民众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在我们这个时代,有些人缺少的是一双辨别真假的慧眼,但有些人,缺少的或许是戳穿谎言的勇气。面对欺骗和谎言,特别是假公权力而行之的丑闻,我们是愿意做《皇帝的新衣》中那个说真话的小孩,还是一团和气的旁观者?谎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谎言盛行,反而被认为是真理。

(摘编自吴丹红《说谎的社会学》)

【小题1】下列对“谎言是一种福祸参半之恩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社会学上看,谎言作为一种维持内心平衡的策略存在,与真实相互依存;而从动机和目的上看,有时表现出一定的“善意”。
B.从社会学上看,撒谎有着与说实话相类似的实用意义,它是人们成长的一部分,而觉察谎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社会能力。
C.从道德学语汇看,谎言是不可取的,但从社会学语汇看,它又有对现代文明的一些制度的繁荣兴盛客观上起促进作用的一面。
D.谎言有时候是人生的一大乐趣,但在科学领域应当强调真实的调查和研究,在社会生活中有时应当受到惩罚甚至不能容忍。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从巴恩斯的著作《一派谎言》引出“说谎的社会学”这一论述话题,开篇点题。
B.二、三两段结合著作者的观点,以辩证分析的方法分析说谎在社会学领域的意义和作用。
C.第四段紧承二、三段著作者的观点,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我们对于说谎所应该持有的态度。
D.末段结合当前时代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明确坚持真理的重要性,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儿童第一次撒谎是“迈向独立自主的关键一步”,撒谎跟说实话一样,在维持社会的正常交往方面是不可缺少的。
B.从演化的角度看,人和动物常将欺敌或诱猎作为求生和繁衍的手段,将说谎作为一种维持内心平衡的策略存在。
C.虽然巴恩斯说“我们全部会说谎”,但需要强调的是,说谎有利有弊,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受到必要而适度的约束。
D.在当今时代,一些人缺少辨别真假的慧眼,有些人或许缺乏戮穿谎言的勇气,以致谎言盛行,反而被认为是真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在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

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蕨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如果缺乏变革意识,那么我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

文学性重要吗?重要。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但当新的文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说会沿着自己的方向掘进,而将基于文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脑后。

(摘编自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

材料三:

科幻小说是姓“科”还是姓“文气一直有争论。就如武侠小说是武侠题材的小说,不等于武术和侠行;侦探小说是侦探题材的小说,不等于刑侦侦破;科幻小说是科学幻想题材的小说,不等于科学技术。科幻小说当然姓“文”,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以刘慈欣、王晋康和韩松这“三剑客”的作品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了明显变化:一是因果关系的时间叙事结构已被打破,现实和虚拟交织的时空组织造就了结构的精美;二是类型小说的通俗化和现代主义的意念化成为小说情节模式的重要形态。

《三体》的第一部《地球往事》基本上还是时间叙事;第二部《黑暗森林》时间叙事渐渐弱化,空间叙事上升为叙事主体;到了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结合在一起,小说叙事由空间对抗变成融合循环,形成一个精美的轮回式的叙事结构。类型小说的情节模式在刘慈欣和王晋康的小说中相当明显,而韩松的叙事有着鲜明的现代主义的变异风格。

(摘编自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幻小说注重对幻想世界的描绘,要集中于创造新的世界框架,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做细致描绘。
B.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
C.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风恰是科幻文学需要的。
D.材料三认为当下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变化,这里“文学思维”的含义不同于材料二论及的科幻小说的“文学性”。
【小题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慈欣看重科学设定的宏大和新奇,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他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也有借鉴和吸收。
B.《三体》被一些读者评价为“细致不足”,是因为这些读者还是以阅读传统的文学作品形成的审美习惯来看待它。
C.科幻作品激发的阅读快感通常是一种令人倍感惊奇的体验,也是比传统的文学的细腻表达更有力的一种体验。
D.“文学性”这个概念应该与时俱进,避免固化,保持边界的开放,以更公允地评价科幻文学等文学样式。
【小题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科幻小说定义的困难性,主要在于科幻小说是一种跨门类的、延展广阔的文学。”
B.“科幻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其丰富的故事资源,这种资源由科技的进步源源不断地提供着。”
C.“只要不违反基本的科学原理,作家完全有权利在作品中加进自己的天才臆测。”
D.“现代科幻文学对科学最新进展的表现很有限,大量故事的核心仍基于古典科学。”
【小题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小题5】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人困惑不解,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青年对文学创作感兴趣?有人认为这可能只是一时的热闹,只是昙花现,担心后继无人。我看这困惑、担心都是多余的。我始终相信那句老话:生活培养作家。”

这是巴金先生写给1986年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的致辞中的一段话。

生活培养作家,文学薪火相传。30多年过去,对文学创作感兴趣的青年有增无减,青年作家的队伍更是呈几何级数壮大。远的不说,刚刚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仅网络文学作者就有1400万之多!可以想见,在这1400万人中,青年作家占绝对比重。他们的写作环境、写作方式和发表途径迥异于30年前的前辈,但如果追问写作初衷,考察写作背后的热情、动力与期待,却极有可能相差无几。

生活培养作家,这“培养”自然包含丰富发展的社会现实对作家的哺育与滋养。今天广义上的生活是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得益于此,这一代青年作家普遍受教育程度高、阅读积累丰厚、视野开阔,这构成他们写作得天独厚的优势。当代生活在他们笔下有了更多面向和更深纹理,他们不再像父辈作家那样盯着乡村这块文学根据地,城市、网络、外太空都可以成为他们的书写焦点,更年轻一代甚至直言不讳“我的故乡是互联网”。在向新生活开掘的同时,他们也凭借便捷的信息技术和频繁的文化交流,更有底气、更有自信地向历史深处叩问,从文化传统中汲取养分以及向世界开放,这些都让青年一代的文学别开生面。

生活培养作家,这“培养”必然也不乏磨砺、考验与挑战。“江山代有才人出”,今日文学“才人”要想出类拔萃尤其困难。困难既来自文学内部——一种艺术样式高度发达,留给领异标新的突破口自然越来越少;更大更多的困难则来自文学外部——社会现实瞬息万变,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直接推动下,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们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多,面临的诱惑也越来越多,网络上“催更”的粉丝们嚷着“快啊快啊”,市场上出版社盯着码洋说“要走量要走量”,消化这种新现实对一些作家来说力有不逮。

从这样的机遇与困难中写出来、写下去、写得越来越好,是青年作家成长的必经之路。左手是读者和市场,右手是文学信念和文学理想,今天已经没有必要再在左手和右手之间人为地设置藩篱。真正好的文学在寄托文学信念、忠于文学理想的同时,又是拥抱读者、赢得市场的。青年作家们理应有抱负去开创这种为人民所需、也让文学历史为之骄傲的可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9月21日)

【小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国内网络文学作者就有1400万人之多,其中,青年作家占绝对比重。
B.普遍受教育程度高、阅读积累丰厚、视野开阔是青年作家得天独厚的优势。
C.网络“催更”,出版社看重经济效益,青年作家对这种现实无力应付。
D.青年作家已经没有必要在读者和市场、文学信念和文学理想之间设置边界和屏障。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巴金的话,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生活培养作家”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丰富发展的社会现实给青年作家带来的创作优势。
C.文章主要从内部方面论证了生活对青年作家的磨砺、考验与挑战。
D.文章立场鲜明,论述严密,综合运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追问写作初衷,考察写作热情、动力与期待,青年作家和老一辈作家没有区别。
B.青年作家的创作之所以能够别开生面,只是因为有便捷的信息技术和频繁的文化交流。
C.如果没有受到现实越来越多的冲击、越来越多的诱惑,青年作家就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
D.寄托文学信念,忠于文学理想,同时拥抱读者,赢得市场的文学才是人民所需的好文学。